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8)
- 2023(12114)
- 2022(10494)
- 2021(9952)
- 2020(8439)
- 2019(19662)
- 2018(19852)
- 2017(37718)
- 2016(20695)
- 2015(23485)
- 2014(23481)
- 2013(22992)
- 2012(20907)
- 2011(18862)
- 2010(18890)
- 2009(17053)
- 2008(16651)
- 2007(14882)
- 2006(12994)
- 2005(11048)
- 学科
- 济(77099)
- 经济(77025)
- 管理(57044)
- 业(50295)
- 企(42431)
- 企业(42431)
- 方法(35089)
- 数学(29771)
- 数学方法(29371)
- 中国(21923)
- 农(20208)
- 财(18233)
- 地方(17562)
- 学(17555)
- 业经(17353)
- 制(15106)
- 理论(14953)
- 贸(13718)
- 贸易(13708)
- 和(13411)
- 银(13320)
- 银行(13284)
- 教育(13278)
- 易(13278)
- 农业(13267)
- 融(12932)
- 金融(12931)
- 行(12719)
- 环境(11998)
- 技术(11870)
- 机构
- 大学(282671)
- 学院(277968)
- 管理(110607)
- 济(104378)
- 经济(101815)
- 理学(95207)
- 理学院(94147)
- 研究(93740)
- 管理学(92301)
- 管理学院(91803)
- 中国(69868)
- 京(61694)
- 科学(58819)
- 财(48245)
- 所(46721)
- 农(43414)
- 中心(43093)
- 研究所(42476)
- 业大(42272)
- 江(41130)
- 北京(39415)
- 范(39263)
- 师范(38933)
- 财经(38056)
- 院(34864)
- 经(34626)
- 州(34033)
- 农业(33871)
- 师范大学(31195)
- 技术(30819)
- 基金
- 项目(192104)
- 科学(149628)
- 研究(143244)
- 基金(136298)
- 家(118259)
- 国家(117269)
- 科学基金(100435)
- 社会(86430)
- 社会科(81708)
- 社会科学(81684)
- 省(75788)
- 基金项目(72996)
- 教育(67322)
- 自然(65955)
- 自然科(64393)
- 自然科学(64380)
- 划(63724)
- 自然科学基金(63161)
- 编号(60093)
- 资助(56405)
- 成果(50200)
- 重点(42824)
- 课题(42087)
- 部(41886)
- 发(40266)
- 创(39827)
- 项目编号(37353)
- 创新(36982)
- 大学(36718)
- 科研(36715)
- 期刊
- 济(115051)
- 经济(115051)
- 研究(84200)
- 中国(59386)
- 学报(44819)
- 教育(42353)
- 管理(41876)
- 科学(40085)
- 农(39156)
- 财(35578)
- 大学(34503)
- 学学(31079)
- 农业(27823)
- 技术(25578)
- 融(24092)
- 金融(24092)
- 图书(21484)
- 业经(18457)
- 经济研究(17998)
- 财经(17704)
- 经(15031)
- 书馆(14782)
- 图书馆(14782)
- 业(14575)
- 理论(14504)
- 问题(14353)
- 科技(14067)
- 实践(13584)
- 践(13584)
- 技术经济(13047)
共检索到418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子媛
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战略规划与实施办法的提出,各高校把一流学科建设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龙头,尤其是拥有ESI学科成为当前高校关注热点,但是目前关于ESI学科的研究多是围绕在学科建设、评价与预测等方面,而对进入ESI学科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却很少。基于此,结合ESI学科评价体系的特点,文章从优势学科进入ESI动态监测的必要性出发,构建由确定监测对象、监测方法运用、监测预警设计组成的动态监测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对ESI学科管理与评价的预警功能,并提出了构建策略与建议,为高校优势学科评价与潜力学科识别提供研究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勇
[目的 /意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服务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学科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有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与情报服务优势,延伸和深化图书馆学科服务,为ESI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持,助推学校ESI学科的持续快速发展,推动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升级。[方法 /过程]在分析图书馆服务ESI学科建设优势的基础上,根据现有文献和服务实践,总结、归纳图书馆服务ESI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针对性的服务策略建议。[结果 /结论]图书馆能够为学校ES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婧怡 石宏伟 袁润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建设不利的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找出了制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发展的瓶颈,提出了联动评估、以评促建、统一思想认识,有效改善建设环境的瓶颈破解思路。同时针对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学科退休教授为馆员主体,以学科建设绩效为奖励补充的学科馆员制建设策略。
关键词:
学科馆员制 “双一流”建设 图书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务农 娄枝 李永鑫
当我国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对一流学科建设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即上升为重要议事日程。一流学科监测评估的视角是克服"指标意义上"的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制度意义上"和"文化意义上"的一流学科;监测评估的视域包括一流学科生成的表征条件、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三个层面;监测评估的观测点即由上述三方面展开的参考性指标体系。但监测评估的参照指标是柔性的、开放的,在实施中既要参照设定的目标又不囿于设定的目标;监测评估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要依靠在地专家观察员的"人文眼光""内部眼界""日常介入"和"深度描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康翠萍 龚洪
民族院校特色优势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探索民族院校特色优势学科一流建设之路和增强核心学科竞争力。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民族院校的特色优势学科进行合理定位定标,显然是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方法论前提。本文在对"双一流"建设政策要素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从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文化传承创新、科研水平提升、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维度入手,探讨民族院校特色优势学科的定标路径。同时,从宏观规划、中观实施、微观建设三个层面,分析了民族院校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必须遵循的三大原则:遵循中国特色与民族地区需求,遵循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与大学文化,遵循民族院校的现有卓越学科与跨学科创新。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刘楠 陈新艳 员媛 付先华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战略,探索"双一流"建设服务实践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重点。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以ESI和专利文献服务为载体,以师生、科研人员以及学校决策职能部门为服务对象,开展面向决策需求和科学研究、兼顾信息素养和咨询的学科知识服务。其中嵌入科研和决策层的ESI学科和专利分析服务,支持和影响了学校的政策制定,助力了学校高水平论文的提升和成果转化的突破。以学科知识服务为基础自建的学科知识平台内含学校6个重点资助学科分平台、学术资源在线分平台和学术信息共享与管理分平台,实现了学科资源和学科服务的深度整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志民 徐波 常青
