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3)
- 2023(7010)
- 2022(5564)
- 2021(4911)
- 2020(4176)
- 2019(9418)
- 2018(9433)
- 2017(17696)
- 2016(9046)
- 2015(9937)
- 2014(9788)
- 2013(10103)
- 2012(9048)
- 2011(7788)
- 2010(8070)
- 2009(7905)
- 2008(8094)
- 2007(7112)
- 2006(6323)
- 2005(6042)
- 学科
- 业(65818)
- 企(61833)
- 企业(61833)
- 管理(46499)
- 济(45291)
- 经济(45231)
- 业经(22601)
- 财(18718)
- 方法(18687)
- 农(17881)
- 务(15508)
- 财务(15502)
- 财务管理(15496)
- 企业财务(14640)
- 技术(14122)
- 农业(13941)
- 数学(11701)
- 数学方法(11659)
- 策(11015)
- 制(10832)
- 企业经济(10308)
- 划(10250)
- 和(10121)
- 中国(9894)
- 技术管理(9751)
- 经营(9724)
- 理论(9071)
- 体(8369)
- 贸(8295)
- 贸易(8288)
- 机构
- 学院(137277)
- 大学(132061)
- 济(62689)
- 管理(62120)
- 经济(61596)
- 理学(52920)
- 理学院(52504)
- 管理学(52172)
- 管理学院(51898)
- 研究(38499)
- 中国(33437)
- 财(29439)
- 京(26763)
- 财经(23010)
- 江(22224)
- 农(21973)
- 经(20886)
- 科学(20567)
- 商学(18578)
- 商学院(18425)
- 所(18329)
- 中心(18209)
- 经济学(17933)
- 业大(17577)
- 州(17354)
- 农业(17106)
- 财经大学(16699)
- 经济管理(16658)
- 北京(16589)
- 经济学院(16279)
- 基金
- 项目(86041)
- 科学(70235)
- 研究(67014)
- 基金(63895)
- 家(53543)
- 国家(52960)
- 科学基金(48294)
- 社会(45237)
- 社会科(42952)
- 社会科学(42940)
- 省(34575)
- 基金项目(33885)
- 自然(29595)
- 自然科(29005)
- 自然科学(28999)
- 自然科学基金(28580)
- 教育(28242)
- 编号(27538)
- 划(26688)
- 业(26600)
- 资助(24530)
- 创(21893)
- 成果(21270)
- 创新(19366)
- 发(19171)
- 国家社会(18893)
- 制(18786)
- 部(18726)
- 重点(18223)
- 项目编号(18133)
共检索到213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何曼青 张壹岚 曹靓宁
"十三五"期间,我国服务业在利用外资、服务贸易、服务业对外投资方面取得了系列成就,但也存在利用外资结构失衡、服务贸易逆差较大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致的全球经济发展低迷、贸易减缓、金融风险加大、数字与经济安全等挑战,应当从整体上把握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力、"一带一路"为服务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服务业成为我国产业开放的优势等机遇,扩大服务业开放空间,持续优化国际发展环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服务业对外开放结构,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
关键词:
服务业开放 “十四五” 发展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谢玲红 魏国学
促进农村消费是拉动内需、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时期我国农村消费增长潜力巨大,发展农村消费战略意义重大。与此同时,也面临农村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压力较大、主力消费群体规模缩小、消费供给能力建设滞后、消费政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以纠正,以便有力地提振农村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农村消费 扩大内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秀 周少燕
在新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新消费既是促进"双循环"供求系统深度融合的核心引擎,亦是扩大就业容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随着各项政策持续加码,有力促进了平台消费、绿色消费以及共享消费等新消费模式快速发展,但受到监管体制建设相对滞后、优质产品供给不充分及基础设施薄弱等诸多因素制约,新消费潜能尚未得到全面释放。有鉴于此,我国应打造居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培育壮大新消费群体;增强新消费供需适配性,促进新消费提质扩容;构建多元监管治理体系,加快打造智慧监管新机制;持续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建立"智能+"新消费生态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姜长云
我国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有效支撑了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对经济增长基础作用的发挥,为改善民生福祉、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了重要贡献,夯实了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根基。但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仍面临服务供给总量严重不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运行和发展风险增大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战略研究和统筹规划不足,对产业属性和运行规律认识不清,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滞后,基础设施、消费和营商环境瓶颈突出。"十四五"时期,为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应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鼓励企业家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坚和领航作用;加强对产业属性和战略、政策、规划的研究,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求,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高水平开放,激发开放对改革、改革对创新的联动提升效应;加强政策支持和投入引导,引导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都市圈增强对优化空间布局的带动功能;有效利用我国超大规模优势,促进市场拓展升级;加强培训体系和职业教育能力建设,推进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关键词:
生活性服务业 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洪群联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作为我国三次产业中增加值占比最高、吸纳就业最多、利用外资最大的行业,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业创新更加活跃、结构更加协调、发展更加绿色集约、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就业"主渠道"功能显著,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但服务业质量和效益不高,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偏低、现代化程度不高、国际竞争力较弱,对制造强国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撑保障还不充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十四五"时期,必须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逻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基点,以改革开放为关键举措,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消费满意度,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明彦
