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2)
- 2023(11951)
- 2022(10041)
- 2021(9005)
- 2020(7247)
- 2019(16297)
- 2018(16045)
- 2017(30689)
- 2016(16490)
- 2015(18293)
- 2014(18364)
- 2013(18261)
- 2012(17738)
- 2011(16500)
- 2010(17083)
- 2009(15939)
- 2008(15568)
- 2007(14276)
- 2006(13492)
- 2005(12695)
- 学科
- 济(89065)
- 经济(88990)
- 管理(45686)
- 业(41617)
- 企(31602)
- 企业(31602)
- 地方(26615)
- 中国(26139)
- 方法(24756)
- 农(22275)
- 数学(21372)
- 数学方法(21106)
- 业经(18532)
- 学(17238)
- 财(16428)
- 地方经济(16253)
- 制(15604)
- 农业(15108)
- 融(14533)
- 金融(14533)
- 银(14499)
- 银行(14468)
- 行(14162)
- 贸(14088)
- 贸易(14075)
- 易(13526)
- 环境(13374)
- 发(13247)
- 策(12761)
- 和(10788)
- 机构
- 学院(242832)
- 大学(240844)
- 济(111677)
- 经济(109319)
- 研究(97025)
- 管理(86159)
- 中国(75123)
- 理学(71327)
- 理学院(70448)
- 管理学(69310)
- 管理学院(68855)
- 科学(56484)
- 京(53047)
- 财(51486)
- 所(50737)
- 研究所(45205)
- 中心(42677)
- 农(42541)
- 江(40704)
- 财经(38380)
- 院(34975)
- 北京(34845)
- 经济学(34662)
- 经(34615)
- 范(33400)
- 师范(33027)
- 业大(32999)
- 农业(32934)
- 州(32017)
- 省(31136)
- 基金
- 项目(148035)
- 科学(115956)
- 研究(110295)
- 基金(105049)
- 家(91949)
- 国家(91137)
- 科学基金(76392)
- 社会(70436)
- 社会科(66750)
- 社会科学(66735)
- 省(58754)
- 基金项目(53137)
- 教育(49505)
- 划(49498)
- 自然(47061)
- 自然科(45878)
- 自然科学(45862)
- 自然科学基金(45045)
- 资助(44392)
- 编号(43972)
- 发(39018)
- 成果(37706)
- 重点(34252)
- 课题(33256)
- 部(32249)
- 发展(31816)
- 展(31279)
- 创(30461)
- 国家社会(29005)
- 创新(28615)
- 期刊
- 济(142963)
- 经济(142963)
- 研究(85251)
- 中国(59576)
- 农(40782)
- 财(37678)
- 管理(36794)
- 学报(35762)
- 科学(34337)
- 融(30680)
- 金融(30680)
- 教育(29608)
- 农业(27615)
- 大学(27307)
- 学学(25627)
- 经济研究(23955)
- 技术(22415)
- 业经(22037)
- 财经(19778)
- 问题(17817)
- 经(17262)
- 贸(14951)
- 业(14330)
- 国际(14236)
- 世界(13822)
- 技术经济(13468)
- 经济管理(11547)
- 统计(11547)
- 现代(11514)
- 经济问题(11395)
共检索到411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洁 苏杨
本文结合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环保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制度层面形成全社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合力,优先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和实行对环境质量的健康风险管理。基于此思路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末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主要目标和相应建议。
关键词:
环境 规划 十二五 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汪阳红 袁朱
"十一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但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空间失衡、东中西产业互动关系不强、欠发达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荫凯 张明强 宋志强
"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稳步实施,国土开发格局明显优化,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物价稳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自2010年以来,物价不断攀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由2010年1月的1.5%,上升到2011年7月份的6.5%,为37个月以来的最高峰。居高不下的物价水平,给当前的经济运行造成很大困难,已成为影响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最大因素,因此,2011年4月份以来,中央政府一直把控制物价作为重中之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伟雄
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区域总体差距趋于缓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所提高,区域发展新增长极涌现,城镇化步伐加快推进。但是当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还不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为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大对落后地区和问题地区的扶持力度,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合作和优势互补,实现区域发展良性互动。
关键词:
区域协调 发展成效 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彭荣胜
文章提出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牺牲中心区发展速度等约束条件下,促进中部传统农业大省外围区与中心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即加快外围区农村综合改革,培育与壮大外围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省级边界区域的开放与合作。在这一方案的贯彻实施中,应当注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强化外围区中心城市的产业支撑作用,推动边界区域一体化合作组织的成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建军
"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发生了积极变化。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关系发展新阶段。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勃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应是一个覆盖全局的政策体系,不仅包括对中西部政策的制定,还应包括对东部政策的调整,中西部的发展决不是以牺牲东部经济效率为代价。经济发达国家实施的以财税政策为主的区域经济政策,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 财税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勇
"十二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根据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未来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这里将就如何落实和贯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与建议。一、建立完善的区域经济体系应该说,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几个五年规划的不断探索和城乡区域的普遍快速发展,我国建立相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汪阳红
"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要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加快推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培育多极带动的国土空间格局,促进东中西地区良性互动发展,健全区际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区域政策管理体系。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背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德成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坚持",勾勒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完整思路,找到了落实科学发展理念的有效载体,标志着技术进步路线的重大转折,预示着生产力水平再上新台阶,蕴含着中国社会的再次转型,意味着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塑造,实现了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机整合,必将进一步提升完善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十五”计划研究课题组 陈锡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田江海
关于地区协调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地区发展不平衡,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但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中国的突出特点,可概括为:差异悬殊、源远流长、影响深广、布局错位、举步维艰。应当正视差异悬殊的事实,深刻分析其形成的综合因素,高度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蔓生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这两方面在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护人们身心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繁荣这几方面目标上是一致的。然而,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误解了“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科学论断,科学技术落后,法制不完善等因素,使两者发生了冲突,不能协调发展。要解决这一矛盾,在宏观上必须不断强化环保宣传,强化产业调控力度,加强环保目标责任制管理,尽快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加速发展环保科技与产业,完善相应的环保法律体系;在微观上各地区要做好工业的合理布局,加强县、乡两级环境监理队伍建设及在企业内部确立环保观念和环保目标等各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经济增长,环保,协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于也雯 陈耿宣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总体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特点,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实现数字经济平衡发展,是推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数字经济做出的贡献。其次,说明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和难点: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数字经济催生寡头垄断。最后,基于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可取经验,提出了中国数字经济平衡发展建议:加快数字素质提升和数字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反垄断,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普及,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推进全产业数字化转型;重视老年群体需求,消除代际数字鸿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