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8)
2023(9299)
2022(7159)
2021(6555)
2020(5335)
2019(12058)
2018(11835)
2017(23142)
2016(12598)
2015(14091)
2014(14166)
2013(13737)
2012(12654)
2011(11281)
2010(11817)
2009(11256)
2008(11368)
2007(10675)
2006(10077)
2005(9375)
作者
(35310)
(29220)
(28857)
(28071)
(18813)
(13693)
(13209)
(11168)
(11060)
(10939)
(9971)
(9687)
(9533)
(9408)
(9349)
(9101)
(8555)
(8554)
(8499)
(8390)
(7521)
(7204)
(7104)
(6806)
(6686)
(6653)
(6614)
(6574)
(5996)
(5758)
学科
(48828)
经济(48767)
管理(37035)
(33389)
(26258)
企业(26258)
中国(18772)
(18430)
(14038)
业经(13263)
方法(13070)
地方(12591)
(11946)
农业(11767)
(11411)
数学(10442)
数学方法(10119)
(9612)
(9608)
银行(9601)
(9443)
贸易(9434)
(9205)
(9163)
理论(8913)
(8625)
(8513)
金融(8513)
及其(8330)
教育(7971)
机构
学院(173421)
大学(172460)
(71358)
经济(69555)
研究(63460)
管理(63149)
理学(51696)
理学院(51112)
中国(51038)
管理学(50045)
管理学院(49694)
(38212)
(37545)
科学(35714)
(31840)
(30369)
中心(29508)
研究所(27835)
财经(27145)
(27008)
(25350)
师范(25168)
北京(25080)
(24439)
(23989)
(23218)
业大(21771)
经济学(21080)
(20836)
农业(20337)
基金
项目(103217)
研究(82323)
科学(81325)
基金(72139)
(61362)
国家(60781)
科学基金(51985)
社会(50777)
社会科(47904)
社会科学(47892)
(40809)
教育(38496)
基金项目(36168)
编号(35850)
(33946)
成果(31958)
自然(30971)
自然科(30233)
自然科学(30225)
自然科学基金(29672)
资助(29663)
课题(26344)
重点(23646)
(23511)
(22486)
(22051)
(21631)
项目编号(21332)
(20849)
国家社会(20467)
期刊
(92311)
经济(92311)
研究(61771)
中国(44172)
教育(29312)
(29241)
(27373)
管理(26613)
(23140)
金融(23140)
学报(22621)
科学(21620)
大学(18384)
农业(18035)
技术(17062)
学学(16258)
业经(15688)
经济研究(14340)
财经(13677)
问题(12249)
图书(12175)
(11910)
(10714)
国际(9605)
书馆(9208)
图书馆(9208)
(9098)
论坛(9098)
(8927)
职业(8800)
共检索到298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文武  王建华  
一流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一流学科建设中理工类学科与人文社科类学科在比例上严重失衡;此外,还存在以理工化思维与手段建设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倾向。为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一流学科建设应适当增加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科类学科的数量,并根据不同的学科类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基于学科属性的差异,科学设定学科动态调整和成效评估周期。在"双一流"建设实践中一流学科建设应系统思考理工类学科与人文社科类学科的整体布局并根据学科间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行动逻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赟  
本文运用麦克唐纳尔和艾莫尔的政策工具分析框架,通过对政策文本的编码、统计及比较分析,发现"双一流"建设中政策工具的选择与使用具有以下特点:"双一流"的政策工具类型呈现多样化与综合化,但缺乏科学的组合配置;命令性政策工具使用过溢,忽视"双一流"建设中高校间和学科间的差异;政策工具偏向短期效益,不利于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长远目标;《总体方案》与《实施办法》的政策工具使用发生明显偏移,系统化程度不高。因此,在今后的"双一流"建设推进过程中,建议优化政策工具之间的组合配置,提高政策工具与"双一流"不同目标群体需求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海良  
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总结,是"双一流"建设启程的重要规划。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中国高等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的能力显著提升,对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贡献不断增强,学科建设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性变化的最重要的标识。突出学科建设的基础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钟伟军  
政府的善治是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在学科建设中依然遵循一种简单主义的行政逻辑,表现为形式化的指标导向、离散式的要素投入和一刀切的目标定位,这显然不符合学科发展内在的逻辑。因此,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实现政府善治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必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德祥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基础,也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内部和外部多方面的关系。需要处理好院系谋划与学校顶层设计的关系,学科高峰、学科高原和学科生态的关系,学科、专业与课程的关系,学科、人才与体制机制的关系,学科规划、实施与评价的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小强  聂翠云  
在国家学科制度下,一流学科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蜕变为功利化行为,陷入了诸多误区:追逐排名的一流学科建设注重学术指标,并不能真正提升学科水平;不同主体的价值追求各异,严重削弱了一流学科建设的效果;自上而下的建设方式注重资源投入的外在"利诱",却忽略了学科内生动力的激发;以一级学科为平台,违背了今天知识生产的特点和要求。走出一流学科建设的误区,就要加强一流学科生产能力的建设,协调政府、高校和学者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科成员的内生动力,加强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褚照锋  
