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293)
- 2022(2214)
- 2021(2249)
- 2020(2062)
- 2019(4783)
- 2018(5046)
- 2017(11367)
- 2016(6196)
- 2015(7397)
- 2014(7607)
- 2013(7936)
- 2012(7769)
- 2011(7039)
- 2010(7408)
- 2009(7362)
- 2008(7561)
- 2007(7011)
- 2006(6741)
- 2005(6517)
- 2004(5785)
- 学科
- 济(26811)
- 经济(26773)
- 管理(17993)
- 业(16713)
- 企(11786)
- 企业(11786)
- 中国(11020)
- 方法(10686)
- 数学(9730)
- 数学方法(9598)
- 农(9215)
- 制(9210)
- 财(8267)
- 银(7387)
- 银行(7381)
- 行(7090)
- 贸(6953)
- 贸易(6948)
- 易(6828)
- 税(6305)
- 税收(5877)
- 收(5827)
- 融(5437)
- 金融(5437)
- 业经(5359)
- 体(5308)
- 农业(5305)
- 制度(5111)
- 度(5111)
- 策(4435)
- 机构
- 大学(96512)
- 学院(96231)
- 济(44675)
- 经济(43640)
- 管理(34627)
- 研究(33810)
- 中国(29776)
- 理学(27839)
- 理学院(27558)
- 管理学(27202)
- 管理学院(27026)
- 财(24971)
- 京(21425)
- 财经(18432)
- 所(17914)
- 科学(17545)
- 经(16389)
- 江(15769)
- 中心(15452)
- 研究所(15118)
- 北京(14951)
- 经济学(13692)
- 财经大学(13322)
- 州(13001)
- 农(12636)
- 范(12448)
- 经济学院(12394)
- 师范(12391)
- 院(11749)
- 人民(10869)
- 基金
- 项目(46993)
- 研究(38442)
- 科学(35906)
- 基金(32607)
- 家(26752)
- 国家(26512)
- 社会(23645)
- 社会科(22322)
- 社会科学(22316)
- 科学基金(21489)
- 省(17597)
- 教育(17501)
- 编号(17186)
- 基金项目(16724)
- 成果(15982)
- 划(14920)
- 资助(14520)
- 课题(12123)
- 自然(11658)
- 部(11397)
- 自然科(11292)
- 自然科学(11288)
- 自然科学基金(11044)
- 性(10780)
- 发(10759)
- 重点(10348)
- 项目编号(10245)
- 社科(9964)
- 年(9961)
- 教育部(9847)
共检索到167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阎官法 贾涛 郝利民 宋海军
在城市用水中,工业用水占60%以上。科学合理地制订工业用水定额,实行工业产品的用水定额管理,不但可以促进工业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制定节水措施,有利于企业挖潜降耗,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各级政府节水管理机构合理制定用水计划和节水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文章对工业用水定额的原则和制订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用水定额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工业用水 定额制订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凤婷 田园 程宝栋
运用区位熵指数和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业产业集聚和工业用水效率,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揭示了工业产业聚集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我国工业用水效率总体上呈先波动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省际工业用水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时间滞后效应;在国家层面上,产业集聚对工业用水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二者之间呈倒U型关系;在区域层面上,产业集聚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东部、西部、东北地区产业集聚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东北地区产业集聚和工业用水效率之间呈U型关系,其产业集聚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程度大于其他三个区域。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差异化的区域工业用水效率提升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雷玉桃 黄丽萍 张恒
选取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1999~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Frontier4.1软件测算了我国各省区历年工业用水效率值,还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各省区分为高效率组、中效率组、低效率组进行工业用水效率差异分析,接着选择自然资源、经济水平、工业发展、工业结构、用水结构和政府影响这6个因素,构建Tobit回归模型对这6个驱动因素分全国、高、中、低效率组样本分别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我国工业用水效率平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值差异较为明显;工业用水效率整体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我国各省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处于一种较快的增长趋势且地区间的工业用水效率差距在不断缩小;人均水资源量与工业用水效率呈负相关关系;经济水平驱动因素和工业发展驱动因素都与工业用水效率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合理的工业结构可以显著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政府作为对于工业用水效率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工业用水效率 动态演进 驱动因素 SFA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陈俊 章恒全
基于2002 - 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模型.选取工业用水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分别对我国31个省份进行全国以及地区分组研究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m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所选指标与区域分组密切相关.工业用水的绝对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分别呈现“N”型、倒“U”型、"N”型和单调递增形态.工业用水的相对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分别呈现倒“N”型、倒"N”型、"U”型和倒“N”型形态;⑨当前.就工业用水绝对指标而言.只有东部组别中的北京、天津和上海获得了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下降的“双赢,’;就工业用水相对指标而言.全国组别中的北京、天津和上海.东部组别的全部省份以及西部组别中的内蒙古获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姜蓓蕾 耿雷华 卞锦宇 刘恒 赵志轩 贾仁甫
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1997-2010年的工业发展规模、资源环境、工业结构、技术投入、环境以及经济杠杆等方面的指标数据为分析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工业用水效率驱动因素进行筛选分析,认为水资源条件和高耗水行业的比重对工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呈现负向作用,且水资源条件约束性是持久性的,高耗水行业比重的负向作用呈现出加强的趋势;工业科技投入和技术进步对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具有正向作用,且从时间上看,推进作用持续明显。根据2010年全国及各省区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在聚类分析法基础上,将全国划分成5个区域:区域Ⅰ资源压力是工业用水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效率的提升空间较小;区域Ⅱ工业产业规模和资源压力是主要驱...
