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5)
2023(8049)
2022(6259)
2021(5557)
2020(4519)
2019(10083)
2018(9968)
2017(19264)
2016(10495)
2015(11791)
2014(11581)
2013(11328)
2012(10387)
2011(9308)
2010(9394)
2009(8784)
2008(8728)
2007(8149)
2006(7567)
2005(7078)
作者
(32920)
(27442)
(27263)
(26188)
(17532)
(13303)
(12367)
(10736)
(10568)
(9684)
(9388)
(9287)
(9031)
(8986)
(8785)
(8712)
(8048)
(8025)
(7998)
(7939)
(6909)
(6844)
(6822)
(6401)
(6260)
(6150)
(6123)
(5916)
(5662)
(5584)
学科
(47677)
经济(47631)
(27740)
管理(26902)
(21906)
企业(21906)
方法(17335)
中国(15108)
数学(14734)
数学方法(14603)
(13961)
(11346)
业经(11296)
地方(11190)
(9976)
农业(9259)
(9128)
(7806)
贸易(7798)
(7739)
(7504)
(7150)
金融(7148)
(6875)
银行(6844)
(6801)
财务(6784)
财务管理(6770)
(6586)
企业财务(6569)
机构
大学(154502)
学院(152420)
(64488)
经济(63063)
研究(61125)
管理(53288)
理学(45206)
中国(44685)
理学院(44589)
管理学(43639)
管理学院(43393)
科学(37927)
(34469)
(32291)
(30909)
研究所(29260)
(29039)
中心(26454)
(24695)
农业(24307)
业大(24169)
(22846)
财经(22695)
北京(21818)
(20970)
(20685)
师范(20665)
经济学(20045)
(19115)
(18725)
基金
项目(102250)
科学(80615)
基金(75252)
研究(70561)
(68276)
国家(67758)
科学基金(56793)
社会(45847)
社会科(43485)
社会科学(43471)
基金项目(39611)
(39113)
自然(37737)
自然科(36916)
自然科学(36901)
自然科学基金(36257)
(34023)
教育(31540)
资助(30484)
编号(26943)
重点(23942)
(22800)
(22253)
成果(22090)
(20818)
课题(19770)
国家社会(19692)
科研(19596)
创新(19553)
计划(19451)
期刊
(76185)
经济(76185)
研究(48662)
中国(33487)
(28949)
学报(28408)
科学(25749)
管理(22180)
(21766)
大学(21170)
学学(20000)
农业(19450)
(15398)
金融(15398)
教育(15117)
经济研究(12625)
技术(11952)
财经(11563)
业经(11183)
(10937)
问题(10653)
(10106)
国际(9446)
(9271)
世界(8269)
(7843)
现代(7603)
技术经济(7469)
业大(7336)
科技(7026)
共检索到240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文舸  赵惠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城镇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但城镇化增速将出现放缓,新型城镇化将以城市群、都市圈等为主体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以低碳、绿色、智慧、生态、宜居为发展方向。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对投资需求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十四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是我国拓展投资空间的重要手段。建议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新市民住房问题、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着手,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在拓展投资空间上的重要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欧阳慧  李智  李沛霖  
基于多源统计数据,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城镇自然增长人口、乡城迁移人口、城乡划分范围调整人口等的变动趋势,研判"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速度将整体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年均增速将保持在0.71个百分点左右,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67.45%左右。其中,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略有下降,对城镇化率增长的贡献在年均0.2个百分点左右;新增农民工数量显著下降,乡城迁移对城镇化率增长的贡献下降至年均0.33个百分点左右;城乡统计区划分调整减少,城乡划分范围调整人口对城镇化率增长的贡献下降至年均0.18个百分点左右。未来一段时期,需重点关注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农民工留守家属随迁进城落户等重大问题,建议将农业转移人口就业保障作为"十四五"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实施存量农民工定居工程,持续深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叶胥  龙燕妮  毛中根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居民消费经历了高速增长过程。"十四五"时期作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居民消费会出现一些新变化。结合消费发展规律、消费发展态势和阶段性特征,本文认为"十四五"时期居民消费发展将呈现增速趋稳、结构智能化、环境虚拟化、方式绿色化透明化便捷化等特点,新兴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文化旅游消费、健康养老消费、教育培训消费成为重点消费领域。处理好消费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转型、推动好重点消费领域提质增效发展、适应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总要求,是"十四五"时期居民消费发展的关键要点。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供给端、需求侧和均衡面提出政策建议,促进居民消费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利伟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是"十四五"时期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战略任务,本文研究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格局将面临深度分化、动力极化、组织链化、约束转化和机制强化五大趋势,并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破要素跨区流动障碍、建立现代区域治理体系等针对性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磊  
"十四五"时期是江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需要在提高发展质量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利用生产函数的基本原理,考虑资本、劳动产出弹性以及技术水平的动态时变性,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对"十四五"时期江苏经济增长潜力展开测算,估算出资本产出弹性将逐渐走低,劳动投入产出弹性将逐渐走高,全要素生产率稳步增长,经济平均潜在增速为5.532%。在此基础上,建构结构化经济增长支撑分析框架,分析得出",十四五"时期江苏可从战略、需求、产业、要素、空间5个方面寻求经济增长支撑。考虑到"十四五"时期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外部环境变化,江苏实际增速将低于潜在增速并进入新的增长区间,结构调整也是平缓而非剧烈的过程并呈现新特征。对此,江苏需要适时适度增加政策力度,对冲外部不利因素影响,使实际增速不要过低于潜在增速,争取与潜在增速持平或略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一军  韩亭辉  
小麦是我国居民两大口粮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小麦持续增产仍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本文阐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小麦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改革开放以来小麦的增产经验进行了探讨,查找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小麦增产潜力并提出了实现小麦增产潜力的政策路径。本研究旨在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小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司伟  韩天富  
