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2)
- 2023(11430)
- 2022(9325)
- 2021(8705)
- 2020(7010)
- 2019(15938)
- 2018(15522)
- 2017(29306)
- 2016(15817)
- 2015(17848)
- 2014(17601)
- 2013(16430)
- 2012(14716)
- 2011(13424)
- 2010(13940)
- 2009(13042)
- 2008(11675)
- 2007(10649)
- 2006(9449)
- 2005(8427)
- 学科
- 济(56869)
- 经济(56803)
- 业(40364)
- 管理(40279)
- 企(31637)
- 企业(31637)
- 融(26359)
- 金融(26352)
- 中国(24969)
- 方法(24323)
- 银(24084)
- 银行(24064)
- 行(23359)
- 数学(21757)
- 数学方法(21153)
- 农(19548)
- 制(15887)
- 财(15416)
- 业经(14512)
- 地方(14167)
- 理论(13976)
- 农业(13924)
- 学(11342)
- 中国金融(11148)
- 体(11110)
- 贸(9798)
- 贸易(9786)
- 务(9761)
- 财务(9707)
- 财务管理(9687)
- 机构
- 学院(210834)
- 大学(205605)
- 济(79894)
- 经济(77844)
- 管理(76098)
- 研究(69184)
- 理学(64941)
- 理学院(64256)
- 管理学(62573)
- 管理学院(62218)
- 中国(58640)
- 京(43079)
- 科学(42059)
- 财(38914)
- 农(34799)
- 中心(34206)
- 所(34138)
- 江(32606)
- 研究所(31002)
- 业大(30450)
- 财经(30404)
- 范(28199)
- 师范(27837)
- 经(27496)
- 北京(27141)
- 农业(27018)
- 州(27000)
- 技术(26542)
- 院(25733)
- 经济学(24656)
- 基金
- 项目(141399)
- 科学(110000)
- 研究(107203)
- 基金(98273)
- 家(85179)
- 国家(84393)
- 科学基金(72112)
- 社会(65392)
- 社会科(61939)
- 社会科学(61922)
- 省(58974)
- 教育(51634)
- 基金项目(50557)
- 划(48597)
- 编号(46051)
- 自然(44847)
- 自然科(43879)
- 自然科学(43867)
- 自然科学基金(43013)
- 资助(41057)
- 成果(38155)
- 课题(33541)
- 重点(32570)
- 发(31343)
- 创(30397)
- 部(29650)
- 创新(28306)
- 项目编号(28208)
- 年(28039)
- 性(26954)
共检索到323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庆贺琴 廖粤生 白莉莉
发展“体医养融合”模式是“十四五”时期构建更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剖析“十四五”时期“体医养融合”模式发展的动力、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研究认为,人口老龄化和健康需求增加、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国家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是“体医养融合”模式发展的核心动力。发展“体医养融合”模式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专业人才短缺、社会认知度不高、资源配置不均衡、产业协同不顺畅的现实困境。据此,结合“十四五”时期的国民健康发展需求,提出优化路径: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创新人才培养渠道,建立多元化培养体系;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认识和理解;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构建产业融合综合体,促进产业协同联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西娟 师博 杨建飞
依据"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完善现代产业体系面临产业发展新型化程度不高、产业竞争力短板突出、产业要素协同发展不畅、产业基础能力不足等约束因素。结合"十四五"时期国内国际大环境,应紧抓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机遇,发挥数字经济的融合作用,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竞争力;促进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机制;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高度;深化对外开放,优化参与国际产业竞争战略。依托数字经济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路晓丽 朱倩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新时代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路径,也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性举措。产教融合型企业既有企业属性又有教育属性,能够打通产教融合育人“最后一公里”。以首批63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情况,目前虽形成了企业内生人才培养、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共同体培养四种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但仍存在企业育人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制度环境待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健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育人体系待完善等问题。因此,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进一步发挥企业大学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优化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制度环境,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协同育人体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董林 李娟 李春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尽管当前对外贸易总体稳定,但在新冠疫情、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下,传统外贸发展模式增长乏力,增长空间严重压缩,以跨境电商、采购贸易、保税维修等为代表的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发展,正不断形成外贸增长新动力,催生外贸增长新空间。“十四五”时期,在更加强调发展质量和新模式新业态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亟须通过优化结构,完善配套产业政策和监管措施,加强营商环境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规则调整等举措,多管齐下增强外贸稳定向好的可持续性,以外贸高质量发展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笑 赵金元
都市圈凭借超大、特大城市的辐射功能推动高端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以及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然而,受限于城乡要素流动不充分、数字鸿沟、公共服务衔接不畅与供需错配等多方困境,都市圈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潜力并未得到充分释放,不利于城乡融合发展。“十四五”时期,应立足都市圈资源集聚优势,从要素流动、供需匹配与产业融合三个层面入手,构建都市圈城乡经济一体化理论框架。基于此,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应以制度供给为引领,释放城乡要素配置潜能;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形成城乡融合消费网络;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使城乡服务高效衔接;破除城乡数字发展壁垒,推动经济双向循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楷卉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当前,利好政策密集出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新基建稳步推进,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夯实了基础。