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30)
- 2023(18667)
- 2022(15497)
- 2021(14261)
- 2020(11970)
- 2019(27308)
- 2018(26776)
- 2017(50706)
- 2016(27465)
- 2015(30923)
- 2014(30708)
- 2013(30440)
- 2012(27815)
- 2011(25151)
- 2010(24806)
- 2009(23088)
- 2008(22451)
- 2007(19715)
- 2006(17350)
- 2005(15564)
- 学科
- 济(131052)
- 经济(130924)
- 管理(76819)
- 业(73507)
- 企(57985)
- 企业(57985)
- 方法(54457)
- 数学(48659)
- 数学方法(48159)
- 中国(33896)
- 农(33257)
- 财(29470)
- 地方(27242)
- 业经(26351)
- 学(25715)
- 贸(23728)
- 贸易(23717)
- 易(23078)
- 农业(22602)
- 制(21455)
- 环境(18622)
- 务(17867)
- 银(17821)
- 财务(17815)
- 财务管理(17776)
- 银行(17757)
- 融(17716)
- 金融(17712)
- 和(17033)
- 行(16954)
- 机构
- 大学(399756)
- 学院(398477)
- 济(176665)
- 经济(173556)
- 管理(151019)
- 研究(141520)
- 理学(131087)
- 理学院(129586)
- 管理学(127328)
- 管理学院(126601)
- 中国(106256)
- 科学(86780)
- 京(83649)
- 财(76492)
- 农(72784)
- 所(72160)
- 研究所(66059)
- 中心(64105)
- 业大(62179)
- 财经(62115)
- 江(57574)
- 农业(57529)
- 经(56629)
- 经济学(56008)
- 北京(52216)
- 经济学院(50464)
- 院(50416)
- 范(49827)
- 师范(49205)
- 财经大学(46181)
- 基金
- 项目(272097)
- 科学(214397)
- 基金(201144)
- 研究(190532)
- 家(178733)
- 国家(177349)
- 科学基金(151039)
- 社会(125186)
- 社会科(118812)
- 社会科学(118781)
- 基金项目(106232)
- 省(104121)
- 自然(98739)
- 自然科(96551)
- 自然科学(96519)
- 自然科学基金(94849)
- 划(88749)
- 教育(86595)
- 资助(82086)
- 编号(73266)
- 重点(62056)
- 部(60531)
- 发(59450)
- 成果(58387)
- 创(56338)
- 国家社会(53728)
- 科研(52980)
- 创新(52943)
- 教育部(51623)
- 课题(50716)
- 期刊
- 济(190581)
- 经济(190581)
- 研究(115036)
- 中国(72564)
- 学报(68600)
- 农(66081)
- 科学(61681)
- 财(59275)
- 管理(55263)
- 大学(51095)
- 学学(48798)
- 农业(44620)
- 融(34655)
- 金融(34655)
- 技术(33686)
- 经济研究(32474)
- 教育(31995)
- 财经(31352)
- 业经(28855)
- 经(27116)
- 问题(25525)
- 业(24702)
- 贸(21955)
- 技术经济(20982)
- 统计(20574)
- 世界(19705)
- 版(19657)
- 国际(19441)
- 策(18528)
- 科技(17885)
共检索到583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传忠 侯佳妮
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并进入工业化后期时,制造业产值比重和就业份额持续下降的现象被称为"去工业化",目前已作为"特征事实"在多数国家出现。本文利用2004—2018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去工业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内部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分组回归方法对不同工业化阶段下"去工业化"的差异化影响进行检验,并利用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方法针对制造业合理区间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去工业化"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对邻近地区产生了空间溢出负效应;作用机制方面,"去工业化"阻碍了地区技术创新和城镇化进而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随着工业占比的上升,"去工业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制造业占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25.72%和30.68%两个门槛值。本文的研究为转型时期我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未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和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智峰
使用非均衡增长理论模型,模拟了工业化以及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结构的变化,利用协整回归、SVAR(结构向量自回归)就工业化及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工业化与经济增长都是相互促进的;长期中,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对工业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工业化对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基本上没有影响,而短期则正好相反;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中是不同的,在长期中,工业内部结构变化通过提高工业化效率、促进工业化间接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而在短期中,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基本上没有影响。
关键词:
工业化 经济增长 工业内部结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亚娟 孙敬水
本文研究了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对全国和地区人均经济增长率以及对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影响效应。通过对截面数据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有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初期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健康人力资本对产出的效应要高于教育人力资本;东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影响,健康人力资本在中西部地区影响显著,东部地区由于人口老龄化因素,健康人力资本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经济收敛速度较快,且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助于西部实现对东部地区经济的赶超。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燕萍 刘榆 吴一群 李文溥
基于知识的外溢性原理,本文放松了传统理论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本具有完全替代性的假设。在此基础上,通过生产函数、技术创新与模仿方程的设定,导出了具有经济理论基础的计量回归模型,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层级教育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回归结果证实:初级教育和高级教育都能促进经济增长,但二者的作用方式不同,其中初级教育作为生产要素直接促进最终产出,高级教育则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与模仿的速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结构条件下,我国初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高级教育;高级教育对中西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最后,本文对我国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萍 孙群力
本文采用中国28个省市区1978-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表示工业化水平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显著负。就业结构的变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东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显著负。空间结构变化对全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棣芳
