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76)
2023(2745)
2022(2312)
2021(2406)
2020(1972)
2019(4276)
2018(3999)
2017(7264)
2016(4311)
2015(4851)
2014(4789)
2013(4727)
2012(4393)
2011(3656)
2010(3694)
2009(3375)
2008(3527)
2007(2803)
2006(2539)
2005(2251)
作者
(10441)
(8543)
(8477)
(8414)
(5418)
(3943)
(3940)
(3270)
(3229)
(3161)
(2939)
(2878)
(2828)
(2794)
(2653)
(2604)
(2519)
(2438)
(2371)
(2330)
(2088)
(2037)
(2029)
(2018)
(1969)
(1931)
(1864)
(1802)
(1736)
(1667)
学科
(20660)
管理(17118)
(14783)
经济(14768)
(13023)
财政(12156)
(11820)
企业(11820)
(9644)
(8066)
财务(8064)
财务管理(8018)
企业财务(7695)
方法(6205)
(6163)
中国(6154)
数学(5435)
数学方法(5391)
地方(5242)
(4574)
(4324)
体制(4215)
(4181)
制度(4180)
(3821)
(3754)
国家(3635)
(3558)
及其(3290)
政策(3065)
机构
学院(52046)
大学(51818)
(22964)
经济(22562)
(22062)
管理(18898)
研究(18577)
理学(16234)
理学院(16073)
管理学(15859)
管理学院(15760)
中国(15168)
财经(12690)
(11513)
(10369)
科学(10275)
(9722)
财经大学(9182)
财政(8969)
(8249)
中心(8197)
研究所(8168)
(7878)
经济学(7546)
经济学院(6862)
(6757)
(6744)
北京(6677)
(6364)
(6150)
基金
项目(32490)
科学(25712)
研究(24948)
基金(24011)
(20387)
国家(20229)
科学基金(17494)
社会(16441)
社会科(15655)
社会科学(15650)
基金项目(12518)
(12268)
教育(11585)
自然(10403)
自然科(10177)
自然科学(10175)
(10001)
自然科学基金(9979)
资助(9973)
编号(9650)
成果(8808)
(7696)
(7506)
重点(7378)
国家社会(7103)
课题(7002)
教育部(6877)
(6789)
(6715)
人文(6623)
期刊
(26942)
经济(26942)
(22899)
研究(20944)
中国(12773)
管理(7497)
学报(7238)
(7145)
财政(7145)
财经(6931)
会计(5924)
科学(5866)
(5857)
大学(5853)
(5825)
金融(5825)
学学(5546)
财会(5463)
(5401)
经济研究(5361)
教育(4630)
(3810)
通讯(3673)
会通(3670)
农业(3491)
技术(3233)
问题(3205)
业经(2909)
(2870)
(2715)
共检索到89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吴园林  贾康  
“十四五”时期,我国省以下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是分税制改革深化的必然之举,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应有之义,也是地方现代财政治理的必由之路。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作为省以下财政治理层级的相应主体,也是各层级动态调整机制的主体。与央地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相比,省以下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既具有共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性。在系统的检视省以下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运行实践的基础上,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2]20号)文件,积极优化地方财政事权格局,推进地方财政治理现代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旸  
"十四五"时期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根据笔者和蔡昉对潜在增长率的估算方法,将短期需求因素剔除,仅考虑随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供给侧要素变化,在不同总和生育率假设下,我们给出了中国未来潜在增长率估计结果(见表1)。不同的总和生育率(TFR)将影响未来"分岁组"上的出生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根据目前人口学界的研究共识,我们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在1.6左右,即使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肖潇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疫情冲击下的财政潜在风险问题被进一步放大,给维护财政安全带来更大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改进财政风险衡量方法,有效识别目前财政风险的基本情况和未来趋势,为探索降低财政风险的解决办法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发现,存量数据计算的财政风险保持平稳,但从流量测算得到的债务规模的扩张仍快于名义GDP。“十四五”时期的财政缺口不断扩大,表明未来财政风险有上升趋势。因此,需加强保障重点领域财政安全,在保证基本财政支出的基础上,推进预算制度改革,优化专项债发行使用机制,防范潜在的转移支付风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有效化解潜在财政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姚金武  周震虹  
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合理,造成地方财政特别是地方县市财政困难。由于县市级政府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因而成了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从地方层面看,改革思路与措施是:把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启动改革的突破口,从完善县级财政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等现实问题着力,从清理地方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等具体问题抓起,发挥营改增成果的带动效应作用等。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尚希  石英华  武靖州  
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财政事权划分应当充分考虑公共风险因素。现阶段财政体制改革应以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财政事权划分改革为突破口,在识别财政事权风险的基础上,强化中央财政事权,规范并减少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赋予地方政府充分的自主权,并根据公共风险的变化,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的动态调整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明利  
"十四五"时期,我国畜牧业面临动物疫病频发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资源短缺、环保政策趋严、科技创新及推广能力不强等现实约束,将对畜产品的有效供给造成一定影响。我国重要畜产品供给仍主要依靠国内解决,畜牧业在畜禽个体生产能力、畜产品有效产量、优质饲草资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土地对畜禽粪污消纳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今后畜牧业应汲取教训,区域布局决策不宜只考虑比较优势和经济效益,不能片面专业化,应引导鼓励"种、养、加""产、加、销"等纵向一体化,在结构调整中必须统筹考虑生产效率和消费习惯,时刻不能放松对疫情防控的警惕。同时,要优化政策支持体系,明确政府与市场责任;明晰畜牧业支持政策的边界,实现政策干预精准化;构建符合国情的畜牧政策法规体系,给予养殖者稳定的市场预期。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欧阳天健  
财政事权的动态调整必然伴随着支出责任的相匹配。在这一过程中,预算法治不可或缺。一方面,预算法治将为财政事权的动态调整提供财政保障;另一方面,预算法治也是一种监督、约束机制。检视现状,无论大、中、小规模的财政事权动态调整,都与预算法律制度存在不相容之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目前财政事权的动态调整并不完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需求侧的弱化造成了预算法治无力在制度架构层面给予积极回应。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制度设计过程中,从宏观角度来说,应当将财政事权的动态调整纳入法治轨道,并积极落实中期财政的制度目标;从微观角度来说,建议打通"四本预算",充分实现预算法治的财政保障职能,并从中期财政向中期绩效迈进,做到预算对财政事权动态调整的全面监督。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金波  
