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94)
2023(10099)
2022(8643)
2021(7922)
2020(6263)
2019(14599)
2018(14252)
2017(26920)
2016(14082)
2015(16124)
2014(15867)
2013(15969)
2012(15319)
2011(14340)
2010(14408)
2009(13022)
2008(12879)
2007(11326)
2006(10446)
2005(9817)
作者
(40292)
(33512)
(33339)
(31558)
(21684)
(15939)
(15164)
(12974)
(12904)
(11976)
(11661)
(11140)
(10923)
(10819)
(10547)
(10374)
(10042)
(9635)
(9621)
(9608)
(8682)
(8112)
(8002)
(7639)
(7627)
(7497)
(7472)
(7378)
(6833)
(6701)
学科
(68709)
经济(68651)
(38734)
管理(36858)
(27511)
企业(27511)
中国(26504)
方法(21782)
地方(19892)
(19242)
数学(18889)
数学方法(18769)
(16298)
贸易(16280)
(15848)
业经(15764)
(13478)
农业(13019)
(12951)
银行(12943)
(12751)
(12497)
(12196)
金融(12196)
(11700)
地方经济(11052)
环境(10762)
(10433)
技术(9880)
(9691)
机构
大学(203489)
学院(203238)
(95323)
经济(93458)
研究(80291)
管理(75760)
中国(63514)
理学(63436)
理学院(62638)
管理学(61938)
管理学院(61505)
(45614)
科学(44385)
(40906)
(40437)
研究所(36354)
中心(35091)
财经(31754)
(30836)
(30445)
北京(30366)
经济学(29839)
(29088)
(28981)
(28903)
师范(28863)
经济学院(26690)
(25104)
科学院(24508)
业大(24177)
基金
项目(128860)
科学(102752)
研究(99005)
基金(94073)
(81423)
国家(80737)
科学基金(68629)
社会(65693)
社会科(62415)
社会科学(62403)
基金项目(48205)
(47356)
教育(43775)
(40778)
自然(40198)
编号(39931)
自然科(39293)
自然科学(39286)
自然科学基金(38628)
资助(38383)
(34366)
成果(33646)
(29559)
重点(29295)
发展(28765)
(28276)
课题(28211)
国家社会(28168)
(26951)
中国(26787)
期刊
(114707)
经济(114707)
研究(69396)
中国(49072)
管理(31702)
(29642)
(28432)
科学(27580)
学报(26461)
教育(24168)
(23917)
金融(23917)
大学(20801)
农业(20743)
经济研究(19551)
学学(18865)
业经(18508)
技术(17514)
财经(15999)
(14895)
问题(14867)
图书(14826)
(14105)
国际(13886)
世界(13470)
(11932)
书馆(11170)
图书馆(11170)
(10947)
论坛(10947)
共检索到336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光辉  
"十四五"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交通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交通服务应坚持目标和问题双重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聚焦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基本服务保障、提升安全发展能力,加快构建符合发展需求的优质高效、数字智能、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交通行业发展体系,实现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交通服务高质量和治理能力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国交通运输由"基本适应"向"提质增效"转换,为交通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后凯  年猛  李玏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呈现良好势头,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区域之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尽管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南北经济增长不平衡、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蓝海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格局,是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核心任务。从寻求区域协调发展到追求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不仅体现了区域发展理念的变革,也适应了当今中国区域发展转型的需要。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国应继续以四大板块战略为基础,以重点带区战略为骨架,统筹各大板块和带区发展,深化完善"4+X"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体系;以构建横跨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三横三纵"国土空间开发主架构,建立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要载体的增长极网络,以及制定实施国土空间开发负面清单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加快"C"形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进一步加大内陆开放力度,全力培育三大海洋经济区,推动形成陆海统筹以及沿海、沿边和内陆三线协调的全域开放格局。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帮助东北地区实现脱困振兴,大力培育中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制定实施相对贫困地区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现代基础设施一体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史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的发展壮大与竞争优势演进提升有着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工业基本上实现了由价格优势向规模优势的转变,当前正处于由规模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变的过程中。中国工业竞争优势的第二次转变面临着"逆全球化"的冲击与"双端挤压"挑战,也面临国内需求升级、发展中国家市场扩大、新工业革命兴起等机遇,支撑中国工业培育壮大竞争新优势的条件也已初步成熟。2020年是中国"十三五"时期的最后一年,将要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工业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在新形势下,"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找准新定位、培育新优势、采取新举措,从而加快推进工业的现代化进程。本文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五个战略定位、六项战略任务、五个重点领域与七大战略举措。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光辉  
交通服务体系建设是综合运输发展的重要目标,在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推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和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必须以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高效率的运输需求为核心,构建交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有效降低运输成本,着力综合运输整体效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运输需求,更好地服务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后凯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其规划制定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实现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新中国70年的持续发展、40多年的农村改革经验以及"十三五"规划的有序推进,为"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中国将进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向富裕社会迈进的"后小康"时代,国家"三农"工作的重点将逐步由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在"十四五"时期,立足"两个阶段"发展目标,进一步巩固提高农村全面小康质量、为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开好局将成为核心主题。围绕这一核心主题,中国农村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五个重大问题,即建设高水平的农村全面小康、夯实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的基础、实现由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型、破解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难题以及推动农村改革由试点走向全面推开。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鞍钢  鄢一龙  龙亮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开端,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开局时期、实施创新强国阶段的开局时期。在对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2016-2018年实施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主题主线、总目标与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以期为"十四五"时期基本思路提供基础性、背景性、建议性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光辉  黄华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的率先发展,也需要边疆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说建设现代化强国离不开边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如何促进边疆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合边疆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因此,文章通过对边疆开放型经济"十三五"发展的总结,在分析边疆开放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发展中存在的机遇,最后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边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希冀能对边疆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其友  伦闰琪  高明杰  刘洋  