关键词:
工业用水效率 驱动因素 区划 主成分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陈俊 章恒全
基于2002-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模型,选取工业用水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分别对我国31个省份进行全国以及地区分组研究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工业用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所选指标与区域分组密切相关,工业用水的绝对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分别呈现"N"型、倒"U"型、"N"型和单调递增形态,工业用水的相对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分别呈现倒"N"型、倒"N"型、"U"型和倒"N"型形态;②当前,就工业用水绝对指标而言,只有东部组别中的北京、天津和上海获得了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下降的"双赢";就工业用水相对指标而言,全国组别中的北京、天津和上海,东部组别的全部省份以及西部组别中的内蒙古获得了经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启荣
本文对我国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与节水潜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目前,我国工业用水资源配置偏离了效率原则;各地区工业用水的效率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是由工业结构水平、外商投资规模和水资源禀赋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各省(市、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的潜力。我国在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时,需要制定有区别的区域节水目标和政策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昳芃 栾维新
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研究山东石化产业的波及效应,然后根据统计资料所得出的环境经验系数,分析山东石化产业扩张对其他相关联产业的波及效应与工业用水排水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石化产业扩张会带动其他重工业相关部门产值的增长,会额外产生排出大量的工业废水,其中COD、氨氮、石油类排放量增加尤为显著,最终影响区域经济和环境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产业经济 投入产出 工业用水排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兵兵 沈满洪
水资源稀缺是21世纪社会经济增长乃至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探索工业水资源利用情况是进一步研究工业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基础。基于2000-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单位根检验以及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工业水资源利用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二者关系曲线呈现为倒"U"型,且拐点出现在人均工业增加值28 612.150元/人时;中部地区二者关系曲线呈现为"N"型,且拐点分别出现在人均工业增加值15 546.048元/人和35 733.952元/人时;而全国和西部地区二者近似地满足单调递增的关系。经分析,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是使工业用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珊 张玲玲 丁雪丽 王小红
工业用水效率是影响工业用水的直接因素,剖析其影响因素并找出空间分布规律是提高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的关键。通过选取Super-SBM模型,引入非期望产出指标来测算中国31省2007~2016年的工业用水效率,并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工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动态演变状况,以求研究结果为制定有差异的区域集约型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依据。结果发现:(1)我国多数省份的工业用水处于无效率状态,同时高效率中心由东向西转移;(2)不同影响因素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关系不同。水资源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用水占比、R&D投入占比的增多对工业用水效率有负向影响,工业用水效率会降低;而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人均教育支出的增多对工业用水效率有正向影响,促进工业用水效率提升。(3)不同影响因素对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差异。城镇化率、R&D投入占比和人均教育支出对工业用水效率带来的影响作用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影响高值区主要落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低值区主要在东部沿海;而水资源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用水占比和地区常住人口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一种演变的状态,随时间发展影响高值区和低值区都发生了中心转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贾绍凤 张士锋 杨红 夏军
经验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工业用水随经济发展的变化存在着一个由上升转而下降的转折点。因此,工业用水随收入增长的演变模式可以用库兹涅茨曲线形式来表示。工业用水下降点对应的人均GDP的阈值是3700-17 000US$(PPP,以1985年为基数)。与之相应的第二产业在GDP总量中所占份额是30%~50%。工业用水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用水效率的提高,其来源有两方面:部门用水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调整。这提供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即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用水将不会一直持续增长,从而为更好地预测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用水量提供非常重要的思路,也为正确把握用水变化规律,制定符合规律的水资源对策提供科学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