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9)
2023(2443)
2022(2202)
2021(2099)
2020(1745)
2019(4208)
2018(4378)
2017(7761)
2016(4681)
2015(5457)
2014(5783)
2013(5404)
2012(5113)
2011(4558)
2010(4831)
2009(4235)
2008(4480)
2007(4181)
2006(3676)
2005(3418)
作者
(13247)
(10706)
(10582)
(10208)
(6894)
(5177)
(5144)
(4209)
(4182)
(4076)
(3717)
(3621)
(3577)
(3506)
(3444)
(3299)
(3285)
(3172)
(3098)
(3073)
(2818)
(2673)
(2665)
(2576)
(2534)
(2409)
(2336)
(2304)
(2202)
(2197)
学科
(14691)
经济(14664)
管理(11615)
(10092)
(8243)
企业(8243)
(4723)
地方(4624)
中国(4591)
方法(4560)
(4477)
理论(4366)
(4127)
教育(4112)
(3749)
教学(3611)
业经(3554)
数学(3226)
(3195)
贸易(3192)
数学方法(3131)
(3022)
(2964)
财务(2954)
财务管理(2936)
(2921)
农业(2918)
(2875)
银行(2867)
(2731)
机构
学院(62480)
大学(61266)
(20662)
研究(20448)
经济(19986)
管理(19962)
(17654)
中国(16527)
理学(15962)
理学院(15670)
管理学(15283)
管理学院(15160)
科学(12931)
北京(12346)
(11420)
(11191)
(11075)
中心(9846)
(9740)
师范(9630)
研究所(9580)
(9343)
(9196)
业大(8854)
技术(8750)
财经(8310)
职业(7886)
师范大学(7545)
(7451)
(7328)
基金
项目(34590)
研究(28249)
科学(25242)
基金(21408)
(17985)
国家(17753)
社会(14948)
科学基金(14581)
社会科(13901)
社会科学(13899)
(13864)
教育(13825)
编号(13510)
成果(12095)
(12048)
基金项目(11097)
课题(10206)
资助(9544)
自然(8766)
(8729)
自然科(8500)
自然科学(8500)
自然科学基金(8317)
(7935)
重点(7916)
项目编号(7785)
(7766)
大学(7094)
(7060)
(6970)
期刊
(28659)
经济(28659)
研究(21340)
中国(16465)
教育(13832)
(10345)
学报(9247)
(8437)
管理(7675)
科学(7430)
大学(7137)
技术(6640)
学学(6116)
(6051)
金融(6051)
农业(5547)
图书(5412)
业经(5127)
职业(4312)
书馆(4116)
图书馆(4116)
财会(4065)
经济研究(3922)
问题(3727)
(3722)
论坛(3722)
财经(3613)
现代(3285)
会计(3196)
(3176)
共检索到105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田春生  
本文对转型经济中“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作了初步比较分析。“华盛顿共识”不仅曾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产生过不利影响,而且曾作为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初始阶段的重要政策,在俄罗斯等转型国家广为推行。这一政策导致这些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生衰退。2004年5月“北京共识”的问世,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华盛顿共识”政策的失败。“北京共识”是中国转型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它表明,对于发展中的转型国家来说,实施什么样的转型政策决定着一个国家转轨与发展的绩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恒远  
转型国家的实践证明,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华盛顿共识,以及以新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后华盛顿共识”并不能解决转型国家的转型问题,理论界也正在寻求对“华盛顿共识”的超越。而中国转型理论与实践的成功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认可。新的共识即“北京共识”是更适合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取代“华盛顿共识”并逐步成为其它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北京共识”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模式”将造福于世界人民,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建军  何恒远  
转型国家的实践证明 ,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华盛顿共识”以及以新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后华盛顿共识”并不能解决转型国家的转型问题 ,理论界也正在寻求对“华盛顿共识”的超越 ,而中国转型理论与实践的成功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新的共识即“北京共识”是更适合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 ,应取代“华盛顿共识”并逐步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北京共识”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模式”将造福于世界人民 ,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易娅莉  
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的新时期,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和"孟买共识",阐释中国经济模式发展的内涵,然后依据统计数据描述"北京共识"提出以来中国经济模式发展特征,最后得出结论,中国经济模式包含着自主、渐进、权变和创新等核心要素,政府主导的混合制经济是主要特征和特定时期的发展工具手段。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项卫星  李宏瑾  徐爽  
本文分别使用世界各国的截面数据和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经济自由度指数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劳动力人口、资本存量以及人力资本等变量后,经济自由度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正向(因果)关系。我们的工作不仅为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理论提供了新证据,而且证明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正是得益于经济自由度的提高,中国并不是自由经济理论的一个例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G.W.科勒德克  
一、从“没有疗法的休克”到“没有休克的疗法”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发生巨变,前苏联及东欧的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走向市场经济道路。为了实现从原来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当时很多国家选择了所谓的“休克疗法”———一种加速私有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田春生  
"华盛顿共识"曾经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深刻地影响了过去十多年的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同时也对俄罗斯等国的经济社会转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全球化风靡世界,"华盛顿共识"几乎被认为是经济全球化的另一种说法。20世纪末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反全球化"的运动。该运动则是在于抵制"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政策,它呼吁经济与社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协调发展。在21世纪初的几年中,"华盛顿共识"在国际上开始遭到质疑和批评,其政策的影响力逐渐江河日下。即便如此,研究和分析"华盛顿共识"的政策,对于包括中国在内市场经济转轨,仍然具有理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延军  白云真  
本文主要论述华盛顿共识与后华盛顿共识的内涵以及运行方式等,对华盛顿共识和后华盛顿共识进行比较研究而认为二者的差异就在于策略上的不同而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叶林祥  
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 ,大多数计划经济国家在“华盛顿共识”的理论指导下 ,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但是“华盛顿共识”在实践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经济学家在总结前苏联、东欧以及中国等转型国家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了“后华盛顿共识”。本文围绕“后华盛顿共识”对经济转型理论及实践作一综合分析 ,以了解转型研究的动态和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金雁  秦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毛增余  
一、"华盛顿共识"及其推行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2002年出版了一本新书,名为《全球化及其异议》(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书中对"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乔利  
一、"华盛顿共识"及其失败原因"华盛顿共识"是20世纪80后代末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等机构针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明  
“新华盛顿共识”是一份美国国家战略宣言,其中蕴含的战略导向必然会渗透到美国国内外政策的各个方面。下一步,美国农政体系将更多朝着强化自身力量(美国自己称之为“进攻性措施”)的方向发展,具体策略可能包括启动农业高级研究与发展计划、构筑生物育种领域的“小院高墙”及提升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对此,中国应该做出一系列战略预置。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导向仍然是提升竞争力、扩大出口,短期内不构成重大冲击,中国甚至可以将之作为拉住美国与之开展博弈缠斗的一个策略筹码,但长期策略上必须把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作为重要战略支点。一个比较紧迫的任务是加快种业的制度型开放,以抵御生物育种领域可能出现的“小院高墙”式封锁。同时,从加快追赶超越、建设农业强国的角度讲,美国在科技体制、生物育种和农村发展方面的政策是值得认真借鉴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南希·伯索尔  弗朗西斯·福山  陈雄兵  张甜迪  
文章阐述了"后华盛顿共识"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的发展,即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抛弃传统的"外资崇拜论",转而强调政府部门、社会安全网以及产业政策的积极作用。中国为此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文章认为,次贷危机凸显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不稳定性,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思想和模式将因此赢得新的尊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