- 年份
- 2024(5241)
- 2023(7604)
- 2022(6526)
- 2021(5999)
- 2020(5275)
- 2019(12671)
- 2018(12468)
- 2017(23793)
- 2016(13088)
- 2015(15171)
- 2014(15473)
- 2013(15444)
- 2012(14522)
- 2011(13219)
- 2010(13618)
- 2009(12602)
- 2008(12956)
- 2007(12120)
- 2006(10462)
- 2005(9141)
- 学科
- 济(56111)
- 经济(56063)
- 管理(35179)
- 业(31804)
- 方法(25951)
- 企(25096)
- 企业(25096)
- 数学(22858)
- 数学方法(22624)
- 农(16053)
- 中国(16043)
- 财(13533)
- 地方(12755)
- 学(11557)
- 业经(10852)
- 理论(10439)
- 农业(10414)
- 贸(10339)
- 贸易(10335)
- 易(10003)
- 制(9798)
- 和(8785)
- 银(8223)
- 银行(8201)
- 融(8113)
- 金融(8111)
- 行(7802)
- 务(7785)
- 财务(7752)
- 环境(7736)
- 机构
- 大学(189282)
- 学院(188948)
- 济(76166)
- 经济(74378)
- 管理(69750)
- 研究(64582)
- 理学(59169)
- 理学院(58442)
- 管理学(57266)
- 管理学院(56874)
- 中国(48896)
- 京(41103)
- 科学(39743)
- 财(35427)
- 农(33820)
- 所(33390)
- 中心(30500)
- 江(30310)
- 研究所(30104)
- 业大(28612)
- 财经(27534)
- 农业(26585)
- 北京(26191)
- 范(25951)
- 师范(25701)
- 经(24853)
- 州(24115)
- 经济学(23491)
- 院(22995)
- 技术(22284)
- 基金
- 项目(120709)
- 科学(93193)
- 研究(90146)
- 基金(84274)
- 家(73235)
- 国家(72593)
- 科学基金(61028)
- 社会(54274)
- 社会科(51198)
- 社会科学(51178)
- 省(48710)
- 基金项目(44569)
- 教育(43608)
- 划(40876)
- 自然(38954)
- 编号(38434)
- 自然科(38005)
- 自然科学(37990)
- 自然科学基金(37296)
- 资助(35276)
- 成果(32280)
- 重点(27940)
- 课题(27704)
- 部(26916)
- 发(26282)
- 创(24874)
- 科研(23270)
- 创新(23161)
- 大学(23099)
- 教育部(22912)
共检索到290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方勇 颜佳佳
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各高校为了快速提升高层次人才数量,展开了引进人才的激烈竞争。从有限理性角度出发分析高校人才流动,构建培养人才的高校、引进人才的高校及获得培养的人才三者之间动态博弈关系,分析博弈各方的行为与影响。研究表明:"双一流"建设战略下,高校竞相提高引进人才的薪酬和科研资助经费会快速提高人才流动的比例,同时会降低高校培养人才的概率,如果"双一流"建设评价中人才数量指标不变,将会进一步恶化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人才均衡状况。基于分析结果,分别从人才层面、高校层面和国家层面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刚刚 彭自力 王能东
"双一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战略举措,对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自身学科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流动日益频繁,这也为高校与高层次人才流动博弈提供了条件。根据理性人假设,从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博弈和委托-代理博弈角度出发,多维度分析高校与高层次人才之间的流动博弈。研究发现:高校与高层次人才博弈存在博弈均衡解问题,高层次人才流动还与薪酬奖励、城市发展、家庭幸福和科研平台有直接关系。最后立足我国高校发展现状并结合博弈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静寰
人才队伍是“双一流”建设中的一个核心话题,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师队伍。目前,教师队伍有两个现象,一是所谓的“二八现象”。教师队伍里20%的人拿了80%的科研课题,发表的数量支撑了整个学校,这部分教师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和激励。但一个健康的高等教育系统、一所健康的大学,是不是只有20%的顶尖学者就可以了?教师队伍中是否应该考虑塔尖型学者和支撑型学者之间的关系?没有支撑型学者的存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瑞 张维维
以"双一流"建设大学人文社科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质性研究,基于在读博士生的视角探究当下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文社科博士生。研究发现:人文社科博士生的核心旨归是博学至精,明德至善;应掌握两项重要科研技能,即善于写作和工于表达;应培养三种学术思维,即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应增强四个自主意识:高度自律、笃定信念、心理健康和学术共同体。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程文凤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广西本科院校面临着人才集聚与管理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高端人才匮乏、专业发展平台缺乏和人才效益发挥有限三个方面,且较外省一流高校突出。从原因分析来看,阻碍广西本科院校人才集聚和人才管理的因素除了客观原因之外,主要在于主观方面,一是追求高大上,缺少切合实际的人才需求规划;二是对待人才"增量"与"存量"的失衡;三是缺少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为实现人才的有效集聚与管理,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广西本科院校应厘清思路,科学规划和实施人才集聚和管理策略;创新学术管理和学术评价的机制,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学术管理和学术评价体系;制定、出台科学的人才管理政策,协调、平衡引进人才与校内人才的待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陆慧
本文通过反映江苏省苏北地区人才流动状况的指标以及反映苏北地区人才储备状况的指标,建立苏北地区人才流动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人才流动状况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苏北地区人才流动状况表现为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劳动力的大量流出,以及低学历、低技能、低素质劳动力的大量流进。人才流动的趋势表现为人才结构、人才素质的逐步下降。对预测方法的测试显示:运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人才流动有很高的精度。
