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38)
2023(11668)
2022(9952)
2021(9198)
2020(7748)
2019(16918)
2018(16962)
2017(31816)
2016(17616)
2015(19436)
2014(18958)
2013(17581)
2012(15823)
2011(14284)
2010(14624)
2009(13954)
2008(13239)
2007(11992)
2006(10469)
2005(9636)
作者
(47659)
(39864)
(39685)
(37693)
(25061)
(18949)
(17951)
(15304)
(14949)
(14171)
(13495)
(13413)
(12755)
(12621)
(12552)
(12202)
(11837)
(11649)
(11625)
(11147)
(9800)
(9738)
(9696)
(9145)
(8879)
(8878)
(8846)
(8675)
(8115)
(7910)
学科
(62277)
经济(62175)
管理(58152)
(47417)
(42224)
企业(42224)
方法(27160)
数学(23413)
数学方法(22981)
(21052)
(18094)
中国(16823)
(16465)
业经(14778)
环境(14264)
(14111)
(13987)
(12679)
财务(12631)
财务管理(12597)
理论(12240)
(11986)
企业财务(11950)
地方(11421)
(11201)
银行(11177)
(10709)
金融(10701)
(10686)
体制(10596)
机构
学院(237339)
大学(234591)
(91159)
经济(89081)
管理(88778)
研究(77009)
理学(76563)
理学院(75756)
管理学(74046)
管理学院(73619)
中国(58820)
(48538)
(47827)
科学(46616)
(37932)
(36855)
财经(36817)
(36442)
中心(35752)
研究所(34117)
业大(33834)
(33248)
(30063)
北京(29806)
师范(29690)
(28896)
农业(28805)
(28515)
经济学(28250)
财经大学(27257)
基金
项目(160783)
科学(126979)
研究(119065)
基金(115998)
(100795)
国家(99998)
科学基金(86308)
社会(76146)
社会科(72056)
社会科学(72039)
(64650)
基金项目(60142)
教育(56567)
自然(54880)
(53828)
自然科(53615)
自然科学(53602)
自然科学基金(52590)
编号(48776)
资助(47554)
成果(40352)
重点(36801)
(35378)
课题(34998)
(34440)
(34122)
(33591)
创新(31907)
国家社会(31447)
科研(30713)
期刊
(103574)
经济(103574)
研究(68175)
中国(51182)
(39600)
学报(37318)
管理(34759)
(34706)
科学(33374)
教育(30178)
大学(28871)
学学(27365)
农业(23412)
(21081)
金融(21081)
技术(20962)
财经(18524)
业经(17546)
经济研究(16905)
(15879)
问题(12791)
(12092)
统计(11813)
(11554)
(11168)
科技(11027)
财会(10740)
职业(10422)
技术经济(10169)
现代(9964)
共检索到353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冉冉  
环境的恶化及其衍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被广泛视作中国崛起道路上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现有的研究倾向于将中国的环境危机归结为地方环境治理的失败,认为地方政府及官员应对其负主要责任。这种研究思路对导致地方环境治理失败背后的制度性原因和中央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责任研究不足。文章旨在讨论中央政府的政治激励与地方环境治理的关系。根据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的结果,笔者认为:干部考核指标体系是目前中央政府鼓励地方官员进行环境治理的一种制度性政治激励模式,带有明显的"压力型体制"的特征。实践中,环境治理绩效与官员的仕途升迁没有实质性联系,未能起到有效的政治激励作用。这种以指标和考核为核心的"压力型"政治激励模式,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子怡  郝红霞  
本文围绕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媒体驱动机制展开分析,利用省级地方政府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媒体报道产生的舆论压力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作用机制以及作用效果,检验结果表明:媒体压力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具有驱动作用,而治理激励抑制了该驱动作用。相对而言,在治理激励弱的地区,媒体压力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驱动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报道产生的舆论压力的作用效果需要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保证,一定程度上,建立法律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机制,有利于强化媒体监督功能,改善治理激励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天菊  姚平  
基于博弈论构建了隐性声誉激励与显性收益激励相结合的动态激励机制,分析了企业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声誉激励因素的激励效应,探讨了非对称信息下隐性声誉激励机制效应发挥的有效均衡条件和相关要求,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动态声誉激励机制,不仅能促使企业更加努力进行治污。而且能减少信息不对称或行为不可验证性造成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姚毓春  刘元胜  
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包含多项改革任务,不可避免地涉及诸多利益相关者。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激励相容的改革理念,激发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并以此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效运转。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皮建才  
本文从政治晋升激励的角度考察了中国重复建设的内在机制。本文的分析表明,横向政治晋升激励的作用机制和纵向政治晋升激励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由此得到落后地区是否进行重复建设的条件也就不相同。中国宏观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价格扭曲放大了横向和纵向政治晋升激励的作用。为了降低落后地区进行重复建设的程度,中央政府需要对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官员采用不同的政治晋升激励,也需要努力推动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潘峰  西宝  王琳  
