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3)
2023(10049)
2022(8642)
2021(7899)
2020(6820)
2019(15435)
2018(15078)
2017(28743)
2016(16134)
2015(17839)
2014(17801)
2013(17733)
2012(16551)
2011(15088)
2010(15064)
2009(13961)
2008(13907)
2007(12597)
2006(10861)
2005(9458)
作者
(51154)
(42971)
(42880)
(40705)
(27083)
(21112)
(19425)
(17136)
(16118)
(15063)
(14652)
(14285)
(13737)
(13696)
(13522)
(13406)
(13318)
(12682)
(12413)
(12344)
(11066)
(10470)
(10315)
(9897)
(9667)
(9547)
(9489)
(9416)
(8823)
(8709)
学科
(66718)
经济(66651)
管理(44878)
(41996)
方法(32501)
(32410)
企业(32410)
数学(29194)
数学方法(28968)
(19873)
(17123)
(16732)
中国(15853)
地方(14622)
环境(14536)
(13874)
贸易(13873)
业经(13638)
(13454)
农业(13342)
(10978)
(10430)
(10290)
财务(10276)
财务管理(10250)
(9972)
企业财务(9690)
技术(9424)
(9304)
金融(9302)
机构
大学(236124)
学院(235554)
(94307)
经济(92441)
管理(88275)
研究(83544)
理学(77238)
理学院(76236)
管理学(74804)
管理学院(74387)
中国(61017)
科学(57379)
(53388)
(50432)
(44849)
业大(44180)
农业(42787)
研究所(41661)
(40478)
中心(38741)
(35197)
财经(33151)
北京(31255)
(30240)
(30144)
(29836)
师范(29776)
经济学(28966)
农业大学(28534)
(27790)
基金
项目(167067)
科学(129563)
基金(121527)
研究(111317)
(110405)
国家(109511)
科学基金(91404)
社会(70662)
社会科(66958)
社会科学(66931)
基金项目(66013)
(65808)
自然(62878)
自然科(61315)
自然科学(61290)
自然科学基金(60195)
(57043)
教育(49872)
资助(48833)
编号(42713)
重点(38654)
(36276)
(36019)
计划(34762)
(34483)
科研(33423)
成果(32631)
创新(32384)
科技(31160)
课题(29662)
期刊
(98654)
经济(98654)
研究(60353)
学报(48682)
(46699)
科学(41513)
中国(41505)
大学(34243)
学学(33002)
农业(31403)
(30864)
管理(27525)
(18463)
金融(18463)
(17384)
业经(16996)
技术(16953)
教育(16640)
经济研究(15932)
财经(15849)
问题(13829)
资源(13749)
(13660)
(13544)
业大(12980)
科技(12326)
技术经济(11517)
商业(11165)
统计(10872)
农业大学(10802)
共检索到330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任虹  上官铁梁  郭东罡  
文章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以长治市2001~2005年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其5a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治市"十五"时期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且大大高于当地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现象严重,5年间生态赤字从2001年的2.8692hm2.人-1上升到2005年的7.1238hm2.人-1,翻了近两番。最后根据长治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对"十五"时期长治市生态足迹进行了影响分析并提出了减小生态赤字、促进生态平衡的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云兰  李声明  
文章以快速城镇化的广西为例,从生态足迹的角度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道路。2005—2014年广西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均呈扩大趋势,表明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超载,发展不可持续。生态足迹中高污染能源消耗占比最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发现,对广西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GDP。因此,建议广西在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要培养居民节约型消费意识,构建产业集约化发展道路,注重新型清洁能源开发推广,提高土地资源生态承载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莫明浩  王学雷  任宪友  王慧亮  周海燕  
为了分析洪湖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洪湖市2000-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同时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运用水足迹模型,计算了洪湖市的水足迹。结果表明,洪湖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呈整体上升趋势,由1.450 8 hm2攀升到2.022 3 hm2,8年间增长近40%,其中能源用地和耕地生态足迹的贡献率最大;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稍有下降趋势。2000-2007年洪湖市均表现为生态赤字,且随着生态足迹的不断增大,生态赤字逐渐加大,2007年人均生态赤字达1.373 1 hm2,表明生产、生活强度已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洪湖市处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建兴  王青  孙鹏  顾晓薇  李广军  
通过构建生态足迹分解模型,论文将中国1990~2004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分解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足迹强度这3种因素的变化效应,并对各分解效应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足迹年度间变化均值为1.0655×108hm2。其中,由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足迹强度所引起的足迹变化分别为2.1082×108hm2,-0.4398×108hm2和-0.6029×108hm2。总的看,经济规模的变化助长了总足迹的增长,而足迹强度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总足迹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生态足迹变化是由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不同时期各因素对足迹变化所发挥的效应不同。该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我国生态足迹变化与经济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冯悦  
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运用定量分析法、归纳分析法等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评价,最后从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培育绿色生活和生产方式、运用科技手段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翠娥  丁文荣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针对该现象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可以很好地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缓解矛盾。生态足迹模型通过一定区域内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对比来判断该区域发展的可持续状态。本文主要对昆明市2000-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整体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人均生态足迹总的呈现递增趋势,由2000年的2.184 5hm2.人-1到2010年的2.97 hm2.人-1,上升幅度达0.785 5hm2.人-1,是2000年生态足迹的35.96%;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0.607 2hm2.人-1下降到2010年0.5...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张荣荣  王博  
