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11)
- 2023(5181)
- 2022(4375)
- 2021(4300)
- 2020(3539)
- 2019(7960)
- 2018(7982)
- 2017(15201)
- 2016(8663)
- 2015(9936)
- 2014(9997)
- 2013(9695)
- 2012(9152)
- 2011(8353)
- 2010(8456)
- 2009(7552)
- 2008(7489)
- 2007(7076)
- 2006(6345)
- 2005(5904)
- 学科
- 济(37410)
- 经济(37360)
- 管理(24140)
- 业(18345)
- 企(14194)
- 企业(14194)
- 方法(13315)
- 数学(11691)
- 数学方法(11595)
- 中国(10730)
- 制(9788)
- 农(9640)
- 财(8857)
- 学(8033)
- 融(7804)
- 金融(7797)
- 体(7697)
- 银(7558)
- 银行(7533)
- 行(7294)
- 地方(6460)
- 业经(6211)
- 理论(5941)
- 农业(5694)
- 地产(5404)
- 房(5404)
- 房地(5404)
- 房地产(5404)
- 贸(5321)
- 贸易(5311)
- 机构
- 大学(120137)
- 学院(118556)
- 济(49533)
- 经济(48405)
- 研究(45556)
- 管理(42170)
- 中国(36831)
- 理学(34421)
- 理学院(34029)
- 管理学(33445)
- 管理学院(33205)
- 财(26519)
- 京(26428)
- 科学(26371)
- 所(24124)
- 农(23506)
- 研究所(21369)
- 中心(20796)
- 江(19917)
- 财经(19806)
- 农业(18345)
- 经(18020)
- 业大(17941)
- 北京(16937)
- 院(16565)
- 省(15815)
- 经济学(15738)
- 州(15262)
- 范(15041)
- 师范(14816)
- 基金
- 项目(74460)
- 科学(57283)
- 研究(54659)
- 基金(53272)
- 家(47542)
- 国家(47152)
- 科学基金(38869)
- 社会(33573)
- 社会科(31760)
- 社会科学(31753)
- 省(28848)
- 基金项目(27490)
- 教育(25143)
- 自然(24664)
- 划(24511)
- 自然科(24139)
- 自然科学(24127)
- 自然科学基金(23697)
- 资助(22500)
- 编号(22006)
- 成果(19241)
- 重点(16940)
- 部(16761)
- 课题(16074)
- 发(15876)
- 创(15143)
- 创新(14243)
- 教育部(14224)
- 性(14203)
- 科研(14025)
共检索到201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荣晨
我国住房市场体系建设在"十三五"时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若干问题。"十四五"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完善我国住房市场体系要从需求、供给、金融、制度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统筹推进稳增长与管理调控,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二是因城施策及时增加土地供应,多措并举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三是控制居民部门杠杆率升速,严格管控房贷利率过快上浮;四是着力缩小收入差距,稳妥推进房产税改革,完善制度建设促进REITs发展。
关键词:
“十四五” 住房市场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泉红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市场经济作为有机统一的体系加以治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基石。把握新时代世情、国情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现代市场体系的"高标准"主要体现在"三化三性"的基本特征,即法治化、信息化、国际化及系统性、高效性、创新性。当前,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仍不够完善,距离"高标准"还有一定差距,表现在市场主体活力不足、客体发育不成熟、准入和竞争机制不完善、运行秩序不够规范等诸多方面。究其根源,在于产权、信用、市场监管、行政性垄断、财税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仍有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束缚。"十四五"时期应重点提升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的系统性、创新性及运行效率,着力夯实产权制度、社会信用、市场监管、竞争政策、财税体制等关键性的制度基石,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确保实现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秩序规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翔华 王子慧
我国房地产统计指标以宏观指标为主、统计指标不健全、统计指标体系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等问题突出。以住房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相对完善的美国为参照,在分析其统计指标体系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房地产统计应丰富统计指标、突出基础性统计指标等建议,为完善房地产统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住房市场 统计指标 指标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抚生
近年来,随着文化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旅游价格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在制度保障、智慧监管、信用支撑、门票降价以及重点专项整治方面有突出亮点。"十四五"时期,我国旅游价格监管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处理好市场监管与产业引导、执法硬约束与信用软约束、线下监管与线上监管、行业监管与部门协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等关键问题。本文对我国旅游价格监管的亮点、面临形势、要关注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并提出"十四五"时期完善我国旅游价格监管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文旅融合 旅游价格 监管体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吕筱萍 程大涛
在分析我国住房市场多元价值体系并存的基础上,提出以按年征收土地出让金方式统一公共租赁房的用地性质;赋予公共租赁房以完全产权,使体现所有权资金成本的虚拟租金向体现住房物业价值的承租租金回归;使公共租赁房的市场化租金水平,在居民家庭住房消费支出成本制约下成为我国住房价值体系的标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陆亭
在"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准确把握多种关系,如教育结构与教育体系的关系、教育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系、新发展格局与教育体系的关系、教育体系建设与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系、传统教育结构与新兴教育结构的关系,以回应时代要求,满足发展需要。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结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西娟 师博 杨建飞
