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14)
- 2023(7196)
- 2022(5966)
- 2021(5553)
- 2020(4842)
- 2019(11068)
- 2018(11090)
- 2017(22444)
- 2016(12467)
- 2015(13696)
- 2014(13746)
- 2013(13778)
- 2012(12876)
- 2011(11702)
- 2010(11706)
- 2009(10952)
- 2008(10710)
- 2007(9815)
- 2006(8971)
- 2005(8317)
- 学科
- 济(51840)
- 经济(51790)
- 业(33769)
- 管理(32010)
- 企(25022)
- 企业(25022)
- 方法(24292)
- 数学(22148)
- 数学方法(22002)
- 中国(19104)
- 财(16010)
- 贸(15274)
- 贸易(15269)
- 农(15138)
- 易(15064)
- 制(12586)
- 出(12091)
- 银(10476)
- 银行(10455)
- 学(10213)
- 行(10100)
- 农业(9756)
- 业经(9357)
- 地方(9280)
- 融(9140)
- 金融(9139)
- 口(8591)
- 出口(8585)
- 出口贸易(8585)
- 务(8519)
- 机构
- 大学(180917)
- 学院(179111)
- 济(81048)
- 经济(79537)
- 管理(65613)
- 研究(62391)
- 理学(56377)
- 理学院(55725)
- 管理学(54822)
- 管理学院(54482)
- 中国(48226)
- 财(40260)
- 京(37925)
- 科学(36299)
- 财经(32081)
- 所(31953)
- 农(29816)
- 经(29260)
- 研究所(28702)
- 经济学(27480)
- 中心(27340)
- 江(26775)
- 业大(25243)
- 经济学院(25093)
- 北京(24072)
- 财经大学(24046)
- 农业(23557)
- 院(22524)
- 范(22426)
- 师范(22159)
- 基金
- 项目(114328)
- 科学(90397)
- 基金(85287)
- 研究(82009)
- 家(74911)
- 国家(74373)
- 科学基金(62618)
- 社会(54479)
- 社会科(51887)
- 社会科学(51876)
- 基金项目(44453)
- 省(43015)
- 自然(39559)
- 自然科(38667)
- 自然科学(38650)
- 自然科学基金(37998)
- 教育(37734)
- 划(36942)
- 资助(36224)
- 编号(31425)
- 部(26903)
- 成果(26205)
- 重点(25875)
- 发(24780)
- 国家社会(23490)
- 教育部(23074)
- 创(23065)
- 性(22818)
- 课题(22259)
- 科研(22171)
共检索到271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雨
通过对"十三五"城镇就业岗位需求量、劳动力供给量分别进行测算,"十三五"城镇就业需求净增量为53005500万人,2020年需求总量为4.564.58亿人;"十三五"城镇劳动力供给净增量为4200万人,2020年供给总量为4.53亿人。因此,若不发生大的技术革新和政策变迁,2016年2017年城镇劳动力将总体供过于求,但2018年2020年将供不应求,2020年供求缺口为500万人左右。针对城镇劳动力总量和结构性"双短缺",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术进步水平、稳定并提高劳动参与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
关键词:
城镇劳动力 人口规模 结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雨
通过对"十三五"城镇就业岗位需求量、劳动力供给量分别进行测算,"十三五"城镇就业需求净增量为5300~5500万人,2020年需求总量为4.56~4.58亿人;"十三五"城镇劳动力供给净增量为4200万人,2020年供给总量为4.53亿人。因此,若不发生大的技术革新和政策变迁,2016年~2017年城镇劳动力将总体供过于求,但2018年~2020年将供不应求,2020年供求缺口为500万人左右。针对城镇劳动力总量和结构性"双短缺",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术进步水平、稳定并提高劳动参与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镇劳动力供需平衡。
关键词:
城镇劳动力 人口规模 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亚军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河北省农业劳动力大幅度下降。河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其农业劳动力下降速度排在我国前列,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先行性和典型性,分析总结河北省经验,可以为新时期河北农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同时也对其他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蔡涛 刘金山
利用2007—2010年广东、江苏、山东的规模以上制造业分行业的产值测算其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采用数理论证方法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相似与劳动力短缺的关系。结果显示:区域产业结构相似会导致产业生产规模大于市场最优时的产业生产规模状况,从而导致市场对劳动力要素的需求超过市场最优时的劳动力要素需求,即区域产业结构相似造成劳动力短缺;区域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变可导致国内生产要素禀赋的状况发生改变,而要素禀赋的动态演变又将促使产业模式发生转变。
关键词:
区域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相似 劳动力短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韦明 陈亚雯 于晶利
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高 ,市场机制和非市场因素对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导致劳动力市场局部供给与需求失衡 ,出现偏差 ,产生错位。劳动力市场技工短缺 ,有其复杂的形成机理 ,因而不能把技工短缺简单地归咎于劳动力市场失灵。它是与市场有关制度不完善条件下 ,人们选择的结果
关键词:
制度积累 供给冲击 需求扭曲 重新定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欧阳涛 龙晶
随着农村劳动力不同质的转移,大量农村地区出现了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低素质化等现象,留守的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短缺,农村劳动力一定程度的畸形转移与结构性缺失,使得农村发展过渡到了一个瓶颈阶段。文章基于22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受人力资本、家庭、收入、就业因素的影响。其中,(1)人力资本因素,人力资本因素的贡献率是最大的,留守农户拥有技能、接受培训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结构;(2)家庭因素,家庭年纯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土地经营情况对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影响较大,(3)收入因素,本人月收...
