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1)
- 2023(1476)
- 2022(1293)
- 2021(1121)
- 2020(927)
- 2019(2349)
- 2018(2234)
- 2017(4015)
- 2016(2273)
- 2015(2459)
- 2014(2402)
- 2013(2380)
- 2012(2347)
- 2011(1993)
- 2010(2136)
- 2009(1875)
- 2008(1885)
- 2007(1574)
- 2006(1463)
- 2005(1332)
- 学科
- 济(9846)
- 经济(9843)
- 地方(6330)
- 管理(4419)
- 业(4135)
- 地方经济(3283)
- 农(3111)
- 企(2582)
- 企业(2582)
- 方法(2514)
- 学(2492)
- 数学(2262)
- 数学方法(2244)
- 农业(2227)
- 环境(2187)
- 中国(2170)
- 业经(1735)
- 资源(1640)
- 贸(1635)
- 贸易(1633)
- 易(1511)
- 财(1465)
- 融(1341)
- 金融(1341)
- 生态(1212)
- 划(1207)
- 制(1185)
- 事业(1141)
- 和(1126)
- 发(1089)
- 机构
- 学院(28888)
- 大学(28316)
- 研究(12553)
- 江(12107)
- 济(10610)
- 经济(10423)
- 管理(10043)
- 中国(8877)
- 科学(8760)
- 理学(8513)
- 理学院(8345)
- 管理学(8157)
- 管理学院(8104)
- 京(7359)
- 农(6753)
- 所(6741)
- 研究所(6283)
- 省(5898)
- 中心(5854)
- 业大(5775)
- 农业(5252)
- 院(4863)
- 浙(4622)
- 浙江(4612)
- 范(4526)
- 师范(4430)
- 财(4427)
- 州(4174)
- 南京(4101)
- 室(3916)
共检索到47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焕庭 茅志昌 顾玉亮
南水北调工程是长江流域继三峡工程后的又一重大工程 ,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河口的环境与生态有何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是众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南水北调是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 ,有东、中、西线三种方案 ,它建成后必将对长江口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涉及径流、泥沙、咸水入侵、岸滩冲淤、航道、水产、渔业和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根据有关初步设计资料及长江河口的流量和盐度等实测资料 ,用统计的方法对东线南水北调调水5 0 0、70 0和 10 0 0m3 /s后对长江口咸水入侵的影响进行了初步预测。为了减少其不利影响 ,还提出了采取加快实施北支整治工程、尽快建造新的避咸蓄淡水库、确定调水的控制流量和三峡工...
关键词:
东线南水北调 长江河口 盐水入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强 陈进 黄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生态与环境影响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水华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仙桃至河口段,而沙洋以上河段还未进行过水华方面的研究工作。鉴于1998年及2003年两次发生的水华事件影响范围都达沙洋以上河段(已达湖北钟祥河段),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河道流量减小,流速降低,水环境容量降低,特别是兴隆枢纽回水区的壅水作用使其水体流速大幅下降(经计算小于0.3 m/s),再加上汉江中下游水体中总氮、总磷含量普遍偏高,对兴隆枢纽回水区及襄樊市区段水华发生可能性分别应用加权灰关联度以及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概念进行了计算评价,得出结论为:在维持污染现状情况...