文章通过无锡市2000~2007年生态足迹及其生态承载力的分析,对无锡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论文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无锡市2008~2012年的生态赤字进行了预测,通过无锡市生态足迹的变化分析,为无锡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强  沈玉志  
以逆向物流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逆向物流各环节的碳排放情况,给出了逆向物流碳足迹和碳生态压力的测算方法。利用SPS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逆向物流碳足迹与回收产品的数量、产品再制造率、产品废弃率、能源利用率、能源结构、能源消耗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结果显示逆向物流企业的碳足迹和碳生态压力方面有持续增加的压力,同时逆向物流系统的回收产品数量、产品再制造率、产品废弃率等因素均与碳排放有直接的关系。最后针对如何有效的降低逆向物流碳足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涛  冯杰  
能源足迹是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重要评价指标和方法。中国能源足迹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可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中国能源消耗统计数据及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利用能源足迹计算方法和STIRPAT模型,分析了1978~2013年中国能源足迹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能源足迹呈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经济和能源消耗量快速增加的2002~2013年。中国能源足迹赤字水平逐步扩大,能源足迹生态压力增大,生态环境安全水平较低,生态风险较高,需引起重视。(2)中国能源足迹构成变动较小,能源足迹构成仍以EEF(煤品)为主,EEF(油品)次之,EEF(天然气)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雪萍  李丹青  
以快速城镇化的安徽省为例,在计算出该省1995~2013年生态足迹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其动态变化,并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STIRPAT模型研究了影响生态足迹的因素。结果表明:从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来看,该省1995~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均较大,且呈不断上升态势,安徽省的城镇化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从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来看,人口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技术因素均对生态足迹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技术进步对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人口总数的增加、三大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消费增加均会造成生态足迹增加;城镇化的影响最大,城镇化率每提升1%,人均生态足迹就会上升0.210 ...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辉  李波  王传胜  朱文娇  谢花林  张文忠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烟台市及其所属的各行政区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行政区中,人均生态足迹除长岛县盈余外其余均为赤字;烟台市人均生态赤字为3.280ha,总生态赤字达2.121 1×107ha,是其国土总面积的15.4倍。人均生态足迹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较严重,其中又以北部地区最为严重;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自身的承载能力,其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应大力提倡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型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城市与产业发展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减少生态足迹、缓解生态赤字,以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帅  宋维明  
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温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采用相对指标法和生态可持续指数法对温州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温州市存在较大的生态赤字,表现出强不可持续性。据此,就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为温州市减少生态赤字、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璐琴  周敬宣  李湘梅  
生态足迹的动态预测能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但其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以武汉市为例,选取表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建立了社会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在对武汉市1978~2004年生态足迹时间序列计量的基础上,应用偏最小二乘算法构建了生态足迹动态预测模型,并根据VIP值的大小分析了各指标对生态足迹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武汉市"十一五"规划期间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其中规划期末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810 5 hm~2,高于全球生态阈值(人均生态足迹为2.200 0 hm~2);根据VIP值得出人口、能源消费量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并就如何实现武汉市"十一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立群  李冰  郭轲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出现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恶化等问题。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1980-2009年的生态足迹较大,且始终存在生态赤字。运用PLS模型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发现:北京市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常住人口等因素都对生态足迹有着显著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檀满枝  陈杰  田晓四  张学雷  
基于《南京统计年鉴》数据,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南京市1992~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并对过去11年生态足迹各项指标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更是高于全国水平的2倍,已超过了2.0 hm2/人的全球生态阈值,人均生态承载力明显偏低,全市生态赤字高达自身面积的20倍,表明南京市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过去11年间南京市呈现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升高、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降低的动态趋势。鉴于此,必须实施资源节约高效、生态环境友好、控制人口负荷等重大战略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