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07)
- 2023(8662)
- 2022(7639)
- 2021(7393)
- 2020(6425)
- 2019(14905)
- 2018(14802)
- 2017(30017)
- 2016(16667)
- 2015(19127)
- 2014(19471)
- 2013(19503)
- 2012(18608)
- 2011(16838)
- 2010(17247)
- 2009(16494)
- 2008(16937)
- 2007(15495)
- 2006(13659)
- 2005(12388)
- 学科
- 济(67666)
- 经济(67597)
- 管理(51417)
- 业(48602)
- 企(38193)
- 企业(38193)
- 方法(31864)
- 财(31366)
- 数学(28781)
- 数学方法(28500)
- 农(21397)
- 中国(21269)
- 制(17653)
- 务(15473)
- 财务(15447)
- 财务管理(15393)
- 贸(14992)
- 贸易(14986)
- 易(14625)
- 企业财务(14579)
- 地方(14160)
- 财政(13900)
- 银(13566)
- 银行(13540)
- 农业(13228)
- 业经(13062)
- 行(12835)
- 学(12724)
- 策(11744)
- 政(11369)
- 机构
- 学院(243465)
- 大学(242471)
- 济(104811)
- 经济(102536)
- 管理(92308)
- 研究(81583)
- 理学(78192)
- 理学院(77376)
- 管理学(76233)
- 管理学院(75760)
- 中国(65035)
- 财(59334)
- 京(50880)
- 科学(47690)
- 财经(42689)
- 所(42426)
- 农(39695)
- 江(38418)
- 经(38348)
- 中心(37820)
- 研究所(37570)
- 业大(33235)
- 北京(32746)
- 经济学(32382)
- 农业(31276)
- 财经大学(30958)
- 范(30812)
- 师范(30567)
- 州(30132)
- 经济学院(29451)
- 基金
- 项目(146443)
- 科学(113749)
- 研究(110810)
- 基金(104294)
- 家(88841)
- 国家(88065)
- 科学基金(74374)
- 社会(68501)
- 社会科(64888)
- 社会科学(64868)
- 省(57226)
- 基金项目(54450)
- 教育(51590)
- 划(48091)
- 编号(47316)
- 自然(46261)
- 自然科(45068)
- 自然科学(45052)
- 资助(44410)
- 自然科学基金(44235)
- 成果(40645)
- 部(33823)
- 重点(32869)
- 课题(32608)
- 发(31949)
- 创(29676)
- 性(29633)
- 教育部(28984)
- 项目编号(28515)
- 人文(28199)
- 期刊
- 济(119334)
- 经济(119334)
- 研究(78276)
- 财(49733)
- 中国(47105)
- 农(35790)
- 学报(33638)
- 管理(32030)
- 科学(30659)
- 融(27571)
- 金融(27571)
- 大学(25493)
- 教育(24616)
- 学学(23917)
- 农业(23671)
- 财经(21648)
- 技术(20119)
- 经济研究(19971)
- 业经(19648)
- 经(18486)
- 问题(16523)
- 贸(14974)
- 理论(13209)
- 技术经济(12588)
- 统计(12139)
- 商业(12128)
- 业(11947)
- 国际(11945)
- 实践(11875)
- 践(11875)
共检索到376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傅道忠
一、对我国目前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效果的基本判断 2001年是“十五”计划时期的第一年,怎样根据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财政政策,以发挥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应有的调控作用,这是我们必须加以认真考虑的问题。而“十五”期间财政政策取向是否正确,又依赖于我们能否对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下的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GDP的增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灿明
本文总结了近两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五”期间我国仍应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财政政策。在国债政策上应控制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 ,后期应逐步缩小财政赤字规模。在支出政策上要逐步解决“越位”与“缺位”的矛盾 ,按照公共财政原则退出竞争性领域 ,重点加强教育、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的投资。在制度的创新上 ,应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大力提高政府公共支出效率 ;健全复式预算制度 ,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实现地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改革国库管理体制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 ;完善外汇管理制度。并加强财政政策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灿明
根据对“十五”时期财政形势的认识和分析,对“十五”时期财政政策的走势 可以作出如下的判断:财政的周期性平衡仍是财政政策的中长期目标,但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 作用的积极意义并不容忽视;财政支出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将成为“十五”时期财政的重点;财 政收入政策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则势在必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自勇
在过去三年中 ,国家财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扩大内需 ,启动银行信贷 ,提高GDP的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对巩固国民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存在的问题 ,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改变其运行方式。本文主要探讨“十五”期间积极的财政政策怎么走 ?可否采用减税的方式来搞活微观经济 ,现行政策如何实施为上策。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十五” 减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寇铁军
一、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就是 弥补市场缺陷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也的确存在着市场不完善和功能性缺陷所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如公共产品提供涉及资源配置效率、社会分配不公影响社会公平实现、市场机制本身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造成的经济不稳定因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军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取决于财政政策的适当运用。 财政政策是由支出政策、国债政策和税收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因此,本文关于财政政策取向的调整,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建文
1998年以来,我国连续6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抑制了通货紧缩趋势;同时又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力地支持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自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其内容主要局限于支出方面,即通过举债来扩大公共支出,投资于基础设施等方面,从而扩大内需以带动经济增长。应该说,这种以扩大需求为导向的积极财政政策,其正面效应是主要的,但也不容否认,这种正面效应已出现递减,其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本人认为如果从当前的宏观经济态势和长远的经济增长来考虑问题,这种积极财政政策正面临着需要适时从“积极介入”向“中性调节”的平稳过渡。因此,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税制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保安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近年来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上升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客现上需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适时适度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向和侧重点,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的重要功能作用,不断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突出公共财政特征。
关键词:
宏观调控 财政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余天心 王石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宋永明
总体来看 ,我国“九五”期间实施的是由适度从紧向积极扩张转变的财政政策 ,本文对这一时期财政政策的基本评价为 :( 1 )“九五”前半期我国实施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 2 )截止到“九五”期末 ,积极财政政策虽初见成效 ,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并不稳固 ;( 3)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防止经济再度滑坡 ,“十五”期间我国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云旗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立国安邦的根本,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从2003年正式拉开序幕至今已经过去八年,为了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我国财政实施了一系列政策。相关政策有哪些,具有什么特点,成效如何,还存在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剑君 叶青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是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增长,增长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失业率也在不断的攀升。就业问题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成为政府关注的问题。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财政政策的取向和运用对就业的影响入手,探讨失业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 失业 就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许生 刘国艳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应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坚持"扩大力度、调整方向、增量调节"的基本取向,将财政政策的重点调整到优化支出结构、推进体制改革、防范财政风险等方面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小旺
区域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为推动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在国外,区域财政政策普遍被用来平衡区域经济,即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补助拨款等形式促进落后地区发展。80年代,我国的区域财政政策适应改革开放和沿海发展战略的需要,由均衡发展模式转变为地区倾斜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效。进入了90年代,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与80年代初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沿海和内地的差距不断拉大,区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因此,对区域财政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现行区域财政政策的考察,本文试图对90年代我国区域财政政策的取向作一些初步探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研所《中长期财政政策》课题组
本文在概略地勾画由我国财政政策体系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的巨大成就与现存问题之后,根据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分析了90年代中长期财政政策的基本任务,进而提出:今后十年我国的中长期财政政策要以支持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实质性深化、支持结构优化和效益提高基础上的经济增长和维护社会经济稳定为核心目标,同时促使政府调控转入完善宏观间接控制的轨道。基于上述核心目标,展开论述了健全与完善市场机制、平抑经济发展中的周期波动等十个方面的政策取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