关键词:
水华 水资源 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汉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桂山
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叠加,导致长江水环境、水灾害和水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从宏观层面系统剖析了长江面临的干流局部水质下降、湖泊富营养化、三峡库湾和支流水质恶化等水环境问题,小水大灾和平原湖区季节性缺水等水灾害问题以及长江与湖泊生物资源衰退等水生态问题的基本态势,揭示了流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覆被快速变化、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湖泊资源过度利用等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对长江水问题形成发展的影响,提出了规范空间开发秩序、推进流域综合管理、优化重大水利工程调度等长江水问题防控策略。
关键词:
长江 水问题 形成原因 防控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仇蕾 王慧 王慧敏 刘银
建立水期权交易对于规避水资源供需风险、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增加市场金融投资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水期权内涵进行了界定,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实际,用两部制丰枯水价模型对省际间水价进行定价,并用均值回复模型对该类期权的标的资产水价进行模拟仿真。鉴于水期权标的资产水价的独特性,提出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期权价值进行求解。最后以南水北调东线为例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慧 王慧敏 仇蕾 佟金萍
针对传统水资源配置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借鉴金融工程的理念,引入水期权契约作为市场经济下水资源配置的一种新方式,用以方便水权交易、提高干旱年水供给保证率、规避水价风险、降低水资源配置成本。针对中国国情、水情和南水北调东线实际,考虑引入多次执行期权契约,对该期权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鉴于该期权的奇异性,提出用成本-收益方法对多次执行水期权进行定价,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其可行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衍庚,赵建刚,李培德,郭俊,单用祥
南水北调中线与东线结合的选择山东省科技战略研究所赵衍庚,赵建刚,李培德,郭俊,单用祥华北水资源短缺,水荒日益加剧,南水北调势在必行。我们对比研究了东线、中线两线方案的引水水源、工程规划、运营管理与风险以及对调出水区的影响等问题之后认为,应把中线的黄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毅 吴华武 贺斌 李静 段伟利 王建锋 童世贤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已成为研究河流的水文过程及其变化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河网交错密集和水力关系复杂的长江流域。通过分析枯水期和丰水期长江水及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D组成的变化,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长江流域大气降水δ~(18)O组成表征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特征,长江河源区降水δ~(18)O值最低,随着海拔高度降低降水中δ~(18)O值自长江上游向下游地区逐渐减小,这与流域的水汽来源及海拔高度密切有关;枯水期长江水δ~(18)O和δD值明显要高于丰水期,原因在于丰水期河水受到较弱的蒸发富集作用和大量降水补给影响;无论在丰水期还是枯水期长江水自上游到下游其同位素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这主要受不同河段支流和湖泊等水体补给的影响。三峡大坝的蓄水和放水过程对河水同位素组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丰水期对相应河段河水同位素组成的影响不大,但在枯水期则影响较为明显,这将对充分认识长江流域大气降水-河水-湖水间水力联系与探讨其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平 夏军 窦明 张万顺
为了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在广泛现场监测、资料收集、调查论证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水动力学模型和富营养化动力学模型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成因和关键因子进行了分析。汉江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有3个:汉江中游进入城区的排污量日趋增大,藻类等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严重过量(此乃根本原因);汉江水枯同时长江水位增高使汉江流速变缓,产生类似于湖泊的水流特性;春季气温偏高。在已满足藻类生长需求的营养条件下,流量和流速是制约汉江水华发生的关键(敏感)因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水文因子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平 夏军 窦明 张万顺
为了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根据汉江水华发生的成因和关键因子的分析结果,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进行了定性分析;应用水动力学模型和富营养化动力学模型以及随机模拟法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进行了定量计算,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45×108m3方案实施后将增加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而引江济汉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减少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汉江自身的水污染治理是减少水华发生概率的最根本措施。丹江口水库增加枯水期下泄流量和三峡电站减少枯水期下泄流量的联合调度将减小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江 水华 对策 概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志松 王慧敏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际,对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供应链系统进行了界定,考虑准市场条件下南水北调东线供应链的优化问题,在降雨服从随机分布条件下分别建立了需求与降雨无关、需求与降雨相关情形下的南水北调东线供应链Newsvendor优化模型,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研究表明:需求与降雨相关情形下的最优生产量不高于需求与降雨无关情形下的最优生产量;无论是需求与降雨无关还是需求与降雨相关情形,江苏系统供销商的最优生产量对于本地终端零售价和本地缺水成本不太敏感,随着外地批发价和外地缺水成本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持有成本的增大而减小,随着供销商的降雨量利用比率的增大而减小;其中,需求与降雨相关情形,最优生产量还随着本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仪元 杨涛
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江)济渭(河)工程的水源地,汉江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充分掌握汉江水源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绿色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汉江水源地人民对水源地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本课题组就汉江水源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生态环境保护建议与对策进行了调研和访谈,为该区生态补偿及其实践提供实践依据,增强其生态保护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提升水源地的自我生态建设能力。
关键词:
汉江水源地 生态环境 现状 对策 调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