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0)
- 2023(13339)
- 2022(10699)
- 2021(9872)
- 2020(8036)
- 2019(17739)
- 2018(17598)
- 2017(34600)
- 2016(18682)
- 2015(20943)
- 2014(20950)
- 2013(20422)
- 2012(18582)
- 2011(16523)
- 2010(17196)
- 2009(16476)
- 2008(16748)
- 2007(15625)
- 2006(14470)
- 2005(13414)
- 学科
- 业(89090)
- 济(82104)
- 经济(81987)
- 企(71062)
- 企业(71062)
- 管理(65740)
- 农(50187)
- 农业(33403)
- 业经(32828)
- 方法(28313)
- 财(26785)
- 中国(24019)
- 制(20287)
- 数学(20141)
- 数学方法(19857)
- 策(19617)
- 务(18590)
- 财务(18549)
- 财务管理(18524)
- 企业财务(17481)
- 技术(17096)
- 地方(16318)
- 贸(15487)
- 贸易(15478)
- 体(15244)
- 易(15056)
- 理论(14691)
- 划(14242)
- 和(14055)
- 发(13797)
- 机构
- 学院(273848)
- 大学(263143)
- 济(120846)
- 经济(118463)
- 管理(110350)
- 理学(93273)
- 理学院(92468)
- 管理学(91283)
- 管理学院(90773)
- 研究(89783)
- 中国(74951)
- 财(57443)
- 农(55431)
- 京(54711)
- 科学(49113)
- 江(45329)
- 所(44909)
- 财经(43711)
- 中心(42540)
- 农业(41550)
- 业大(39965)
- 研究所(39474)
- 经(39381)
- 州(35341)
- 经济学(34739)
- 北京(34428)
- 范(33682)
- 师范(33472)
- 经济管理(31746)
- 院(31310)
- 基金
- 项目(167387)
- 科学(134452)
- 研究(131236)
- 基金(121504)
- 家(102422)
- 国家(101274)
- 科学基金(89118)
- 社会(86190)
- 社会科(81307)
- 社会科学(81287)
- 省(67599)
- 基金项目(63494)
- 教育(58198)
- 编号(55575)
- 划(53792)
- 自然(53656)
- 自然科(52455)
- 自然科学(52446)
- 自然科学基金(51569)
- 资助(48177)
- 成果(45265)
- 发(38270)
- 课题(37500)
- 业(37434)
- 部(37305)
- 创(37231)
- 重点(36561)
- 国家社会(35033)
- 制(34991)
- 性(34873)
- 期刊
- 济(152871)
- 经济(152871)
- 研究(85319)
- 农(60454)
- 中国(58891)
- 财(46455)
- 管理(44404)
- 农业(40531)
- 科学(35661)
- 融(34185)
- 金融(34185)
- 学报(33609)
- 业经(31817)
- 大学(27962)
- 教育(27307)
- 学学(26497)
- 技术(25477)
- 经济研究(22118)
- 财经(21868)
- 业(20655)
- 问题(20530)
- 经(18990)
- 世界(16257)
- 农村(15951)
- 村(15951)
- 技术经济(15777)
- 农业经济(15589)
- 贸(15118)
- 现代(14385)
- 版(14009)
共检索到436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彭超 刘合光
当前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谋划的重要时期,恰逢"两个百年目标"交接、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五期交汇"的重要历史节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上,则事关消费、技术、业态、成本、要素、制度、供需、基建、生态、民生等多个方面。未来应把握政策改革的方向,在顶层设计上转向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支持更多地向农村发展倾斜,实现财政支农资金集约化和市场化使用,坚持保供给、调结构、转方式并行,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依靠信息化技术促进政策落地,科学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谢玲红 魏国学
促进农村消费是拉动内需、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时期我国农村消费增长潜力巨大,发展农村消费战略意义重大。与此同时,也面临农村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压力较大、主力消费群体规模缩小、消费供给能力建设滞后、消费政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以纠正,以便有力地提振农村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农村消费 扩大内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后凯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其规划制定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实现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新中国70年的持续发展、40多年的农村改革经验以及"十三五"规划的有序推进,为"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中国将进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向富裕社会迈进的"后小康"时代,国家"三农"工作的重点将逐步由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在"十四五"时期,立足"两个阶段"发展目标,进一步巩固提高农村全面小康质量、为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开好局将成为核心主题。围绕这一核心主题,中国农村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五个重大问题,即建设高水平的农村全面小康、夯实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的基础、实现由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型、破解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难题以及推动农村改革由试点走向全面推开。
[期刊] 改革
[作者]
蒋黎 蒋和平 蒋辉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新模式的重要载体。"十三五"时期,各地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过程中,已经在农业全产业链打造、联农带农机制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主导产业布局不合理、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明显、园区建设考核与验收标准脱离实际等。为推动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建立生态高值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明确产业园分类,提高产业园"四大能力",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体系,加强园区产业带动能力建设,做好"四个示范"推动各地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着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拓远 张云华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突出短板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框架体系呈现"一个延续、两个共识、三个转变"的特征。在新发展格局下,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预期寿命和总和生育率的"一增一减"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了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农村人口老龄化呈现明显区域差异,养老人才队伍匮乏制约了高质量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应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科学编制村庄人口老龄化发展规划,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加快农村养老产业的发展,打造高质量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提升农村养老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建立农村养老服务工作队伍,营造农村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完善农村人口老龄化监测考核机制。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 乡村振兴 农村养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姜长云
