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73)
2023(15487)
2022(12862)
2021(11686)
2020(9621)
2019(22058)
2018(21901)
2017(42275)
2016(23484)
2015(26566)
2014(27163)
2013(26806)
2012(25552)
2011(23281)
2010(23960)
2009(22196)
2008(22224)
2007(20673)
2006(18715)
2005(17486)
作者
(69867)
(58413)
(58338)
(55812)
(37461)
(27868)
(26684)
(22723)
(22310)
(21511)
(20045)
(19539)
(19089)
(18804)
(18560)
(18232)
(17616)
(17293)
(17008)
(16977)
(14957)
(14588)
(14410)
(13490)
(13484)
(13297)
(13181)
(13096)
(11957)
(11870)
学科
(104934)
经济(104824)
管理(64263)
(62921)
(47475)
企业(47475)
方法(37788)
中国(33433)
(33229)
数学(32642)
数学方法(32277)
地方(28590)
(25871)
业经(23905)
农业(22408)
(21248)
(20753)
(19418)
贸易(19401)
(18739)
(18632)
银行(18595)
(17856)
(17504)
金融(17502)
(16357)
环境(15739)
理论(15616)
(15358)
地方经济(15303)
机构
学院(340982)
大学(337624)
(143672)
经济(140396)
研究(123587)
管理(123233)
理学(102705)
理学院(101452)
管理学(99652)
管理学院(98989)
中国(96108)
科学(74126)
(74092)
(69350)
(64585)
(61387)
(57777)
研究所(57545)
中心(56987)
财经(52310)
业大(48797)
北京(47758)
(47613)
农业(47601)
师范(47151)
(47069)
(45492)
经济学(44156)
(44122)
(41185)
基金
项目(208823)
科学(162378)
研究(157288)
基金(146602)
(127000)
国家(125834)
科学基金(106016)
社会(97687)
社会科(92418)
社会科学(92393)
(83678)
基金项目(75933)
教育(72517)
(69832)
编号(66545)
自然(65472)
自然科(63845)
自然科学(63828)
自然科学基金(62667)
资助(60849)
成果(56350)
(50771)
课题(47708)
重点(47652)
(45756)
(42559)
发展(41216)
(40536)
(40479)
创新(39842)
期刊
(174884)
经济(174884)
研究(110807)
中国(79752)
(58100)
(54856)
学报(51153)
科学(47331)
管理(47007)
教育(44817)
(39147)
金融(39147)
大学(38541)
农业(38507)
学学(35707)
技术(31855)
业经(29454)
经济研究(27667)
财经(26178)
问题(23480)
(22668)
(20612)
(18802)
图书(18755)
技术经济(17690)
国际(16397)
商业(16178)
(16115)
世界(16099)
理论(16053)
共检索到552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邹清平  
"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而且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解决3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围绕这一核心任务所产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都将对土地供需变化产生重大影响,适应这一变化的最现实的方式,是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减挂钩政策是在现行法律框架下解决用地瓶颈的主要方式,是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的主要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志宏  傅东平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耕地减少的矛盾,但由于处于探索阶段,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而美国实施多年土地发展权制度与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有着很大相似性,其本质都是土地发展权的交易,而且在全美范围成功实施多年,因此该制度对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完善有着重要启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汉龙  冯淑怡  张志林  曲福田  
通过对比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与美国土地发展权转移政策,分析两项政策的共性及差异,为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两项政策本质上都是土地发展权的交易,但在产生背景、运作流程和实施效果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为了解决规划分区制度的刚性,我国和美国分别出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土地发展权转移政策,但由于两国制度环境的差异,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美国选择了一种以市场和层级相结合的混合型治理结构,而我国则选择了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层级治理结构。虽然两项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规划分区制度的弹性,但现阶段,美国土地发展权转移政策在利益分配机制设计和耕地保护效果方面均优于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董大芳  罗海波  陈龙江  黎登琴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评估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政策的执行和终止,而在评估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客观公正的评估标准成为政策评估的关键。根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评估实际,认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评估标准应包括目标标准、效益标准、效率标准、公平性标准、公民参与回应政策的程度、适应性标准、可信度标准,并做了实证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绍静  安菁蔚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自推出以来受到地方政府的盛情欢迎,在该政策的幌子下,许多地方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拆村运动,增减挂钩影响到农村的终结。针对增减挂钩政策异化的现象,文章对该政策的本体形态进行了反思。增减挂钩政策本身是发展主义范式下思维方式的体现,缺少对权利和自由的敬畏,忽视政策造成的社会影响。事实上,城乡建设用地需要慎重挂钩,是否施行该政策需要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尊重农民的意愿、合理分配土地收益、注重城乡统筹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海素  吴流坚  刘训东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已成为发展的"瓶颈"。也正因此,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缺口与农村建设用地闲置浪费并存的现象,成了挖掘建设用地潜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为统筹城乡用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国家出台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冯长春  沈昊婧  王锋  
