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71)
2023(13018)
2022(10639)
2021(10328)
2020(8447)
2019(19120)
2018(19085)
2017(34374)
2016(19293)
2015(22007)
2014(21376)
2013(19735)
2012(17605)
2011(15791)
2010(16194)
2009(14693)
2008(14551)
2007(13477)
2006(11643)
2005(10469)
作者
(48043)
(39663)
(39496)
(37764)
(25275)
(18788)
(18191)
(15345)
(15114)
(14322)
(13586)
(13210)
(12547)
(12379)
(12175)
(11959)
(11908)
(11793)
(11652)
(11392)
(9926)
(9738)
(9501)
(9209)
(9203)
(8834)
(8796)
(8791)
(7820)
(7751)
学科
管理(64021)
(60667)
经济(60615)
(55190)
(50813)
企业(50813)
方法(28051)
中国(23452)
教育(23263)
数学(23220)
数学方法(22623)
技术(18769)
理论(18313)
(18310)
业经(15998)
(14672)
(13337)
(13074)
教学(12836)
技术管理(12484)
(12105)
财务(12049)
财务管理(12022)
地方(11421)
(11319)
企业财务(11318)
银行(11312)
(11288)
(11233)
(10806)
机构
大学(252117)
学院(246779)
管理(98628)
(88770)
经济(86422)
理学(83728)
理学院(82810)
管理学(81088)
管理学院(80562)
研究(75299)
中国(54754)
(53772)
(44462)
科学(43422)
(42585)
师范(42356)
(39228)
教育(36758)
中心(35721)
北京(34447)
(34392)
财经(34147)
师范大学(34008)
(31957)
(31057)
研究所(30937)
技术(30690)
业大(30005)
(27728)
(27066)
基金
项目(161231)
科学(130629)
研究(129245)
基金(113281)
(95307)
国家(94364)
科学基金(83881)
社会(80086)
社会科(75760)
社会科学(75741)
教育(68560)
(66016)
基金项目(58693)
(56204)
编号(55799)
自然(51674)
自然科(50652)
自然科学(50646)
自然科学基金(49755)
成果(48434)
资助(44645)
课题(41483)
(38695)
重点(36770)
(36280)
项目编号(35497)
创新(35060)
(34910)
(34492)
规划(33717)
期刊
(99264)
经济(99264)
研究(80974)
教育(67552)
中国(64237)
管理(42459)
(37076)
学报(29396)
技术(29266)
科学(29065)
大学(25314)
(23406)
学学(21021)
(20339)
金融(20339)
图书(17958)
职业(17447)
财经(16527)
业经(16454)
农业(16039)
经济研究(15369)
(14411)
(13705)
论坛(13705)
科技(12873)
书馆(12632)
图书馆(12632)
技术经济(12630)
(12218)
统计(11690)
共检索到385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勇  杨俊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创造型与创新型产业发展格外重视,在一个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社会生产模式变革的时代,"创新精神"被人们赋予更崇高的意义。创新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人才培养"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高校在社会中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大学生既是伟大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模式的接班人,大学生的三观及思维模式会对我国未来社会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关系我们国家的繁荣与长治久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耀东  
各种智能设备与现代化信息传播平台得以深入应用的今天,网络舆情油然而生,并对社会发展与大众生活产生深远影响。而网络舆情中所存非理性因素能充分折射出大众对某一社会舆论热点的倾向性观点,以致对该问题未来的发展走向造成极大程度的影响。所以,高校顺应时势与院校发展实况构建网络舆情阵地、并由此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应预先对网络舆情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有充分了解。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睢辰萌  孙晓岭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迅速的信息传递服务,同时也对人类的思想评价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作用,所谓“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就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双面反映。网络技术推动了互联网信息交流的跨区域性功能的发展。在媒体交流平台上,社会信息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大众眼前,以致由于信息资讯鱼目混珠,大众对于新闻资讯的舆情往往容易产生误解、扭曲,科学形态的判断思维受到了网络舆情的蒙蔽,甚至人们丧失了自主判断思维。在未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韦金红  
<正>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更加严峻。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学生能够轻松接触到各类思想文化,学生的思想价值理念、道德文化意识很容易受到良莠不齐的文化思潮的影响,无孔不入的信息源使高校难以实现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稳定把控。但与此同时,网络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也在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许多传统学科课程在运用网络教学模式后育人成效有明显提升。思政教育应当主动适应并积极开拓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思政教育体系,将网络时代信息多元化对思政教育的冲击转化为创新发展动力,助力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建强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传播思想、文化、信息等方面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高校校园网络得以不断完善,使大学生更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所观、所想,由此可见,高校网络舆情将会对大学生的认知及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而言,高校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激励,也有负面冲击,因此,对高效网络舆情展开严格监督和正确引导,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以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高效开展,已经成为当下一项热门的研究课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明勇  
网络时代信息传输渠道日益多元化,在网络平台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探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工作内容。由杨伯成著,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一书共分为9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由于网络发展而产生的网络社会以及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社会观看待网络社会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章主要介绍高校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状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洪  
信息技术发展正在对人类未来发展及当下社会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基于互联网在不同领域的渗透,当代学生成为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群体,他们的认知及思维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主题网站作为时代新产物,其网站建设研究是当下重点研究课题,有助于弘扬主旋律并传播先进文化。由杨伯成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19年5月出版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一书,分别从概念特征、发展历程、教育内容、运行机制以及网站建设等方面对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研究网络平台系统的有效应用对策,以期为相关课题研究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广学  张勇  
今年是中国接入互联网20周年。技术进步带来的网络全球互通,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社会交往方式,更是催生了作为客观存在形态的虚拟环境,经由网络社交到网络社区的过渡,最终形成了自发、自觉、自为的网络社会。这种影响是全面、持续且深远的,身处其中的高校需要不断适应、积极融入。当然,从高校育人的角度,目前更为急迫的是要辩证看待网络对于教育对象即大学生成长的"双刃剑"作用,网络世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玉玲  
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然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较多与社会不和谐的突出问题。文章提出了和谐社会目标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机制,利于形成协调一致的网络教育体系,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长旭  
教育主体需要放低身段,重心下移。教育形式需要新颖多样,优势互补。教育内容需要上扬正气、下接地气。根据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88亿。尽管高校大学生在整体网民人数中占比较小,但却无疑是各类新型网络平台上最积极、最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素萍  
为实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破单一教育教学方式,构建课堂内与课堂外、思政课与专业课、实践与网络等多方面育人的模式,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以协同育人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温雷雷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既是相互独立的教育生态系统,又同为高职院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子系统。要推动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生态共建,实现生态平衡,需要加强学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实现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生态要素共享,完善创业教育平台建设,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红巍  
改革开放以来,“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能助推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与高水平人才的主阵地,除了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外,还需增强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然而在实际上,已有的思政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创业教育需求,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思政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大学生创业先锋。高校需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时,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将二者融合发展研究模式,也被广大高校所认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丽  
在教育改革和实施过程中,加强学生道德素质建设已成为当代教育的潮流,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建设。在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背景下,结合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建设的措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边慧敏  王小林  张力  
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教育模式面临着现实困境。易班已经成为教育系统的知名文化品牌和最受中国青年学生欢迎的网上精神家园。易班在教育教学、信息整合、校园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师生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对高校师生的行为和思想日益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应对互联网提出的挑战,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充分发挥网络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