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53)
- 2023(7619)
- 2022(6679)
- 2021(6125)
- 2020(5563)
- 2019(13064)
- 2018(12931)
- 2017(25712)
- 2016(14375)
- 2015(16238)
- 2014(16444)
- 2013(16688)
- 2012(16220)
- 2011(14815)
- 2010(14743)
- 2009(13716)
- 2008(13806)
- 2007(12724)
- 2006(10947)
- 2005(10021)
- 学科
- 济(67694)
- 经济(67648)
- 业(36873)
- 管理(35257)
- 方法(29729)
- 企(28236)
- 企业(28236)
- 数学(26462)
- 数学方法(26268)
- 农(19308)
- 地方(18292)
- 中国(16061)
- 财(15039)
- 学(14068)
- 业经(13820)
- 农业(12600)
- 贸(12252)
- 贸易(12247)
- 制(12165)
- 易(11785)
- 产业(10258)
- 地方经济(9776)
- 和(9353)
- 技术(8928)
- 环境(8903)
- 务(8890)
- 财务(8877)
- 财务管理(8851)
- 融(8710)
- 金融(8708)
- 机构
- 学院(209250)
- 大学(208568)
- 济(89427)
- 经济(87584)
- 管理(78163)
- 研究(75977)
- 理学(66799)
- 理学院(65948)
- 管理学(64787)
- 管理学院(64392)
- 中国(56148)
- 科学(48182)
- 京(45604)
- 农(41090)
- 所(40006)
- 财(38760)
- 研究所(36497)
- 中心(35220)
- 业大(33840)
- 江(32704)
- 农业(32475)
- 财经(30720)
- 北京(29056)
- 范(28048)
- 师范(27753)
- 经济学(27739)
- 经(27677)
- 院(27248)
- 州(26196)
- 经济学院(25303)
- 基金
- 项目(138803)
- 科学(107577)
- 研究(99265)
- 基金(98695)
- 家(86972)
- 国家(86266)
- 科学基金(72045)
- 社会(61576)
- 社会科(58403)
- 社会科学(58381)
- 省(54936)
- 基金项目(53099)
- 划(46934)
- 自然(46852)
- 自然科(45620)
- 自然科学(45604)
- 自然科学基金(44805)
- 教育(44649)
- 资助(40891)
- 编号(40359)
- 发(32465)
- 成果(32414)
- 重点(31957)
- 部(30761)
- 创(28464)
- 课题(28422)
- 创新(26750)
- 科研(26722)
- 计划(26550)
- 发展(25898)
共检索到312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洪昭
"十二五"以来,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省、市(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一方面,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优化;另一方面,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效应不断显现。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如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过高、服务业发展缓慢、区域产业结构差距较大、科技创新产出效益低等问题。展望今后,在"十二五"规划的合理引导下,服务业将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会逐步加快,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低碳产业将蓬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王岳平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既顺应需求变化支撑了经济高速增长,但所形成和积累的矛盾也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集中表现为过度集中于生产和加工制造环节的中低端,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营销、品牌等关键环节滞后或缺失,由此带来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能源、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贸易条件恶化、国民收入增长缓慢、服务业难以快速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国摆脱国际金融危机走向新繁荣的时期,也是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实施"突破关键环节、提升价值链"的战略,产业政策重心也应由过去倾斜式的结构政策为主,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岳平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之所以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既得益于改革开放激发了经济主体的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在于我国抓住了外部机遇。"十二五"时期,从国际上来看,和平和发展仍将是主流,但一些重要因素将发生显著的变化。其中,全球贸易高速增长和经济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军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是指导和评价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南。"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各省、市(区)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战略部署,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变化,认真实施本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建设任务,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较好地完成了规划目标的进度要求,但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覃洁芳 彭蓉 姚焰坤 王前强
目的:通过对"十二五"时期广西卫生投入的充足性以及卫生筹资的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性状况进行分析,为改善广西卫生筹资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西卫生筹资状况、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构成、GDP和卫生总费用增长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与全国发展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十二五"时期,广西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均超过5%,人均卫生总费用均低于全国水平;政府卫生支出与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均高于全国水平,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均低于全国水平;卫生总费用流向医院比重超过50%,而流向公共卫生机构的比重呈逐年下降;卫生总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014年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超过10%。结论:广西卫生筹资结构在不断优化,个人卫生负担有所减轻,但人均卫生总费用远低于全国水平,卫生费用支出总额离百姓的需求尚存在差距,影响卫生投入充足性;社会卫生支出不足,影响卫生筹资公平性;卫生筹资配置结构失衡,影响卫生筹资效率;卫生投入与经济发展协调性不足,影响卫生筹资可持续性。
关键词:
卫生筹资 “十二五”时期 广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岳平