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深化多年来,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城镇和村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低、人均用地规模过大、土地利用粗放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有关调查统计表明:1990年~2000年,土地城镇化的速度是人口城镇化速度的1.71倍;2000年~2010年,这一指标上升到1.85倍。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速度之比值在1.12左右是比较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林丽  刘锐  
学界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存在误解。土地指标的价格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与近郊土地的增值收益有关。增减挂钩政策的出台与国家偏紧的建设用地指标供给策略有关,它是彻底的政府再分配,不是市场行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央地目标的博弈,地方指标的分配方式,官民利益的互动等有关,不仅仅是政策设计有漏洞、产权改革不彻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性质和实践逻辑决定了其很难实现"保统筹、保发展、保红线"的目标。要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须直面农民的公共品诉求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振波  方创琳  王婧  
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目前存在着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双增"严重占用耕地等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下的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有望成为破解该问题的综合路径。但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错位现象,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了中国城乡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总结了政策的提出与实施历程之后,运用文献分析与规划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政策执行错位的症结与根源:①"挂钩"政策缺少科学理论支撑导致实践存在盲目性;②土地财政阻碍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损伤农民利益;③保障体系不完善使政府行为公平性、"挂钩"质量与农村权益保障难以落实;④综合评估滞后使"挂钩"实施面临重大风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春光  
山东省菏泽市通过增减挂钩政策助推精准脱贫,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以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和城镇化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为目标,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夯实农村脱贫致富的物质基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文龙  
作为一种折衷性的土地制度变革,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在不触动耕地红线、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流动与增值,达成了农民、企业与国家的共赢。然而由于旧意识形态的阻挠,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横遭诘难,推进缓慢。只有尽快突破意识形态束缚,进一步扩大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使用范围和利用方式,才能进一步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比较优势,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转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樊刘冕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基于我国特定发展阶段和特殊国情提出的一项独创性政策。增减挂钩试点实施近10年来,在保护耕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试点实践的深入,该政策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如何进一步优化这项制度以扩大政策效应?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指标联动:将增减挂钩指标与新增用地指标有机结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君  朱玉碧  郑财贵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各种运作模式特点、利弊分析比较,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乡建设用地运作方式。挂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覃莉  靳亚亚  张金懿  
新时期新发展理念导向下,改进和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增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有效实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其改革需要建立多维度的认知与共识。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直接影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演化与发展,先后支撑了区域内平衡、区际间协同和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具有土地用途管制、财政转移支付、资源要素配置的基本特征,蕴涵了发展权、管制权和财产权三种权利的共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框架下,增减挂钩政策的改进与完善应着重考虑:自平衡和节余指标流转的时间融合,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城市开发边界内外空间融合,撬动全域全要素高效利用和土地利用转型;市场和行政机制融合,促进国土空间治理公平与高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雨恒   覃莉   姚树荣   路乾   杨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其土地要素空间配置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国家促进城乡土地要素空间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举措之一,但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和贡献往往被忽视,且存在争议。本文使用全国2006—2022年县域内增减挂钩项目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评估了县域内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内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地区生产总值水平,在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正向政策效应。县域内增减挂钩通过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和充实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邻近中心城市的地区、财政自给率较高的地区以及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增减挂钩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建设统一的土地资源要素市场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