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2)
- 2023(7690)
- 2022(6223)
- 2021(5847)
- 2020(4908)
- 2019(10887)
- 2018(11014)
- 2017(20523)
- 2016(11714)
- 2015(13088)
- 2014(13618)
- 2013(13077)
- 2012(12220)
- 2011(11057)
- 2010(11353)
- 2009(10287)
- 2008(10275)
- 2007(9830)
- 2006(8796)
- 2005(7777)
- 学科
- 济(43537)
- 经济(43401)
- 管理(36877)
- 业(29965)
- 企(24768)
- 企业(24768)
- 方法(14408)
- 中国(14212)
- 农(13047)
- 数学(12029)
- 制(11931)
- 数学方法(11834)
- 财(11762)
- 学(10968)
- 地方(9703)
- 银(9123)
- 银行(9099)
- 业经(8964)
- 行(8785)
- 体(8688)
- 理论(8447)
- 融(8329)
- 金融(8322)
- 教育(7849)
- 农业(7656)
- 销(7167)
- 供销(7164)
- 和(6395)
- 务(6394)
- 财务(6319)
- 机构
- 学院(156889)
- 大学(156760)
- 研究(57081)
- 济(56720)
- 管理(55237)
- 经济(55095)
- 理学(45539)
- 理学院(44969)
- 管理学(43945)
- 中国(43929)
- 管理学院(43652)
- 科学(35911)
- 京(34736)
- 财(31058)
- 农(30905)
- 所(29642)
- 江(27772)
- 中心(27133)
- 研究所(26625)
- 业大(24878)
- 农业(24231)
- 财经(22908)
- 范(22284)
- 师范(21975)
- 州(21963)
- 北京(21944)
- 省(21677)
- 院(21098)
- 经(20672)
- 技术(20162)
- 基金
- 项目(101545)
- 科学(78103)
- 研究(74231)
- 基金(70716)
- 家(62961)
- 国家(62376)
- 科学基金(51953)
- 社会(44762)
- 社会科(42059)
- 社会科学(42050)
- 省(41348)
- 基金项目(36092)
- 教育(35632)
- 划(34799)
- 自然(33794)
- 自然科(33019)
- 自然科学(33003)
- 自然科学基金(32423)
- 编号(30545)
- 资助(29890)
- 成果(26988)
- 课题(23502)
- 重点(23253)
- 部(21825)
- 发(21280)
- 性(20531)
- 创(20448)
- 科研(19468)
- 创新(19212)
- 年(19068)
共检索到259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邢海峰
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保障房供应不足的问题。目前,保障房建设已经在各地大规模展开,但要实现"十二五"规划中的保障房建设目标,则还有赖于合理有效的保障房供应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本文通过剖析影响保障房有效供应的制度成因,进而提出了保障房供应体系建设的取向及目标,并从社会、经济和空间三个维度,提出了建设保障房供应体系的政策建议,旨在为我国制定保障房供应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十二五”规划 保障性住房 供应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冬梅 葛励闻
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且是政府民生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存在空间布局过于边缘化、质量隐患与管理漏洞尚未杜绝、进入与退出机制尚不完善、人口流动使保障房建设呈不均衡态势等问题。为推进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健康发展,应采取优化保障房空间布局,提升保障房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行住房保障货币化;健全保障性住房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保障性住房进入与退出机制等措施。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问题 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蒋和胜 王波
在"十二五"规划出台之初,资金筹集被认为是我国地方政府贯彻落实中央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面临的头号难题,在学界也引发热议。四年过后,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各渠道资金的落实情况也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但对此问题目前学界尚没有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反思,与当初的激烈争论形成巨大反差。本文旨在对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各类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厘清资金来源各渠道的构成、规模以及发展趋势,对比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相同阶段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教训,找准我国在相关环节上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从而促进我国住房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十二五 保障性住房 资金 来源渠道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胡晓义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还不完善,特别是"十二五"时期社会经济形势和结构将发生的重大变化,既为社会保障事业提供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又从不同方面构成新的挑战。"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主要有:全面实现从无到有,优先解决仍存在的制度缺失问题;加快从窄到宽的进程,着力扩大覆盖面;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稳步提高保障水平;下决心从分到合,积极推进城乡统筹;推动从弱到强,大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歌华
从保障房建设的发展历程入手,结合城市的实际调查,针对金融支持保障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找寻影响金融支持保障房建设发展的障碍性因素,继而提出金融有效"对接"十二五规划下保障房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保障房 金融支持 住房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恩平
文章从与城镇住房市场相关的经济新常态特征分析入手,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城镇居住弱势人群的新动向,考察经济新常态下保障性住房供应对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保障性住房应该以移民人口为重点目标人群,以满足稳定性、体面型居住需要的产权性保障性住房为主,中央政府应该成为保障性住房公共支持的主体,实施以需定供、差异化、多元化的供应模式。
关键词:
新常态 居住弱势人群 保障性住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倩
本文为探索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通过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计算决策层中每个决策指标的权重,从而选择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企业自建政府回收,从根本上平衡政府、居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所选择的最优保障性住房建设方案不仅仅能节省国家财政支出,还能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并且在城镇一体化的今天,做好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人民生活,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倩
本文为探索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通过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计算决策层中每个决策指标的权重,从而选择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企业自建政府回收,从根本上平衡政府、居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所选择的最优保障性住房建设方案不仅仅能节省国家财政支出,还能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并且在城镇一体化的今天,做好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人民生活,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梁晓娟
住房保障体系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不仅能够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问题,而且可以保障国家的稳定和社会公平。公众对保障性住房领域的担忧,呼唤尽快建立严格的保障性住房信用体系。因此,应完善信用法律和制度,建立多层次信用体系,搭建信息平台,推进保障性住房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信用体系 征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小广 邱道持 李凤 曾珍
文章运用文献检索法、比较分析法评述了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保障性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目标不明确、体系结构不完善、规划选址不合理与建设融资模式单一等问题。研究结论: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研究必须夯实保障性住房体系发展的理论基础,深化保障性住房体系发展关键问题研究,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发展创新研究。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体系 关键问题 研究展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晓甦 黄丽静
住房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建设保障性住房体系旨在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问题,实现人民住有所居。在剖析我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着保障住房类型复杂、保障对象缺乏普适性,保障性住房政策效率较低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与公平效率关系。提出以公平为前提,效率为促进的新理念,建设我国新型、规范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实施租售两种制度政策,以提升我国保障性住房体制的效率,实现社会公平。
关键词:
公平与效率 中低收入群体 保障性住房体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盖国凤 丁莉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环节,研究保障房建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PPP模式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房建设模式,它可以全面整合资金需求和建设需求。本文通过明确保障房融资和建设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需求的关系,设计了涵盖保障房建设项目公司的组建、融资体系和建设体系全部过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并阐述了PPP模式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取向和实现过程。
关键词:
PPP模式 保障性住房 建设体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贾乐盈
我国在大规模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保障效果,为项目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提供参考。从物业后评价、制度后评价、经济后评价和影响后评价四个方面选取了16个指标,初步建立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这些指标的内涵,并对所选指标进行了相应解析。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项目后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文进 宋朝杰 陈畅
在政府不断加大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力度的背景下,大规模保障房建设的经济效应越发值得关注。通过对国外已广泛应用的IMPLAN系统进行有效的改良及运用,分析了保障房建设对我国各产业直接、间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4.7万亿的保障房建设投资将带动我国所有产业的产出增加约9.12万亿元,就业增加约4110.43万人次,附加值增加约3.99万亿元,且不同产业所受的各类影响差别很大。因此,充分发挥保障房建设的拉动效应,对于防范房地产调控引发整体经济硬着陆,确保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
保障房建设 拉动效应 IMPLAN系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石光只 刘传俊
本文首先对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以及"十二五"时期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其次通过计量模型分析预测"十二五"时期末及后"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比例,得出"十二五"时期保障性住房20%覆盖率规划目标并不能满足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依然艰巨的结论;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土地供应、资金、建设管理以及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策略建议,为后"十二五"时期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