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7)
- 2023(8805)
- 2022(7431)
- 2021(7271)
- 2020(5924)
- 2019(13370)
- 2018(13416)
- 2017(24533)
- 2016(13318)
- 2015(15334)
- 2014(15131)
- 2013(14805)
- 2012(13955)
- 2011(12755)
- 2010(12546)
- 2009(11467)
- 2008(11174)
- 2007(9575)
- 2006(8453)
- 2005(7695)
- 学科
- 济(53018)
- 经济(52955)
- 管理(32502)
- 业(27827)
- 中国(20353)
- 企(20193)
- 企业(20193)
- 方法(19951)
- 数学(17810)
- 数学方法(17637)
- 农(16033)
- 财(11898)
- 制(11809)
- 贸(11556)
- 贸易(11548)
- 易(11290)
- 学(11230)
- 地方(11207)
- 业经(10674)
- 农业(10560)
- 银(10436)
- 银行(10415)
- 融(10152)
- 金融(10144)
- 行(10127)
- 体(9520)
- 技术(8438)
- 环境(8190)
- 理论(7648)
- 和(7564)
- 机构
- 大学(184561)
- 学院(181616)
- 济(77762)
- 经济(76207)
- 研究(71899)
- 管理(62957)
- 中国(56416)
- 理学(52990)
- 理学院(52241)
- 管理学(51345)
- 管理学院(50985)
- 科学(43121)
- 京(41885)
- 所(36494)
- 财(35547)
- 研究所(33190)
- 中心(32140)
- 农(31999)
- 财经(27680)
- 北京(27214)
- 江(27199)
- 院(26595)
- 范(26193)
- 业大(25994)
- 师范(25922)
- 经(25283)
- 农业(25085)
- 经济学(24717)
- 经济学院(22194)
- 科学院(21751)
- 基金
- 项目(121416)
- 科学(94807)
- 研究(91529)
- 基金(87426)
- 家(77402)
- 国家(76773)
- 科学基金(63680)
- 社会(57816)
- 社会科(54659)
- 社会科学(54652)
- 基金项目(45554)
- 省(45119)
- 教育(40838)
- 划(39351)
- 自然(38745)
- 自然科(37804)
- 自然科学(37786)
- 自然科学基金(37095)
- 编号(36355)
- 资助(35615)
- 成果(31236)
- 部(27600)
- 重点(27544)
- 发(27194)
- 课题(26284)
- 创(25363)
- 国家社会(24996)
- 中国(24986)
- 创新(23931)
- 教育部(23369)
共检索到289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柯苇
以法治理念和方法调整科技法律关系是科技立法的核心,科技立法内含科技事务发展性特征和法治安定性追求之间的逻辑张力。中国科技立法属于后发集中型立法模式,带有较强的宣誓性、回应性、引导性和底线把控性历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立法体系化和法治化成就显著,也存在局部供需失衡和理念单一的问题。“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立法应从体系完善的传统理念转向兼顾体系逻辑和效能提升的综合进路,同时兼顾科技政策开放性和科技立法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应以修改《科普法》等科技核心立法为手段,巩固科技法治的正确历史选择、培育科技创新社会意识和科技法治文化基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罗扬 龚美娟 杨艳红 商丽媛
区域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条件和支撑力量。借鉴现有研究成果,从狭义和广义角度对科技基础设施的内涵进行辨析,提出狭义投入角度和广义功能角度的区域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框架;以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代表江苏省为例,基于广义角度分析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现状,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十四五"时期江苏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建构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抚生
近年来,随着文化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旅游价格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在制度保障、智慧监管、信用支撑、门票降价以及重点专项整治方面有突出亮点。"十四五"时期,我国旅游价格监管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处理好市场监管与产业引导、执法硬约束与信用软约束、线下监管与线上监管、行业监管与部门协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等关键问题。本文对我国旅游价格监管的亮点、面临形势、要关注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并提出"十四五"时期完善我国旅游价格监管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文旅融合 旅游价格 监管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荣晨
我国住房市场体系建设在"十三五"时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若干问题。"十四五"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完善我国住房市场体系要从需求、供给、金融、制度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统筹推进稳增长与管理调控,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二是因城施策及时增加土地供应,多措并举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三是控制居民部门杠杆率升速,严格管控房贷利率过快上浮;四是着力缩小收入差距,稳妥推进房产税改革,完善制度建设促进REITs发展。
关键词:
“十四五” 住房市场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陆亭
在"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准确把握多种关系,如教育结构与教育体系的关系、教育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系、新发展格局与教育体系的关系、教育体系建设与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系、传统教育结构与新兴教育结构的关系,以回应时代要求,满足发展需要。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结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西娟 师博 杨建飞
依据"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完善现代产业体系面临产业发展新型化程度不高、产业竞争力短板突出、产业要素协同发展不畅、产业基础能力不足等约束因素。结合"十四五"时期国内国际大环境,应紧抓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机遇,发挥数字经济的融合作用,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竞争力;促进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机制;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高度;深化对外开放,优化参与国际产业竞争战略。依托数字经济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武夷山,陶世龙,方舟子,刘华杰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已于 2 0 0 2年 6月 2 9日颁布实施。参与本期专题笔谈的几位专家学者 ,就《科普法》实施的意义、对科普工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对现阶段科普事业发展的障碍、政策缺陷进行了分析 ,还提出了若干宏观与微观的政策措施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肖潇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疫情冲击下的财政潜在风险问题被进一步放大,给维护财政安全带来更大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改进财政风险衡量方法,有效识别目前财政风险的基本情况和未来趋势,为探索降低财政风险的解决办法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发现,存量数据计算的财政风险保持平稳,但从流量测算得到的债务规模的扩张仍快于名义GDP。