通过系统比较24个地方政府"双一流"政策的颁布时间与机构、文本名称与结构、规划时间与目标发现:地区间差异较大,但规划目标数字化特征明显。其指导思想上凸显区域特色,重点支持优势特色学科,推进策略上主要体现分层分类支持、资源优化整合、前后政策衔接、巨额资金投入,保障策略上强调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绩效动态考核。在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需注重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的优化、省域高校的科学分类、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政策设计的系统布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凌健  
审视当前的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政府化"及虚拟组织形态的学科建设是阻碍学科持续发展的难题,大学学科建设"无边界、碎片化、难评价"。大学学科建设必须转向"组织化"建设的基本立场,形成基于学科组织的认知取向、行动取向和规范取向。面向世界一流的大学学科建设应明确其建设指向,择选"组织化"为基本路径实现学科组织发展。从学科组织建设的个体角度上,达成学科的自组织状态;从学科组织建设的整体角度,实现学校对学科组织建设和管理的高度有序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申超  杨梦丽  
对我国4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呈现以下特点:建设目标表述模糊性与精准性并存;总体规划注重发展优势特色学科、学科前沿领域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一流学科建设以学科评估榜单前列学科为主,应用学科多于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多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一流交叉学科群建设以榜单前列学科与未进入榜单前列学科间的交叉、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间的交叉及自然科学内部的交叉为主;具体措施强调多方面措施的协调配合,但尤其注重科研建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梅红  宋晓平  
在"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文章对比了学科评估指标与双一流重点建设任务的契合情况,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依据两个导向创新学科评估体系;开发体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立德树人,融入体现教育价值观、人才使命感与责任心的评价指标;探索体现"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具体评价指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俊仁  柳利峰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在新形势下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而作出的战略选择。通过整理和分析7个省(市、区)的"双一流"建设方案发现,现有的"双一流"建设方案存在"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定位不合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方案不完整、地方院校建设"双一流"缺乏有效途径、大学文化建设缺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合理设定"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完善一流学科规划、引导地方院校积极参与"双一流"建设、加强建设大学文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林杰  洪晓楠  
一流学科建设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根本支撑,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目的,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是互依共生、互促共进的生态共同体。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之间的应然关系,在实然层面并不一定能够得到理解、尊重与实践。实际上,在推进与开展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过程中,二者疏离的现象依然存在。推动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耦合整生,是实现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理想目标的基础。为此,需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深刻把握学科、课程、专业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核心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建设已经正式启动,如何开展建设工作,是政府和大学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实施"双一流"建设战略,必须处理好十大关系,包括"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之间的关系,服务国家需要与大学自身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继承传统与超越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央建设与地方建设之间的关系,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一流人才培养与一流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短期建设与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之间的关系,入选学科建设与未入选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雷云  
当前,"双一流建设"被置于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地位,被赋予"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的重大意义,在全国如火如荼地推行。在此紧要关头,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几个关键词出发剖析"双一流建设"的意蕴,或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并贯彻落实这一政策。首先应厘清"世界一流"的涵义。简要分析可知,"一流"是通过横向比较而得到的关于自身状态水平的客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剑  朱立明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引起了社会集中关注与广泛热议。"双一流"建设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核心在于学科的建设,关键在于学校的发展。"双一流"建设政策自提出以来,已经深刻影响到大学的办学方略,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方向引领作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是抽象的、无形的,表现为事物的内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