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87)
- 2023(7993)
- 2022(6701)
- 2021(6348)
- 2020(5366)
- 2019(11902)
- 2018(12199)
- 2017(22123)
- 2016(12650)
- 2015(13972)
- 2014(14203)
- 2013(13474)
- 2012(12350)
- 2011(10933)
- 2010(11216)
- 2009(10695)
- 2008(10780)
- 2007(9639)
- 2006(8651)
- 2005(8073)
- 学科
- 管理(43621)
- 济(39619)
- 经济(39533)
- 业(35878)
- 企(32343)
- 企业(32343)
- 财(28152)
- 制(18733)
- 中国(14729)
- 体(14313)
- 财政(13678)
- 务(13547)
- 财务(13517)
- 财务管理(13472)
- 企业财务(12818)
- 方法(12734)
- 农(12086)
- 体制(11389)
- 政(10894)
- 业经(10886)
- 银(10483)
- 银行(10466)
- 数学(10337)
- 数学方法(10210)
- 行(9890)
- 融(9238)
- 金融(9231)
- 学(9032)
- 理论(8911)
- 度(8655)
- 机构
- 大学(164771)
- 学院(164614)
- 济(65473)
- 经济(63912)
- 管理(58304)
- 研究(58299)
- 理学(48537)
- 理学院(48011)
- 管理学(47272)
- 管理学院(46946)
- 中国(46161)
- 财(44818)
- 京(35209)
- 科学(33060)
- 财经(30103)
- 所(29629)
- 江(27864)
- 经(27020)
- 中心(26183)
- 研究所(25814)
- 农(25802)
- 北京(22380)
- 财经大学(21829)
- 业大(21519)
- 院(21433)
- 范(21384)
- 师范(21126)
- 州(20952)
- 经济学(20407)
- 省(20397)
- 基金
- 项目(102403)
- 科学(79917)
- 研究(79430)
- 基金(72409)
- 家(62373)
- 国家(61817)
- 科学基金(52476)
- 社会(49783)
- 社会科(47033)
- 社会科学(47025)
- 省(40705)
- 教育(37722)
- 基金项目(37359)
- 划(33771)
- 编号(33000)
- 自然(31429)
- 自然科(30666)
- 自然科学(30654)
- 自然科学基金(30088)
- 成果(29753)
- 资助(29046)
- 制(25548)
- 课题(24563)
- 重点(23625)
- 部(23303)
- 性(22130)
- 创(21553)
- 发(21428)
- 项目编号(20593)
- 国家社会(20591)
共检索到275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志勇
·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确定性,比具体的划分更为重要。·地方政府较多地依靠自身收入会增强其自身的责任感。·应取消税收返还,地方所减财力通过重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制度而加以统筹解决。·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的决策,应更加公开透明。·应当稳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实现地方债务融资的规范化,需要正式启动地方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霍军
一、"十一五"财税体制改革的进展(一)中央高度集权的"二级"分税制税收管理体制。1.税收立法权高度集中于中央一级。地方政府仅拥有税制框架下地方税收基本法律制度以外的部分立法权。1994年分税制改革至今,在单一集权制框架下实施,强调税收立法权集中于中央。中央拥有中央税、中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体管所课题组 聂高民 李振京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和应对国际经济格局调整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阶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珑
一、转轨时期财政状况困难的原因分析 第一种观点认为,1994年财税改革的不彻底性制约着国家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既得利益的照顾,在某种程度上使改革流于形式。(1)在税制改革方面,采取了诸种旨在减轻企业税负的措施;(2)在分税制改革方面,基数的核定、税种的划分和收入分配比例等,几乎均以保证地方既得利益为前提。(3)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方面,实行税利分流、税后还贷以及“两则”的同时,亦采取了一些变通性办法照顾国有企业现状。这表明这次财税改革对各方面既得利益的照顾,已到了相当充分的地步。问题在于,照顾既得利益实质就是让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董霞飞
本文分析了现行财政包干体制的利弊,论述了九五计划时期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认为,进一步制定和实施较为彻底的分税制,需要明确界定和划清政府的事权、财权;财政要彻底打破包揽统支的局面,投资范围一般限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合理划分税种,建立以产品税、增值税为骨干税源的中央税体系,以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为骨干税源的地方税体系;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要来源建立社会分配调节基金;划分税收管理权限,相应分设税务机构;为采用因素法合理确定各地支出基数努力创违条件;开辟和加强财政信用这一第二战场是一种明智的办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云鹏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重点逐步从收入转向支出,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初步建立了编制有标准、执行有约束、监督有依据的预算管理制度框架。但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比,我国现行预算管理制度还有较大差距。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贾康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和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于1998年明确提出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并积极推进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财政转移支付等一系列改革。经过多年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峰 姜德波
"十二五"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建立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体制基础。必须突破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是:推进资源环境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制;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振京 张林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和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以促进科技进步及其成果转化为核心内容的国家创新体系,经过从计划集成型向市场集成型的深刻转变,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进步及其成果在经济领域中的转化、推广和应用。由于是渐进式,目标又不断调整,至今,我国的创新体系仍不是一个与市场经济完全吻合的创新体系,原有体系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彻底改革,而一些新的结构性问题却又开始显露出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孟航鸿
本文认为,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政府财政与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界限不清、政府间纵向财政支出责任划分含混、横向财政管理责权配置碎片化、财政体制法治化租度较低,因此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于配置资源方面分工关系基础上,以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法治化为原则,努力构建责权一致、集散适度、调控有力的纵向与横向财政体制。
关键词:
财政体制 问题 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冯海波
"营改增"对现行地方税体系造成冲击,形成了加快地方税改革的倒逼机制。本文通过对国民政府时期地方税建设过程的回顾和总结,指出当下我国地方税建设应着力解决的四个问题并做出回答,即财政级次与政府级次的关系、地方财政的重心在哪里、税源划分方式如何选择、主体税种如何安排。
关键词:
地方税体系 财政体制 国民政府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赵大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是当前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总目标,为此,本文提出了构建以"辖区财政责任"为核心的分税分级财政的构想,即建立辖区财政体制。该体制是一种立体的分级模式,不同于注重本级财政的平面分级模式,更适合我国以"中央决策,地方执行"为基本特征的国家治理架构,也更有利于国家"五位一体"建设的全面贯彻落实。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勇
财政是有"魂"的,财政的"魂"就是财政理念,财政的理念是财政的价值观,是财政的宗旨。财政理念对财政行为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深刻地约束和推动着财政的进步。现代财政理念集中体现为"法治、民主、公共、效益"四种基本观念凝练现代财政理念应该寻找财政最核心的价值观念,财政的核心理念应该基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