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81)
- 2023(17081)
- 2022(14716)
- 2021(13833)
- 2020(11371)
- 2019(25994)
- 2018(25765)
- 2017(50146)
- 2016(27171)
- 2015(30549)
- 2014(30091)
- 2013(29425)
- 2012(26948)
- 2011(24143)
- 2010(24025)
- 2009(21734)
- 2008(20962)
- 2007(18377)
- 2006(16015)
- 2005(13798)
- 学科
- 济(109230)
- 经济(109127)
- 管理(80433)
- 业(78929)
- 企(65685)
- 企业(65685)
- 方法(49591)
- 数学(42905)
- 数学方法(42310)
- 农(31635)
- 中国(28105)
- 财(27055)
- 业经(25969)
- 地方(22980)
- 农业(21193)
- 技术(21153)
- 学(21137)
- 贸(19923)
- 贸易(19916)
- 易(19372)
- 制(19185)
- 理论(18311)
- 务(17253)
- 财务(17172)
- 财务管理(17137)
- 和(16908)
- 环境(16807)
- 策(16625)
- 企业财务(16224)
- 划(15816)
- 机构
- 学院(380068)
- 大学(377290)
- 管理(154078)
- 济(153311)
- 经济(150028)
- 理学(134073)
- 理学院(132691)
- 管理学(130423)
- 管理学院(129718)
- 研究(123755)
- 中国(90484)
- 京(78835)
- 科学(75536)
- 财(68741)
- 所(60183)
- 农(58473)
- 中心(56668)
- 业大(55855)
- 财经(55644)
- 江(55012)
- 研究所(54918)
- 经(50655)
- 范(49965)
- 师范(49533)
- 北京(49240)
- 院(45809)
- 农业(45461)
- 经济学(45312)
- 州(44559)
- 财经大学(41379)
- 基金
- 项目(263844)
- 科学(208502)
- 研究(196348)
- 基金(190661)
- 家(164910)
- 国家(163513)
- 科学基金(141655)
- 社会(123203)
- 社会科(116846)
- 社会科学(116816)
- 省(103670)
- 基金项目(101009)
- 自然(91534)
- 教育(90799)
- 自然科(89364)
- 自然科学(89346)
- 自然科学基金(87739)
- 划(86627)
- 编号(81266)
- 资助(78193)
- 成果(65109)
- 重点(58797)
- 部(58123)
- 发(57265)
- 课题(55777)
- 创(55576)
- 创新(51694)
- 国家社会(50229)
- 教育部(50214)
- 项目编号(49978)
- 期刊
- 济(165108)
- 经济(165108)
- 研究(109164)
- 中国(67573)
- 管理(56782)
- 学报(55967)
- 农(53384)
- 科学(53302)
- 财(51272)
- 教育(44032)
- 大学(43503)
- 学学(41017)
- 农业(37205)
- 技术(36756)
- 融(30924)
- 金融(30924)
- 业经(28878)
- 财经(26215)
- 经济研究(26190)
- 经(22473)
- 问题(21605)
- 技术经济(19704)
- 科技(19059)
- 图书(18834)
- 业(18618)
- 理论(17722)
- 现代(17430)
- 版(16980)
- 商业(16932)
- 贸(16442)
共检索到543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震 赵宇恒 赵莉 闫岚清
如何破解关键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封锁的“卡脖子”难题,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揭示“卡脖子”技术形成机理,能为系统解决该类问题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我国当前30项“卡脖子”技术开展实地访谈和资料分析,运用扎根理论归纳“卡脖子”技术形成的核心范畴,根据战略管理研究框架梳理核心范畴间的内在联系,以芯片制造产业为案例揭示问题形成机理及破解路径。研究发现:围绕“卡脖子”问题可提炼5个核心范畴。其中,技术特征定位反映关键核心技术的市场属性,是识别目标技术的充分条件;技术竞争态势反映目标技术的竞争劣势;技术封锁壁垒反映“卡脖子”威胁程度,构成问题形成的内外因;安全可控程度反映内外因对产业和国防安全的影响程度,是识别“卡脖子”技术成立的必要条件;而技术破解方式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影响程度和路径差异,并制定针对性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旭 江瑶 熊焰 张凌恺
识别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卡脖子”问题是中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筛选—潜在‘卡脖子’问题判定—‘卡脖子’问题甄别”三阶段识别模型。首先,从“战略安全性—前沿技术性—经济价值性”3个维度设计指标体系,筛选出关键核心技术;其次,从“数量差距—质量差距”2个维度构建技术差距指数模型,判定出潜在的“卡脖子”问题;再次,从“模仿创新—自主攻克—颠覆性替代”3个维度制定专家甄别方案,识别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最后,以AI芯片产业为实证对象,识别得到集成电路先进工艺、精密光学器件控制、核心算法等14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清单。本文不仅弥补了现有研究仅采用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不足,而且可以为中国科技发展趋势预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兰梦 袁飞 李珑
