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4)
- 2023(11954)
- 2022(9243)
- 2021(8385)
- 2020(6356)
- 2019(14345)
- 2018(13640)
- 2017(25661)
- 2016(13125)
- 2015(14559)
- 2014(14193)
- 2013(14127)
- 2012(13419)
- 2011(12595)
- 2010(12363)
- 2009(11541)
- 2008(10946)
- 2007(9572)
- 2006(8921)
- 2005(8402)
- 学科
- 济(85500)
- 经济(85451)
- 管理(34547)
- 业(29926)
- 方法(27360)
- 数学(24780)
- 数学方法(24573)
- 企(22945)
- 企业(22945)
- 中国(22893)
- 地方(19644)
- 业经(18577)
- 农(16847)
- 贸(14653)
- 贸易(14644)
- 易(14237)
- 产业(13947)
- 地方经济(13624)
- 学(13563)
- 财(12537)
- 制(12411)
- 融(11532)
- 金融(11530)
- 农业(11344)
- 环境(11161)
- 银(11056)
- 银行(11047)
- 行(10811)
- 发(10666)
- 信息(10504)
- 机构
- 大学(204818)
- 学院(202728)
- 济(102849)
- 经济(101220)
- 研究(77982)
- 管理(73746)
- 理学(63134)
- 理学院(62338)
- 管理学(61514)
- 管理学院(61106)
- 中国(59070)
- 京(43102)
- 科学(42864)
- 财(42845)
- 所(37795)
- 经济学(35008)
- 财经(34782)
- 研究所(34372)
- 中心(33521)
- 经(31838)
- 经济学院(31356)
- 院(28241)
- 江(28052)
- 北京(27883)
- 范(27042)
- 师范(26832)
- 农(26565)
- 财经大学(25902)
- 业大(23988)
- 科学院(23877)
- 基金
- 项目(134060)
- 科学(108253)
- 基金(101695)
- 研究(99440)
- 家(88613)
- 国家(88024)
- 科学基金(75761)
- 社会(69704)
- 社会科(66466)
- 社会科学(66450)
- 基金项目(52187)
- 省(48208)
- 自然(44714)
- 自然科(43763)
- 自然科学(43753)
- 教育(43624)
- 自然科学基金(43017)
- 划(41170)
- 资助(40873)
- 编号(37443)
- 国家社会(31525)
- 发(31106)
- 部(30673)
- 成果(30592)
- 重点(30314)
- 中国(27972)
- 创(27551)
- 教育部(26996)
- 课题(26030)
- 创新(26017)
共检索到311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杰 李秀敏
数字经济时代,网络空间结构优化是承上启下推进"数字生态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单元载体,也是深度落实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内在需求。结合我国"十四五"规划有关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在急速增长平台型经济、推陈出新颠覆性技术、覆盖全面生态位竞争的影响下,数字网链价值关系扁平化、高渗透性和高效率性成为数字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布局的重要特征。剖析中国数字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发展所面临挑战,应从内到外重构秩序,加速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切实落地网络强国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秩序与规则制定,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施行"以网治网"策略,打造国家网络空间治理新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健
着力推进城乡空间治理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城乡空间治理历经系统规划、破冰发展、统筹融合、共享共治发展阶段后,面临赋能政府权属网络、市场要素网络以及社会组织网络的重塑契机。"十四五"时期,城乡空间高效治理需紧随国家规划,立足城乡资源价值禀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谋进路。鉴于此,调整中国城乡空间治理思路,实现城乡关系再升级,应探索先融再合,打破城乡二元空间格局;发挥城与乡优势价值,推动城乡空间治理均衡善治;注重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城乡空间高效治理;平衡城乡圈层,化解行政层级间治理矛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西娟 师博 杨建飞
依据"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完善现代产业体系面临产业发展新型化程度不高、产业竞争力短板突出、产业要素协同发展不畅、产业基础能力不足等约束因素。结合"十四五"时期国内国际大环境,应紧抓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机遇,发挥数字经济的融合作用,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竞争力;促进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机制;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高度;深化对外开放,优化参与国际产业竞争战略。依托数字经济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郑京平
一、"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简要回顾"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引领下,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经济稳步发展,5年平均增长速度较"十二五"时期虽有所放缓,但预计仍可达到6.5%左右,为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1)的2倍以上。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50.8%提高到2019年的53.9%,预计2020年可达55%左右,单位GDP能耗五年下降17%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吴腾华 胡耀元
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有利于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进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主要可从层次结构、空间结构、行为结构和监管结构对其进行优化,以此提升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金融市场结构 运行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司伟 韩天富
尽管中国大豆生产成本高、单产低,自给率堪忧,但是大豆在中国农业与食物系统中一直具有重要且无法替代的作用,大豆生产发展和产业兴旺对中国粮食安全、油脂油料安全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从中国大豆生产发展的演进与现实困境出发,分析了"十四五"期间中国大豆增产前景,并提出了大豆增产的实现路径与政策建议。本文认为,考虑到玉米等竞争性农作物种植对大豆生产的挤压,大豆种植面积在1.4亿亩的基础上再扩大的空间有限,但单产水平提升的潜力很大,因此,"十四五"时期,大豆增产的关键在于稳定面积、提升单产、提高大豆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此,应该完善大豆生产支持政策,提高大豆品种培育的科技投入,加快品种更新,推广粮豆轮作绿色种植制度,增强大豆供给保障能力。
关键词:
大豆生产 增产潜力 实现路径 绿色种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旸
