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96)
2023(13606)
2022(12077)
2021(11570)
2020(9810)
2019(22519)
2018(22444)
2017(44094)
2016(24102)
2015(27316)
2014(27272)
2013(26775)
2012(25108)
2011(22479)
2010(22756)
2009(21119)
2008(21326)
2007(19192)
2006(17035)
2005(15454)
作者
(69878)
(57449)
(57078)
(54608)
(37064)
(27637)
(26201)
(22620)
(22056)
(21107)
(19895)
(19493)
(18436)
(18324)
(18195)
(17692)
(17421)
(17144)
(16537)
(16465)
(14357)
(14180)
(14046)
(13175)
(12969)
(12934)
(12877)
(12848)
(11628)
(11286)
学科
(89728)
经济(89621)
管理(72924)
(71882)
(60582)
企业(60582)
方法(41234)
数学(35043)
数学方法(34512)
(27302)
中国(26052)
(24800)
(24572)
银行(24425)
(24215)
(22930)
业经(20309)
(19228)
(18571)
财务(18498)
(18487)
金融(18486)
财务管理(18453)
地方(18255)
企业财务(17514)
(17209)
贸易(17193)
理论(16867)
(16705)
(16635)
机构
大学(338411)
学院(336661)
管理(135131)
(131307)
经济(128068)
理学(114940)
理学院(113676)
研究(112097)
管理学(111712)
管理学院(111081)
中国(93880)
(73206)
科学(68177)
(66493)
(56474)
(53684)
中心(52881)
财经(51786)
(51538)
研究所(50854)
业大(48113)
北京(46937)
(46907)
(43361)
师范(42985)
(42444)
农业(41894)
(40589)
财经大学(38507)
经济学(37946)
基金
项目(220382)
科学(172353)
研究(162457)
基金(159237)
(137402)
国家(136201)
科学基金(117202)
社会(99931)
社会科(94531)
社会科学(94507)
(85034)
基金项目(83997)
自然(77292)
自然科(75467)
自然科学(75451)
教育(74606)
自然科学基金(74092)
(71792)
编号(67460)
资助(67362)
成果(56169)
(48683)
重点(48665)
课题(46211)
(45692)
(45000)
项目编号(42026)
科研(41952)
创新(41849)
教育部(41847)
期刊
(147932)
经济(147932)
研究(106969)
中国(66910)
(51473)
学报(51243)
管理(50972)
(48666)
(48408)
金融(48408)
科学(47575)
大学(39210)
教育(37923)
学学(36774)
农业(32287)
技术(28675)
财经(25297)
业经(23052)
经济研究(22271)
(21316)
理论(18893)
问题(18530)
图书(18202)
实践(17505)
(17505)
(16461)
技术经济(16110)
现代(15954)
科技(15406)
(15259)
共检索到519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课题组  方海波  
当前,"去产能"给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冲击。论文首先分析了本轮"去产能"的特点,特别是与以往"去产能"相比的特点,同时分析了"去产能"对银行业的影响。基于防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角度,作者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卫东  
投资银行的信用风险来源于其客户或交易对手,而非投资银行自身,与客户相比投资银行在信息占有上处于劣势,而且不可改变,使信用风险成为投资银行最难以分析、把握和控制的风险。本文对投资银行信用风险的理论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阮伟卿  李昕  郭崇  杨竣博  和莉  
征信系统的应用已经渗透到银行信贷决策贷前、贷中和贷后的全过程,当前银行风险控制的新形势,也为征信系统数据提供的有效性、全面性等提出新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征信数据的分析应用,更好地服务于自身信用风险管理工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祝健  张传良  
1.夯实农村经济、金融基础。当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户及农村微小企业还贷能力,应重点关注四个方面:(1)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2)改善以县乡为基础的农村公共服务;(3)提高农业生产的自主创新能力;(4)改善农村生态资源环境。金融发展的基础设施包括机构网点建设、结算网络、交通通讯等方面,它是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抵御各种金融风险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应加强现代化的交通、通讯、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配套的服务设施建设;尽快协调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凌云  刘钟钦  
村镇银行作为股份制的小型社区银行,现在处于试点阶段,它主要以贷款业务作为盈利性来源,经营管理遵循"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所以村镇银行的也面临着经营和管理的诸多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村镇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并根据农村贷款业务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提出防范信用风险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和转型的深入,产能的整合、淘汰力度加大,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在这一大环境下,国内银行的资产质量整体出现下滑,前几年经济高速增长时被掩盖的一些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也引发了我们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更多反思。关于单个授信客户信用风险的防范客户层面的信用风险防范,包括授信项目的审批和贷后管理等,是目前国内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资源和精力主要投入的领域。在这方面,国内银行目前都遵循着"审贷分离"这一基本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舟  
信贷资产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信用风险。对信用风险的控制可从控制不良贷款率着手,而对于不良贷款率的控制,可从分子(不良贷款余额)、分母(各项贷款余额)两方面进行。做小分子:控制不良贷款余额"看上去很美"控制存量不良贷款,主要涉及两大要素:一是压降存量不良贷款余额,二是防止存量各项贷款中出现劣变、迁徙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百荣  
2017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相关指标趋于稳定或好转,第一季度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或持平,拨备覆盖率均有所提升。但经济金融环境依然复杂多变,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着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过度融资、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交叉传染、银行防假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百荣  
2017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相关指标趋于稳定或好转,第一季度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或持平,拨备覆盖率均有所提升。但经济金融环境依然复杂多变,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着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过度融资、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交叉传染、银行防假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方先明  熊鹏  
对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在现代商业银行日常运行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信用风险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利用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学习、并行分布处理和较强的鲁棒性及容错性等特性,建立基于RBF神经网络的信用风险预测控制模型,从理论上探寻信用风险非线性智能控制。仿真试验表明,信用风险度能被控制在以最佳风险度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因此,该预测控制系统适合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控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谢清河  
信用衍生产品(Credit Derivative)是一种使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分离出来,并从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金融合约,是一种新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目前主要有两种分类:一类是根据信用风险保护买方是否获得了相应的融资,分为融资性和非融资性信用衍生产品;另一类是根据基础资产所涉及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淳  史旭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面临的主要风险,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推进信用风险管理的历程中,整体上面临着方法论和实现路径两大课题。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演进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最终成为新型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普遍实施路径。当前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处在向模型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体系也正处于重构的重要阶段,在同步升级信用风险管理与重新构建信息技术体系的过程中,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要从传统产品扩充到衍生产品、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资产组合风险管理功能、实现信用风险管理在资本层面应用,最终完成新型管理技术的内化。
[期刊] 征信  [作者] 庞淑娟  
随着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内外部聚集了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为大数据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具体介绍大数据技术在个人消费贷款信用风险预警和信用卡客户引入中的应用,分析认为,以先进信息技术架构为前提,以大数据分析和挖掘为基础,建设新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推动经营转型的必由之路。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萌  
以不良贷款率作为信用风险衡量标准,尝试构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Logit模型,并结合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性与偿还能力对信用风险的影响作用最大,其后依次为赢利性指标、资本结构和财务杠杆指标、资产管理效率指标、现金流指标和成长性指标,资本市场表现和资产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进而证明Logit模型具有非常可信的识别、预测及推广能力,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有效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