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82)
2023(11749)
2022(9817)
2021(9107)
2020(7486)
2019(16843)
2018(16987)
2017(30733)
2016(16600)
2015(18126)
2014(18191)
2013(17136)
2012(15708)
2011(14168)
2010(14599)
2009(13556)
2008(13419)
2007(12563)
2006(11327)
2005(10181)
作者
(45367)
(38215)
(37625)
(35861)
(24087)
(17982)
(17048)
(14435)
(14403)
(13788)
(12875)
(12761)
(12467)
(12092)
(12063)
(11580)
(11065)
(10930)
(10902)
(10831)
(9735)
(9290)
(9171)
(8824)
(8601)
(8578)
(8399)
(8336)
(7639)
(7592)
学科
管理(55332)
(55137)
经济(55035)
(51028)
(45353)
企业(45353)
中国(20820)
(19726)
(18663)
技术(18574)
(17557)
方法(16659)
业经(16422)
(14791)
(13376)
银行(13351)
(12862)
数学(12834)
(12831)
金融(12824)
数学方法(12673)
技术管理(12618)
理论(12073)
地方(11874)
(11648)
体制(11477)
农业(11010)
教育(10312)
(10229)
(10095)
机构
大学(221573)
学院(221493)
(87952)
经济(85864)
管理(82973)
研究(78455)
理学(69482)
理学院(68710)
管理学(67678)
管理学院(67222)
中国(60084)
(47835)
(46827)
科学(45133)
(38619)
(37190)
中心(35928)
财经(34558)
(34374)
研究所(34265)
(31194)
北京(30423)
(30141)
业大(29863)
师范(29807)
(29245)
(28830)
技术(26618)
经济学(26455)
农业(26194)
基金
项目(144343)
科学(114350)
研究(112979)
基金(101448)
(88508)
国家(87286)
科学基金(74626)
社会(71034)
社会科(67057)
社会科学(67044)
(58914)
基金项目(53052)
教育(52996)
(48784)
编号(46104)
自然(44923)
自然科(43878)
自然科学(43862)
自然科学基金(43122)
成果(40129)
资助(39038)
(36067)
课题(34426)
(33313)
重点(32972)
创新(32735)
(31847)
(31437)
国家社会(29250)
(29072)
期刊
(108661)
经济(108661)
研究(73899)
中国(61749)
(38720)
教育(38349)
管理(37037)
学报(32989)
(32924)
科学(30793)
大学(26255)
学学(23868)
(23640)
金融(23640)
技术(22267)
农业(21623)
财经(17834)
业经(17560)
经济研究(16474)
(15530)
科技(14591)
(13024)
论坛(13024)
问题(12968)
图书(12482)
职业(12095)
(11909)
(10799)
技术经济(10611)
现代(9958)
共检索到365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振京  张林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和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以促进科技进步及其成果转化为核心内容的国家创新体系,经过从计划集成型向市场集成型的深刻转变,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进步及其成果在经济领域中的转化、推广和应用。由于是渐进式,目标又不断调整,至今,我国的创新体系仍不是一个与市场经济完全吻合的创新体系,原有体系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彻底改革,而一些新的结构性问题却又开始显露出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魏建漳  任颋  
2015年我国开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于这种实验主义创新治理能否转化为实际治理效能,其对中国特色创新体系建设的推动效果如何,目前鲜有文献从实证角度进行研究。基于2011-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分组分析法考察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体制改革对知识创新体系中高校与研发机构相互提升的促进作用显著;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对高校、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提升的拉动作用;高校和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主体供给侧投入增加,未对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促进作用;高校、研发机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边际产出低于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志勇  
·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确定性,比具体的划分更为重要。·地方政府较多地依靠自身收入会增强其自身的责任感。·应取消税收返还,地方所减财力通过重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制度而加以统筹解决。·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的决策,应更加公开透明。·应当稳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实现地方债务融资的规范化,需要正式启动地方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龚旭  
1995年以来日本的科技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其深远影响不仅限于科技界,而且波及日本的经济、社会、教育等领域。本文试图深入考察日本科技体制改革的动因、契机与政策措施,为我国在新世纪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忠泰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向技术创新模式转变的微观基础条件已经形成,但在陕西,这种微观基础远未形成。研究提出新时代陕西实现技术创新模式转变的五方面路径和政策措施:以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着力点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以切实落实"陕九条"政策为突破口引导科技创新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名利双收"并向企业流动;以推动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为方向实现陕西原始创新,强化大型企业和工程的集成创新,突出中小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解决政府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过剩、越位和错位的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霍军  
一、"十一五"财税体制改革的进展(一)中央高度集权的"二级"分税制税收管理体制。1.税收立法权高度集中于中央一级。地方政府仅拥有税制框架下地方税收基本法律制度以外的部分立法权。1994年分税制改革至今,在单一集权制框架下实施,强调税收立法权集中于中央。中央拥有中央税、中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体管所课题组  聂高民  李振京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和应对国际经济格局调整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阶段。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肖雪葵  龙群  黄健  张汉文  
笔者通过湖南省科研机构改革的调研,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阐述了创新型国家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笔者认为科研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加大对科研机构改革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使科研机构能为国家创新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改革  [作者] 吕岩威  李平  
中国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源于创新效率的推动,而技术进步与创新效率变化趋势呈显著负相关。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远高于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方面的差距较大,以及东北与东部地区在技术进步和纯创新效率方面的差距较大。在科研机构转制改革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阶段,全国及区域层面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改革初期均略有下降,但创新效率增速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东部地区创新效率的增速远高于其他地区。在实施创新驱动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阶段,全国及区域层面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改革初期均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云鹏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重点逐步从收入转向支出,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初步建立了编制有标准、执行有约束、监督有依据的预算管理制度框架。但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比,我国现行预算管理制度还有较大差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常友  
一、科技体制改革现状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已走过十几个年头了,在1985年提出“面向、依靠”总方针后,相继又进行了科研经费拨款制度的改革、建立并开拓技术市场以及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方针、政策等等。这些方针政策的实施,使得科研机构历经课题承包、搞小生产、进入...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王玉民  周文磊  赵作权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以科技主体目的、科技系统结构与社会环境三者相互关系为理论依据,阐述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质、基本问题、原则及特征,并对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峰  姜德波  
"十二五"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建立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体制基础。必须突破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是:推进资源环境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制;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天骄  
以资源配置和创新效率的新视角研究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并得出新的观点:改革第一阶段,科技资金配置和创新效率未有效改善;外部技术产业化和内部研发成本高企,导致技术交易市场、企业内部科技机构的收效甚微;企业主要依赖技术改造积累创新能力。第二阶段,强制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同时降低了技术产业化、内部研发和技术市场交易的成本,明显提高了企业创新效率和科技资金份额;科研机构的效率虽提高,但低于企业,原因是其人员和设备的效率都较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安国  牛建高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新世纪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没有“三农”问题的解决,全面小康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从根本上讲,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解决农民过多的问题。就是通过城市化,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二是提高农业耕作的效率。除了一些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之外,要提高农业耕作的效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主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