为给"卡脖子"领域提供发展启示,利用情报学方法开展科研产出数据挖掘分析并建立"卡脖子"问题的情报学研究模式,按"情报学分析→‘卡脖子’领域发展特征→多层面启示"的路径进行:采用文献计量、共现与聚类方法,将分析出的发文量、主体排名、聚类和密度等文献特征与科研产出时序、科研地位、机构合作和领域技术等领域发展特征进行映射关联,从而归纳出"卡脖子"领域总体发展方向、未来趋势走向、竞争合作倾向和技术布局导向等启示。将此研究模式应用于芯片光刻领域的研究表明:光刻领域技术发展与S曲线基本吻合,目前科研产出处在衰退阶段;发文量美国排名第一、中国排名第三,中国科学院排名全球机构第一,但中国与美、日、韩、欧等的影响力差距甚远,且西方各合作集团的国际合作远少于其国内共同研究,技术壁垒依国界划分明显;研究热点包括辐照、光刻胶薄膜、硅、阵列、纳米、自组装以及光刻聚合物等方面,研究体系庞大、分支领域纷繁复杂。基于研究发现,提出我国在光刻领域应当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两手抓,并聚焦国内合作,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形成政产学研合力;同时抓住技术转型机遇期,敏锐捕捉技术革新方向以提前布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邵颖红 周恺伦 程与豪
如何推动“卡脖子”技术企业创新,是近年来我国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尝试引入锦标赛理论解释政府补助的激励机理,基于2011—2020年我国半导体及芯片行业上市企业数据,结合近年国家提出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战略,以企业参与内循环程度为调节变量,实证研究政府补助对“卡脖子”技术企业创新产出的激励作用。结果表明,政府补助与“卡脖子”技术企业创新产出间具有倒U型关系,企业参与内循环程度在政府补助与“卡脖子”技术企业创新产出的倒U型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卡脖子”技术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下开展高质量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衍平 徐华杰 陈会英
种子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种业发展起步较晚,在部分领域存在种源“卡脖子”问题。本文基于植物品种权布局视角,利用2010—2020年中国和UPOV成员品种权申请授权数据,通过国际对比分析了中国面临的种源“卡脖子”难题,并提出相应的破解路径。研究表明,中国育种技术不断发展,居民品种权申请量快速增加,但授权率却呈下降态势;与UPOV成员相比,中国品种权申请主体主要来自于国内申请人。目前中国面临的种源“卡脖子”难题主要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相对落后、植物品种权结构不均衡特别是蔬菜、花卉、牧草等种子依赖进口、种质资源挖掘利用保护不足和植物品种权保护水平较低。据此,从突破“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引进开发利用、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与强化保护水平、构建政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和加强种源安全风险预警方面提出破解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邓岩 陈燕娟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种业发展,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大多数品种是自主选育的。我国种业发展受益于国际合作,同时也因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国际分工,在部分领域形成了进口依赖,不得不面对种源"卡脖子"问题。本文基于对农作物种业特殊属性的阐释,解读种源"卡脖子"问题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建立种源"卡脖子"问题的识别筛选框架,分析种源"卡脖子"问题的成因,提出了种源"卡脖子"问题的破解路径。研究表明,农作物种业具有消费对象的特殊性、供求关系的差异性、生产与销售的季节性、自然风险与技术风险的叠加性等特殊属性。种源"卡脖子"问题的表现形式既包括种子、亲本等有形商品,也包括专利、基因等无形技术。种源"卡脖子"问题的内涵可以归结为种业国际合作的产物、种业垄断的极端形式,并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通过要素密集度、技术预见度、技术垄断程度和全球竞争地位4个层次的识别筛选,我国种源"卡脖子"问题的成因在于种子贸易竞争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知识产权保护及国际布局落后、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和品种管理制度不合理。因此,破解种源"卡脖子"问题,需要从改革品种管理制度、改善种业发展环境和打造国际竞争联合体3个层面同步推进。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贺远琼 刘路明 田志龙 陈吉红
数控机床被称之为“工业母机”,是现代制造业的支柱型基础产业。我国在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和高端数控系统上,面临着严峻的技术封锁。如何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提高国产数控机床设备的整体竞争力,成为目前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中数控)高端数控系统技术突破之道的典型案例研究,构建“政产学用”合作主体驱动技术与市场双核创新的机制模型。研究发现,“卡脖子”技术突破包括技术和市场的双核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经历“基础技术积累→基础技术升级→技术集成化→技术生态化”四个发展阶段,市场创新经历“市场储备战略→侧翼进攻战略→正面竞争战略→多点竞争战略”的演进过程。在技术和市场的双核创新中,“政产学用”不同合作主体发挥着重要驱动作用,并伴随双核创新过程,呈现出“学→产→政→用”的关键作用主体演变路径。研究丰富了“政产学用”协同创新模式以及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领域的学术成果,对指导我国“卡脖子”技术的攻关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曹琨 吴新年 白光祖 郑玉荣 靳军宝 李莉
