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92)
- 2023(7044)
- 2022(6082)
- 2021(5728)
- 2020(4648)
- 2019(10519)
- 2018(10356)
- 2017(20091)
- 2016(10467)
- 2015(11824)
- 2014(11793)
- 2013(12083)
- 2012(11997)
- 2011(11219)
- 2010(11524)
- 2009(11227)
- 2008(10647)
- 2007(9433)
- 2006(9021)
- 2005(8612)
- 学科
- 济(68616)
- 经济(68577)
- 管理(25666)
- 业(22868)
- 方法(20842)
- 中国(19206)
- 数学(18913)
- 数学方法(18836)
- 地方(17178)
- 企(15507)
- 企业(15507)
- 农(14425)
- 地方经济(12551)
- 制(11533)
- 业经(11502)
- 财(11295)
- 学(11289)
- 贸(11017)
- 贸易(11007)
- 易(10663)
- 银(9990)
- 银行(9982)
- 行(9718)
- 融(9629)
- 金融(9629)
- 农业(9592)
- 体(8416)
- 环境(8393)
- 税(8117)
- 发(7914)
- 机构
- 大学(161256)
- 学院(160843)
- 济(82921)
- 经济(81464)
- 研究(62485)
- 管理(56182)
- 中国(49873)
- 理学(46755)
- 理学院(46178)
- 管理学(45640)
- 管理学院(45321)
- 财(39333)
- 京(34389)
- 科学(32566)
- 所(31587)
- 财经(30234)
- 研究所(27860)
- 经济学(27502)
- 经(27285)
- 中心(26874)
- 经济学院(24543)
- 江(24159)
- 北京(22911)
- 财经大学(22105)
- 院(22023)
- 范(21219)
- 师范(21102)
- 农(21084)
- 州(19121)
- 科学院(18175)
- 基金
- 项目(91130)
- 科学(71386)
- 研究(70322)
- 基金(66101)
- 家(56371)
- 国家(55926)
- 社会(47067)
- 科学基金(46675)
- 社会科(44639)
- 社会科学(44630)
- 基金项目(34041)
- 省(33569)
- 教育(31137)
- 编号(28360)
- 划(28250)
- 资助(27228)
- 自然(26254)
- 自然科(25540)
- 自然科学(25533)
- 自然科学基金(25074)
- 成果(24065)
- 发(22128)
- 部(21098)
- 重点(20817)
- 国家社会(20066)
- 课题(19908)
- 发展(18858)
- 展(18631)
- 性(18530)
- 教育部(18438)
共检索到271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善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应用"课题组 许宪春 彭志龙 刘起运 佟仁城 李善同 何建武 刘云中 许召元
综合考虑未来国内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其变化,本文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三种情景。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可望接近8%左右,中长期内中国经济仍然具有较快增长的潜力;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在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差,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能否发挥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可计算一般均衡 能源强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解三明
在进行模型预测时,要根据我国实际来确定今后20~30年的改革因素、后发优势、投资率变化和外资流入的规模及大小。同时考虑环境治理所占用GDP的份额,以及资本设备利用率和劳动力参与率,综合对未来20~30年的GDP进行预测。在今后13年中,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仍可保持8.0%左右。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预测 经济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树成
本文回顾了2007年至今经济运行的阶段性变化,并对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整体走势可能出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预测:由于今年运行起点较高,整体经济将保持在适度增长区间(8%~10%),继续加速上升空间不大。在宏观政策层面,国家将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手段以稳定物价并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在"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人均收入的增长、城镇化的推进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等因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鲁云
"十二五"规划时期,广东经济增长将呈现出较明显的"周期短期化、波动高频化"特征,经济运行仍处于上升通道,但将呈现次高或中速平稳增长态势。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广东要有理性的容忍度,忍得住短期"阵痛",管理好通胀预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需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本土跨国企业,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强化节能减排,推动经济进入科学发展轨道。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周期 转型升级 科学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冯久先 何春德 肖成刚
收入决定消费,是影响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因素。"十二五"规划又提出要"确保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统计数据表明,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尤其实际收入与经济增长在多数时间不同步的同时也存在着阶段性特点。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红梅 栾光远
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和建立模型,分析了我国1978—2009年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与GDP增长的相关关系,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分析了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政府宏观调控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GDP增长 投资 消费 净出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原磊
