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2)
- 2023(12853)
- 2022(11230)
- 2021(10890)
- 2020(8922)
- 2019(20646)
- 2018(20885)
- 2017(38896)
- 2016(22002)
- 2015(24859)
- 2014(24777)
- 2013(23597)
- 2012(21343)
- 2011(19339)
- 2010(19401)
- 2009(17521)
- 2008(16712)
- 2007(14540)
- 2006(12701)
- 2005(11073)
- 学科
- 济(73883)
- 经济(73800)
- 管理(58024)
- 业(54197)
- 企(46334)
- 企业(46334)
- 方法(33799)
- 数学(28629)
- 数学方法(28231)
- 中国(24483)
- 教育(23034)
- 农(20218)
- 学(18323)
- 财(18280)
- 业经(17436)
- 理论(17282)
- 地方(15601)
- 贸(14405)
- 贸易(14397)
- 易(13974)
- 技术(13605)
- 农业(13373)
- 和(13028)
- 制(12817)
- 务(11891)
- 环境(11859)
- 财务(11822)
- 财务管理(11803)
- 划(11552)
- 教学(11148)
- 机构
- 大学(296840)
- 学院(293215)
- 管理(113476)
- 济(104699)
- 经济(102009)
- 研究(98895)
- 理学(98559)
- 理学院(97374)
- 管理学(95602)
- 管理学院(95035)
- 中国(66588)
- 京(64574)
- 科学(61379)
- 范(49225)
- 所(48924)
- 师范(48918)
- 财(47000)
- 研究所(44765)
- 中心(43244)
- 江(42729)
- 北京(41561)
- 业大(41559)
- 农(41380)
- 师范大学(39876)
- 教育(39700)
- 财经(38191)
- 院(36178)
- 州(35219)
- 技术(35062)
- 经(34635)
- 基金
- 项目(199913)
- 科学(157669)
- 研究(154371)
- 基金(140675)
- 家(120807)
- 国家(119643)
- 科学基金(102385)
- 社会(92656)
- 社会科(87434)
- 社会科学(87410)
- 省(79520)
- 教育(77379)
- 基金项目(74522)
- 划(68559)
- 编号(66891)
- 自然(65788)
- 自然科(64206)
- 自然科学(64192)
- 自然科学基金(62987)
- 资助(57345)
- 成果(56534)
- 课题(48128)
- 重点(45543)
- 部(44830)
- 发(43376)
- 创(41789)
- 项目编号(41466)
- 年(39871)
- 教育部(39150)
- 创新(38551)
共检索到428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淑华 冯晓婷
拉拢印度、制衡中国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深层逻辑。在此战略背景下,印度对美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得到前所未有提升,美国对印度展开了丰富的高等教育外交实践。具体包括:加强印度向美国的人才流动,促进印度精英留学生留美,深化美印高新技术科研合作,建立校级伙伴关系,加强合作办学,促进两国语言互建,输出美国文化与价值观。教育外交作为一种独立的外交形式,在美国对印外交战略部署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是中立的教育活动,而是体现出鲜明的地缘政治色彩。美国对印度的高等教育外交以高新技术合作为中心,体现出两国高等教育合作的高水平和高质量。从实施结果来看,美国对印度的高等教育外交战略出现成效与目标之间的一定疏离。
关键词:
印太战略 美国 印度 高等教育 教育外交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海刚 闫芳芳
作为美国“印太战略”重要一环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除在政治、经济、气候变化等领域提出合作倡议外,也特别强调要深化和拓展美国与东盟在教育人文交流、科技创新和青年人才交流领域的合作。美国印太战略及诱拉东盟的举动,中长期会影响中国与东盟教育人文合作的空间。为此,中国须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深化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巩固已有合作成果,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依托我国的科技和教育优势,精准回应东盟的科技教育合作需求;积极推进教育领域的制度型开放,以“多边共赢”应对“双边对抗”。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传玲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美日等国家“印太战略”的出台,在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升级的新形势下,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属性进一步凸显,已成为主要大国博弈的竞技场。“印太战略”背景下,日本以推动构建“自由开放的印太”秩序之名,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安全、技术、价值观、文化等多重外交手段,不断强化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多边关系,在“高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海洋安全、能源安全等方面开展诸多合作。其中,环境外交作为日本“综合外交力”的重要内容,在认知塑造、影响力提升、价值观传递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拉拢东南亚国家,日本不断加强对该地区的环境外交,通过设置一系列关涉全球利益的重大议题,如气候变化、海洋塑料垃圾等环境安全问题,给东盟更多的施展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环境外交始终作为其现实主义外交的重要手段和掩护,服务于其大国情结和强国战略。根据近年来日本政府针对环境领域出台的诸多政策可以发现,日本政府试图通过环境外交体制辅助其实现政治大国、军事化大国的战略目标。这背后有印太战略的指引,有国家安全利益的考量,也有获取国际话语权的期望,更暗含对冲中国的企图。大国权力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日本对东南亚地区的环境外交明显已经成为日本介入该地区事务与构建大国博弈新场域的重要切入点,沦为其塑造权力结构的战略工具。
关键词:
印太战略 日本 东南亚 环境外交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董珊珊
伴随着中国崛起和向现代化强国身份挺进而进行的世纪之交的中国外交转型是中共有所作为的第三个奋力时期,即由毛泽东时代的革命外交向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外交,再向中共第四代领导集体所倡导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过渡的第三个外交攀登期。中国参与国际制度、融入多边外交体系、构建新型国际秩序战略、中国国际角色认知转变即外交政策转变是中国外交转型的几个重要侧面。
关键词:
中国外交 中国崛起 战略转型 国际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锋正
近年来",生源危机"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有适龄人口的减少、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升、人口的迁移和接受高等教育价值观念多元化等多方面。文章总结和借鉴日本和美国应对"生源危机"的规律和经验,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在"生源危机"背景下的三个发展战略:拓展高等教育生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校特色发展。
关键词:
生源危机 高等教育 发展战略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宝香
本文概述新中国成立50多年以来,我国的外交工作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原则,同时,根据各个历史阶段面临的具体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进行的有效的调整。