[目的/意义]“卡脖子”技术是现阶段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为实现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高效准确识别“卡脖子”技术十分必要。[方法/过程]以专利文献作为数据来源,首先根据技术共现网络测度并遴选关键核心技术,其次基于技术差距及技术依赖的视角,综合考虑后发优势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从技术价值优势、技术竞争优势、技术垄断地位和自主创新能力这4个维度设计“卡脖子”技术识别指标体系,然后运用CRITIC-TOPSIS方法构建一套系统的“卡脖子”技术识别模型,最后在数控机床领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应用所提出方法的识别结果是,我国在数控机床领域存在34项潜在“卡脖子”技术,主要集中在数控机床控制或调节系统、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车削或镗削数控机床、电数字数据处理等领域,将此结果与美国商业出口管制清单进行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由此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汤志伟 李昱璇 张龙鹏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研究科学合理的“卡脖子”技术识别方法对攻克“卡脖子”技术、提升国家技术实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卡脖子”技术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卡脖子”技术的识别原则和识别方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搜集关键核心技术35项,从中识别出“卡脖子”技术13项,得出电子信息产业“卡脖子”技术基础性特征突出、集成电路“卡脖子”威胁大、高端软件相对安全的结论,并从技术、企业、产业、社会层面出发提出我国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孙辉
基于协同追赶视角,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剖析技术和生态双元“卡脖子”情境下科技领军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发现:中国科技领军企业主要通过原创技术追赶(第Ⅰ类)和引进技术追赶(第Ⅱ类)两种战略,在技术和市场上缩小与国外领先企业的差距,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主要的创新形式;两类科技领军企业分别通过“技术架构源头突破”和“技术授权自研突破”的模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通过“技术联盟对冲突破”的模式破解技术生态封锁,两类企业都可以通过“技术平台兼容突破”的模式降低商业生态掣肘;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的存在和快速进步有效促进第Ⅱ类科技领军企业持续获得知识更新,第Ⅱ类科技领军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则加速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快速提升产品性能;在协同追赶突破性技术创新进程中,中国科技领军企业不仅承载起“双链”链长的使命担当,还通过“技术互补融通突破”的模式关联起“四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稳健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武 陈培 Gad David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卡脖子”技术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研究光刻技术扩散与动态演化对攻克“卡脖子”技术、突破全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专利引证数据构建引文网络,并通过局部向前搜索、局部向后搜索和关键路径3种不同的主路径分析方法来描述光刻技术知识扩散路径,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光刻技术动态演化的阶段进行了识别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日、德先发优势明显,光刻技术的扩散由台积电、阿斯麦等大公司主导;技术发展前期,主要侧重器件制造和工艺的改进,而在后期则注重光刻材料的研发,从2015年开始技术扩散方向主要集中在EUV光刻胶材料;与全球范围内光刻技术扩散趋势相比,我国进入光刻领域较晚,技术扩散能力不强且尚未出现在技术扩散主路径中。本研究从技术扩散路径和技术动态演化两个角度揭示了光刻技术扩散的客观规律和特征,丰富了“卡脖子”技术的理论研究,为我国技术路径选择提供企业和技术层面的决策支持与经验依据,以期对突破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锁定带来一定的启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坤 白如江 许海云
[目的/意义]"卡脖子"技术严重阻碍产业创新发展,准确识别与精准分析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是有的放矢地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降低产业"卡脖子"风险的重要前提。[方法/过程]文章构建省域视角下基于专利数据的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识别与分析框架,从数据获取、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识别、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分析三部分给出具体的方法与流程,并以山东省区块链产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共识别出潜在轻度"卡脖子"技术3项、潜在重度"卡脖子"技术29项。[结果/结论]该分析框架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可以为产业技术情报研究提供实用分析工具,但其在指标选取、技术主题识别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深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海琳 罗锡铃 曾辉祥 王文强
