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1)
2023(4283)
2022(3936)
2021(3598)
2020(3360)
2019(8093)
2018(8091)
2017(16266)
2016(9036)
2015(10416)
2014(10759)
2013(10891)
2012(10380)
2011(9472)
2010(9612)
2009(9047)
2008(9345)
2007(8692)
2006(7239)
2005(6445)
作者
(27653)
(23387)
(23283)
(22382)
(14689)
(11235)
(10814)
(9234)
(8596)
(8242)
(7825)
(7764)
(7613)
(7395)
(7309)
(7298)
(7279)
(6898)
(6763)
(6683)
(5895)
(5739)
(5676)
(5376)
(5276)
(5253)
(5228)
(5148)
(4766)
(4722)
学科
(41216)
经济(41181)
(24039)
管理(23884)
方法(22092)
数学(20012)
数学方法(19864)
(18606)
企业(18606)
(11404)
(10289)
中国(9265)
(8636)
(8203)
贸易(8203)
(7954)
地方(7877)
农业(7422)
业经(7137)
(6928)
(6376)
财务(6363)
财务管理(6342)
(6286)
企业财务(5955)
(5814)
银行(5794)
(5529)
金融(5527)
(5464)
机构
大学(137207)
学院(136018)
(57486)
经济(56256)
管理(51638)
研究(45657)
理学(44496)
理学院(43986)
管理学(43224)
管理学院(42966)
中国(34290)
科学(29002)
(28798)
(26649)
(25587)
(24224)
业大(22234)
研究所(22111)
中心(21635)
农业(21351)
(20755)
财经(20646)
(18606)
经济学(18132)
北京(18099)
(17599)
师范(17421)
经济学院(16626)
(16259)
(15767)
基金
项目(88058)
科学(67937)
研究(63178)
基金(62911)
(54824)
国家(54386)
科学基金(45499)
社会(38873)
社会科(36781)
社会科学(36765)
(34831)
基金项目(33707)
自然(29574)
(29431)
教育(29398)
自然科(28844)
自然科学(28832)
自然科学基金(28320)
编号(26459)
资助(26308)
成果(21750)
重点(20051)
(20043)
(19137)
(17881)
课题(17872)
科研(17416)
教育部(16837)
创新(16777)
大学(16634)
期刊
(60558)
经济(60558)
研究(37202)
中国(23652)
(23535)
学报(22890)
(20675)
科学(19992)
大学(16560)
管理(15957)
学学(15622)
农业(15581)
教育(12177)
技术(11811)
(11376)
金融(11376)
财经(10262)
业经(9951)
经济研究(9792)
(8780)
问题(8766)
(8732)
技术经济(7688)
统计(7225)
理论(7182)
(7111)
(7078)
商业(6857)
实践(6559)
(6559)
共检索到194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钟春平  
产能本质上反映了生产能力,因而产能高说明经济发展能力较高;产能过剩事实上并不成立,产能利用率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反复强调该问题可能源于"计划经济"思维,因而政策上,短期内应该强调总需求管理,而在长期内应更加强调创新,进行技术改进层面的"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翟东升  
目前,我国的钢铁、建材、造船等传统制造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如光伏、风电设备制造业也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还有一些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趋势。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可谓"中国式"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祝宝良  
有效需求不足不是当前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的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战略性产业,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处于严重过剩当中,有的如钢铁行业处于绝对过剩状态。从产业组织结构看,越是政府高度重视、国有程度高、审批严格的行业,产能过剩越严重,明显表现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课题组  张占斌  张孝德  
(一)产能过剩原因与机理分析。1.产能过剩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原因:(1)产能过剩标志着中国第三个增长周期的结束。从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看,2008年后出现的低增长,是中国经济自身周期调节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叠加效应。目前的产能过剩既有市场周期的因素,也有2008年以来刺激经济留下的后遗症。(2)产能过剩与我国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有关。(3)产能过剩与我国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有关。2.中国产能过剩属于"体制性产能过剩"。过度使用政策杠杆,形成了政府大于市场的"政府价格信号"。进入21世纪以来,各级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增长,过度使用各种经济政策杠杆,大幅降低了投资要素价格,政府创造的价格信号成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胜保  杨垚立  
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合称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急剧下降,进而我国开始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的投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大量的投资资金并不能进入实体经济的生产领域,一些行业开始出现固定资产投资不能转化成有效产能的问题。我国出现了产能利用率下降的现象,随之国家推出了治理"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于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捷  
产融结合在降低了企业资金约束的同时,是否会导致企业投资增加进一步加剧行业产能过剩,提高产业产能风险?文章选择2010—2017年我国六大产能过剩行业的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融结合对产能过剩风险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产融结合是否会加大企业创新投入,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化解产能风险,同时分析企业代理关系是否会影响产融结合与产能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产融结合能显著降低企业的产能风险,但产融结合并不能促进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来降低产能风险,此外,企业代理成本的上升(代理程度加大)将会减弱产融结合对产能风险的负向效应。由此表明,产融结合能通过某种途径来降低产能过剩行业的产能风险,但创新路径暂未支持。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罗弘毅  
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现有文献注意到了政府干预对于产能过剩形成的重要作用,但相关的分析对其作用机制关注不足,政策建议有失偏颇。本文对政府干预在产能过剩的"形成"及"维续"两阶段的作用进行了更细致的考察,认为政府在干预目标、干预方式、干预结果调整方面存在问题,诱发产能形成,而受限的地方改革和中央调控手段使得产能过剩得以维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娜  孔祥利  