针对环境规制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通过构建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给出了中央政府激励地方政府的最优契约形式,考察了最优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因素,着重分析了环境规制相关因素对最优激励契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对经济增长的重视度、中央政府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度、地方政府的风险偏好、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能力、经济增长方差、污染减排量方差、环境规制执行成本以及环境规制经济成本都会影响最优激励契约的确立。中央政府应根据自身对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结合地方政府的不同属性,确立或调整最优激励方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华涛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激励性管制改革,存在着先进的管制方式与落后的管制体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我国激励性管制改革对管制体制的需求,即要建立独立性管制机构、推进管制的司法审查、加强管制的公众参与。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敬琏  
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着很复杂的局面,沿用需求侧因素的诸如强刺激等经济政策,带来了包括投资报酬递减、债务积累等问题,而且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不明显。在供给侧因素下,可以通过推动劳动力、技术等要素的进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即:依靠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从增加投资转向增加索洛余值,而这当中的关键是创建新的体制机制。说易行难,要改革、要创新,面临不少的阻力和障碍,需有足够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来克服阻力和障碍,切实推进改革,建设能够激励创新和创业的体制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海连  刘亚相  赵保魁  
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存在着由于医生与患者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道德风险问题,为了规避这种行为的发生,运用霍姆斯特姆和米尔格罗姆的多项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对医生的激励问题加以分析,得出医生的收入不应只与业务数量挂沟,更应该对其业务质量上的努力给予更高的重视,最后对我国未来医疗体制改革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医院要注重管理;建立医疗服务评价机制,用信誉指数替代表达医生的私人信息;建立病人对医生的医疗服务评价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永鉴  
本文提出了国有企业两个委托层次的观点 ,指出委托环节是国企体制改革的关键 ,阐述了从减少环节、理顺责权利关系、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入手建立国有企业刚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基本思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强  施滢波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并探讨地方政府竞争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环保投资显著正相关,但地方政府竞争会削弱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地方政府竞争对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有效性的弱化作用更显著。文章从市场机制角度丰富了企业环保投资影响因素研究的相关文献,对于更好地引导企业环保投资行为具有较强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相锋  王磊  
本文修正了Dasgupta等(1998,2002)的污染物削减费用模型,采用辽宁省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分析地方政府补贴产生的环境治理激励作用,得到相应结论:(1)本文基于微观数据和修正的污染物削减费用模型,测算出辽宁省工业企业环境治理效率均值约为83%,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2)地方政府补贴并没有显著提升企业环境治理效率,却显著提升了企业环境治理效率提升的稳定性。本文认为地方政府补贴的主要作用在于资金补充效应和背书信号作用,在引导大量优质资源进入企业的基础上提升环境治理效率提升的稳定性,减少不确定因素。(3)地方政府补贴对不同类型所有制形式企业的环境治理稳定性影响差异性较大,内资企业获得补贴所产生的效率改善的稳定效应要远低于外资企业。综上所述,在缺乏相应监管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补贴很难产生显著的环境治理激励效果,但由于其信号的引导作用,对提高治理效率稳定性具有显著效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丁涛  
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实行公司治理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必须建立科学和规范的物质利益、精神利益激励机制 ,以及组织机构和内外部约束机制 ,使国有资产经营者利益与国家股东利益取向相一致 ,降低监管成本 ,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益和效率。而要达到此目的 ,需要加快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尽快出台《国有资产法》 ;建立规范有效的企业家市场 ,促使企业家形成一种压力 ,强制其自我激励与约束 ;建立有效的信用、效益、企业家综合素质评估体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小土  刘明兴  安雪慧  
本文在西部甲省20个县(50个乡镇)的抽样调查基础上,对农村基层学区的人事管理体制和教师激励机制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事权力的配置与教师激励机制存在密切关系。由县教育局任命学区校长、并且由学区校长调配学区内教师的权力格局,比较有利于基层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而人事权力的过度集中,或者县教育局和乡镇政府进行交叉控制,都不利于基层学区对教师的业务管理与激励。相对而言,由乡镇政府同时掌握学区校长的任命权和教师调配权,要优于过度集中和交叉控制这两种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沈剑光  叶盛楠  张建君  
基于多元治理理论、以企业视角系统设计的多方联动激励机制,是校企合作良性运作正向支持的外部机制。教育情感、社会责任、组织利益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内部动机的基本要素,三者互相影响、缺一不可。政府、院校、行业和社会等治理主体合理定位功能角色:政府治理,重点在以法治促责任、以制度保利益、以政策强服务;院校变革,核心是通过办学观念、合作机制、人才培养及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与企业合作中观念、能力与效率的匹配协同度;行业参与,积极鼓励行业协会以第三方身份对校企合作进行行业性指导;社会导向,大力倡导全社会崇尚技能,形成激励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