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36)
2023(2493)
2022(2040)
2021(1626)
2020(1323)
2019(2798)
2018(2968)
2017(5504)
2016(3528)
2015(3761)
2014(3922)
2013(3983)
2012(4009)
2011(3764)
2010(3863)
2009(3153)
2008(3028)
2007(2959)
2006(2887)
2005(2734)
作者
(10051)
(8242)
(8240)
(7935)
(5207)
(3975)
(3659)
(3244)
(3205)
(3154)
(2917)
(2888)
(2776)
(2710)
(2708)
(2614)
(2561)
(2526)
(2482)
(2480)
(2277)
(2104)
(2050)
(1991)
(1944)
(1910)
(1906)
(1885)
(1801)
(1696)
学科
管理(13402)
(13380)
经济(13359)
环境(8856)
(7672)
(6424)
企业(6424)
(5218)
(4467)
中国(4424)
(3713)
(3693)
方法(3615)
资源(3596)
(3587)
地方(3544)
(3526)
规划(3480)
环境规划(3415)
(2998)
银行(2994)
数学(2985)
生态(2928)
数学方法(2899)
(2887)
经济学(2826)
业经(2737)
教育(2493)
(2445)
(2375)
机构
大学(45322)
学院(44494)
(17892)
经济(17390)
研究(16841)
管理(16584)
中国(14027)
理学(13113)
理学院(12981)
管理学(12753)
管理学院(12674)
(10308)
科学(9977)
(9763)
(9330)
中心(8840)
(8411)
(8111)
(7487)
研究所(7376)
(7036)
财经(6856)
北京(6717)
业大(6696)
(6414)
师范(6343)
(6239)
农业(6110)
(5998)
(5351)
基金
项目(27139)
科学(21091)
研究(20511)
基金(19016)
(16684)
国家(16540)
科学基金(13875)
社会(12531)
社会科(11895)
社会科学(11894)
(11247)
基金项目(9625)
(9477)
教育(9411)
自然(8804)
自然科(8549)
自然科学(8546)
自然科学基金(8361)
编号(8110)
资助(7850)
成果(7201)
(6492)
课题(6422)
重点(6409)
(5877)
科研(5378)
(5324)
(5166)
发展(5147)
创新(5082)
期刊
(23268)
经济(23268)
研究(16106)
中国(12962)
(7934)
教育(7587)
学报(7236)
(7116)
管理(6773)
(6622)
金融(6622)
科学(6565)
大学(5494)
学学(4842)
农业(4310)
技术(4217)
图书(4115)
业经(3397)
书馆(3334)
图书馆(3334)
经济研究(3207)
财经(3176)
问题(2874)
(2779)
统计(2751)
资源(2435)
(2428)
(2413)
(2376)
论坛(2376)
共检索到82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妍  綦鲁明  
"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未来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17%。"碳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首次被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目前,需要在对该指标属性准确认识基础上,形成具体的政策框架。一、落实碳强度指标面临的形势(一)我国已作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承诺与污染物排放带来地域环境外部性的特点不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全球性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应对气候变化不是任何一国有能力独立完成的,需要全球合作。只有各国共同遵守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公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2009年,我国政府确定了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这是我国向...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刘小敏  
在中国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均被当作是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两者在约束要求上具有一定近似性,如在规划中同时起作用的话,可能会使国家相应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出现冲突而增加操作难度。本文采用情景分析法,就能源强度目标与碳排放强度目标作如下分析:首先以"十一五"期间的实际能源消费数据来估算这两个指标变化差别,并探索成因。然后,在设计国家"十二五"产业发展情景的基础上,构造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途径,并结合国家的能源发展规划要求,分析两个目标内在要求的不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目标在执行时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建  
针对"十二五"规划中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的目标,设定两种分解路径——等比路径和等差路径,采用数理经济学理论,将之分别对应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项指标的幂函数路径和对数函数路径。根据1990~2007年全球主要地区和中国的历史经验数据,对上述两个函数的参数进行模拟,并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路径进行预测。研究发现,幂函数最优路径比国际经验对应的最优路径更为激进;幂函数最优路径比对数函数最优路径更为灵活,但后者减排潜力更大。若走对数函数路径,在远期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7%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到2038年我国将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峰值,之后便逐步下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敏英  
为落实"十二五"规划节能目标,针对节能要素,结合我国节能降耗的现状,详尽分析了当前高能耗行业市场需求旺盛和淘汰落后产能巨大压力的严峻形势,以及存在的各种结构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对节能的影响,力求能够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节能机制与体制方面能够有针对性地突破关键问题,防止在规划期末,为落实指标所采用的各种非理性行为,有序、切实地开展节能工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苗壮  周鹏  李向民  
我国政府已明确"截止2015年末,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碳强度)要比2010年下降17%"的减排目标,而目前学术界缺乏将国家制定的碳强度约束指标进行省级分解的系统考量。因此,制定科学的碳强度约束指标分配体系是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零和收益"思想的环境生产技术(ZSG环境生产技术)的碳排放分配模型,将"十二·五"时期省级碳强度约束指标进行效率分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ZSG环境生产技术模型对碳排放进行效率分配后,各省区的投入—产出指标同时处于ZSG前沿面上,实现经济指标、能源指标和环境指标的整体帕累托最优;"十二·五"时期各省区的碳强度约束指标大相径庭,部分省区未来需要下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相伟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和扩散,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国际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国内经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初步预测,此次调整至少影响到"十二五"前期。这无疑增加了"十二五"规划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方军  王文举  
