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4)
2023(4859)
2022(4103)
2021(3913)
2020(3206)
2019(6746)
2018(6641)
2017(11980)
2016(6275)
2015(6774)
2014(5905)
2013(5565)
2012(5102)
2011(4578)
2010(4700)
2009(4133)
2008(3952)
2007(3698)
2006(3302)
2005(2757)
作者
(15104)
(12695)
(12458)
(11721)
(8046)
(5931)
(5592)
(4768)
(4673)
(4476)
(4183)
(4129)
(4009)
(4003)
(3885)
(3719)
(3696)
(3654)
(3617)
(3539)
(3104)
(2993)
(2920)
(2906)
(2829)
(2807)
(2782)
(2761)
(2571)
(2419)
学科
(25672)
管理(24339)
(23884)
企业(23884)
(19782)
经济(19767)
技术(14131)
技术管理(11413)
中国(7644)
业经(6938)
方法(6416)
(5708)
(5579)
理论(5197)
(4977)
地方(4722)
数学(4583)
数学方法(4511)
(4469)
(4447)
银行(4440)
(4253)
(4224)
产业(3985)
农业(3926)
(3777)
金融(3776)
教育(3651)
教学(3512)
(3423)
机构
学院(78096)
大学(76106)
管理(33658)
(32684)
经济(32073)
理学(29029)
理学院(28749)
管理学(28406)
管理学院(28230)
研究(24585)
中国(18681)
(15222)
(14997)
科学(13384)
(12874)
财经(11386)
中心(11357)
(10946)
(10323)
(10111)
(10100)
师范(10018)
研究所(9732)
商学(9695)
商学院(9586)
北京(9559)
技术(9513)
(9380)
经济学(9332)
业大(9034)
基金
项目(53428)
科学(44220)
研究(43011)
基金(37982)
(32316)
国家(31990)
科学基金(28912)
社会(28243)
社会科(26851)
社会科学(26846)
(23277)
基金项目(20275)
教育(20163)
(18783)
(18444)
自然(17193)
编号(17017)
自然科(16899)
自然科学(16895)
自然科学基金(16652)
创新(16303)
成果(13567)
资助(13215)
课题(12725)
(12448)
(12201)
重点(12084)
(11890)
国家社会(11602)
(11448)
期刊
(37458)
经济(37458)
研究(25102)
中国(21800)
管理(16654)
教育(14696)
(11955)
科学(9668)
技术(9174)
学报(8233)
(7855)
(7385)
金融(7385)
科技(7372)
大学(7043)
业经(6724)
学学(6371)
经济研究(6367)
财经(5567)
技术经济(5323)
农业(5256)
(5023)
论坛(5023)
(4927)
职业(4666)
(4141)
问题(4002)
商业(3856)
现代(3810)
图书(3784)
共检索到122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方  
目前,我国企业创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态势还未形成,总体创新能力薄弱的状况没得到根本转变。"十三五"时期,应通过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生态环境,加大鼓励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激励企业创新发展,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钟春平  
怎样提升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公共部门跟私人部门之间的关联,简单地说就是政府跟市场的关系。在研发过程中我们的政策应该做什么呢?我们认为更多的应该是宏观的把关,进行推动,更多地推动创新能力的建设。公共部门不要轻易介入有风险的创新,企业应该从事研发和创新工作。第二个是资源配置。加大对我们的教育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钟春平  
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快速发展,经济规模不断上升,如何获得持续增长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而创新则是主要驱动力。创新在《建议》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创新实施起来难度巨大,需要对可能的困难进行前瞻性分析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实施谨慎的公共政策,以此提高创新能力。一、创新成为"十三五"规划的关键类似于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所述,全要素生产率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技术进步通常是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姜江  韩祺  
过去5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科技实力大幅上升,创新能力快速提高,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创新工作部署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各面。但总体看,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仍然偏少,与主要发达国家差距仍较大,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任重道远。迫切需要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明确未来5年到10年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部署,完善激励创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强化企业主导的协同创新机制,夯实创新驱动的科教人才基础,建立健全创新驱动导向的评价体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贾康  冯俏彬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新需求将面临严重的"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供给侧的主要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制度供给、创新等方面,均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为此,必须从微观主体层面,深入推进供给端改革来创造新供给,并配套行政、财政、国企、收入分配、价格、投资等多方面的综合改革,以释放经济社会活力,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基本理念。其中,"创新"被摆在最为核心的位置,成为五大基本理念之首。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十三五"时期尤其强调创新,是因为创新与发展是一个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刘汉初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从投资和外向型经济驱动为主加快向科技创新驱动和内需拉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区域发展格局在转型发展中的变化将成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新因素、新机制的新命题,而且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对转型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统计数据分析传统发展模式——投资和外向型经济驱动下形成的区域发展格局的基本特征,得出以下结论:投资拉动区域经济的力度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而显著增加,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明显增加;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贡献程度在省际层面正逐步超过投资和外向型经济的贡献;当前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大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科技创新能力对未来区域发展的作用及区域发展格局有可能强化"沿海—内陆"梯度的前景,提出在创新驱动下我国区域间发展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的预测结论,从而说明统筹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同协调、均衡、共享等区域发展理念的必要性。