"十四五"时期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根据笔者和蔡昉对潜在增长率的估算方法,将短期需求因素剔除,仅考虑随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供给侧要素变化,在不同总和生育率假设下,我们给出了中国未来潜在增长率估计结果(见表1)。不同的总和生育率(TFR)将影响未来"分岁组"上的出生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根据目前人口学界的研究共识,我们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在1.6左右,即使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利伟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是"十四五"时期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战略任务,本文研究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格局将面临深度分化、动力极化、组织链化、约束转化和机制强化五大趋势,并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破要素跨区流动障碍、建立现代区域治理体系等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区域格局 变动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虞虎 陈田 陆林 王开泳 朱冬芳
以旅游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将成为未来城市群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重力模型与社会网络,构建江淮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经济网络模型,应用Ucinet 6软件分析城市旅游地功能特征,探讨空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联系呈南紧北疏的空间不平衡态势,城市旅游地之间网络密度、联结边数、联系紧密度正在增长,而重点城市的中介能力和核心作用有降低趋势,多数城市呈路径依赖的循环累计,网络空间均衡性增强,据此将11个城市旅游地划分为5种类型。结合区域交通布局、旅游资源分布、城市经济实力等要素,对11城市进行旅游地层次划分,提出了"三条一级旅游轴线、两条二级旅游轴线、一条潜在旅游轴线"的空间结构及与周边重要旅游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鞍钢 鄢一龙 龙亮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开端,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开局时期、实施创新强国阶段的开局时期。在对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2016-2018年实施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主题主线、总目标与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以期为"十四五"时期基本思路提供基础性、背景性、建议性研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冰 邱志萍
采用夜间灯光数据表征经济发展水平,考虑边界自然属性,对重力模型进行修正并刻画经济联系,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研究湘鄂赣省际交界区经济网络空间结构。研究表明:(1)2003-2013年交界区经济联系强度水平有所提升,但弱联结状态依然固在,经济联系空间差异有所扩大,受边界屏蔽效应影响明显;(2)湘鄂赣交界区具备一定的聚集性特点,但这种集聚性仍停留在低水平的多群体集聚阶段;(1)交界区经济网络包含四大子群及其所属的7个小子群,子群内部经济联系较为紧密,但是子群间的经济联系匮乏;(4)从点度中心性变化来看,形成了以岳阳市辖区、九江市辖区及咸宁市辖区为绝对核心支配地位的区域中心城市,但三大中心城市带动交界区发展显得"力不从心"。故此,需从城市体系、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平台、完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加强空间结构优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赵梦
数字经济借助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优势,以经济双向增长、产业融合与消费升级为高质量发展蓄势添能。但实体经济“脱实向虚”风险加大、数字技术应用窄而不均、地区收入分配两极化现象突出、数字人才要素支撑力缺失等堵点存在,制约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立足于此,面向“十四五”时期,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发挥“政府+产业”双轮驱动,助力经济“脱虚向实”;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数字技术底座”;坚持共同富裕理念先行,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循序渐进”;厚植数字人才竞争优势,锻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赵梦
数字经济借助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优势,以经济双向增长、产业融合与消费升级为高质量发展蓄势添能。但实体经济“脱实向虚”风险加大、数字技术应用窄而不均、地区收入分配两极化现象突出、数字人才要素支撑力缺失等堵点存在,制约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立足于此,面向“十四五”时期,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发挥“政府+产业”双轮驱动,助力经济“脱虚向实”;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数字技术底座”;坚持共同富裕理念先行,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循序渐进”;厚植数字人才竞争优势,锻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凤羽 李洁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强化和完善直接税体系有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缩小贫富差距,以更好地实现宏观调控;而间接税体系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结合当今各国税收格局演变形势,我国"十四五"时期的税制结构优化,应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宏观调控目标相呼应、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融合。
关键词:
税制结构 经济高质量发展 直接税 间接税
[期刊] 改革
[作者]
涂圣伟
城乡经济循环畅通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其本质在于构建形成城乡共生关系,以实现城乡两个异质性空间的要素有序对流、产业深度耦合和供需高效适配。从动力机制来看,城乡经济循环受国家战略导向、体制机制改革、技术创新应用和市场体系建设的共同影响。我国城乡经济循环存在梗阻和断点,突出表现为要素双向流动存在制度性障碍、市场基础制度不健全、县域经济链接功能不强、城乡供给体系缺乏适应性。"十四五"时期,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应以有效畅通供给侧、构建城乡高质量供给体系为主攻方向,健全"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市场支撑"的三维动力机制,强化县域联动城乡经济的功能,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全面提升城乡要素配置效率、产业关联效应和市场流通效率。
关键词:
城乡经济循环 要素配置 供需适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