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4)
- 2023(13229)
- 2022(10976)
- 2021(10304)
- 2020(8495)
- 2019(18929)
- 2018(18767)
- 2017(33047)
- 2016(18917)
- 2015(21474)
- 2014(21413)
- 2013(19665)
- 2012(17711)
- 2011(16133)
- 2010(16862)
- 2009(15420)
- 2008(14250)
- 2007(13256)
- 2006(11888)
- 2005(10944)
- 学科
- 济(55055)
- 经济(54914)
- 管理(45607)
- 业(39736)
- 企(33332)
- 企业(33332)
- 中国(31148)
- 融(26409)
- 金融(26401)
- 教育(24635)
- 银(24396)
- 银行(24375)
- 行(23638)
- 方法(18813)
- 财(18661)
- 农(18027)
- 理论(17756)
- 制(16998)
- 数学(15539)
- 数学方法(15120)
- 学(15075)
- 业经(14525)
- 地方(14301)
- 教学(13439)
- 务(11920)
- 财务(11850)
- 财务管理(11820)
- 体(11732)
- 农业(11691)
- 中国金融(11169)
- 机构
- 大学(241284)
- 学院(237984)
- 研究(84095)
- 济(81255)
- 经济(78757)
- 管理(76595)
- 中国(64145)
- 理学(64091)
- 理学院(63171)
- 管理学(61271)
- 管理学院(60818)
- 京(53408)
- 科学(49873)
- 范(44426)
- 师范(44049)
- 财(43497)
- 所(41836)
- 教育(40330)
- 江(40110)
- 中心(39825)
- 研究所(37412)
- 农(36369)
- 师范大学(35484)
- 北京(34956)
- 州(32883)
- 财经(32868)
- 技术(32630)
- 业大(31637)
- 院(30949)
- 经(29568)
- 基金
- 项目(149034)
- 研究(120662)
- 科学(116725)
- 基金(100099)
- 家(85452)
- 国家(84489)
- 科学基金(71328)
- 社会(71153)
- 社会科(66886)
- 社会科学(66871)
- 教育(64624)
- 省(62577)
- 编号(53874)
- 划(53481)
- 基金项目(50493)
- 成果(48507)
- 自然(42471)
- 课题(42315)
- 自然科(41474)
- 自然科学(41460)
- 资助(41242)
- 自然科学基金(40645)
- 年(36321)
- 重点(35489)
- 发(33574)
- 项目编号(32953)
- 部(32908)
- 性(32029)
- 创(31705)
- 规划(31560)
- 期刊
- 济(96624)
- 经济(96624)
- 研究(86501)
- 教育(73557)
- 中国(67861)
- 学报(36383)
- 财(35933)
- 融(35039)
- 金融(35039)
- 农(34508)
- 科学(30405)
- 大学(29930)
- 管理(29344)
- 技术(25473)
- 学学(25103)
- 农业(22690)
- 职业(19304)
- 业经(17066)
- 财经(16105)
- 经济研究(15767)
- 图书(14877)
- 经(13951)
- 坛(13013)
- 论坛(13013)
- 技术教育(12134)
- 职业技术(12134)
- 职业技术教育(12134)
- 发(11767)
- 版(11621)
- 业(11570)
共检索到396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汪甜甜 邓猛
基于教育现象学的"教育体验"视角,采取质性研究的扎根理论研究路径,以"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残障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构建我国本土文化情境下残障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体验的内容维度与逻辑解释的理论框架。残障大学生在高等融合教育中面临着校园无障碍环境"有障碍"、学业支持匮乏、人际交往不畅与残障身份被误读的多重困境,其困境表征是高等教育领域精英主义体制传统与平等主义现代价值相冲突的结果。残障大学生呈现出"默默无闻的承担者"与"自身权利的倡导者"两种截然不同的承担与应对图式,其应对机制映射出社会历史文化积聚之下,传统残疾观在高等教育机构与残障个体之中的传承与演变。高等教育机构与残障学生个体都应提高残障意识并采取积极行动,以优化残障大学生的高等融合教育体验,提高高等融合教育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填 桑志芹
文章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残障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主要呈现以下特征:客观障碍导致学习适应从课堂到考试均面临困境;主观偏见导致缺乏有效沟通,人际圈层狭窄;日常校园生活凸显残障生适应力强的坚韧品格。由此提出融合教育背景下提升适应状况的具体策略,从环境层面构建物理与观念双重无障碍的融合校园环境,以及从个人层面培育乐观积极的态度提升抗逆力,从而增进残障大学生对环境的适应力。
关键词:
残障大学生 社会适应 融合教育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欢 汪甜甜
美国高校对残障大学生的特殊教育支持与服务体系对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例,对其特殊教育支持与服务体系的政策引导、运行程序以及对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学习障碍等多类残障大学生的支持与服务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据此,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与服务政策,保障残障大学生入学、转衔、教育、毕业与就业;构建专业协同的特殊教育支持与服务团队,实施系统高效的运行与问责机制;关注各类残障学生的需求和体验,提升高等特殊教育质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尹华伟
书名: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与教育探索作者:蒋南出版社:延边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888325出版时间:2020年4月定价:55元一流的人才培养和一流的科研创新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即是大学生信息辨识、获取、加工、利用和交流能力。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可有效提高其综合素质、科研和创新创业的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如何改革升级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章维
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业财融合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国内外业财融合有关理论与实践的分析,阐明高校业财融合应用的主要领域,并得出结论:业财融合应贯穿于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借助大数据技术,推进高校财会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双一流"高校应在业财融合方面起示范作用。
关键词:
高校 “双一流”建设 业财融合 大数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武中哲 陈雪松
“双一流”大学建设是我国面对改革开放新形势,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提出的一个大学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推进高等教育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必要举措。“双一流”制度的实践极大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扩大了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但是,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障碍,最典型的就是行政权力对于学术研究和教育质量的负面影响。因此,要认识到“双一流”建设并非一片坦途,而需要具有一种“自我革命”的改革本领,需要一种高校管理先进文化的培育、民主机制的建立以及以行政权力治理为导向的大学治理制度改革。
关键词:
“双一流” 高等教育 治理能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许晓东 赵幸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呈现出权力从政府行政控制为主走向多元共治、制度从实践探索走向完善创新、文化从遵从走向自觉自信的新特点。然而,实践中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面临着权力失衡、制度局限、文化遵从的现实困境,这不仅从根本上制约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实施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为此,应从治理呈现、制度创新、文化自觉三个维度重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路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蒋洪池 龚琬晶
英国作为融合教育的引领者,为保障残障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权利,形成了系统完备的内外部学业支持服务体系并呈现明显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以法律、资金为推力的制度化;支持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全社会紧密合作的系统化。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今天,需要贯彻个性化的融合教育理念、完善法律制度与资金的服务保障机制、提供多样化的学业支持服务内容、构建系统化的学业支持服务体系,使残障大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赵勇帅 孙云峰 邓猛 韩文娟
残障身份理论是所有残障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为人们理解残障提供了理论框架,也影响了人们对待残障群体的方式。在融合教育语境中,残障概念早已超越了单维度的“医学—心理学”“缺陷”视角,它融合了残障者个人特征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的多维度视角,成为支撑融合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支柱之一。西方社会对残障的理解变化是通过复杂的“残障身份化”过程来实现的。通过构建独属于残障群体的“残障文化”,使残障成为一种与种族、性别等类似的“文化身份”。西方世界关于残障理解的转变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对我国融合教育本土化理论探索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融合教育 残障身份 残障文化 教育社会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武超群
本文以财经类高校为例,探究新时代大学文化的价值内涵和主要矛盾等问题,并运用SWOT理论分析大学文化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重点探究构建基于中国特色经济学科发展的大学文化创新路径,以实现价值引领,为切实、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鹏 李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西部高等教育在政府主导下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双一流"背景下,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政策供给应着重完善西部高校"双一流"建设规划,深化东部"双一流"高校对西部高校对口学科帮扶,建立西部高校人才岗位制度和特殊津贴制度,建设西部高校国家级学科平台,加快西部高等学校国际化进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悦歆 王琪 武之琳
残疾人在融合教育环境中的经历和感受是职业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但目前对融合环境教育中的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质性研究仅有少数。经过筛选和质量评估,共有20篇文献被纳入,均为英文文献。该研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性元分析,经概念转译与提炼,研究主题可归纳为外界接纳体验、外界排斥体验、自我接纳体验、自我排斥体验4个主题。该研究的发现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残疾人职业教育质量和就业结果的影响因素,为融合教育环境下残疾人如何进行职业准备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残疾人 职业教育 质性元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淑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步入了大学校门,残疾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人数也不断增多,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本来就是弱势群体的残疾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突出,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策略,以期能加强残疾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从而相应加强残疾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全面提高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一步鼓励残疾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 残疾大学生 就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伍宸 宋永华
全面加快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改革内容与战略选择。"双一流"建设政策设计要强化绩效考核并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因此,有先进的价值取向并构建出科学、合理和系统的国际化办学绩效评估体系是前提。基于对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及其国际化发展特征的理解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在对国际化办学的目标、内容、实施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估时,要树立工具价值与终极价值相统一、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统一、显性与隐性策略相统一、质量提升和价值贡献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并以此为导向构建绩效评估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莲俊 卢天庆
本研究采用自编态度问卷对上海市9所高校的573名在校大学生就残疾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认知维度上,在校大学生对残疾学生及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对高等融合教育形式相对陌生。在情感维度上,在校大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接纳态度。在行为倾向上,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倾向态度较个体行为倾向态度更为积极。被调查者的性别、专业、与残疾人的接触频率及对高等融合教育的了解程度对其态度有影响作用。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实施高等融合教育在同伴接纳这方面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关键词:
残疾学生 高等融合教育 在校大学生 态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师资队伍评价探究
“双一流”背景下地区高等教育效率的驱动因素——基于DEA-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同济大学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的理念与举措
“双一流”背景下博士生招生计划动态管理模型探究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综合改革路径
招生政策倾斜背景下农村、贫困专项计划大学生学业适应研究——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实证调查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
“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超效率DEA-Malmquist方法和Tobit模型
大学生就业背景下的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财政自主度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来自新型财政自主度指标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