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98)
- 2023(13103)
- 2022(10432)
- 2021(9471)
- 2020(7468)
- 2019(17005)
- 2018(16849)
- 2017(31827)
- 2016(17408)
- 2015(19270)
- 2014(19443)
- 2013(18914)
- 2012(17679)
- 2011(16226)
- 2010(16810)
- 2009(15491)
- 2008(15157)
- 2007(13749)
- 2006(12684)
- 2005(11772)
- 学科
- 济(85361)
- 经济(85271)
- 业(51033)
- 农(47119)
- 管理(39569)
- 农业(31549)
- 中国(29020)
- 企(28135)
- 企业(28135)
- 方法(27177)
- 地方(25042)
- 数学(24136)
- 数学方法(23759)
- 业经(22139)
- 发(16841)
- 制(14653)
- 学(14409)
- 银(13392)
- 银行(13376)
- 融(13302)
- 金融(13302)
- 发展(13140)
- 展(13111)
- 行(13065)
- 贸(12862)
- 贸易(12847)
- 财(12653)
- 环境(12470)
- 易(12348)
- 技术(11772)
- 机构
- 学院(251230)
- 大学(245710)
- 济(107714)
- 经济(105408)
- 研究(93529)
- 管理(93489)
- 理学(79687)
- 理学院(78728)
- 管理学(77042)
- 管理学院(76588)
- 中国(71364)
- 农(60561)
- 科学(56723)
- 京(53806)
- 所(47578)
- 农业(46107)
- 财(45019)
- 中心(43198)
- 研究所(42924)
- 业大(42727)
- 江(40121)
- 范(35599)
- 师范(35281)
- 财经(34865)
- 北京(34035)
- 院(33080)
- 州(32075)
- 经济学(31882)
- 经(31661)
- 省(30453)
- 基金
- 项目(165999)
- 科学(131551)
- 研究(123481)
- 基金(119174)
- 家(104665)
- 国家(103372)
- 科学基金(88059)
- 社会(80086)
- 社会科(75568)
- 社会科学(75549)
- 省(67330)
- 基金项目(62407)
- 划(55231)
- 教育(54670)
- 自然(54477)
- 自然科(53203)
- 自然科学(53195)
- 自然科学基金(52188)
- 编号(50915)
- 资助(47441)
- 发(42589)
- 成果(40659)
- 重点(37368)
- 课题(35862)
- 部(35773)
- 发展(34644)
- 创(34293)
- 展(34100)
- 农(33489)
- 国家社会(33425)
- 期刊
- 济(132373)
- 经济(132373)
- 研究(77635)
- 农(64164)
- 中国(58989)
- 农业(43384)
- 学报(38889)
- 科学(38020)
- 管理(33075)
- 大学(30576)
- 财(30365)
- 教育(29028)
- 学学(28899)
- 融(28345)
- 金融(28345)
- 业经(27447)
- 技术(22940)
- 业(21279)
- 问题(19859)
- 经济研究(18873)
- 财经(16387)
- 农村(14874)
- 村(14874)
- 农业经济(14776)
- 世界(14561)
- 经(14157)
- 版(13582)
- 技术经济(13155)
- 资源(13127)
- 经济问题(13096)
共检索到397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志敏 撒莹
“半城市化”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大量农业剩余人口在生计上挣脱了农业与农村却未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国家因而提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旨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大量学者将半城市化视为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社会问题,主张从制度改革、政策制定和空间策略等方面改革来促进其完全城市化。事实上,半城市化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农民家庭城市化的过渡状态,是一种基于“半工半耕”生计模式的“代际联合式”城市化模式,发展型小农家庭通过“半工”和“半耕”代际主体联合来逐渐推进家庭城市化。厘清上述农业转移人口半城市化背后的行为逻辑后,剖析各代际主体的主要特征再分别作出针对性回应,以助推半城市化人口及其背后的小农家庭完全城市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建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会普遍形成了"半工半耕"结构,这一结构体现了鲜明的制度化特征,是农民家庭与市场、制度"互构"的结果。在这种制度化的"半工半耕"结构下,农民的家庭收入水平和单位劳动报酬持续增长,农业经营模式日趋多元,农村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农民家庭发展形态——发展型小农家庭。发展型小农家庭既不同于传统的"过密化"小农,也不同于经典理论视角下高度资本化的现代农业企业组织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无产化"小农。随着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农民家庭得以突破长期以来"过密化"农业的低水平增长陷阱,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这充分体现出农民家庭内在的发展潜力,并深刻改变着乡村社会的发展图景。中国农民家庭正在实践中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小年
户籍改革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但极少有人研究农民家庭落户城镇的具体情形。本文通过分析调查资料,发现这种家庭具有半移民特点,即其成员的身份有市民也有农民、职业有务工也有务农、公共服务供给有城市也有乡村,其市民化可能要通过代际过渡来完成;因此,需要农民市民化、家庭公共服务、城市社区治理等方面的政策创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全
"家庭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的基础社会单元,家庭在城乡社会转型中的结构、目标、秩序等发生多维裂变重组,城乡之间的"进""退"表征在家庭内部代际间不断展演。研究以城市化中极具转型张力的拆迁家庭为个案经验,通过对其代际关系的切入分析,发现父代在地利显化中主导了家庭资源配置权,而子代则在"社—家"双重结构性关系中形塑了弱主体性。家庭城市化单元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中分化为三种代际互动模式:代际冲突型、代际均衡型和代际博弈型,而代际关系则在共同的家庭发展目标中实践了"三代一体"的团结型代际妥协。家庭城市化单元理性秩序的形成,其背后是个体、家庭之于宏观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下的策略选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中国农村的"半工半耕"结构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并渐趋稳定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家庭主要的经济模式。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决定了"半耕"的状态,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则决定了"半工"的状态。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以及农民与市场的关系的区域差异塑造出了强弱有别的、差异化的"半工半耕"形态。"半工半耕"的强度直接影响了农民家庭的资源积累能力,奠定了农民家庭发展的基础。经验视野中的"半工半耕"具有丰富的社会学意涵,它不仅是理解转型期农民家庭和村庄社会的重要维度,而且也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维度。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超