依据诺德豪斯提出的经典边际减排成本函数,运用EPPA模型给出的中国边际减排成本数据,可推算出中国"十二五"时期各年的边际减排成本函数,并由同期全国和北京的边际减排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得到北京各年的减排成本函数。在国家下达的北京"十二五"时期碳强度下降18%的目标约束下,使北京各年减排成本总额最小化,得到北京各年二氧化碳最优减排率,给出北京"十二五"时期碳强度的年度目标分解。
[期刊] 改革  [作者]
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差异,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次将发展指标分为预期性、约束性各12个指标,涉及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之前的11个5年计划(规划)中,仅"十一五"规划首次涉及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其中14个预期性指标,占63.6%;8个约束性指标,占36.4%)。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方一  刘卫东  
为了评估我国区域性能源强度指标对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预测在能源强度指标约束下,"十二五"期间各区域结构调整的走向和经济增长率。结果显示:由于"十二五"期间技术进步只能使能源强度降低11%左右,各区域需要通过结构调整来实现各自的节能目标;节能政策将对能源基地型和中等能耗型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力较大,其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面临较大的节能压力;但政策对都市消费型和低能耗型区域的约束较小,这类区域通过推动产业转移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在保证经济中速增长的同时实现节能目标。这一模拟结果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情况相一致。因此,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区域公平与节能减排效率之间的矛盾,政策制定时应考虑平衡这对矛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孟浩  周艳  徐国良  吴常艳  
以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为例,以2010年为基准年,在ESTDA的框架下,运用ESDA、LISA时间路径和LISA时空跃迁等方法分析了2011~2015年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的时空动态特征,同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自相关性;(2)东部地区具有相对稳定的局部空间结构;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北京稳定性最强,新疆波动性最大;(3)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空间格局演化的整合性较弱,稳定性较强,协同高增长省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协同低增长省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4)影响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的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自给度和能源消费结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海洋  
研究目的:科学分析"十二五"时期全国土地整治工作面临的基本形势,合理确定目标任务,系统解析推进思路,部署安排工作重点,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措施建议。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和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要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把土地整治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进行谋划和部署,强化综合统筹、因地制宜,做到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研究结论:"十二五"时期,深入推进土地整治工作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抓好抓实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和加强基础工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宁  
"十二五"农村经济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农"工作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联动同步,紧紧抓住农民增收核心目标,加大投入力度、政策支持力度和工作推进力度,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工作中应着重抓好三个方面: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举措,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农业农村的主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冬梅  葛励闻  
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且是政府民生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存在空间布局过于边缘化、质量隐患与管理漏洞尚未杜绝、进入与退出机制尚不完善、人口流动使保障房建设呈不均衡态势等问题。为推进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健康发展,应采取优化保障房空间布局,提升保障房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行住房保障货币化;健全保障性住房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保障性住房进入与退出机制等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岸元  
我国金融业的总体效率较高,对经济平稳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二五"时期,应采取"上小稳大"、"上地方稳中央"的策略,建立中央、地方两级金融发展和监管体系,提高核心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水平,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促进不同类型市场合理发展,有效区分不同业务类型,鼓励金融机构差别化发展,统筹境内外金融市场,为人民币国际化构筑市场基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邢海峰  
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保障房供应不足的问题。目前,保障房建设已经在各地大规模展开,但要实现"十二五"规划中的保障房建设目标,则还有赖于合理有效的保障房供应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本文通过剖析影响保障房有效供应的制度成因,进而提出了保障房供应体系建设的取向及目标,并从社会、经济和空间三个维度,提出了建设保障房供应体系的政策建议,旨在为我国制定保障房供应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