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2)
2023(6066)
2022(5277)
2021(5157)
2020(4301)
2019(9723)
2018(9610)
2017(18913)
2016(10447)
2015(11463)
2014(11294)
2013(10793)
2012(10366)
2011(9228)
2010(9710)
2009(8760)
2008(8807)
2007(7956)
2006(7233)
2005(6610)
作者
(27706)
(23065)
(22672)
(21746)
(15262)
(10946)
(10579)
(8924)
(8744)
(8443)
(7853)
(7789)
(7572)
(7462)
(7325)
(7036)
(6867)
(6751)
(6638)
(6576)
(5853)
(5663)
(5537)
(5462)
(5242)
(5200)
(5155)
(5142)
(4678)
(4590)
学科
(36345)
经济(36278)
(27614)
管理(27131)
(21011)
企业(21011)
(13316)
方法(13235)
中国(12200)
数学(11446)
数学方法(11209)
(10968)
(9216)
(8884)
贸易(8879)
(8718)
(8710)
农业(8636)
业经(7871)
(7765)
金融(7765)
(7729)
银行(7712)
地方(7655)
(7458)
(7393)
及其(6695)
政策(6219)
(5767)
环境(5625)
机构
大学(140308)
学院(138976)
(61007)
经济(59674)
管理(53405)
研究(51510)
理学(45108)
理学院(44592)
管理学(43877)
管理学院(43577)
中国(39743)
(30549)
(29956)
科学(28462)
(25717)
中心(23778)
研究所(23004)
财经(22868)
(22212)
(22119)
(20804)
(19932)
师范(19784)
北京(19439)
经济学(18649)
(18493)
业大(18318)
(17158)
农业(17113)
财经大学(16773)
基金
项目(88352)
科学(70140)
研究(68971)
基金(64001)
(55919)
国家(54998)
科学基金(46284)
社会(43527)
社会科(41178)
社会科学(41170)
(33083)
基金项目(32475)
教育(31743)
编号(28685)
(28629)
自然(28223)
自然科(27572)
自然科学(27565)
自然科学基金(27094)
资助(27032)
成果(25450)
(20752)
课题(20014)
(19814)
重点(19768)
(18306)
(18139)
教育部(18006)
国家社会(17922)
项目编号(17448)
期刊
(70884)
经济(70884)
研究(47174)
中国(30333)
(22260)
(21152)
管理(20662)
教育(19439)
学报(18554)
科学(18066)
(17388)
金融(17388)
大学(15030)
农业(14528)
学学(13737)
经济研究(11318)
技术(11167)
业经(11052)
财经(10964)
(9488)
问题(9176)
(9077)
世界(8694)
国际(8644)
(8052)
图书(7669)
(7093)
论坛(7093)
现代(6713)
理论(6424)
共检索到225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晓青  黄彩虹  张强  陈双双  范其鹏  
生育意愿是影响实际生育水平的超前变量,为预测生育水平提供重要参数。通过对山东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的大样本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两类政策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和理想子女数基本相同,且愿意生育二孩的主观因素、地区差异及户口性质、文化程度、现有1孩性别等对两类家庭生育意愿的影响是类似的;生育安排、不愿意生育的主观因素、属相偏好等则存在显著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现有1孩性别、年龄、地区因素、主观因素等对两类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全面二孩"政策家庭更主要从一个孩子的风险性方面考虑二孩生育,"单独二孩"政策家庭则更多从自身养老和精神需求的角度做出二孩生育选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为我们重新认识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提供了机会。文章对湖北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进行了二孩生育意愿的大样本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人群超过2/3在城市,农村相对较少;"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0;明确要二孩的比重只有21.51%,农村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略高于城市;育龄妇女年龄越大,二孩生育意愿越低;文化程度越高,城市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越弱,农村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反而越强。就业迁移明显降低了农村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和男孩偏好。在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但不打算要二孩的家庭中,50%的家庭是因为经济压力大。相对于结构性生育堆积风险,超低生育率陷阱更应该引起学术界和各级政府的重视。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葛润  施新政  
为了应对人口出生率的急剧下降以及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于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方法发现全面二孩政策显著提高了家庭生育的可能性,且这一效果在2016—2018年没有出现衰减。因为这一政策而多出生的人数占2016—2018年我国每年出生人数的14.8%。本文的计算表明,我国于2021年实施的三孩政策将会使我国短期内每年多出生约28.32万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忠敏  李青  张欣  杨青建  田建丽  
为了解承德市已育妇女在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抽取承德市不同职业人群已婚且育有一个孩子的妇女30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分析。选择生育的人群为47.7%,比选择不生的人群52.3%略低;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不生二孩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全面二孩政策对妇女二孩生育意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显著。二孩意愿受多因素影响,除生育政策外,年龄、职业、一孩分娩方式等都制约着二孩意愿的选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菊华  
文章在分析了单独二孩政策下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后发现,不足15%的流动人口、约22%的单独人群明确表示要生育二孩。单独(尤其是丈夫为独生子)、已育一女的人二孩生育意愿分别强于双独和双非、已育一子的人;若丈夫为独生子且育有一女,则二孩生育意愿高于其他人群。由此可得出两点初步结论:一是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意愿已成为一种"新常态",政策调整虽可能释放出一定的生育潜能,但难以使生育意愿出现较强反弹;二是对男孩的需求依旧是刚性的,这会使生育数量意愿具有不确定性,进而使中国的生育率不会像韩国或日本那样低。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尹秀芳  徐玮  