政产学研用权变合作是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用户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形成的合作关系,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国家教育强国的要求。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正加大实施"双一流"战略,通过构建政产学研用权变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制度框架是个可行的办法,无论师生都有比较强的培养需求。研究生的培养要发挥我国的特有的国家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的优势,调度各方形成研究生培养合力,政产学研用权变合作培养方式,能更好地适应内外部环境,根据政府、大学、企业、科研机构的影响力调节最佳合作意愿和形态,建立各种合作联盟,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使得研究生的培养有一个自由、开放和灵敏的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曹妍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跨学科研究发展,突出学科交叉以顺应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的需要。在知识转化和知识生产模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理性行为理论对我国42所首轮"双一流"高校的学者跨学科研究行为进行分析。同时研究结合跨学科特征的层次,分析不同的跨学科研究策略。研究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学者跨学科行为的主要推动因素为学者的跨学科背景以及学者自主的探索意愿,而跨学科平台组织与项目制度支持仅有微弱作用;具体到跨学科策略,其主要受制于学科特性,人才培养和与学术共同体的交流活动、职称评定以及绩效激励更多地推动文献综述等浅层的跨学科行为,而跨学科平台组建和项目制度将促进研究方法与理论方面的跨学科行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窦秀静 单安山 李洋 张楠楠 董娜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三大主干核心课程之一,是现代动物高效生产的理论基础。充分挖掘动物营养学的育人要素,对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个人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教育部引发修订后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为指导,结合东北农业大学双一流学科畜牧学背景下的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知识点,从作者参加高校青年教师竞赛的感悟和反思入手,对双一流学科建设下动物营养学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融合创新设计。从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价值意蕴的认识、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思政元素的挖掘思维到每一个章节课程思政元素的案例凝练和传递方法的落实,以及思政建设教学效果的预期成效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设计思政元素的融合途径。通过系统的动物营养学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输出方式,达到增强双一流学科专业大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目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窦秀静 单安山 李洋 张楠楠 董娜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三大主干核心课程之一,是现代动物高效生产的理论基础。充分挖掘动物营养学的育人要素,对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个人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教育部引发修订后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为指导,结合东北农业大学双一流学科畜牧学背景下的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知识点,从作者参加高校青年教师竞赛的感悟和反思入手,对双一流学科建设下动物营养学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融合创新设计。从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价值意蕴的认识、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思政元素的挖掘思维到每一个章节课程思政元素的案例凝练和传递方法的落实,以及思政建设教学效果的预期成效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设计思政元素的融合途径。通过系统的动物营养学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输出方式,达到增强双一流学科专业大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目的。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肖珑
在分析"双一流"建设的基本特征和信息服务需求变化的基础上,总结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目标促进下的质变性进步。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等为案例,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支持"双一流"建设的服务创新趋势,即:建成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学科馆员跨入学科知识服务阶段,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保障促进成果转化,全流程科研数据服务,溯流跨界的学术出版服务,"二元"为导向的信息素养教育深度拓展,阅读推广服务定位为深阅读,空间多元化与服务个性化的组合,总—分馆体系构成需求与服务交织的图书馆网络,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到知识共享服务等十大发展趋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申超 杨梦丽
对我国4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呈现以下特点:建设目标表述模糊性与精准性并存;总体规划注重发展优势特色学科、学科前沿领域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一流学科建设以学科评估榜单前列学科为主,应用学科多于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多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一流交叉学科群建设以榜单前列学科与未进入榜单前列学科间的交叉、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间的交叉及自然科学内部的交叉为主;具体措施强调多方面措施的协调配合,但尤其注重科研建设。
关键词:
一流学科建设 “双一流”建设高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生
打破身份壁垒,地方高校不再具有等级束缚。鼓励公平竞争,地方高校拥有平等发展机会。避免恶性竞争,地方高校创优创特潜力巨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德祥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基础,也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内部和外部多方面的关系。需要处理好院系谋划与学校顶层设计的关系,学科高峰、学科高原和学科生态的关系,学科、专业与课程的关系,学科、人才与体制机制的关系,学科规划、实施与评价的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向兵
提出非“双一流”高校的一流建设之道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1)“双一流”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具有强烈的带动和溢出效应,“双一流”高校仅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5.2%,只有绝大多数的非“双一流”高校同时得到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2)“双一流”建设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其初衷就是为了打破“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带来的高校身份固化,给所有高校提供“同台竞技”的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