尽管中国大豆生产成本高、单产低,自给率堪忧,但是大豆在中国农业与食物系统中一直具有重要且无法替代的作用,大豆生产发展和产业兴旺对中国粮食安全、油脂油料安全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从中国大豆生产发展的演进与现实困境出发,分析了"十四五"期间中国大豆增产前景,并提出了大豆增产的实现路径与政策建议。本文认为,考虑到玉米等竞争性农作物种植对大豆生产的挤压,大豆种植面积在1.4亿亩的基础上再扩大的空间有限,但单产水平提升的潜力很大,因此,"十四五"时期,大豆增产的关键在于稳定面积、提升单产、提高大豆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此,应该完善大豆生产支持政策,提高大豆品种培育的科技投入,加快品种更新,推广粮豆轮作绿色种植制度,增强大豆供给保障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长缨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已储备累积了一大批新技术,它们正陆续进入大规模应用期,预计"十四五"时期将成为工业革命以来第六次技术长周期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点。"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将出现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特征,而技术应用最明显地表现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5G技术有可能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新一轮科技革命是生产力的重大变革,将在增长动能、产业结构、分配体系、全球分工、国际治理等方面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臧良震  苏毅清  
基于2007—201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和热点分析法研究了我国283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型分布态势;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二元分布特征长期存在,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和成渝地区,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整体而言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变化呈现出稳定的态势,仅有局部地区发生明显的变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黄群慧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所有制结构演进的政策基础、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现状和问题,判断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进而提出了所有制结构优化政策体系。本文认为,"十三五"时期国有、民营和外资三种所有制的比例关系已经不再呈现大幅度的趋势性变化,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国有经济布局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混合所有制改革还存在改革协同性差、"混而未改"等问题,非公经济的营商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判断"十四五"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呈现出宏观层面混合所有制结构基本稳定、微观层面混合所有制结构加速融合的基本趋势。基于上述分析判断,本文围绕完善市场政策体系、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发展非公经济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思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学峰  张辉  
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入境旅游入境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由于受到旅游产业综合发展带动,以及签证便利化、国际航线加密、免退税业务落地、中外系列旅游年活动举办等因素的积极拉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保宗  
"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迈上新征程,产业发展环境和条件将发生阶段性变化,产业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一是国际经济变数增多,我国参与全球分工面临的挑战增大;二是突破国内需求规模瓶颈,产业结构呈高度化发展趋势;三是产业竞争格局深刻调整,产业链呈高级化发展趋势;四是新科技革命叠加渗透,产业数字化变革趋势加速;五是资源环境顶板效应凸显,产业绿色化转型趋势明显。步入新阶段,产业结构、模式和动力面临重大变革,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时代主基调,亟待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克莎  
本文依据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的变化特点,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中长期趋势,并提出"十四五"时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政策思路。从目前至2035年以至2050年,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重大因素主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新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以及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阶段性趋势是:2016—2020年是承上启下的初步推进期, 2020—2035年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快速变动期,2035年之后将进入有规律演变的相对稳定期。"十四五"时期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主要结构问题是:工业产能过剩问题、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服务业结构的优化问题。"十四五"时期要总结吸收"十三五"时期的有益经验,推进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转变,完善政策实施的条件和机制。基本取向:一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促进产业政策的合理设计和有效实施;二是坚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产业结构政策建立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上;三是坚持把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高质量发展并增强对结构优化的带动效应。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妥艳媜  陈晔  
"十四五"时期是衔接"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和承上启下阶段,对于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5年来,我国旅游业保持中高速增长,并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国民幸福感、旅游扶贫、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十四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总目标将着眼于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面向"十四五"时期,国内旅游消费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建平  李俊杰  李文娟  周振亚  王秀芬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口粮作物,随着稻谷总需求量增长,保持其稳产增产能力对确保我国口粮绝对安全意义重大。"十三五"期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明显先下滑后回升、单产增速减缓,产量呈稳中略降趋势,增产形势严峻。稻田基础地力、灌排条件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基石,高产育种和栽培技术配套是实现水稻单产飞跃的主要推力,经济效益是种植结构调整的核心动力,政策导向是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十四五"期间水稻生产面临的形势,采用CAMES模型预测,2025年我国稻谷产量为21797万吨,与2020年相比增加611万吨。保障增产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具体实现路径为划定水稻面积红线不低于3000万公顷,力争全国2/3的稻谷产自高标准农田,突破水稻生产种子和机械两大技术瓶颈,通过政策调整稳定水稻种植主体受益预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