[目的]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从数量扩张主导向质量提升主导迈进的转型期,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在过去40多年发展成绩斐然,高质量发展也是其未来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方法]文章运用数据分析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因进行了辨析,并从生产、技术、比较收益、空间格局、消费、供求和贸易这7个方面对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性回顾。[结果]我国马铃薯产业面临国际环境变化、发展理念革新、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产成本上涨、机械化需求增加、产业链不完整和消费潜力增大这7个方面的挑战。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产品高品质、生产高效率、产业高安全和经济高价值”的目标导向,提出实施以技术体系、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政策体系为核心的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结论]应从科学谋划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探索建立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推进马铃薯产业机械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畅通马铃薯生产端与消费端等方面着手有序推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马铃薯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其友  伦闰琪  高明杰  刘洋  
[目的]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从数量扩张主导向质量提升主导迈进的转型期,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在过去40多年发展成绩斐然,高质量发展也是其未来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方法]文章运用数据分析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因进行了辨析,并从生产、技术、比较收益、空间格局、消费、供求和贸易这7个方面对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性回顾。[结果]我国马铃薯产业面临国际环境变化、发展理念革新、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产成本上涨、机械化需求增加、产业链不完整和消费潜力增大这7个方面的挑战。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产品高品质、生产高效率、产业高安全和经济高价值”的目标导向,提出实施以技术体系、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政策体系为核心的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结论]应从科学谋划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探索建立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推进马铃薯产业机械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畅通马铃薯生产端与消费端等方面着手有序推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马铃薯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武汉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课题组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阶段,要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历史性机遇。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全新产业生态、重要基础设施和新技术应用模式,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要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纳入"十四五"规划,并制定重大专项规划,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分类推进"的发展格局。推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要构建良好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大国大市场优势强化应用牵引,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夯实数字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深化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国际合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应致力于"创新、开放、分配、法治"。一方面,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方面实现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创新,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抓手,有助于新常态下增长动力的转换和应对技术脱钩风险;开放,是全球大变局下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在要求,也是后发赶超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分配,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既可释放消费潜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又可努力避免收入差距过大带来的民粹主义思潮和社会不稳;法治,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诉求,是"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保障,亦是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江鸿  贺俊  
"十四五"时期,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美科技竞争升级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加之中国企业在部分领域逐渐逼近世界科技前沿,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创新人才供给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展滞后、创新要素配置导向偏差、持续深入嵌入全球创新体系受阻等问题将对中国企业进一步攀升国际创新链条产生不利影响。建议政府多方施策,推动结构性产业政策向创新导向政策转变,制定实施更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共性技术供给政策和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同时建设更具协同性的新兴技术治理政策体系,强化新兴技术标准和创新生态建设的多边合作,为企业主体创新塑造更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姜江  白京羽  
过去10年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优,有力地支撑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型国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开放迈向新台阶。未来5年,应积极引导企业增加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集中资源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最大限度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空间,着力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基础设施,继续做好有利于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软环境建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瑞  
五年一规划,是新中国特有的经济安排与时间节律。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世界政治格局复杂多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又使人类社会面临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从内部环境来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经济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旸  
"十四五"时期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根据笔者和蔡昉对潜在增长率的估算方法,将短期需求因素剔除,仅考虑随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供给侧要素变化,在不同总和生育率假设下,我们给出了中国未来潜在增长率估计结果(见表1)。不同的总和生育率(TFR)将影响未来"分岁组"上的出生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根据目前人口学界的研究共识,我们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在1.6左右,即使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