关键词:
“一边倒” 多极化 “真正的不结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宫笠俐
冷战结束后,环境议题成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其纳入日本对外战略框架有着深刻的国内社会背景和国际政治环境,以对外输出资本和环保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日本环境外交战略在树立环保大国形象及提高国际声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公益性的实施方式并没有改变其作为一国外交政策的利益性本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袁波 王蕊 潘怡辰
今年以来,中美战略竞争冲突屡次升级,美国国防部6月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再次明确将中国视为"修正主义"国家及区域重大挑战,提出将建立盟友和伙伴网络,并呼吁更多的区域国家加入其中,从而加剧了这一区域的紧张态势。当前,亚太各国高度关注中国的表态与做法,近期发布的《东盟印太展望》为中国应对美国印太战略,主动参与塑造印太区域合作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平台载体。中国可以积极支持《东盟印太展望》,将其作为与美国版印太战略对接、沟通的重要平台,提出参与印太区域合作的理念与主张,争取战略主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邹应猛 龚贤周
随着"印太"的兴起,印度洋正成为大国战略角逐的舞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围绕"印太"的合作日益紧密,印度洋的地缘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作为"印太"地区重要一员的印度,调整了传统的印度洋战略,以适应地缘环境变化的需要。与传统的印度洋战略相比,围绕"印太"做出的战略调整,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复合型和海洋主义等新特征。在地理范围上,孟加拉湾是新时期印度实施印度洋战略的枢纽。以互联互通、海上安全合作和多边制度建设为抓手,印度正强化对孟加拉湾的控制力度。尽管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处于动态调整中,但从业已采取的措施来看,具有明显的与中国竞争甚至制衡的色彩,其产生的地缘政治影响,尤为值得关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德星
在反对英国统治、争取独立的斗争中 ,印度国大党领袖梦想以大印度“联邦”的形式全盘继承英帝国留下的“遗产” ,而穆斯林联盟则主张按“两个民族”理论实施印巴分治。在大规模流血冲突中 ,按照“蒙巴顿方案”实施的分治使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统”、“分”之争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据此 ,印度制定并实施了不结盟战略 ,巴基斯坦则针对性地奉行联盟外交战略。结果 ,双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陷入紧张和僵局 ,军备竞赛最终也由常规竞赛发展为核竞赛。
关键词:
印度 巴基斯坦 国家理念 外交战略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潘锐
冷战持续了40余年,美苏对抗贯穿了战后美国外交的方方面面,并成为美国外交的主线。自杜鲁门以后,历届美国总统无不把对苏外交作为美国外交的首要任务,因此,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全豹完全可以在其对苏外交这一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考察从杜鲁门主义到里根主义的对苏政策,便能了解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战略。
关键词:
美国外交 美国外交战略 冷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曾向红 张少文
自特朗普提出并实施美国的“印太战略”以来,印度的战略地位得到空前提升。在此背景下,印度的“印太”构想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由争论到共识的演进过程。当然,印度并非完全认同和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和对华政策。相反,莫迪政府推进“印太战略”有着自身的诉求与期待。本文以批判地缘政治学为理论视角,旨在考察印度参与“印太战略”的三大诉求,并尝试挖掘印度实施“印太战略”背后的认知与地缘政治想象,并与美国进行比较,以揭示两国差异行动的主要驱动和基本逻辑。通过考察发现,印美在国家角色定位、自我—他者关系和战略区域划分等主要方面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印度政府和美国政府对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想象分别类似于“W形行动圈”与“半嘴形包围圈”的战略图式;印度追求领导性大国、构建多维身份认知以及经略“印太”海域的战略诉求有悖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中长期利益。印美两国对于“印太战略”的认知与想象差异将直接影响各自战略的走向和两国的合作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应永祥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的推进,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初步实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我国成人高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一兵
一、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的背景创新和传播知识与技能是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任务,历来超越国界。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并非新的现象。80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的兴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来势之猛,拉力和推力之大,其发展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别敦荣
普及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普及化发展不仅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它将建构一个更加公平、协调、均衡发展的新体系。研究生教育发展是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应有之义,伴随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研究生教育发展既要为解决社会存量不足、刚需较大问题而增强人才培养能力,又要为解决培养模式陈旧、质量和品质提升空间大的问题而加强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还要着眼未来,谋划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强大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为此,应当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形成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填补发展洼地,构建均衡发展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着力开拓新发展空间,造就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生力军;创新来华留学教育模式,树立我国留学生教育品牌。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普及化 高等教育 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