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5)
- 2023(10753)
- 2022(9616)
- 2021(9166)
- 2020(7822)
- 2019(18168)
- 2018(18420)
- 2017(36825)
- 2016(19888)
- 2015(22353)
- 2014(22426)
- 2013(22573)
- 2012(20922)
- 2011(18951)
- 2010(19020)
- 2009(17453)
- 2008(17018)
- 2007(14959)
- 2006(13313)
- 2005(11759)
- 学科
- 济(83941)
- 经济(83856)
- 管理(56094)
- 业(54944)
- 企(45034)
- 企业(45034)
- 方法(38733)
- 数学(33711)
- 数学方法(33397)
- 中国(23003)
- 农(22472)
- 财(19843)
- 业经(18816)
- 地方(17230)
- 学(17174)
- 制(16792)
- 贸(15386)
- 贸易(15377)
- 易(14948)
- 农业(14489)
- 技术(13340)
- 银(13183)
- 和(13157)
- 银行(13145)
- 理论(12673)
- 行(12569)
- 产业(12368)
- 环境(12242)
- 务(12107)
- 财务(12049)
- 机构
- 大学(290069)
- 学院(288163)
- 济(117706)
- 管理(116902)
- 经济(115213)
- 理学(101534)
- 理学院(100456)
- 管理学(98943)
- 管理学院(98430)
- 研究(95017)
- 中国(70021)
- 京(62175)
- 科学(58244)
- 财(53901)
- 所(47412)
- 财经(43670)
- 研究所(43100)
- 农(43045)
- 业大(41898)
- 中心(41736)
- 江(40505)
- 北京(39802)
- 经(39507)
- 范(37524)
- 师范(37196)
- 经济学(35085)
- 院(34602)
- 农业(33745)
- 州(33379)
- 财经大学(32513)
- 基金
- 项目(194088)
- 科学(152213)
- 研究(144079)
- 基金(140115)
- 家(120869)
- 国家(119896)
- 科学基金(102777)
- 社会(89741)
- 社会科(85099)
- 社会科学(85076)
- 省(75422)
- 基金项目(75332)
- 自然(66274)
- 教育(65141)
- 自然科(64637)
- 自然科学(64622)
- 自然科学基金(63479)
- 划(63354)
- 编号(59552)
- 资助(58099)
- 成果(48507)
- 部(43204)
- 重点(42894)
- 发(42053)
- 课题(40528)
- 创(40189)
- 创新(37441)
- 教育部(37019)
- 项目编号(36876)
- 科研(36773)
- 期刊
- 济(129217)
- 经济(129217)
- 研究(87899)
- 中国(48430)
- 学报(42968)
- 管理(42882)
- 科学(40371)
- 农(38751)
- 财(37893)
- 大学(32498)
- 学学(30492)
- 教育(29705)
- 农业(27273)
- 技术(24292)
- 融(24186)
- 金融(24186)
- 业经(22220)
- 财经(20947)
- 经济研究(20841)
- 经(17854)
- 问题(17792)
- 理论(15654)
- 图书(15425)
- 技术经济(14619)
- 实践(14367)
- 践(14367)
- 科技(14145)
- 商业(13963)
- 现代(13891)
- 贸(12982)
共检索到413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玲 牛冲槐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朝着加强基础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向迈进,使我国的产业结构通过调整更趋合理,成为资源优化配置的转化器。
关键词:
中国 产业结构 调整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洪谊雅 林怀艺
当前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的科技与产业革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机遇,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再是靠总量扩张的过程,而主要是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增速下降可能带来某些难以预料的挑战,这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紧迫要求。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并重发展,向工业3.0、4.0迈进,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是向高收入国家、高质量城镇化、制造业强国、服务业大国迈进。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方向 升级目标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晓冬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急需调整。但这次调整与以往几次调整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性。“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任务应该是产业升级,即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加速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且积极使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也就是通过产业技术的升级来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关键词:
结构性矛盾 产业结构 技术密集型产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王岳平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既顺应需求变化支撑了经济高速增长,但所形成和积累的矛盾也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集中表现为过度集中于生产和加工制造环节的中低端,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营销、品牌等关键环节滞后或缺失,由此带来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能源、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贸易条件恶化、国民收入增长缓慢、服务业难以快速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国摆脱国际金融危机走向新繁荣的时期,也是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实施"突破关键环节、提升价值链"的战略,产业政策重心也应由过去倾斜式的结构政策为主,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明友 李方华 李春彦
长期以来 ,产业结构失调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加入WTO后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考察与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揭示了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即产业结构“同构化”与“低度化”并存 ,进而提出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对策。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同构化 低度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岳平
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制定,要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结构性缺陷,适应未来需求和国内外条件变化。但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目标并不是唯一的,既要处理好静态资源配置优化与长期动态演化的关系,也要统筹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岳平 葛岳静
关于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思考王岳平葛岳静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以市场化、国际化和继续工业化为特征的新的历史时期。结构问题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和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它关系到效益、通胀、就业、资源和环境等诸多重大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谭清文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谭清文文章认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是“九五”期间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尽管自1978年以来产业结构有了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基础不稳,后劲不足;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素质低下,等等。在充分...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池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意味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范围内,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成长,并且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进而带动了劳动就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乃至国际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世界各国都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契机,谋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高度化。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葛红玲 张景富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已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介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一些突出矛盾 ,并以此为基础 ,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研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媛媛
"去工业化"、"产业空心化"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英国产业结构日益"软化"。金融危机后,英国更加暴露出产业结构的失衡态势及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的脆弱性。为提振本国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的"再平衡",英国展开了以"回归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文章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沿着"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脉络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及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进而分析英国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媛媛
"去工业化"、"产业空心化"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英国产业结构日益"软化"。金融危机后,英国更加暴露出产业结构的失衡态势及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的脆弱性。为提振本国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的"再平衡",英国展开了以"回归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文章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沿着"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脉络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及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进而分析英国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媛媛
"去工业化"、"产业空心化"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英国产业结构日益"软化"。金融危机后,英国更加暴露出产业结构的失衡态势及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的脆弱性。为提振本国经济,实现产业结构的"再平衡",英国展开了以"回归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文章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沿着"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脉络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及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进而分析英国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