本文基于湖北省4 661个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目标人群生育意愿的调查数据,对已有一孩的城镇居民家庭二孩的生育意愿进行了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二孩生育政策放开的情况下,湖北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不愿生育二孩的比重达到61.4%,究其原因,主要集中于经济压力、少生优生观念和时间压力等方面;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以上城镇居民家庭不愿生育二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妻子的年龄、学历、职业、一孩的年龄及夫妻二人的迁移经历等都是影响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不愿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俊军  
随着我国将要面临越来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红利消失以及劳动力人口优势消失等问题,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应运而生。从我国人口结构发展变化来看,放开二孩政策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基于人口学理论,放开二孩政策能够缓解人口迅速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结构失衡等社会问题。然而,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否会引起人口出生的大幅反弹,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事实上,在当前中国家庭生育行为成本巨大等因素的影响下,生育意愿往往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育行为。为此,本文基于家庭生育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冬梅  
为适应新的人口形势,我国对生育政策进行了逐步调整,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现在的全面二孩,但数据显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常州市新生儿出生率并没有明显增长,反而出现了下降。调查显示,教育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全面二孩政策后常州市人口的变动情况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调查了二孩家庭对教育数量、质量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海峰  梁若冰  林细细  
生育政策的放开会通过家庭经济决策的变化影响经济增长,而在目前国内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家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择2013CHIP农村调查数据,研究二孩及以上孩次在未进入劳动力市场阶段对家庭经济行为的影响。在利用工具变量研究后发现,在子女抚养阶段,子女数量增多对家庭储蓄率显著呈负向影响,并通过了熵平衡法、倾向得分法、分位数回归法等稳健性检验。从家庭收入的来源和开支进行机制研究,分析对家庭消费支出产生的异质性影响,发现在食品、衣着、教育文化和其他用品服务上的消费支出显著增加,预示着对相关行业需求拉动作用将比较明显。在"二孩政策"实施后,本文的结论将有助于研究农村家庭储蓄和消费的变化趋势,及预期对经济需求的拉动作用,为公共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政策指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宝昌  宋健  刘爽  王金营  江立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纯元,裴昆麟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刘澍  
家庭结构是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因素之一,"全面二孩"政策将对中国家庭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使用倾向值匹配(PSM)的方法研究了这一政策引起的家庭结构变化对家庭金融资产以及风险资产配置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多生育一个子女将使得家庭金融资产和风险资产总量下降,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例下降,并且根据老年人数量的不同,风险资产的投资类别和数额也有差异。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宇  原新  韩昱洁  
中国目前的生育政策处在由一孩到两孩的重要转折期,而流动人口规模大,育龄人口比重大,生育观念处于转变期,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对中国总体人口变化影响巨大。利用2016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应用家庭决策的分析方法,IV Tobit和IV Ordered Probit模型回归发现,流动人口生育率已经降至低水平,全面两孩政策能对年轻家庭产生正向影响,一孩为男性的家庭选择不要两孩的比例更高,女性生育意愿较低。要想保证全面两孩政策贯彻落实,政府需要完善配套公共医疗卫生设施,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妇女生育及就业权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争呈  邹红  宋泽  
生育政策调整与女性就业的关系是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基于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单独二孩政策的外生冲击,评估单独二孩政策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实证检验生育多孩与女性就业的关系。本文研究发现:(1)单独二孩政策使单独夫妇生育二孩的概率显著增加2.3%,但政策效应主要集中于34~39岁和高学历女性群体。(2)单独二孩政策并未显著降低政策目标女性的劳动参与,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也不存在年龄和学历上的异质性。(3)相比于非独生子女夫妇,单独夫妇与父母公婆同住的比例明显更高,这可能是政策未显著降低单独女性劳动参与的原因。此外,幼儿园等公共照护资源供给与祖辈同住存在互补效应,因而也能抵消生育对女性就业的负向冲击。本文的研究表明,生育二孩并不必然抑制女性劳动参与。但要实现女性生育与就业的协调,需要有可替代的家庭和公共儿童照护资源做支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永梅  
掌握不同特征的政策目标群体的生育意愿及其分化情况,对于预测生育率、评估和完善生育政策具有重要价值。基于2017年对浙江省育龄职业女性的调查数据,比较"知识女性"与"其他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知识女性"和"其他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分别为28.1%和26.6%,未出现明显分化。但是,两类女性在生育计划、生育动力、主观认知的生育制约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年龄小、身体健康、在有政府背景的单位工作会明显提高两类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3)已婚未育、处于管理干部岗以及"让孩子有伴"的生育动力对"知识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好"、"已育1女孩"、"养儿防老"的生育动力对"其他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为提升职业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应树立"多部门合作"的治理理念,强化"性别平等"的政策思维,精细化设计激励生育的政策内容以及营造"生育友好"的政策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