下一阶段,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将发生转变:一是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同拉动转变;二是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三是由平推式工业化向立体式工业化转变;四是由"低级红利"向"高级红利"转变。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经济增速仍将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2013年全年工业经济增速将维持在11%左右,2014年和2015年将逐步下降到10%左右,整个"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增速为10%~11%。对此,应将"四化并举"作为"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基础;实施进出口平衡的外贸战略;鼓励制造企业"走出去";争取在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有所作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柳州市国家税务局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联合课题组 梁选刚 吴亚红 刘纯彬 陈冲 王晓军
"十二五"期间柳州市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利好为主。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柳州市面临机遇和挑战。产业转移、结构调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次区域合作的蓬勃发展、"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构建,这些都给柳州市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空间,同时也就给柳州市国税增长带来了新的税源和潜力。本报告在综合考虑上述重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1996~2010年柳州市国税收入、"两税"收入和相关经济指标的样本数据,分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两种方法,预测了"十二五"时期的国税收入,结果是采用线性回归模型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53%,采用时间序列模型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欧文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元京 高振华 孙颖
2011年~2020年,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的关键一步。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会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强度增长,从而要求投资来源提供强大的支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影响投资来源变化的各种因素将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会对未来的投资产生深刻影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迅雷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国内对未来经济走势争议较多的,集中在究竟是V型、U型或L型,或者再下台阶,即从目前的中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5%-6%)的判断上。放眼全球,过去十年主要经济体的名义GDP都出现过负增长,增速放缓也就不足为奇了。现阶段应考虑或担忧的是,中国经济会不会也出现负增长?在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的模式下,中国社会总债务水平不断攀升,高杠杆问题越来越严峻。在此情形下,要么力推改革以提高经济潜在增速,要么放弃GDP增长目标。如果能够换来改革的成功和企业全球竞争力的上升,经济负增长未必是坏事。放低经济增长目标,或许会退一步海阔天空。
关键词:
经济减速 负增长 高债务率 企业ROE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稻葵 石锦建 金星晔
本文主要分析"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和前景。根据国际比较和历史经验,我们分析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三大条件:稳定而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对发达经济体开放,进而中国在未来10-15年仍将具备7%或以上中高速增长的潜力。释放潜力需做好三个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大国经济发展优势,中国经济的地区收敛效应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带来年均1%的GDP增长潜力。第二,通过改革充分发掘我们定义的有效劳动供给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有效劳动供给的增长将在"十三五"期间带来年均0.3%-0.7%的GDP增长潜力。第三,合理应对TPP等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的挑战。从"十三五"前期经济增长前...
关键词:
“十三五”时期 中国经济 增长潜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郭怀英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近年来,第三产业增长领跑三次产业,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服务业主导格局形成后有助于经济稳定程度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高、就业压力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减轻。测算表明,"十三五"规划前三年服务业年均增长8.3%左右,至少拉动GDP4.3个百分点;后两年服务业年均增长8.8%左右,至少拉动GDP4.9个百分点,只要不发生大的系统性风险,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一起就能够支撑"十三五"时期经济实现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国家宏观政策要顺应这种结构和动力上的转型,统筹推进服务业和工业的结构调整升级,着力发挥八大支撑性服务产业的发展优势和潜能。
关键词:
“十三五”时期 服务业发展 经济中高速增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永杰
回顾"十一五",民营经济与整个中国经济一样,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五年。同样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同样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民营经济虽然遭受的冲击最早、困难最大,但民营经济以其天生的优势、固有的抗逆性,充分运用其内在应变机制,积极主动应对,顶住了冲击,克服了困难,率先走出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