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46)
2023(8962)
2022(7666)
2021(7345)
2020(6073)
2019(13733)
2018(13384)
2017(25578)
2016(13506)
2015(14947)
2014(14259)
2013(13977)
2012(12743)
2011(11791)
2010(11723)
2009(10943)
2008(10649)
2007(9210)
2006(8263)
2005(7702)
作者
(35578)
(29907)
(29435)
(28301)
(18955)
(14079)
(13302)
(11474)
(11305)
(10461)
(10236)
(9760)
(9557)
(9476)
(9353)
(9134)
(8939)
(8565)
(8423)
(8405)
(7641)
(7129)
(7080)
(6674)
(6655)
(6628)
(6592)
(6184)
(5854)
(5825)
学科
(57289)
经济(57238)
管理(36450)
(35707)
(29663)
企业(29663)
方法(23255)
数学(20356)
数学方法(20184)
中国(19440)
(15016)
(14277)
贸易(14266)
(14016)
(13341)
(12069)
业经(11972)
(10317)
地方(9629)
(9611)
银行(9603)
农业(9505)
(9329)
(8951)
(8935)
金融(8934)
(8684)
关系(8325)
(8205)
环境(8041)
机构
大学(188317)
学院(187892)
(86794)
经济(85418)
研究(69554)
管理(69196)
理学(59561)
理学院(58869)
管理学(58012)
管理学院(57634)
中国(53501)
(39661)
科学(38430)
(37979)
(34140)
研究所(31039)
财经(30749)
中心(29681)
经济学(28391)
(28256)
(26033)
北京(25521)
(25501)
经济学院(25446)
(25308)
师范(25090)
(25085)
财经大学(23027)
业大(22425)
(20795)
基金
项目(122327)
科学(98033)
研究(92446)
基金(91368)
(79230)
国家(78652)
科学基金(67327)
社会(61761)
社会科(58761)
社会科学(58751)
基金项目(46485)
(44288)
教育(43436)
自然(40816)
自然科(39925)
自然科学(39914)
自然科学基金(39254)
(38551)
资助(38038)
编号(36620)
成果(30477)
(29107)
重点(28200)
(27300)
国家社会(26697)
课题(25899)
中国(25835)
教育部(25769)
(25593)
人文(24379)
期刊
(96519)
经济(96519)
研究(60947)
中国(36441)
(28212)
管理(27637)
科学(26378)
学报(25379)
(24149)
教育(21927)
大学(19996)
学学(18636)
经济研究(17744)
(17283)
金融(17283)
农业(16894)
财经(15981)
技术(14971)
业经(14802)
(14033)
(13658)
问题(12658)
国际(12510)
世界(12234)
(9936)
技术经济(8962)
(8871)
论坛(8871)
现代(8596)
商业(8447)
共检索到285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雪莲  郭鸿炜  
"印太"概念下的地理范围指向及其区域建构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成熟和塑造。但是,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印太战略"选择已然对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印太"概念下,更凸显了美国的主导性,以及中美竞争下的多国博弈态势,原有的东亚地缘政治结构的独立性减弱,而突出了大国竞争中的海洋元素。在这种转变下,中国面临着新的地缘政治挑战,中国周边的战略压力将增大,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将给地区带来新的安全对抗格局并影响中国的战略选择,同时将增加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难度。在这些挑战面前,中国仍然要致力于中美关系的对话与缓和,致力于建设稳定的周边关系,致力于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在新的"印太"区域,中国仍然要发挥出大国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塑造和平与发展的地区新格局。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邹应猛  龚贤周  
随着"印太"的兴起,印度洋正成为大国战略角逐的舞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围绕"印太"的合作日益紧密,印度洋的地缘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作为"印太"地区重要一员的印度,调整了传统的印度洋战略,以适应地缘环境变化的需要。与传统的印度洋战略相比,围绕"印太"做出的战略调整,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复合型和海洋主义等新特征。在地理范围上,孟加拉湾是新时期印度实施印度洋战略的枢纽。以互联互通、海上安全合作和多边制度建设为抓手,印度正强化对孟加拉湾的控制力度。尽管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处于动态调整中,但从业已采取的措施来看,具有明显的与中国竞争甚至制衡的色彩,其产生的地缘政治影响,尤为值得关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旭  董秀成  董立  
文章通过分析亚太地区油权均势特征和油气地缘格局,权衡大国之间的抗衡与制约态势,全方位分析了博弈矛盾基内的中、日、美核心博弈以及与之相关的多极博弈态势。根据均势原则认为亚太地区地缘格局会在较长时期出现大国互相制约,小国在平衡中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平静时期。而面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多层次地缘政治封锁,中国应该"避风就势,联合抗衡",保障油气安全及供应多元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梁甲瑞  
太平洋岛屿地区是美国地缘政治结构的组成部分。作为“印太战略”的始作俑者,美国基于自身战略利益,不断丰富“印太战略”框架,打造各种版本的“印太战略”。拜登上台后,着力对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升级“印太战略”。在地缘政治结构的影响及“印太战略”升级的背景下,拜登政府竭力在太平洋岛屿地区打造并完善“蓝色太平洋伙伴”,借以对中国进行强有力的制衡。作为一个制衡中国的联盟体系,“蓝色太平洋伙伴”是美国在“海洋自由”原则驱动下的海洋扩张活动或实践,主要目的是维护其海洋霸权。未来拜登政府将推动“蓝色太平洋伙伴”在太平洋岛屿地区朝着更加实体化、机制化、军事化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菊花  骆华松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宇  
在中国快速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在特朗普政府时期正式以"印太"取代亚太,并制定了"印太战略"作为"印太"的地缘政治指导方略。"印太"和"印太战略"的出台,折射出世界权力转移过渡时期内,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地缘政治竞争日趋紧张。在"印太战略"中,美国试图通过重构亚太地区的盟友及伙伴关系,形成从欧亚大陆东南包围欧亚大陆的"C型战略弧",制衡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国家的崛起,以及边缘地带国家和枢纽地带国家的联合,继续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地缘政治均势。在"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中,至少蕴含着中美在"印太"地区内围绕着权力地位、国际制度及地区秩序等多重竞争,这些竞争共同构成了"印太"的地缘政治张力。从经典地缘政治理论的构建理路来看,"印太"是对经典地缘政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且凸显了地缘政治竞争中海权国家和边缘地带国家联合制衡陆权国家和边缘地带国家的联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秀成  皮光林  