关键词:
人才流动 指标体系 人工神经网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天凯 董玮 张立迁 刘晓 胡明列 贾宏杰 郑刚
基于需求导向建设一流学科是学科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双一流"战略实施的需要,更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当前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模式、人才引育思路、资源配置机制、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构建基于需求导向的一流学科建设路径,需要聚焦需求,引领学科建设内涵;服务需求,创新人才引育模式;瞄准需求,改革资源配置机制;立足需求,健全学科评价制度。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段美珍 初景利 张冬荣 冯占英
对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进行评估有利于推动实践工作的完善与发展。文章基于前期构建的智慧图书馆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从馆员、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4个维度对其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当前国内智慧图书馆建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但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智慧化建设成熟度普遍较高。国内智慧图书馆建设可以从4个方面推进:馆员队伍方面,持续优化人才结构和人才建设制度,强化图书馆员技术能力与技术素养的培养;基础设施方面,关注关键技术在图书馆的部署,构建阶段化发展路径并分阶段实施推进;智慧管理方面,优化配置经费的使用效益,建立符合智慧图书馆长远发展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多措并举补足图书馆的人力和技术短板;智慧服务层面,通过加快新型服务能力和服务内容建设,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构建全方位、深层次的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小玮
目前各省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双一流"建设专项政策或与之相关的高等教育政策文件。对这些政策文件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不同省域的"双一流"建设方案较为一致体现了科学定位、分类发展、延续重点的设计原则,分别探索出学科驱动、平台建设、整体推进、高校引入这四种典型推进策略;从政策方案到具体落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需要完善相应的机制体制作保障,也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
关键词:
“双一流” 高水平大学 学科 平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申超 杨梦丽
对我国4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呈现以下特点:建设目标表述模糊性与精准性并存;总体规划注重发展优势特色学科、学科前沿领域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一流学科建设以学科评估榜单前列学科为主,应用学科多于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多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一流交叉学科群建设以榜单前列学科与未进入榜单前列学科间的交叉、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间的交叉及自然科学内部的交叉为主;具体措施强调多方面措施的协调配合,但尤其注重科研建设。
关键词:
一流学科建设 “双一流”建设高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建设已经正式启动,如何开展建设工作,是政府和大学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实施"双一流"建设战略,必须处理好十大关系,包括"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之间的关系,服务国家需要与大学自身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继承传统与超越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央建设与地方建设之间的关系,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一流人才培养与一流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短期建设与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之间的关系,入选学科建设与未入选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雷云
当前,"双一流建设"被置于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地位,被赋予"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的重大意义,在全国如火如荼地推行。在此紧要关头,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几个关键词出发剖析"双一流建设"的意蕴,或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并贯彻落实这一政策。首先应厘清"世界一流"的涵义。简要分析可知,"一流"是通过横向比较而得到的关于自身状态水平的客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剑 朱立明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引起了社会集中关注与广泛热议。"双一流"建设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核心在于学科的建设,关键在于学校的发展。"双一流"建设政策自提出以来,已经深刻影响到大学的办学方略,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方向引领作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是抽象的、无形的,表现为事物的内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长安大学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学校直属国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00年由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建校60多年来,长安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人文社会
关键词:
长安大学 “双一流”建设 教育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