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15)
2023(3429)
2022(3159)
2021(3094)
2020(2709)
2019(6402)
2018(6465)
2017(13475)
2016(7475)
2015(8631)
2014(8616)
2013(8920)
2012(8510)
2011(7843)
2010(7987)
2009(7786)
2008(7536)
2007(6822)
2006(6440)
2005(5805)
作者
(22505)
(18613)
(18483)
(17601)
(11470)
(9031)
(8630)
(7537)
(6897)
(6605)
(6275)
(6168)
(5992)
(5976)
(5671)
(5644)
(5548)
(5355)
(5337)
(5334)
(4780)
(4674)
(4501)
(4267)
(4264)
(4229)
(4157)
(4093)
(3856)
(3671)
学科
(31896)
经济(31869)
管理(21990)
(21485)
(16850)
企业(16850)
方法(15656)
数学(14282)
数学方法(14158)
中国(10357)
(9822)
(8384)
(8299)
(6161)
银行(6149)
(6115)
贸易(6110)
业经(6046)
(5997)
农业(5896)
(5871)
(5841)
(5493)
技术(5390)
(5387)
(5297)
环境(5120)
土地(4934)
(4896)
地方(4821)
机构
大学(113158)
学院(112283)
(47584)
经济(46570)
管理(45162)
理学(38439)
理学院(38046)
研究(37707)
管理学(37621)
管理学院(37423)
中国(30853)
(24711)
(24112)
科学(22582)
(19651)
(19538)
财经(18660)
研究所(17605)
业大(16745)
中心(16702)
(16692)
(16614)
北京(16009)
农业(15284)
(14460)
师范(14369)
经济学(13714)
财经大学(13614)
(13543)
(13307)
基金
项目(68039)
科学(52880)
研究(50489)
基金(48570)
(42339)
国家(42002)
科学基金(34798)
社会(31532)
社会科(29886)
社会科学(29877)
(26271)
基金项目(26155)
教育(22769)
(22406)
自然(21962)
自然科(21348)
自然科学(21339)
编号(21318)
自然科学基金(20927)
资助(20019)
成果(17476)
(15974)
重点(15271)
(14675)
课题(14512)
(13782)
教育部(13312)
人文(13068)
创新(12963)
科研(12853)
期刊
(54344)
经济(54344)
研究(35064)
中国(22020)
(17512)
(16976)
管理(16123)
科学(15483)
学报(15392)
农业(11885)
大学(11565)
(11439)
金融(11439)
学学(10705)
教育(9616)
技术(9591)
业经(9540)
财经(8903)
经济研究(8617)
问题(8001)
(7615)
(6650)
(6626)
技术经济(6570)
资源(6443)
统计(6438)
理论(6320)
商业(6113)
(5936)
图书(5845)
共检索到172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松林  李仅凤  
[目的]构建我国藏粮于地绩效评价体系,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藏粮于地的成效。[方法]基于经济-社会-生态分析框架,从数量、质量、技术、安全、结构、环境等方面构建藏粮于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1)“十三五”时期我国藏粮于地绩效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分区域看,黑龙江、山东、河南等主产区藏粮于地绩效较高,但生态效益有待提升;多数地区属于经济-生态效益潜力型和中增长型,未达到库兹涅兹曲线顶点。(3)各地区藏粮于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还有较大的提升潜力,耦合协调度不高。[结论]“十三五”时期我国藏粮于地成效显著,粮食主产区在稳定藏粮于地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需要提高生态效益;“十四五”时期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要考虑区域差异,并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课题组  童泽圣  
本文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供求状况,然后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供求变化趋势,指出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隐忧。研究发现:"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将在波动中提高,粮食消费总量将平稳增长,其中饲料粮和工业用粮需求增幅较大,粮食供需缺口有所扩大。因此,本文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调控机制,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合理引导粮食消费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促进粮食贸易平衡,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腾飞  亢霞  
粮食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基石。本文首先分析了"十三五"期间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与进口激增对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冲击,以及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引发的粮食需求变动。之后,审视和评估了未来五年期间粮食安全的发展趋势,如粮食对外依存度有所上升,居民消费对品种结构的要求日益增强,品质和营养越来越成为普遍化的价值追求。研究认为,"十三五"期间保障粮食安全应坚持宏观安全与微观安全相统一,兼顾长期安全和短期安全,在保证数量安全的同时突出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主张从生产环节保产能,流通环节强调控和消费环节促减损等方面建构链条式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玉茹  
经济新常态对农业尤其粮食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形势,需求量与质的变化、供给结构的变化、资源功能多元化、经营模式集约化以及农业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化。同时,粮食安全面临粮食供求压力、价格和补贴约束压力以及资源和环境压力三大考验。为确保"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应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转变粮食产业发展方式;实施粮食安全全球化策略;创新粮食支持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十三五"时期是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能源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对能源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6.28%。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预计达到49.84亿吨标准煤。建议"十三五"时期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定为15%左右,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定为50亿吨标准煤左右。同时,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5个维度推进能源生产消费革命,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艳涛  秦富  
当前,我国饲料粮市场供给出现阶段性过剩,饲料粮需求存在区域性和结构性失衡,而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量进口加剧了国内饲料粮的供需矛盾。"十三五"时期,我国饲料粮中玉米总产量将明显下降,饲料粮需求量将呈刚性增长及质量利用高效性发展,饲料粮供需将向紧平衡过渡,进口量将进一步增加。为实现"十三五"时期我国饲料粮供需与进口再平衡,应从供给与需求双向发力推进饲料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玉米政府补贴与农业保险并举的办法,对饲料粮进口配额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实施饲料粮进口国家及品种多元化战略,通过培育国际大粮商实施饲料粮"南进北出"战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艳涛  秦富  
