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41)
2023(12026)
2022(9920)
2021(9321)
2020(7169)
2019(16739)
2018(16462)
2017(28659)
2016(16175)
2015(18006)
2014(17721)
2013(16909)
2012(16246)
2011(15145)
2010(15516)
2009(13815)
2008(13176)
2007(12039)
2006(11108)
2005(10053)
作者
(43267)
(36294)
(36051)
(34185)
(23035)
(17647)
(16493)
(14199)
(13921)
(13198)
(12352)
(12271)
(11650)
(11476)
(11136)
(11059)
(10758)
(10459)
(10406)
(10223)
(9356)
(8951)
(8631)
(8570)
(8326)
(8168)
(8036)
(7900)
(7408)
(7291)
学科
(64772)
经济(64710)
(34229)
(32805)
管理(29841)
中国(26820)
地方(24097)
农业(22170)
教育(20598)
(19193)
企业(19193)
业经(17477)
(17091)
贸易(17079)
(16630)
方法(16240)
(15164)
数学(14020)
数学方法(13856)
(13569)
(13278)
发展(12249)
(12174)
(12121)
地方经济(11871)
(11842)
理论(10905)
(10888)
金融(10886)
(10593)
机构
学院(215304)
大学(213155)
研究(83437)
(83189)
经济(80970)
管理(70538)
中国(59377)
理学(58801)
理学院(57834)
管理学(56753)
管理学院(56305)
科学(49437)
(48107)
(41834)
(41633)
师范(41591)
(40782)
(37841)
中心(37773)
研究所(37481)
(36451)
教育(34100)
师范大学(33721)
北京(31269)
农业(30539)
业大(30537)
(30161)
(29339)
财经(28242)
(27353)
基金
项目(136931)
研究(111988)
科学(107944)
基金(92874)
(79186)
国家(78240)
社会(69284)
科学基金(65488)
社会科(65053)
社会科学(65041)
(57631)
教育(55838)
编号(49466)
基金项目(48644)
(48009)
成果(42701)
课题(37762)
(37135)
自然(36687)
自然科(35691)
自然科学(35686)
资助(35664)
自然科学基金(34967)
重点(32027)
(31936)
发展(30748)
(30515)
(30194)
(28967)
规划(28790)
期刊
(108048)
经济(108048)
研究(77155)
中国(61870)
教育(56123)
(44214)
学报(30174)
农业(30116)
科学(29295)
(26786)
大学(24790)
管理(23761)
(23119)
金融(23119)
业经(21939)
学学(21604)
技术(20965)
经济研究(15829)
问题(14864)
职业(14202)
(13922)
财经(12920)
(12699)
(12183)
图书(11791)
资源(11666)
(11549)
论坛(11549)
(11297)
农业经济(11084)
共检索到359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红婷  
近20年来,中国农村社区已经从传统的"全耕社会"演进为"半耕社会"。乡村社区的转型导致乡村教育也面临一些新的困惑:学校管理以县为主还是以乡村为主?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就近入学"还是"集中办学"?学校对社区是开放教育资源还是实行封闭式管理?乡村学校如何开展素质教育?面对这些困惑,笔者建议:一要根据乡村社区发展的需要重新界定乡村教育的性质与功能;二要重现审视教育管理体制,避免乡村学校管理中出现的权力真空;三是在多元文化理论背景中重新构建农村教育的课程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博琛  
加强基层治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根本要求。目前,乡村治理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滞后、村民自治虚置、乡村文化衰弱、法治氛围未形成、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乡村文化认同感,并不断强化村民及基层组织干部的法律意识与生态意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阿丹  石丹  
新时代下,融入文化创意元素已逐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要求,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旅游产品与服务日益增长的要求。然而,就目前来看,基于文化创意的乡村旅游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体现为乡村旅游开发、景观、商品以及营销均缺乏文化创意。因此,还需加快将文化创意融入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景观、乡村旅游商品以及乡村旅游营销中,逐步提升乡村旅游业竞争力,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闫守轩  
乡村教育的"悬浮态势"是乡村教育在城市文明主导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整体性表现,表现在乡村教育在国家教育规划中的缺席、与本土文化的断裂、乡村少年身份认同的迷失及乡村教师脱离乡土的城市情结等,这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教育制度的失衡、乡村文化的虚化与受教育者个体精神价值的迷失等所致。提升乡村教育在教育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加强乡村本土文化与乡村教育的融合,立足乡村教育实施制度化改造,建立"平等且融合"的城乡教育交流机制,将乡村教育推向新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义  
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产业的引擎作用,产业振兴是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持续动力,有利于带动农村的全面发展与转型。我国推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产业振兴一直是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城乡差距成为制约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因素。如何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化解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产业发展制约,是乡村产业振兴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畅  
乡村休闲文化旅游是一种以乡村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载体,依托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开拓度假、文化、娱乐、康体等项目的新兴休闲旅游业态。目前,乡村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粗放"发展的困境,基于湖南实践的思考,推进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带有浓厚乡土文化特色且适销对路的乡村休闲文化旅游提升路径。