针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在新一轮发展中最大短板是科技创新能力落后,为避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新一轮起跑线上就落伍,提出了着力资源优势转化、激活"三线"科技创新潜力以及打造创新链条等培育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课题组  贾康  冯俏彬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到达一个非比寻常的关键时期和历史性的考验关口,仅以短中期调控为眼界的需求管理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应当及时、全面引入以"固本培元"为主旨、以制度供给为核心,以改革为统领的新供给管理方略,针对中国经济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中西医结合"多管齐下,共收疗效。为适应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打造有效动力机制的总体要求,亟应注重从供给侧入手,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从微观主体即创业、创新、创造的市场主体层面,释放经济社会的潜力、活力,托举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促进总供需平衡和结构优化,加快增长方式转变,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扫清障碍,拓宽道路。本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  原庆丹  
"十三五"期间,破解阻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障碍将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资源环境产权制度探索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将成为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环境经济政策创新要以此为着力点,重点从经济学的外部性以及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外部性内部化手段等,探讨利用经济手段,解决我国长期以来"资源低价、环境廉价"的不合理现象,让绿色环保企业获得更好收益,让"两高一资"企业或产业付出成本和代价的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生产力学会课题组  郑新立  高铁生  翟立功  陈胜昌  常义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本文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状背景,分析其面临的形势与遇到的挑战,提出了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以及可行性政策建议。经研究认为,"十三五"时期创新驱动的战略重点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应从全球视野出发、战略高度着眼、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色,反映出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它会对"十三五"时期以及今后更长时间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具有战略性的深远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则  
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的商贸流通业,成本高、负担重、效率低、障碍多已不再是行业内部的问题,而是制约、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突出难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商贸流通业具有共同的内在本质,它不可能完全消灭中间环节,因为它自己就是最大的"中间环节",也不可能消灭商贸流通业,只能改变商贸流通业的存在形式。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间、实体店与网店之间现有的矛盾冲突只是表象,经过相互磨合、相互适应完全可以融合发展。打破属地管辖体制和僵硬的行政边界,是商贸流通业寻求突破、释放创新能量的关键。同时,从提高效能、降低成本的战略高度,应彻底打破现行部门利益藩篱,尽快建立符合商品流通要求的"大商务部"管理体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伦盛  
科学的投融资机制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时期,我国城镇化投融资将面临经济增长放缓、政府收入增速下降、金融环境趋紧、融资空间缩小等挑战。据测算,"十三五"时期,我国城镇化融资缺口仍高达11万亿元。为保证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顺利推进,应通过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发行市政债券与投融资平台改革、投融资主体和方式多元化及推广设立城市开发投资基金试点等措施,对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苏生  
我国区域政策的制定,建立在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周期等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上,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区域政策经历了从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到缩小区域差距向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区域发展战略也由最初的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1979年)、西部大开发(2000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3年)、中部崛起(2004年)转向"三大战略"(2013年),区域合作正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佳莹  鄢一龙  
中国即将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近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来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新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新的发展时期,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五年规划的制定与执行也需要进一步发展,五年规划的定位、内容以及实施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使五年规划的定位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五年规划的内容更能体现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规划任务更加具体明确,五年规划的实施更加有效,更适应市场机制,更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本。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苏生  
我国区域政策的制定,建立在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周期等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上,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区域政策经历了从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到缩小区域差距向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区域发展战略也由最初的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1979年)、西部大开发(2000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3年)、中部崛起(2004年)转向"三大战略"(2013年),区域合作正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