当前,我国饲料粮市场供给出现阶段性过剩,饲料粮需求存在区域性和结构性失衡,而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量进口加剧了国内饲料粮的供需矛盾。"十三五"时期,我国饲料粮中玉米总产量将明显下降,饲料粮需求量将呈刚性增长及质量利用高效性发展,饲料粮供需将向紧平衡过渡,进口量将进一步增加。为实现"十三五"时期我国饲料粮供需与进口再平衡,应从供给与需求双向发力推进饲料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玉米政府补贴与农业保险并举的办法,对饲料粮进口配额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实施饲料粮进口国家及品种多元化战略,通过培育国际大粮商实施饲料粮"南进北
[期刊] 改革  [作者] 姜长云  
服务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最大产业,培育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引擎"亟待引起重视。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结构性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迅速凸显,但准确把握其内涵、科学选择推进方式更为关键。"十三五"推进我国产业发展需要注意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升制度红利;分类施策,科学选择不同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统筹谋划,培育鼓励创新创业的环境;因势利导,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未雨绸缪,有效防范经济社会运行和产业发展的风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钱津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五个新亮点:一是农业生产领域将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而且更重要的是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步伐。二是我国经济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性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四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资本市场作用全面发挥。五是物价总水平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必将有较大幅度的上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业有望逆势增长,逐渐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预计2020年旅游及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率将超过6%,综合贡献率超过14%。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投资潜力巨大、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人才队伍水平提升等诸多增长动力,亟须从释放改革红利、推进结构转型、强化创新驱动三个维度着力培育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新动力,切实扩大旅游生产要素有效供给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毕吉耀  李大伟  杨长湧  
"十三五"时期,我国外贸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外贸新常态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应紧紧围绕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这一目标,以大进大出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为主线,把握好家电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贸易和进口贸易等四个主要抓手,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在外贸稳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一、"十三五"时期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产业所课题组  盛朝迅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全球海洋产业发展格局加快调整、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海洋产业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和低碳环保成为海洋产业发展新的主题等新趋势,我国要立足自身转型发展基础与条件,适应世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动趋势,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新增长点、推动传统海洋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海洋服务业大发展,努力促进海洋产业高端化、知识化、低碳化发展,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顺江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化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型升级的决胜阶段。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关键在城市。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大方向就是走向高端化,目标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包括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都市农业,核心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转型的主要路径,就是通过创新推进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精益化、服务化和全球化。为此,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为企业和城市走创新发展道路营造一个宽松和公平的市场环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翠仙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时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人口市民化积极性不高、城镇化建设中面临质量和效率矛盾、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上"欠账"较多、城镇化建设规模和结构不均衡等。我国要通过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进程,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配置,发挥绿色经济的带动作用,构建起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机制以及坚持市场主导、完善公平竞争机制等措施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平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各级政府收支管理和各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十二五"时期我国各类债务发展趋势,预测"十三五"时期各类债务偿还压力。其中,地方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尤其是国有企业有较大偿债压力,需要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地方房地产税体系构建、PPP模式和地方自主发债管理的完善、国有企业经营治理结构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企业杠杆率降低等措施来化解偿债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