我国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有效支撑了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对经济增长基础作用的发挥,为改善民生福祉、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了重要贡献,夯实了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根基。但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仍面临服务供给总量严重不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运行和发展风险增大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战略研究和统筹规划不足,对产业属性和运行规律认识不清,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滞后,基础设施、消费和营商环境瓶颈突出。"十四五"时期,为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应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鼓励企业家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坚和领航作用;加强对产业属性和战略、政策、规划的研究,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求,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高水平开放,激发开放对改革、改革对创新的联动提升效应;加强政策支持和投入引导,引导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都市圈增强对优化空间布局的带动功能;有效利用我国超大规模优势,促进市场拓展升级;加强培训体系和职业教育能力建设,推进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关键词:
生活性服务业 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光平 曲海燕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应时之策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农业供需结构性失衡,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等农业发展问题不容忽视。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破解我国农业发展困境、提高农业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引导。结合农业发展现状在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的情况下,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以科技创新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以量质并重攀升农业安全新高度、以深化改革构建农业发展新业态、以生态保护树立农业发展新风向、以精准匹配创造农业发展新特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利伟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是"十四五"时期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战略任务,本文研究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格局将面临深度分化、动力极化、组织链化、约束转化和机制强化五大趋势,并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破要素跨区流动障碍、建立现代区域治理体系等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区域格局 变动趋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芦千文
2019年11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永修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在江西省永修县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地方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等25家单位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十四五"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法稳 胡梅梅 王广梁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应着力提升乡村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为此,应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重点任务,坚持“两大原则”,遵循“一大规律”,加强“两大支撑体系”“三大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松林 房正国
"十四五"拉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幕。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根本和前提,作为工业大省,江苏工业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应该在率先实现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并为全省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前列提供支撑。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定位和表现形态,全面总结了江苏工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和突出问题,分析了"十四五"期间江苏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江苏"十四五"期间推进工业现代化建的目标定位和具体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工业 现代化 “十四五” 路径分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彭瑶
问:《规划》特别强调要深化农业科技合作,是出于什么考虑?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化农业科技合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为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提供支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彭瑶
农业农村国际合作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为加快培育农业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农业农村部日前印发《“十四五”农业农村国际合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国际合作发展指明了路径和方向。为更好地理解和贯彻(《规划》,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有关负责人接受农民日报记者专访,就《规划》制定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彭瑶
问:在推动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方面,《规划》提出了哪些实招硬招?答:农业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领域,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第五大出口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1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额3 041.7亿美元,同比增长23.2%,首次站上3 000亿美元台阶。其中,出口843.5亿美元、同比增长10.9%;进口2 19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十四五”时期,将从三方面促进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丁俊发
物流业作为现代流通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衔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更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十四五"期间我国物流业必须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包括物流业在内的现代流通体系存在哪些关键问题,如何突破;二是物流业存在哪些短板和堵点,如何补齐和打通;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目的何在,如何实现经济性与安全性的结合;四是如何构建畅通双循环的有效制度特别是如何培育完整的物流内需体系。而上述问题的解决要求我国物流业把握大势,稳住阵脚,在遵循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重视创新、人才、科技、消费,在企业生存发展的"丛林法则"中成功突围。具体而言,就是要理清思路,在"十四五"期间把我国物流业的五项重点工作做好。一是进一步练好物流业基本功。从系统论角度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及物流技术与装备建设、物流运作主体培育、物流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从功能论角度提高硬实力和软实力,特别是供应链管理、诚信体系、创新理念、品牌意识等软实力;从地缘论角度推动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发展,建设国家物流枢纽,优化国际物流通道,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二是通过科技赋能、供应链转型、结构重组给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注入新动能,扎实推进物流业智慧化、数字化、生态化发展。三是全面构建包含企业、产业、城市(区域)、国家四个层级的物流与供应链战略体系、组织体系与运作体系,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与现代化水平,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四是进行市场优化整合,逐步形成10个左右重量级的物流与供应链跨国企业,提升物流与供应链企业集约化水平。五是立足国内大循环,加快培育完整的物流与供应链内需体系,增强物流与供应链供给体系的韧性及其对国内物流需求的适配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