在经济最重要的领域金融业,中国采取更为全面、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即十一条金融举措,这意味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中国金融业开放已取得巨大成就。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持续稳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为外资金融机构准入与经营提供了平等的发展环境。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金融业快速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有效推动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2019年12月20日中国A股市值达到58万亿
关键词:
金融业 外资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长湧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点任务之一。与制造业开放以"引资"与"引技"为主不同,服务业对人力资本、市场规则高度依赖,决定了其开放更多的是"引智"与"引制",这将对我国营商环境的国际化和法治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产生更大倒逼压力。同时,服务业涉及面广,一些领域与政治意识形态、关键基础设施、群众生命健康紧密联系,如教育、文化、电信、金融、医疗等,这些领域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太平 钊阳
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是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降低开放系统性风险的关键措施。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压力两个方面对服务业开放的影响机制进行梳理,为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顺序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选取国际竞争力、行业贡献度、产业安全以及国际高标准差距四个维度,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服务业开放顺序进行排序,得到如下结论:中国应优先开放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其次开放文化教育和娱乐业、信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金融业,再次开放住宿餐饮业、科学技术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最后开放公共管理服务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展凯
扩大保险服务业开放是实现金融业和服务业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险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扩大保险服务业开放有助于优化保险市场资源配置、促进保险服务业的创新与发展,进而提升我国保险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同时,一定程度上会对国内现有保险市场和业务造成冲击,加大相应的跨境风险,同时对相应的法律监管和行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发展、稳步扩大保险服务业制度型开放、防范和化解相关跨境风险以及不断增强本土保险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此,要在优化市场准入制度、提升保险服务业的创新能力与服务水平、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完善保险服务业的监管体系与政策环境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钢 聂平香 李西林
我国经济已到工业化后期,正在迈向服务经济时代。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业开放滞后。新时期推进服务业有序开放,放开准入限制成为必然选择,因此,需要顶层设计,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制定我国扩大服务业开放的战略,并选择恰当的路径加以实施。一、战略背景与战略意义第一,后危机时代,服务全球化趋势十分明显。由WTO的一些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夏杰长 毛丽娟
文化服务业具有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的双重属性,发展空间巨大,其对外开放亦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当前,文化服务业对外开放相关政策以鼓励支持为主,兼顾保障文化安全。应借鉴国际经验,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扩大我国文化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
文化服务业 对外开放 政策效应 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星翰 戴翔 何启志
从服务要素进入制造业生产过程从而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角度看,扩大服务业开放通常有两种渠道:一是扩大服务业开放后,国外服务要素作为中间投入直接进入制造业;二是扩大服务业开放所产生的溢出效应等反向拉动国内服务业发展,进而促进本土服务要素进入制造业生产过程。上述两种途径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究竟会产生何种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经验分析。本文在对传统理论进行修正并形成待检验假说基础上,基于中国经验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扩大服务业开放总体有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分工地位,但上述两种作用机制表现出完全相反的作用。具体而言,依托国外服务要素投入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不利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而依托本土服务要素投入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具有促进作用。上述研究发现对于如何依托扩大服务业开放,从而实现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路径优化,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服务业开放 制造业服务化 全球价值链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佃凯
利用全国31个省级区域的GDP增长率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合成评估方法,对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经济效应进行评估,回答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是否能产生制度红利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对北京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且促进效应具有长期性,这一结论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因此可以认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能够产生制度红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旸
"十四五"时期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根据笔者和蔡昉对潜在增长率的估算方法,将短期需求因素剔除,仅考虑随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供给侧要素变化,在不同总和生育率假设下,我们给出了中国未来潜在增长率估计结果(见表1)。不同的总和生育率(TFR)将影响未来"分岁组"上的出生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根据目前人口学界的研究共识,我们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在1.6左右,即使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安培
"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进入"三新叠加"的战略机遇期。高职院校适应"三新叠加"新形势,落实"十四五"时期改革发展任务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党的建设任务包括:完善"5+2"总体布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促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发挥、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高职院校应将党的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落实"5+2"总体布局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党的建设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高职院校 党的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