系统梳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标准化的发展脉络,认为“十三五”时期信用标准化发展环境向好,信用标准化活动呈现百花齐放局面,但在信用标准化发展过程中,需求侧、供给侧、监管侧等仍存在一些问题。“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新课题,数字经济发展加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纵向横向融合发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实施标准化纲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凸显信用标准化的重要地位,信用标准化发展前景应引起充分关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光辉  
"十四五"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交通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交通服务应坚持目标和问题双重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聚焦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基本服务保障、提升安全发展能力,加快构建符合发展需求的优质高效、数字智能、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交通行业发展体系,实现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交通服务高质量和治理能力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国交通运输由"基本适应"向"提质增效"转换,为交通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是建立科学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以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对这项改革进行了部署。2016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越男  周文泓  李雪彤  代林序  冯天予  
[目的/意义]调查分析地方档案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把握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动向与布局,为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探索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本文通过对国家及省级地方档案事业“十四五”规划的文本分析,梳理地方对国家规划的响应情况、缺失与拓展之处,展望“十四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图景。[结论/发现]档案事业发展“四梁八柱”整体框架基本确立,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驱动事业发展,面向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开展档案资源建设,数智赋能档案事业转型升级,尚需面向档案事业发展远景筑基补短。[创新/价值]对照国家规划全面梳理与分析地方档案事业“十四五”规划,由全局视野以“四梁八柱”为框架描绘档案事业的发展全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代欣  
财政空间是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基础条件之一。"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维持财政空间的基础条件与以往不同。研究发现,我国债务空间随统计口径扩大有所收窄,而多个口径下的财政赤字都处于上升通道。与同时期人均GDP10000美元的国家相比,中国基础财政盈余率均值(2012—2019年)为-3.5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86%近一倍,但债务负担率均值(2010—2019年)为35.50%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66.37%的一半左右。财政赤字上升源于积极财政政策导向下的年度财政扩张。而债务负担率水平相对较低,又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为代表的宏观调控,推动了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研究认为,未来维持中国财政政策空间的政策部署,要与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定位匹配,要关注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等主要宏观政策变化,还要加强财政资源整合并提升流动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东旻  李静  
"十四五"时期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战略期。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新市场财政学的"市场平台观"、"政府参与观"和"市场规则观"等,为财政支持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在多元化、网络状的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企业和高校等不同创新主体依托市场平台开展互动,最终满足"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社会共同需要。财政在支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基础保障,促进新型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衔接,主要发挥动机激励、引导协调、杠杆撬动、风险兜底等作用。"十四五"时期,财政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应从如下方面着手:立足于科研活动主体,完善财政对科技人才第一创新资源的激励机制;完善财政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好中央与地方引导科技发展的积极性;集中优势创新资源,充分发挥财政科技引导基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构建差异化、普惠性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合理分担重大创新活动可能引致的公共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白彦锋  
"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财政安全运行也将面临四个方面的风险挑战:一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之后,横亘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的"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之墙",即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危及我国财政汲取能力和宏观调控边界的数字经济、数字贵族;三是在财政管理过程中对财政风险认识的意识问题;四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和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后,传统的税基萎缩、纳税人税负相对上升,而对新涌现税基的调控不足、调节乏力的问题,消费税的"污染抑制型"向"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型"的转变需要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事例。这些问题都可能使我国财政发展面临"降维打击"的风险,是我国沿着传统发展模式所无法预见的、更是难以克服的,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因此,建议政府从五个方面做好应对措施:一是积极应对新发展阶段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成本",通过财税手段激励创新,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二是创新数字税收征管模式,构建适应数字经济的税收制度;三是尽快放开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消除战略性发展隐患;四是推动消费税转型,构建现代绿色税收体系;五是完善应急财政机制,防范瞬时冲击风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绪全  唐际明  刘建军  李侠  林劼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是治国之要。"十三五"时期,我国聚焦解决好十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消除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处理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等"三农"领域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持续支持农业农村建设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章全面综述"十三五"时期广西财政支农的政策实践与取得的成效,总结了行之有效的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模式;同时,结合"十四五"时期的特征,提出健全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建议:将更多资金、资源投向农业和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助力广西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彰显新担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