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27)
- 2023(16660)
- 2022(14101)
- 2021(13257)
- 2020(11106)
- 2019(25752)
- 2018(25855)
- 2017(49591)
- 2016(27196)
- 2015(30426)
- 2014(30405)
- 2013(29367)
- 2012(26680)
- 2011(23948)
- 2010(24318)
- 2009(22554)
- 2008(21923)
- 2007(19255)
- 2006(17550)
- 2005(15952)
- 学科
- 济(101316)
- 经济(101177)
- 管理(77245)
- 业(71857)
- 企(60007)
- 企业(60007)
- 方法(40252)
- 数学(34054)
- 数学方法(33474)
- 农(30962)
- 中国(30810)
- 财(28489)
- 业经(25191)
- 制(25031)
- 地方(22063)
- 学(21705)
- 农业(20142)
- 银(19192)
- 银行(19155)
- 理论(18821)
- 贸(18686)
- 贸易(18675)
- 行(18325)
- 易(18115)
- 融(17505)
- 金融(17502)
- 体(17392)
- 策(16787)
- 务(16730)
- 财务(16641)
- 机构
- 学院(369329)
- 大学(369301)
- 济(144347)
- 管理(143155)
- 经济(140856)
- 研究(127107)
- 理学(121898)
- 理学院(120562)
- 管理学(118297)
- 管理学院(117616)
- 中国(97418)
- 京(80158)
- 科学(77208)
- 财(71463)
- 所(64125)
- 农(57859)
- 中心(57576)
- 研究所(57526)
- 江(57490)
- 财经(54713)
- 范(53115)
- 师范(52711)
- 业大(51994)
- 北京(51627)
- 经(49608)
- 院(46260)
- 州(46193)
- 农业(44495)
- 师范大学(42371)
- 经济学(41867)
- 基金
- 项目(242246)
- 科学(190546)
- 研究(183931)
- 基金(173068)
- 家(149278)
- 国家(147933)
- 科学基金(126963)
- 社会(113264)
- 社会科(107075)
- 社会科学(107049)
- 省(94976)
- 基金项目(90689)
- 教育(86230)
- 自然(81047)
- 划(80083)
- 自然科(79111)
- 自然科学(79093)
- 编号(77837)
- 自然科学基金(77631)
- 资助(70986)
- 成果(65825)
- 课题(54742)
- 重点(54349)
- 部(53348)
- 发(52108)
- 创(49928)
- 项目编号(47739)
- 创新(46403)
- 教育部(46181)
- 性(45723)
- 期刊
- 济(168736)
- 经济(168736)
- 研究(119409)
- 中国(79505)
- 教育(55432)
- 财(55034)
- 学报(54826)
- 管理(54770)
- 农(54397)
- 科学(51000)
- 大学(42234)
- 融(39157)
- 金融(39157)
- 学学(38824)
- 农业(36765)
- 技术(33189)
- 业经(28395)
- 财经(26546)
- 经济研究(26481)
- 经(22691)
- 问题(21882)
- 图书(21497)
- 业(18692)
- 理论(18482)
- 贸(17094)
- 现代(17030)
- 实践(16844)
- 践(16844)
- 技术经济(16804)
- 科技(16756)
共检索到573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仲米领 于宝禄
“县管校聘”改革下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为优化配置城乡教师资源提供了新的政策语境。城镇教师作为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对象契合了支教帮扶的流动目的,实际上农村教师也有流动需求,政策规约与流动实践中的教师诉求产生错位,政策对象单一化得以确证。城镇教师帮扶性流动与政策对象单一相互强化,压抑农村教师流动需求,忽略培植农村教师队伍内生力量,可能会消解政策实效。为切实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应精准识别政策对象,统筹兼顾城乡教师流动意愿,在支教帮扶流动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探索委任指派型、富裕编制调整型、成长赋能型和自我发展型交流轮岗方式,以改进交流轮岗政策实施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司晓宏 杨令平
师资力量配置失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掣肘,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西部地区县域已初步建立起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在实施中面临着利益相关者政策认同不统一、体制机制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与矛盾。西部地区县域欲更加有效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亟待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对交流轮岗政策的认同度,完善制度设计、健全运行机制,提供配套经费、强化激励措施,深化理论研究、提供科学支撑。
关键词:
西部县域 教师交流轮岗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宋萍萍 黎万红
轮岗教师在流入校的参与形态深刻影响到教师发展与学校改进,是教师轮岗交流政策实施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实践共同体的理论视角,从知识领域、互动关系以及参与形式三个维度诠释轮岗教师在流入校的参与现状。研究发现,同一片区内轮岗教师与流入校教师校本教研的主题具有一定的趋同性;轮岗交流过程中呈现出偏重和谐的同事关系与等级式互动关系;轮岗教师在参与过程中主要存在边缘性参与、边界参与以及充分参与三种参与形式,其中以边缘性参与为主。
关键词:
轮岗教师 教师参与 实践共同体 实证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姗姗 黄海涛