“十四五”时期的财政缺口不断扩大,表明未来财政风险有上升趋势。因此,需加强保障重点领域财政安全,在保证基本财政支出的基础上,推进预算制度改革,优化专项债发行使用机制,防范潜在的转移支付风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有效化解潜在财政风险。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财政风险识别 财政流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后凯 年猛 李玏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呈现良好势头,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区域之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尽管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南北经济增长不平衡、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蓝海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格局,是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核心任务。从寻求区域协调发展到追求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不仅体现了区域发展理念的变革,也适应了当今中国区域发展转型的需要。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国应继续以四大板块战略为基础,以重点带区战略为骨架,统筹各大板块和带区发展,深化完善"4+X"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体系;以构建横跨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三横三纵"国土空间开发主架构,建立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要载体的增长极网络,以及制定实施国土空间开发负面清单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加快"C"形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进一步加大内陆开放力度,全力培育三大海洋经济区,推动形成陆海统筹以及沿海、沿边和内陆三线协调的全域开放格局。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帮助东北地区实现脱困振兴,大力培育中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制定实施相对贫困地区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现代基础设施一体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郑京平
一、"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简要回顾"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引领下,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经济稳步发展,5年平均增长速度较"十二五"时期虽有所放缓,但预计仍可达到6.5%左右,为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1)的2倍以上。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50.8%提高到2019年的53.9%,预计2020年可达55%左右,单位GDP能耗五年下降17%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健
着力推进城乡空间治理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城乡空间治理历经系统规划、破冰发展、统筹融合、共享共治发展阶段后,面临赋能政府权属网络、市场要素网络以及社会组织网络的重塑契机。"十四五"时期,城乡空间高效治理需紧随国家规划,立足城乡资源价值禀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谋进路。鉴于此,调整中国城乡空间治理思路,实现城乡关系再升级,应探索先融再合,打破城乡二元空间格局;发挥城与乡优势价值,推动城乡空间治理均衡善治;注重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城乡空间高效治理;平衡城乡圈层,化解行政层级间治理矛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史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的发展壮大与竞争优势演进提升有着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工业基本上实现了由价格优势向规模优势的转变,当前正处于由规模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变的过程中。中国工业竞争优势的第二次转变面临着"逆全球化"的冲击与"双端挤压"挑战,也面临国内需求升级、发展中国家市场扩大、新工业革命兴起等机遇,支撑中国工业培育壮大竞争新优势的条件也已初步成熟。2020年是中国"十三五"时期的最后一年,将要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工业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在新形势下,"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找准新定位、培育新优势、采取新举措,从而加快推进工业的现代化进程。本文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五个战略定位、六项战略任务、五个重点领域与七大战略举措。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辉 荣晨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城镇住房需求总体呈现"上升—平稳—下降"的倒U型特征,按照"高城镇化率、高人口抚养比"的情景预测,住房需求达到峰值18亿平米左右趋势性下降,拐点出现在2024年。通过对住房潜在的三大需求即城镇新增人口刚性需求、城镇人口改善需求和棚户区改造需求进行测算,也验证了该结论。城镇新增人口、人口抚养比等变量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十四五"末期中国住房需求将不再具备快速增长的条件。然而,根据其他相关因素的情景设定,控制房价涨幅、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中国住房需求仍能继续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光辉
"十四五"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交通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交通服务应坚持目标和问题双重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聚焦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基本服务保障、提升安全发展能力,加快构建符合发展需求的优质高效、数字智能、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交通行业发展体系,实现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交通服务高质量和治理能力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国交通运输由"基本适应"向"提质增效"转换,为交通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交通服务 交通强国 “十四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利伟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是"十四五"时期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战略任务,本文研究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格局将面临深度分化、动力极化、组织链化、约束转化和机制强化五大趋势,并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破要素跨区流动障碍、建立现代区域治理体系等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区域格局 变动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