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58)
2023(2877)
2022(2457)
2021(2536)
2020(2096)
2019(4666)
2018(4792)
2017(7904)
2016(5157)
2015(5900)
2014(6082)
2013(5477)
2012(5248)
2011(4594)
2010(4997)
2009(4199)
2008(4583)
2007(4181)
2006(3597)
2005(3137)
作者
(14175)
(11513)
(11510)
(10953)
(7515)
(5430)
(5425)
(4519)
(4355)
(4313)
(4084)
(3879)
(3783)
(3622)
(3611)
(3590)
(3482)
(3428)
(3400)
(3302)
(2975)
(2947)
(2937)
(2889)
(2675)
(2617)
(2570)
(2559)
(2510)
(2325)
学科
管理(10730)
(10537)
经济(10517)
(8450)
教学(6872)
(6699)
企业(6699)
理论(6210)
教育(5065)
中国(4671)
学法(4588)
教学法(4588)
方法(4098)
学理(3967)
学理论(3967)
(3715)
(3481)
数学(3321)
(3218)
研究(3126)
数学方法(3074)
(2671)
业经(2596)
农业(2543)
(2315)
财务(2299)
财务管理(2295)
(2288)
(2278)
金融(2277)
机构
学院(62189)
大学(61393)
研究(22915)
管理(19430)
中国(16963)
(16894)
经济(16030)
理学(15529)
理学院(15253)
(15216)
管理学(14673)
管理学院(14547)
科学(14435)
(12184)
(11393)
技术(11369)
(10928)
研究所(10744)
(10743)
师范(10629)
中心(10276)
北京(10214)
教育(9712)
(9430)
业大(9392)
(9362)
职业(9332)
(9102)
农业(8609)
师范大学(8275)
基金
项目(37486)
研究(30324)
科学(27226)
基金(22142)
(19505)
国家(19282)
教育(17264)
(16455)
科学基金(15469)
编号(14407)
(14406)
社会(14018)
社会科(13025)
社会科学(13022)
成果(12925)
课题(11706)
基金项目(11141)
(10413)
资助(10312)
自然(10309)
自然科(10049)
自然科学(10044)
自然科学基金(9806)
重点(9111)
项目编号(8436)
规划(8130)
(7887)
(7820)
(7766)
大学(7716)
期刊
(22812)
经济(22812)
中国(22050)
教育(21085)
研究(19870)
(10139)
学报(9709)
技术(9329)
管理(8346)
(8312)
科学(7990)
大学(7522)
农业(7521)
职业(7294)
学学(6489)
(5366)
图书(4791)
技术教育(4725)
职业技术(4725)
职业技术教育(4725)
(4361)
金融(4361)
会计(4337)
(4319)
论坛(4319)
(3806)
书馆(3461)
图书馆(3461)
高等(3192)
(3145)
共检索到107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晓荣  唐新来  李健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了社会需求。本文从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导,探讨了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之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建强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缩写FH)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名副其实的工程师摇篮,在生源条件、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独有的特点。我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工程师的新机制为核心,与德国FH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但要使这一工程教育改革切实有效、持之以恒,必须破除企业参与、经费设施、生源条件与学位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障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子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是"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校企合作成为"卓越计划"成功的关键。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模式易受到企业、专业、教育体制限制等因素影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体现不足;培养方案有待完善;实习岗位多向高年级倾斜;"N+1"的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等。针对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建设周期长的实际,应从各角度全面推动校企合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校方案应分为学校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两部分。本文在分析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所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以及企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以期为高校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子辉  
面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突出建筑类专业特点,从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理念、建设目标、运行机制、布局设计、制度建设5个方面对中心的建设进行了研究,采取了"中心+平台、学校+企业"的建设模式,突出建筑、水、暖、电等学科专业融合,打破学科界限,资源共享,建设交叉实训项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侃  冯文全  熊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自2010年启动以来,有力地推动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深入贯彻国家相关部署,促进北京地区高等工程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北京市教委的倡议下,北京航空航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辉  
教材建设作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中的重要教学资源,是"卓越计划"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以及重点任务的集中体现和实践载体,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工程技术专门人才的基本保证,对于推进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娜  邸书灵  段淑凤  
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实践的特点,结合我国社会人才模式的需求,文章提出从基础理论、科技活动和科研实践"三维体"教学模式,优化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应用和就业的自信心,为我国培养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计算机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翠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高校(以下简称石化卓越高校),这七所高校图书馆在外文资源建设及服务方面发展不均衡。根据石化卓越高校对外文资源的实际需求,围绕"卓越计划"的特点,七所石化卓越高校图书馆应构建"石化卓越高校图书馆联盟",建立石化卓越高校图书馆"卓越计划"的外文资源建设体系,并以行业企业为依托,通过资源共享平台,针对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石化卓越高校图书馆外文资源特色服务,以满足石化卓越高校应用型人才对外文资源需求的最大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铭之  
高素质现场工程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能级提升亟需的人才,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人才培养类型。卓越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包括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意识、专业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组织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国际合作交流能力等六个方面。校企联合是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基本途径,基于此,构建形成技术本科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通过应用导向的理论学习,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真实环境的实践应用,促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技术伦理的文化熏陶,强化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基于优势潜能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卓越人才的素质提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孙禺  谢喆平  张羽  龙宇  李雪  石小岑  
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由中国工程院承担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情况评估课题,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中期评估。从项目执行情况看,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逐渐建立了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了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培训和跨界学习逐渐培育能够胜任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学的专业师资队伍。卓越计划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校企紧密合作,产生了一定的辐射作用和社会效应,为卓越计划的后续实施和最终目标达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韦韦  
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市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20多家企业的代表和60多所高校的院校长参加了会议。陈希强调,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符杰   钟周   乔伟峰  
本研究梳理戈登奖自2001年设立以来至2023年全部20项获奖项目概况与特征,发现了这些项目在培养目标、组织形式、培养方式、优先领域、范式推广五方面的特征,即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综合能力的工程领导者;采取开放多元的跨学科跨院校等跨界合作组织形式;实施基于项目、有工程特色的、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关注前沿领域的教育改革与技术创新,鼓励通过技术创业的方式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成效显著,通过成立国际组织、发起全球倡议多种方式促进成果的推广应用。在此基础上,为我国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创新“跨界”型工程人才培养,开拓“工程+”人才培养新格局;注重科技创新与技术创业能力培养,打造“三创”工程教育生态系统;设立国家工程教育专项教学成果奖,提升工程师社会地位与影响力和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开展工程领导力项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