随着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分析了世界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演变历程,分别从中东、中亚—俄罗斯、亚太、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区阐述了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战略对策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效卫,李小华  
作为攻防一体的战略技术 ,TMD产生了“岛国效应”,打破了“进攻—防御”的平衡 ,部分消除了“易受攻击之窗”。它在东亚的实施必然会对东亚的地缘战略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增强了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力量 ,促进了“心脏地带”进一步空心化 ,使东亚近代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海权和陆权的明确对垒 ,播下了霸权国与新兴强国之间潜在冲突的因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银亮  
影响东亚合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地区内及区域外国家的不同地缘战略诉求是决定该地区经济合作道路和前景的重要因素。不同战略力量的演化和地区战略的矛盾与冲突影响了地区经济合作的深度和未来走向。探索并构建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是摆在东亚各国面前的严峻课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进军,陆大道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地缘战略是大国实施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指出,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缘政治斗争逐渐让位于地缘经济斗争。东亚虽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东亚奇迹确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所以,从长远来看,东亚地区仍将是美、日、欧等大国地缘政治经济斗争的焦点地区。各大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东亚地缘战略,特别是美日的东亚地缘战略,其目的在于主宰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其控制全球的战略目标。为了制衡美日的地缘战略,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根据东亚地区的实际,加强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以促成东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同昇  龙冬平  
中亚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缘位置而受到美、俄、中及欧盟等大国的高度重视。中亚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也是中国周边合作的重点地区,更是中国提升安全与能源保障的重要地缘战略依托。基于人文—经济地理学视角,从中亚国家的特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地缘关系,以及地缘合作战略等方面,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及其与中国的地缘战略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主要结论为:①中亚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特点的一致性,区域内部发展的差异性,对外部经济的高度依赖性,大国角逐的长期性,以及对中国地缘利益的重要性,是地理学关注和研究中亚地缘问题的主要切入点;②在全球尺度上,运用柯恩的当代世界地缘政治区划模型,分析中亚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欧亚大陆辖区"、以美国为代表的"海洋辖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辖区"的地缘关系;在区域尺度上,建立一个"同心圆和扇形分布"相结合的模型,分析中亚与相邻国家或地区的地缘关系;③中国在中亚地区有着良好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中亚国家对中国也有巨大的地缘需求,这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相互合作的基础;④中国未来应逐步成为中亚地缘政治与文化的"参与者"、地缘经济的"引领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传玲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美日等国家“印太战略”的出台,在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升级的新形势下,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属性进一步凸显,已成为主要大国博弈的竞技场。“印太战略”背景下,日本以推动构建“自由开放的印太”秩序之名,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安全、技术、价值观、文化等多重外交手段,不断强化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多边关系,在“高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海洋安全、能源安全等方面开展诸多合作。其中,环境外交作为日本“综合外交力”的重要内容,在认知塑造、影响力提升、价值观传递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拉拢东南亚国家,日本不断加强对该地区的环境外交,通过设置一系列关涉全球利益的重大议题,如气候变化、海洋塑料垃圾等环境安全问题,给东盟更多的施展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环境外交始终作为其现实主义外交的重要手段和掩护,服务于其大国情结和强国战略。根据近年来日本政府针对环境领域出台的诸多政策可以发现,日本政府试图通过环境外交体制辅助其实现政治大国、军事化大国的战略目标。这背后有印太战略的指引,有国家安全利益的考量,也有获取国际话语权的期望,更暗含对冲中国的企图。大国权力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日本对东南亚地区的环境外交明显已经成为日本介入该地区事务与构建大国博弈新场域的重要切入点,沦为其塑造权力结构的战略工具。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姜鹏  
国际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利益交互系统,在系统中存在着众多战略层面的施动—反馈模式。地缘政治大国的安全战略选择决定了它与体系其他主要成员间的互动方式,互动方式决定了其可能面临的结构性压力,并最终影响到大国崛起的兴衰成败。通过本项研究可以发现:海陆复合型崛起大国的战略模式可以分为"区域陆权"战略、"全球海权"战略和"区域/全球海陆并举"战略。如果崛起大国尚未形成稳固的陆基周边环境,那么追求"区域陆权"战略是最优选择;如果拥有稳固陆基周边环境,那么追求"全球海权"战略是最优选择。而"海陆并举"战略因"同色竞争"原理,既可能同周边国家陷入"区域陆权"优势的安全困境,也可能同"全球海权"国家陷入争霸战争。因此,"海陆并举"战略往往容易造就一个反对自身崛起的海陆权力联姻。此外,追求单一的"差色互补"原理容易实现海陆功能分异背景下的战略结盟,进而影响大国崛起战略的操作实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景全  
19~20世纪中叶,欧美列强在东亚推行由基地、经关键点、再进行展开以及建立缓冲区、防波堤的地缘战略;基于地缘之上,欧美列强推行夺取储煤站、建立海军基地、控制重要航道、以小规模舰队威胁或集中海上力量击溃对手的海军制胜战略。欧美列强的东亚地缘及海军战略对东亚尤其是中、日、俄三国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