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制定,要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结构性缺陷,适应未来需求和国内外条件变化。但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目标并不是唯一的,既要处理好静态资源配置优化与长期动态演化的关系,也要统筹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雪星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着力点。"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制约了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国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加快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等政策举措,从而实现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关键词:
“十二五”中期 城乡统筹 区域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映昆 王钦 肖红军
当前中国工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并正快速朝着工业化后期迈进,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化发展水平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发展将呈现重工业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培育、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全面提速等趋势,而工业结构演变将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产业层次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淘汰落后与发展先进并举,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兼并重组与大中小差异化发展,产业技术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的全面推进,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的重点是集聚化发展、推进沿海开发战略以及主体功能区建设。
关键词:
工业 工业化 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李平
推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工业经济领域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十二五"时期,要从探索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目标出发,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新的发展环境,通过调整实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工业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工业结构,高附加值化、高加工度化、高技术化的工业结构,有利于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高的工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升级。政府部门应当利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深化体制改革,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和推动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
工业结构 新型工业化 调整 优化升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嫣 艾飞飞 张珏
本文提出建设"国家教育规划战略管理体制"的思想与途径。基于此,从多个维度系统梳理、综合分析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与任务,为科学开发评价工具、实施"十二五"教育规划执行情况跟踪监测以及形成有效地工作推进机制提供依据,提升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宏观管理基础能力与统筹成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屈小娥 屈冰
文章以中国大陆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以各省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总量为基础,通过建立模拟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灰色预测GM(1,1)模型,实证测算了各省份"十二五"期间单位产值能耗的节能潜力、节能总量及对全国总节能量的贡献。
关键词:
灰色预测 能源消费 节能潜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淑茹 徐丽丽
一国经济发展不仅表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必定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本文以美国的产业结构作为对比参照系,将中国的产业结构体系与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两国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总结出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但是比重和结构偏离度仍然偏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趋势缓慢,制造业处在价值链底端;第三产业比重偏小、内部结构发展不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村人口教育水平;加速第二产业调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坚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完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与参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南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进步的表现。本文对南京市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发展演进过程及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中发现了南京目前在产业结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如二元经济结构较严重、重工业比重过高、技术含量不高等。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南京 状况 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康晓玲
2005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和高级化,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进一步降低,工业生产速度不断加快,第三产业比重稳定增长。同时,西部产业结构的变动速度超过东部,具有比东部地区更为强大的产业结构演变动力。但是总体而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比较缓慢,与全国及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较突出的早产型特点。目前西部地区应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推进西部优势资源的规模开发,改善农牧业发展的条件,促进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快速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媛媛 孙志宏
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在1998~2012年间的林业经济增长状况及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林业整体发展速度较慢,而且林业第一产业在结构素质、区域竞争优势方面问题突出,影响着第一产业的发展。其中二、三产业结构素质好,但竞争力较弱。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阻碍林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发展高质量的林业第一产业、推进第二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整合当地资源发展旅游业等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竞争力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林业产业 产业结构 动态偏离份额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