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是实现义务教育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改革举措。基于政策场域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遴选了我国东、中、西部各一个县作为案例样本,通过对三县教师轮岗政策响应案例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教师轮岗政策存在积极响应、规避响应和妥协响应等多种县域响应样态,部分县域政策响应成效仍差强人意,全员化、常态化的教师轮岗制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推进完善。当下,为激发新一轮县域教师轮岗政策活力,亟待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监督力度、协调主体利益、扩大教育联盟,以缩小县域差异。
关键词:
教师轮岗 政策响应 政策场域 案例比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菊艳 卢乃桂
"能量理论"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政策实施提供新思路。在"能量理论"的思路下,若想实现其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初衷,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政策实施应思考如何实现流动教师身上所拥有的"能量"流动,并依靠教育机制建设等力量把个人"能量"增强,以及促进这些能量在整个教育共同体乃至社群层面进行凝聚、沉淀、扩散与增长。能量并不限于个人范围内,还包括集体的能力及其所创造的机会。依托"能量理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政策实施的理想状态是参加流动的校长及教师自主加入流动队伍,他们的能量亦能流动到流入地。实现能量的自由流动,扩充流动校长和教师自由发挥其能量的机会,教育领导力可作为切入政策实施层面的一种思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佳 刘智慧 夏美茹
教师交流轮岗的有效实施是实现政策目标的保证。研究发现,教师交流轮岗已实现“制度化、常态化”,且以同级流动为主;轮岗教师以教龄、职称、学历、荣誉称号等级均较高的资深教师为主;教师有一定的轮岗积极性,但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在人事制度上对教师轮岗的激励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轮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同流向的轮岗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为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并促进交流轮岗效果的最大化,应激发教师内生动力,塑造教师“专业人”身份;重视双方利益诉求,实现学校和教师需求双向匹配;精准规划交流轮岗,系统优化轮岗实施生态;战略部署轮岗路径,促进轮岗教师能量发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国强 袁舒雯 林耀
为促进城乡及校际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启动"县管校聘"跨校交流政策。调查发现,"县管校聘"跨校交流影响着教师的归属感。本文在探讨教师归属感内涵及其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现状背后的原因,包括实际执行偏离政策初衷且有失公平;流动教师对流动目的认识不到位;交通、家庭等问题增加交流成本;学校对流动教师关爱不够;交流时间较短等。为此,提出"县管校聘"下重建教师归属感的相关策略:完善政策实施细则,健全补偿和激励机制,制定公平科学、体现教师意愿的实施方案,延长跨校交流时间;加大交流意义宣传;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为流动教师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等。
关键词:
教育均衡 县管校聘 跨校交流 教师归属感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安晓敏 佟艳杰
尊重教师轮岗交流意愿对轮岗交流政策的合理有效落实有重要的意义。以全国18省33县及以下6220名中小学轮岗交流教师为样本,从人口统计学、经济、家庭以及流入校支持维度考察教师轮岗交流意愿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发现:对轮岗交流教师机会成本进行补偿,有利于扩大高度交流意愿教师的比重;单身、教龄短、职称低的教师对执行轮岗交流政策表现出更强的意愿;与原生家庭相比,照顾再生家庭是教师执行轮岗交流政策的主要阻碍;教师轮岗交流意愿受流入校客观条件以及流入校支持的影响。为了提高教师参与轮岗交流的意愿,应建立新闻舆论与监管部门的配合机制,内化轮岗交流政策;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强化轮岗交流意愿;保障教师家庭成员利益,免除教师交流后顾之忧。
关键词:
教师流动 教师轮岗 教师交流 轮岗交流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全世文
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是当前缓解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城镇教师自发参与交流轮岗的积极性。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城镇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补助原则,然后采用选择实验方法基于对河南省三个县城镇教师的抽样调查数据估算了补助标准。研究发现,城镇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平均补助标准是1.59万元/年/人,河南省用于执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政策成本为3.15亿元/年,占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的0.24%。采用职称类激励和荣誉类激励措施可以适度降低政策成本,但不能完全替代货币补助。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因素导致不同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补助标准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操太圣 吴蔚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轮岗交流在未来3-5年将制度化、常态化。相关配套措施重外在激励,而流入学校与轮岗教师之间的相互适应多有忽视,这不利于教师对流入学校产生组织认同。文章认为,未来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学校层面,充分发挥轮岗教师的专业力量,激发学校内在发展动力的形成,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该政策的既有目标。