[期刊] 求索  [作者] 蒋辉  刘兆阳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对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基于价值、主体、要素、功能、结构及其实现路径构成的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湖南省"千村调研"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当前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还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弱小、产业发展结构效益不佳、产业要素集聚效应尚未形成、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亟需从优化结构、完善发展平台、健全动力机制、培育发展主体等方面构建完善的乡村产业政策体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蔡志良  孔令新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撤点并校运动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教育面临的不公正,使乡村儿童面临的成长道德风险递增,也加速了乡村社会的荒芜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政策执行失当的问题,更是教育正义失位的表现,最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乡村文的化被改造和衰亡。缓解和走出乡村教育的困境,除了要慎重推进撤点并校政策,还要反思教育改革乃至国家教育设计的经济主义导向,实现教育正义,更要重建乡村文化,以恢复乡村教育的生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小强  
乡村教师在接受城市化教育的过程中具备了城市人的基本素质,但他们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仍是被乡土文化所包围着的乡村学校。在城市文化和乡土文化间非此即彼的选择无法解决他们的文化困惑。乡村教师摆脱文化困境的出路不是对某一种文化价值的简单认同,而应立足于多元文化观念基础上,培养跨文化生存的能力,同时立足于乡村现实参与文化创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洁  
农村工业化是在集体土地制度与传统城乡关系格局下进行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它的局限性和破坏性决定了典型农村不可能通过这种模式来实现发展目标。本文认为,典型农村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化的农村和农业,应在农村人口大量转移的前提下,依靠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依靠城乡统筹发展来实现典型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郑承庆  罗萍萍  吴声怡  
乡村文化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是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文化。城镇化进程中,有的地方割裂当地文化甚至以牺牲当地生态环境与乡村文化为代价来力图实现所谓的乡村现代化,这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一种错误做法,必须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会萍  周靖方  赵保海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着眼新的历史方位,原有的乡村治理体系在解决乡村问题时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乡村治理机制不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到位、乡村文化教育问题突出等,势必会对乡村治理造成滞后性影响,成为乡村治理进程中的绊脚石。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完善乡村治理格局,应通过建构乡村社会治理多重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等有效措施,以此为基础探索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出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君瑶  任生力  
2010年7月~8月,本课题组先后调查走访了湖南省二十多个市县,对代课教师生存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结果表明:代课教师在被清退后面临较大的生活困难和发展困境,而代课教师自身的客观条件、国家政策、社会认知度等因素对他们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为解决代课教师发展出路的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以湖南省193位代课教师为对象,提出了代课教师发展出路的策略——"政策导向,完善体制,社会支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导波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湖南目前农村这个大市场并未全面启动,农村蕴藏的巨大消费需求没有转化为现实需求,文章从农村商品购买力、社会保障、消费环境、商品供应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湖南农村消费品市场难热的原因,进而提出找准湖南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突破口的发展途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马佳  吴天强  杨德利  
乡村振兴离不开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生产经营,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对于促进规模化经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在政府主导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时期,无论是土地流转规模、流转率抑或合同流转面积都逐年递增,流入主体日益多样化,并建立起土地流转服务仲裁体系,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水平较高。但是随着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政府"家长式"的管理模式抑制了劳动力要素和土地要素在全市范围内的自由流转,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发展。最后针对上海市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发展的困境提出以下建议:加快全市流转信息互通共享,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