依据"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完善现代产业体系面临产业发展新型化程度不高、产业竞争力短板突出、产业要素协同发展不畅、产业基础能力不足等约束因素。结合"十四五"时期国内国际大环境,应紧抓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机遇,发挥数字经济的融合作用,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竞争力;促进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机制;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高度;深化对外开放,优化参与国际产业竞争战略。依托数字经济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柯苇
以法治理念和方法调整科技法律关系是科技立法的核心,科技立法内含科技事务发展性特征和法治安定性追求之间的逻辑张力。中国科技立法属于后发集中型立法模式,带有较强的宣誓性、回应性、引导性和底线把控性历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立法体系化和法治化成就显著,也存在局部供需失衡和理念单一的问题。“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立法应从体系完善的传统理念转向兼顾体系逻辑和效能提升的综合进路,同时兼顾科技政策开放性和科技立法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应以修改《科普法》等科技核心立法为手段,巩固科技法治的正确历史选择、培育科技创新社会意识和科技法治文化基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辉 荣晨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城镇住房需求总体呈现"上升—平稳—下降"的倒U型特征,按照"高城镇化率、高人口抚养比"的情景预测,住房需求达到峰值18亿平米左右趋势性下降,拐点出现在2024年。通过对住房潜在的三大需求即城镇新增人口刚性需求、城镇人口改善需求和棚户区改造需求进行测算,也验证了该结论。城镇新增人口、人口抚养比等变量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十四五"末期中国住房需求将不再具备快速增长的条件。然而,根据其他相关因素的情景设定,控制房价涨幅、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中国住房需求仍能继续增长。
[期刊] 改革
[作者]
杜志雄 王瑜
立足于中国"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乡村基层治理需适应全面脱贫后的减贫治理新要求,及时形成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治理支撑。伴随减贫目标和任务的变化,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在支撑常态化减贫方面存在短板制约,集中表现为脱贫地区的乡村治理资源匮乏、组织力量薄弱、公共资源瞄准偏差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对常态化减贫和乡村振兴的治理承载力,实现乡村基层由"代理"向主体性"治理"的跃迁,应激活内源性的多种治理资源,提升乡村资源与国家资源下乡的合力;创新乡村基层治理模式,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组织融合优化组织效能;善用信息化治理手段,克服信息不对称引致的治理资源耗散问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魏杰
1994年税制改革已进入了第十个年头,2003年的税收收入也以全年增收3458亿元、增长20.3%、破2万亿元大关(20461亿元,不含关税和农业税)的高位竖立了新的里程碑。为了全面分析中国税收收入突飞猛进的原因,把握今后税收制度改革走向,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邀请诸领域专家,于2004年1月3日联合举办了“税收形势专家分析会”。会上专家们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期特将专家发言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褚超孚 贾生华
“过滤”模型是解释住房使用耐久性、折旧和住房服务递减或递增现象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本文对“过滤”理论的发展沿革和住房消费市场的“过滤”过程作了较详尽的介绍,并分析了该理论模型对城镇住房市场结构化分层的理论启示。
关键词:
“过滤”模型 住房供应体系 住房消费结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曾益 李凡
发展住房市场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曾益李凡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纷纷制定政策和措施,把住房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消费新的热点的形势下,我们专门组织力量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便正确判断和把握当前的形势,为进一步发展住房信贷、特别是个人住房消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武彰纯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方式,明晰了现代产业战略性升级方向。在推动现代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财税政策安排能发挥资源要素配置职能,引导产业间形成良性配置,为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带来积极效应。在此宏观背景下,本文从财政与税收两个角度重新审视财税政策支持现代产业的现状,并分析“十四五”时期财税政策支持现代产业面临的挑战。据此,从要素链、流程链、产业链与价值链四维传导路径出发,构建“十四五”时期财税政策支持现代产业的创新驱动体系,以期推动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东旻 李静
"十四五"时期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战略期。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新市场财政学的"市场平台观"、"政府参与观"和"市场规则观"等,为财政支持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在多元化、网络状的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企业和高校等不同创新主体依托市场平台开展互动,最终满足"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社会共同需要。财政在支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基础保障,促进新型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衔接,主要发挥动机激励、引导协调、杠杆撬动、风险兜底等作用。"十四五"时期,财政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应从如下方面着手:立足于科研活动主体,完善财政对科技人才第一创新资源的激励机制;完善财政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好中央与地方引导科技发展的积极性;集中优势创新资源,充分发挥财政科技引导基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构建差异化、普惠性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合理分担重大创新活动可能引致的公共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