[期刊] 改革
[作者]
程杰 高文书
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放缓对于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系构成重大挑战,制度的可持续性、公平性与效率损失问题将在"十三五"期间凸显。养老保险体系暴露出的复杂问题既有体制转型不彻底的原因,也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亦有制度设计自身的缺陷。改革的顶层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体系内部调整,应该置于劳动力市场和整体经济框架之中。制度长期稳定运行始终要依靠持续的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发展,改革方向是建立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养老保险体系,实现养老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关键词:
养老保险制度 劳动力市场 社会保障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忠富 刘世青
根据相关资料数据,总结归纳我国建筑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并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劳动力短缺对建筑业的影响。分析认为:一方面,劳动力短缺将使得建筑成本增加、影响项目目标实现,阻碍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劳动力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推动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文杰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着严重的技能短缺问题。从供给角度看,学校职业教育中企业参与性不足和企业激励机制的缺乏是影响技能供给不足的最主要原因;从需求角度看,"学术至上"的传统观念与职业教育投资收益的低回报和企业低成本优势策略的选择弱化了技能的需求。由此得出,我国当前面临的技能短缺问题不仅是一个技能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技能需求不足的问题。因此,要破解我国技能短缺问题,学校职业教育应从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着手,企业培训应从完善相关培训制度着手,实现两者的共同治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文章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态势进行了分析,做出劳动力短缺趋势的长期判断。劳动力短缺的可能经济后果,涉及劳动力成本从而比较优势的变化、人力资本积累从而对引进外资的吸引力、人口红利的持续性,以及资源配置效应等方面。文章最后对必要的政策调整提出建议,以为未来的劳动力短缺时代做足准备。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劳动力短缺 政策调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刚
从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农业部门就业率、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素质的协调度等多维度分析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可以发现中国劳动力短缺属于相对短缺,而非绝对短缺。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只能有效地解决劳动力绝对短缺问题,而对相对短缺的效果较小,因此,通过放松计划生育政策来减缓或消除劳动力相对短缺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作用并非最佳选择。解决的措施应该是通过制度创新,利用已经积累起来的人力资本,充分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参与率、降低农业部门就业率、提高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素质的协调度等途径可以及时有效地捕捉到第二次人口红利。
关键词:
劳动力短缺 人口红利 人口结构
[期刊] 改革
[作者]
广东中山:外来劳动力供给短缺现象分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城市劳动力市场”课题组引言90年代以后,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加速流动。广东省中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流入的主要城市。该市1993~1994年曾发生让各级政府部门伤透脑筋并引起学术界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静敏 陆铭 陈钊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开始于沿海发达地区的"民工荒"出现向内地蔓延的征兆,部分地区的农民工工资也开始上涨。然而倘若以此认定中国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却不能解释与民工荒和工资上涨同时存在的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以及城市化率与工业化水平相差甚远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影响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一些特殊因素以及中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认为中国"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蔡昉 王美艳
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执行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经济发展尚处较低水平的情况下,实现了人口转变过程,过早地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的端倪。“先老”导致的劳动力供给下降与“未富”带来的大量劳动力需求,将可能形成比较优势的真空。这种趋势对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相应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提出严峻挑战。为应对劳动力短缺的局面,保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应未雨绸缪,包括最大化开发人口红利、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力度、选择可持续的养老保障模式,清除劳动力流动障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植华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已有许多专家对能源消费进行过预测研究,一般认为,我国到2000年能源的消费量大致为14-15亿吨标准煤。能源生产预测也有学者研究过,但大都是与消费预测分开进行的。我们的研究工作是把两者结合起来,将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在同一模型中进行预测研究,并且采用线性回归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指数平滑模型、线性回归——时间序列组合模型、非线性回归——时间序列组合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等六种模型同时对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进行预测,我们预测的结果:1995年前后,我国将出现全国性的能源缺口,其缺口量为0.5~0.6亿吨标准煤。现将其研究结果及有关问题作一介绍,并对弥补能源缺口,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