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61)
- 2023(14574)
- 2022(12263)
- 2021(11556)
- 2020(9887)
- 2019(22997)
- 2018(22505)
- 2017(43063)
- 2016(23215)
- 2015(26532)
- 2014(26509)
- 2013(26277)
- 2012(24340)
- 2011(22146)
- 2010(21557)
- 2009(19686)
- 2008(19406)
- 2007(16956)
- 2006(14428)
- 2005(12969)
- 学科
- 济(98679)
- 经济(98546)
- 管理(67259)
- 业(61822)
- 企(50293)
- 企业(50293)
- 方法(48333)
- 数学(43393)
- 数学方法(42868)
- 中国(27321)
- 财(27002)
- 农(25461)
- 学(20293)
- 贸(20140)
- 贸易(20131)
- 易(19667)
- 业经(19284)
- 制(19212)
- 环境(17507)
- 农业(16581)
- 地方(16343)
- 务(15996)
- 财务(15945)
- 财务管理(15903)
- 银(15340)
- 银行(15308)
- 和(15269)
- 企业财务(15091)
- 融(14968)
- 金融(14965)
- 机构
- 大学(335441)
- 学院(331430)
- 济(144778)
- 经济(142204)
- 管理(129504)
- 研究(113268)
- 理学(112361)
- 理学院(111146)
- 管理学(109257)
- 管理学院(108629)
- 中国(86788)
- 京(69855)
- 科学(67426)
- 财(65451)
- 所(56255)
- 农(53259)
- 财经(52853)
- 中心(52721)
- 研究所(51350)
- 业大(48304)
- 经(48198)
- 江(46729)
- 经济学(46282)
- 北京(44179)
- 范(42245)
- 农业(42070)
- 经济学院(41840)
- 师范(41791)
- 院(40974)
- 财经大学(39424)
- 基金
- 项目(226576)
- 科学(179585)
- 基金(168371)
- 研究(164170)
- 家(147339)
- 国家(146228)
- 科学基金(125387)
- 社会(106743)
- 社会科(101297)
- 社会科学(101272)
- 基金项目(88517)
- 省(85184)
- 自然(80718)
- 自然科(78870)
- 自然科学(78847)
- 自然科学基金(77449)
- 教育(75307)
- 划(73486)
- 资助(69591)
- 编号(64409)
- 成果(52058)
- 部(52039)
- 重点(51493)
- 发(48477)
- 创(46994)
- 国家社会(45563)
- 教育部(44882)
- 科研(44477)
- 创新(44175)
- 课题(44009)
共检索到477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小胜 宋马林
碳排放交易体系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初始碳排放额度分配是交易体系设计的核心问题,如何从国家整体效率最大化的视角研究初始碳排放额度分配是既有研究尚未关注到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十二五"时期的数据,采用集中分配DEA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初始额度分配情况。测算结果显示:①"十二五"时期碳排放额度的空间分配表明,效率低的省份碳排放额度分配小于实际排放,因此,应该减少排放;而效率高的省份则应该增加排放。北京、上海和山西处在前沿面上,碳排放额度没有发生变化,其他发达省份的碳排放额度应该增加,但中、西部省份的碳排放额度应该减少;②对各省份"十二五"时期产出最大化下碳排放额度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小胜 宋马林
本文应用一种新的碳排放效率测量方法:“零和博弈”数据包络模型,测算了“十二五”时期中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效率,并按照效率大小对各个省份的碳排放额度进行重新分配。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发达省份,特别是北京、上海、广东地区以及江苏省和海南省,在“十二五”时期都是处在前沿面上,其他发达省份的碳排放效率也高于中西部省份,所有省份的碳排放效率都是逐年上升的,效率的趋同趋势明显。利用计算效率过程中得到的期望产出增加量和非期望产出调整量,重新分配各地区碳排放额度,发现发达地区重新分配后的碳排放额度都较实际排放的数据大,额度应该增加,效率低的地区额度应该减少,有的地区分配的额度甚至为负。为了达到有效,期望产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孟浩 周艳 徐国良 吴常艳
以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为例,以2010年为基准年,在ESTDA的框架下,运用ESDA、LISA时间路径和LISA时空跃迁等方法分析了2011~2015年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的时空动态特征,同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自相关性;(2)东部地区具有相对稳定的局部空间结构;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北京稳定性最强,新疆波动性最大;(3)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空间格局演化的整合性较弱,稳定性较强,协同高增长省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协同低增长省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4)影响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的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自给度和能源消费结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胜 胡正陶 张娜 宋马林
基于改进的共同前沿分析方法,本文对我国"十二五"时期的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全局效率、跨期效率和同时期效率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都较低;在对全局效率分析时发现绝大多数地区都存在非效率状况;在对跨期效率分析时发现非效率的地区数量明显比全局效率分析中的地区少;而同时期效率存在非效率情况的地区更少。根据共同前沿模型的特点,我们还发现各地区存在着全局效率小于跨期效率,跨期效率小于同时期效率的情况。根据上述的效率数据,本文还计算了共同前沿Malmquist-Luenberger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效率高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也较高,但是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数值都较小;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分解,发现技术进步较为明显,技术效率有待提高。最后,本文选取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各种因素,应用动态面板数据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有着正向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经济结构重型化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提高,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起着正向作用,城镇化弱化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上升,外商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作用为正,但是不显著。
关键词:
共同前沿模型 碳排放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肖文东 王雍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期3~5年的中期预算框架(MTBF)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并逐渐制度化。而我国目前实行的年度预算包括对其进行的若干改革,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财政纪律和预算与政策的连接两大预算管理难题,中期预算框架为"十二五"时期的预算改革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机遇。理论研究普遍认为,与传统的年度预算相比,中期预算框架在实现预算管理各层次目标,以及加强财政受托责任和提高财政透明度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借鉴新西兰、英国、荷兰等典型国家的中期预算制度设计,我国"十二五"期间应有策略地推动引入中期预算框架的预算改革,并确保将改革的注意力集中到正确的方向和要点上来。
关键词:
中期预算框架 年度预算 预算改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树成