关键词:
教师轮岗 学校变革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元涛 章婧
交流轮岗教师适应新工作场景的过程实际上是其社会表征的重构过程,历经锚定、具体化、自然化以及整合创生等社会心理机制。以社会表征理论为框架,通过质性研究将交流轮岗教师文化冲突与调适的内隐过程呈现出来,有助于引导交流轮岗教师将新环境中的信息、规范和教学方法与自身的原有理念、经验和知识相整合,加深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内化,构建富有持续创生意义的新认知结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林龙 周辉
我国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与聘任合同的全面实施,引发了若干需要深入探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关于交流轮岗的强制性与聘任合同的平等性问题,本文认为行政性是聘任合同的本质属性,行政权力在合同中起主导作用;契约性是聘任合同的形式特征,在合同中属于从属要素。两者的主要特征是强制性,它们之间没有根本冲突。关于交流轮岗的资源均衡与聘任合同的资源聚集问题,本文认为教师聘任合同具有集聚和均衡校际优质资源的两种功能,在均衡资源上它与交流轮岗具有同样的作用。关于交流轮岗行为导致的合同变更解除问题,在教师人事关系转出的情况下,本文认为
关键词:
交流轮岗 聘任合同 不对等性 冲突与协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贺文洁 李琼 叶菊艳 卢乃桂
教师轮岗交流意味着优质教育专业能量在教育系统的流动,以北京市参与轮岗交流的355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了轮岗教师在流入学校能量发挥的路径、效果以及影响其能量发挥的因素。结果表明:(1)轮岗教师在流入校的能量发挥路径集中在教师个人、学校以及学区层面来实现教师的能量流动;(2)轮岗教师能量发挥促进了流入校的学生发展、学区发展以及自身专业发展;(3)轮岗教师能量发挥的影响因素为个人能动性、流入校的人际与支持氛围、校外支持系统;(4)轮岗教师的能量发挥路径在轮岗教师能量发挥的影响因素与发挥效果的影响关系中表现出部分显著地中介效应,轮岗教师能量发挥的效果依赖于教师个人能动性、学校支持性文化以及区域教育系统之间的合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佳 叶菊艳 王健慧
健全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以深入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是当前轮岗政策实施的关键。深入推进教师交流轮岗要以激励教师主动流动,发挥教师能量,促进城乡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为目标。量化问卷调查发现,教师总体上较为愿意参与交流轮岗,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教师轮岗意愿受对轮岗的价值认识、流入校提供的资源、个体利益诉求及个体实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基于对教育部门负责人、校长和轮岗教师的深度质性访谈发现,当前教师主要存在为寻求更大发展机会的主动轮岗、为评职评优进行的半主动轮岗、为满足职称要求的形式轮岗和为满足学校流动指标的被动轮岗四种轮岗行为。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应结合当地城镇化发展现状,设置多元交流轮岗路径,确保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稳定性;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轮岗;设置有效机制激励交流轮岗教师能量发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方征 谢辰
教师流动政策的提出是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县管校聘"是当前开展教师流动的主要工作机制。目前,"县管校聘"教师流动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着各行政部门之间协调难,"校"聘权小责大,教师不愿参与交流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师流动顺利开展,"县管校聘"政策可在执行过程中考虑相应调整:提高教育行政部门财权和事权,加强学校枢纽功能,切实保障教师权益。
关键词:
县管校聘 教师流动 义务教育 师资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中小学教师轮岗政策的合法性分析
教育部五措施大力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用3至5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
“县管校聘”实施方案研究与再思考——基于浙、皖、粤、鲁、闽等5省“县管校聘”改革实施意见的内容分析
教师“县管校聘”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
聘任制改革下高校科研团队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研究——对长聘与续聘考核政策效果的分析
征管水平约束下的选择:单一税改革
县管校聘改革的风险及其规避——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省思
中性财政政策下的新一轮税制改革
新一轮税制改革:性质、理论与政策(下)
论新一轮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若干关键问题:从“市管县”到“省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