【目的】突破新材料“卡脖子”技术瓶颈,对于破解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意义重大。作为近年来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新材料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政策能否促进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亟待研究。【方法】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A股新材料上市企业为样本,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公共服务平台政策对新材料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影响,借鉴技术创新系统(TIS)的结构框架探究政策作用机制。【结果】(1)公共服务平台政策促进了平台所在地新材料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2)公共服务平台政策主要通过促进人才集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降低内外部交易成本、深化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4条路径促进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3)当企业处于成熟期、主营业务为关键战略材料子行业、位于产业集群内以及产权性质为国有时,公共服务平台政策对“卡脖子”创新的激励效应更显著。【结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促进新材料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未来要围绕“卡脖子”创新所需要的创新资源集聚、创新环境优化、创新网络构建等条件,对该政策进一步优化完善,同时注意分类施策和精准施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庞磊 赵莹月
中国积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应对产业链结构变化,通过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破解“卡脖子”产业链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利用2000—2023年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结合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延长表数据,聚焦双向FDI能否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研究发现:(1)双向FDI能有效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其对产业链中心度的提升作用强于产业链中介度;(2)双向FDI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为百分位数的增函数,作用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双向技术溢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FDI技术溢出;(3)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在双向FDI与“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之间发挥单一中介作用;(4)双向FDI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存在内部“双门槛”和外部“单门槛”效应;(5)双向FDI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存在区域、产业和时段异质性。据此,提出加大双向直接投资扶持力度、加速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破解“卡脖子”产业链技术瓶颈等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斌
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与绩效评价为基础,根据"卡脖子"技术的基本属性,总结分析"卡脖子"技术的研判方法,梳理和分析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等四个方向存在的"卡脖子"技术典型案例,并初步探讨"十四五"期间破解先进电子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的对策。
关键词:
“卡脖子”技术 先进电子材料 研判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面向“卡脖子”技术场景的科技前沿发现与态势演化研究——以集成电路技术为例
后发企业如何在“卡脖子”技术领域构建自主创新能力?——一个设计仿真软件中小企业的纵向案例研究
中美芯片产业政策比较:理念、目标、路径与创新
种源“卡脖子”风险的化解路径——基于全球17个国家种业国际竞争力的组态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视角下我国芯片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卡脖子”难题下创新联合体知识共创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二元语义-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
高技术产业扶持政策阶段性特征及效果研究——以中国芯片产业为例
整机厂主导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系统研究——基于苹果公司A4芯片研发的案例分析
技术扩散主路径及核心企业的识别研究——以手机芯片专利引文网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