但也要看到,数字鸿沟较大、“护城河”技术短板、寡头平台垄断等现实梗阻犹存,制约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为此,应从布局“数字基建”共建共投机制、构建“卡脖子”技术攻关机制、建立“一揽子”政策引导机制、谋划“反垄断”监管治理机制着手,以促进“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戴岭 程广文 刘冬冬 屈静如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展开,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下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求层面、专业技术人才质量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优化、育人资源配置完善这4方面具有系统的内在契合性。虽然从理论层面来看,"1+X"证书制度指导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是在实际贯彻和落实中仍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如校企融合育人资源配置不高、专业化人才培养实践指导能力弱、配套证书管理制度不完善、专业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缺失等。这就需要通过校企共建与产教融合,创新改革育人资源配置;通过企业实践指导与院校教育融合,构建"1+X"证书实践指导体系;通过校企联合改革与制度完善,健全"1+X"证书配套体系;通过多方参与机制与综合评价,完善"1+X"证书专业化人才评价体系等路径来消弭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期刊] 改革
[作者]
涂圣伟
城乡经济循环畅通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其本质在于构建形成城乡共生关系,以实现城乡两个异质性空间的要素有序对流、产业深度耦合和供需高效适配。从动力机制来看,城乡经济循环受国家战略导向、体制机制改革、技术创新应用和市场体系建设的共同影响。我国城乡经济循环存在梗阻和断点,突出表现为要素双向流动存在制度性障碍、市场基础制度不健全、县域经济链接功能不强、城乡供给体系缺乏适应性。"十四五"时期,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应以有效畅通供给侧、构建城乡高质量供给体系为主攻方向,健全"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市场支撑"的三维动力机制,强化县域联动城乡经济的功能,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全面提升城乡要素配置效率、产业关联效应和市场流通效率。
关键词:
城乡经济循环 要素配置 供需适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梅 罗正鹏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十三五"以来,民族地区绝大部分区县已经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当然,这样的均衡发展水平还不高,与人民对美好教育期待的差距较大,还存在校际差距明显、师资保障难度较大、教育发展质量不高、传统文化日渐式微、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等困境。这些困境与学校领导管理水平总体不高、师资保障工作不够全面深入、新课程开发与建设仍然滞后、学生学习支撑经验明显不足、家长教育参与作用发挥有限有很大关系。因此,"十四五"时期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彰显公平正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全面增强学校领导力量、切实做好师资保障工作、积极推进课程教学建设、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经验、有效提升家长教育参与等方式,不断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兴明
单纯依靠乡村内部无力实现土地最优配置的图景,需要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域来审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问题。城乡融合不仅体现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更蕴含着城乡居民身份、权利平等化的核心价值。必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确立"福利权排他性"相对脱嵌、而共享理念深度嵌入的新型宅基地管理制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畅通城镇居民参与闲置宅基地产权市场交易的渠道,并以此为载体吸引乡村建设行动所需的人口、资本等要素资源。基于此,文章以"要素共享、共同发展"为逻辑起点,从顶层设计与政策调适、"精英俘获"防范机制、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层面探讨闲置宅基地城乡共建共享新模式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
闲置宅基地 城乡共建共享 内在逻辑 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健
着力推进城乡空间治理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城乡空间治理历经系统规划、破冰发展、统筹融合、共享共治发展阶段后,面临赋能政府权属网络、市场要素网络以及社会组织网络的重塑契机。"十四五"时期,城乡空间高效治理需紧随国家规划,立足城乡资源价值禀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谋进路。鉴于此,调整中国城乡空间治理思路,实现城乡关系再升级,应探索先融再合,打破城乡二元空间格局;发挥城与乡优势价值,推动城乡空间治理均衡善治;注重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城乡空间高效治理;平衡城乡圈层,化解行政层级间治理矛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法稳 胡梅梅 王广梁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应着力提升乡村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为此,应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重点任务,坚持“两大原则”,遵循“一大规律”,加强“两大支撑体系”“三大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潘颖 郑建明 孙红蕾
以“十三五”时期省级公共文化战略规划文本及文旅融合后的中长期规划文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总结政策落实者、政策工具、政策资源、政策受惠者层面的公共文化规划要点,梳理“十三五”时期公共文化重点建设领域、文旅融合后公共文化沿革及新兴领域,最后提出“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发展策略:敦促服务标准落地设施,增强目录可操作性;拓展总分馆制建设范畴,加强制度层面设计;提升社会力量专业化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智慧文旅服务平台,促进文化旅游智慧化发展;明确公共文化与旅游融合路径,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公共文化 发展沿革 融合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宇 黄少琴 陈媛 张伟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的机构养老服务已不能满足老年人医养一体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养老机构的发展进入瓶颈期。研究发现,效率困境和合法性危机是制约其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医养融合模式具备养老机构创新发展的合法性基础,能提高养老机构的市场效益和合法性,是化解效率困境和合法性危机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快建立健全医养融合政策、规范医养融合合作方式、重塑社会养老文化及鼓励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实现机构养老医养融合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
医养融合 机制 效率困境 合法性危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曾博伟 安爽
2018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奠定了体制基础,同时也为优化融合机制创造了组织条件。但总体来看,在融合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十四五"时期逐步加以解决。一、文化和旅游融合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诉求差异。文化发展明确强调社会效益优先;旅游发展虽然没有明确提经济效益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