我国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局部性的和可控的,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选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西方供给经济理论解释中国产能过剩会得出对体制背景的谬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谬解、经济建设价值取向的谬解,使我们丧失公有资本调节经济的最大优势,割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关系,干扰政府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选择。遵循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精神要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分析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发现:产能过剩在我国有着明显的体制转型的历史印记,商品二因素的对立是产能过剩成为可能的起点,资本过度积累为产能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罗弘毅  
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现有文献注意到了政府干预对于产能过剩形成的重要作用,但相关的分析对其作用机制关注不足,政策建议有失偏颇。本文对政府干预在产能过剩的"形成"及"维续"两阶段的作用进行了更细致的考察,认为政府在干预目标、干预方式、干预结果调整方面存在问题,诱发产能形成,而受限的地方改革和中央调控手段使得产能过剩得以维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秋菊  唐新明  
基于200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FA方法对其生产环节的产能利用率进行测算,并测算了省际销售环节的产能利用率,进而得到我国省域工业产能利用率。然后,根据产能过剩指数与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2001—2019年我国省际工业产能过剩指数。主要结论包括:(1)整体来看,2001—2019年中国工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0.56%,存在轻度产能过剩。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绝大部分省域的产能利用合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且中部地区绝大部分省域为中度产能过剩,西部地区绝大部省域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2)从时间上看,我国产能过剩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即产能过剩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略有缓解。(3)究其原因,主要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区域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区域资源配置与政策环境差异等。因此,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协调区域科技发展水平,推进高质量国际投资与区域制造业分工优化相融合与协调发展,以破解我国区域性产能过剩的困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娜  孔祥利  
我国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局部性的和可控的,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选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西方供给经济理论解释中国产能过剩会得出对体制背景的谬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谬解、经济建设价值取向的谬解,使我们丧失公有资本调节经济的最大优势,割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关系,干扰政府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选择。遵循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精神要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分析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发现:产能过剩在我国有着明显的体制转型的历史印记,商品二因素的对立是产能过剩成为可能的起点,资本过度积累为产能过剩奠定了物质基础,流通环节的中断加剧了产能过剩,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比例的失调则是产能过剩形成的根本原因。化解产能过剩最可行、最有效的政策选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措施,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标本兼治,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汪涛  
在多年投资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我国部分行业产能出现非理性扩张,产能过剩问题悄然累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成为问题爆发的导火索,金融危机导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堵塞了我国产能出口渠道,从而引爆了生产过剩危机。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突出问题,并对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文报  李英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形势严峻,"走出去"是化解产能过剩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钢铁产能"走出去",是产能的输出,是优势产能的国际合作,是钢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环节。我国钢铁行业拥有"走出去"的客观实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钢铁产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任碧云  王越凤  
存贷差和外汇占款以及M2与M1差额的不断拉大等都不是流动性过剩的直接成因,而是由于货币政策没有及时对经济发展出现的变化作出反应造成的。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有三条思路:一是要加大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以收紧流动性,从而预防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二是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紧缩的同时,通过财政政策的扩张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三是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为汇率自由浮动提供前提和基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樊轶侠  
把握好"去产能"进程中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是去产能问题的核心所在"去产能"是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是中央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环节。从对重点省份的调研情况看,多数产能过剩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历史包袱沉重、资金紧张等问题,个别企业生产停滞、资不抵债,企业、行业的个别风险正演化放大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风险。寻找和制定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