本文回顾了2007年至今经济运行的阶段性变化,并对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整体走势可能出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预测:由于今年运行起点较高,整体经济将保持在适度增长区间(8%~10%),继续加速上升空间不大。在宏观政策层面,国家将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手段以稳定物价并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在"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人均收入的增长、城镇化的推进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等因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小胜 李月 李燕
利用中国省际投入产出数据,应用改进的"零和博弈"数据包络(ZSG-DEA)模型,对中国碳排放的效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按照效率的高低对碳排放的额度进行分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存在较大的差距,以考虑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各省份之间碳排放重新分配后,效率明显提高,除辽宁、吉林和福建的效率为0. 999外,其余省份都为1。从分配的结果看,发达省份基本都是实际碳排放少于重新分配后的数量,效率低和经济不发达省份的碳排放多数处在超排状态。最后采用考虑公平和效率的单指标分配,发现效果并没有按照ZSG-DEA模型分配的好,这表明按照ZSG-DEA模型分配更加符合经济的发展状况,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珊珊 罗良文
将Shephard距离函数引入LMDI-PDA分解法,构建了中国碳生产率七重因素分解模型,并进一步对能源强度因素进行深入分解,并考察了"十二五"时期(2010—2015年)中国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均产出规模的贡献率最大(151.22%),人口规模贡献率最小(1.39%);从行业来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工业对中国碳生产率的贡献最为显著,贡献率分别为13.81%和13.23%;从地区来看,贡献程度较大的地区为山东、广东、湖北和湖南,其碳生产率效应的贡献率分别为13.10%、8.58%、8.17%和6.59%。能源强度因素的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潜在能源强度、能源技术进步能明显促进中国碳生产率增长,但能源技术效率对中国碳生产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如何正确把握公共财政领域的制度建设与深化改革,是"十二五"时期我国财政体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需首先研讨和廓清的基本问题。本文对公共财政的制度建设作出概括的梳理,在回顾和现状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十二五"时期的财政制度建设、改革创新的目标、框架和要点的建议。
关键词:
“十二五” 公共财政 改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十一五"时期,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展望"十二五"时期,得益于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改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提高以及农业技术进步推动等因素的作用,农产品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供求关系将进一步改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环境继续改善,农民收入增长的方式继续变化,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民分化继续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有利条件增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将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体系将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政策环境有望继续改善;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将向纵深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海洋
研究目的:科学分析"十二五"时期全国土地整治工作面临的基本形势,合理确定目标任务,系统解析推进思路,部署安排工作重点,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措施建议。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和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要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把土地整治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进行谋划和部署,强化综合统筹、因地制宜,做到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研究结论:"十二五"时期,深入推进土地整治工作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抓好抓实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和加强基础工作。
关键词:
土地整治 规划 “十二五” 思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高培勇 张德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论从国内层面看,还是从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后凯 邬晓霞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近年来,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增长加快,地区经济呈现相对均衡增长态势,东西部差距由扩大转变为缩小,农村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在"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除了进一步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外,还应按照主体功能区和关键问题区两种类型区,实行差别化的国家区域调控政策和国家区域援助政策。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谭春辉 曾娟 邱均平
以"十二五"时期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9种情报学核心期刊所发表的10378篇情报学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信息计量学相关原理与方法,对"十二五"时期国内情报学研究态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经过分析,核实了"十二五"时期情报学研究的核心机构,确认了"十二五"时期情报学研究队伍中的领军人物与青年才俊,界定了"十二五"时期情报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与研究前沿,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情报学研究的顶尖论文。
关键词:
情报学 情报学研究 研究态势 知识图谱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金南 田仁生 吴舜泽 董战峰
研究评析了我国"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进展以及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而探讨了总量控制与污染控制以及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并对国家"十二五"(2011-2015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路线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十一五"时期污染总量减排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但是仍然存在污染总量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不对应、环境管理制度难以适应污染总量控制要求等问题;从国内外污染总量控制的实践经验来看,污染总量控制的应用范围和成效与一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技术基础有关,与环境质量改善并不一定具有直接响应关系。建议:"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实施污染总量控制约束结合环境质量改善指导的环境管理模式,构建"国家...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 总量控制 路线图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