本文利用我国2006年74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各个城市一个标准家庭的碳排放进行了有效估算并进行排名。结果表明,在以标准家庭碳排放为唯一衡量指标时,淮安和宿迁是最"绿色"的城市,大庆和牡丹江是最"灰色"的城市;即使在最"灰色"的城市大庆,一个标准家庭产生的碳排放量也仅是美国最"绿色"城市圣地亚哥的1/5;城市人口规模、人口增长、收入、气温和城市化发展模式等因素对碳排放均有影响,家庭碳排放量与一月份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碳排放 标准家庭 估算 气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文琼 刘建平
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地级市楚市257户农民家庭城市化经验的调查,以农民家庭的农村退出和城市进入为切入点,基于阶层流动的视角对进城农民家庭"半城市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了由农民家庭、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互构出来的发展型半城市化路径。该路径以托举型、减负型、后路型和脱钩型四类与农村相关联的状态为具体内容,以可逆的城市化和去城市二元结构所依托的就近城市化为亲和形态,以农民家庭通过城市化获得体面且优于乡村的城市生活从而实现向上的阶层流动为目标。该发展型半城市化路径可在一个制度化了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农业去过密化—阶层流动资本增量—农民城市化实现"三者之间良性循环的互推式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文琼 刘建平
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地级市楚市257户农民家庭城市化经验的调查,以农民家庭的农村退出和城市进入为切入点,基于阶层流动的视角对进城农民家庭"半城市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了由农民家庭、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互构出来的发展型半城市化路径。该路径以托举型、减负型、后路型和脱钩型四类与农村相关联的状态为具体内容,以可逆的城市化和去城市二元结构所依托的就近城市化为亲和形态,以农民家庭通过城市化获得体面且优于乡村的城市生活从而实现向上的阶层流动为目标。该发展型半城市化路径可在一个制度化了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农业去过密化—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仇立平
为了在了解、掌握我国城市家庭变迁及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持下,从1982年末到1983年,由京、津、沪、宁、蓉五城市九个科研和教学单位协作,对我国城市家庭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此项调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天柱 王飞 余啸
我国在城市化践行进程中摸索发现托达罗模型存在着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托达罗模型并对其缺陷进行分析论证,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该模型凸显的缺陷,即户籍制度、就业政策以及土地制度等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群体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国情、结合"十二五"规划要求,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社会基础保障和调整完善产业结构等政策建议,对我国全局性的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托达罗模型 反城市化 就业 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千里
从实际出发,创立一个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学说,是黄宗智先生(以下简称黄氏)多年的追求目标。在其1985年刊出的《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以下简称《华北》)一书中,黄氏已建立了其学说的基本构架。在尔后的几年中,他继续努力耕耘,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在此基础上,又于1990年推出新著《1368—1988年间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以下简称《江南》),以及一系列专论与论战答辩文章。在《江南》以及有关文章中,黄氏不仅对自己的学术见解作了系统的阐述,同时也对国际中国社会经济史坛上占有主导地位的理论模式与规范认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建兵
是否走城市化道路的问题,曾经困扰了中国几十年,进入21世纪后,这似乎已经不再是问题了。然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让进城的农村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最近几年,社会各界都在为农民工问题而呼吁,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旨在改善进城农村流动人口状况的政策,比如要求让他们的子女在城市与其他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待遇,要求将他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等等。这些政策以及一些相应的研究主要针对如何改善他们在城市的"暂居状态",很少考虑到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融合。然而现实中,由于系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俏 李辉
社会化小农理论是对当前中国农户经济的一种合理认识,认识小农是改造小农的前提,只有满足农户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利益诉求才能促进农业经营的发展。本文在全面梳理已有小农理论的基础上,在社会化小农理论框架下,分三个维度对当前中国社会化小农的现状与诉求进行了探究,发现其在要素流转、职业定向、身份认同等方面面临较多困难,并从生产、生活、交往三个层面构建了家庭农场的社会化发展机制。
关键词:
社会化小农 家庭农场 家庭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