本文研究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以往经验,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和统计测度,对1999至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与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论证在此期间我国经济总量增长和结构效应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的GDP总量曲线具有倒U型特征,属于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状,工业废水的GDP总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具有N型特征,SO_2的GDP总量曲线为线性递增;工业废水和SO_2的工业化水平曲线为N型,工业烟尘的工业化水平曲线为线性递增;工业废水、工业SO_2和工业粉尘的城市化...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 工业化 城市化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丽峰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理论,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工业化水平、能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能源、环境、工业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第二,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水平是造成能源消费和环境问题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水平间相互影响;第三,短期内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水平是影响能源消费、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磊 伍业君
已有关于经济体复杂度的文献都聚焦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测度及其决定因素的分析上,而对经济体复杂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地区经济复杂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缺乏深入的研究。利用四位码企业生产层面的数据,首次测度了中国地区的经济复杂度,在此基础上,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经济复杂度驱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复杂度主要通过地区专业化驱动地区经济增长。除人力资本以外,要素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以及交通基础设施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地区经济增长和地区专业化产生正面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蒲志仲 刘新卫 毛程丝
本文构建了包含能源的三要素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估算了1952~2012年及不同阶段能源等要素的产出弹性,能源等要素和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能源产出弹性和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资本,远高于劳动力要素;两要素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中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部分应归功于能源,能源消费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进步的体现;包含能源要素的经济增长核算,能更好地揭示经济增长的源泉,反映不同阶段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体制变化。
关键词:
化石能源 经济增长 产出弹性 要素贡献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信平
文章通过对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如投资、消费及产业结构、进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及技术的分析、制度等因素的分析,揭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并通过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对比揭示这一动力的变化,为中部地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部经济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君
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来分析区域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采取边际和弹性经济分析方法,量化了区域物流业发展所带来的地区经济的增长,不失为指导区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一种实用方法。以天津市为案例的实证分析中,通过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了未来几年区域经济和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出天津市物流业的单位增长所带来的地区经济的增长额度和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发展物流产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物流业 地区经济 边际作用 弹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荣 孙玉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不存在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而存在条件收敛。实施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远林 宋旭光
本文利用1990年以来我国公共卫生投资的Pool数据,通过引入公共卫生投资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对公共卫生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公共卫生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公共卫生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特征,目前西部地区的公共卫生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
关键词:
公共卫生投资 区域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永平 张宗益
通过综合现有的经济理论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建立储蓄增长、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同时采用Granger因果检测检验各地区三者间关系,并与模型结论比较。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三者关系与模型结论基本一致,即投资增长、经济增长及储蓄增长间存在良性循环;而中部地区投资效率低下、西部地区资本供给不足,致使中西部经济中的三者良性循环被迫中断或被低水平恶性循环取代,从而导致地区经济差距急剧扩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齐绍洲 罗威
本文假设我国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是西部与东部地区人均GDP差异的函数,然后同其他回归变量一起检验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使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估计。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第一,总体而言,西部与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随着人均GDP的收敛,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但收敛的速度慢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第二,不同西部省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是收敛还是发散存在差异。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要鼓励和引导各地区充分利用能源禀赋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合作,走能源节约型的可持续的区域平衡增长道路。
关键词:
人均GDP 能源消费强度 地区差异 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