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4)
2023(5322)
2022(4616)
2021(4363)
2020(3585)
2019(8120)
2018(7827)
2017(16266)
2016(8865)
2015(9463)
2014(9431)
2013(9386)
2012(9080)
2011(8336)
2010(8529)
2009(7797)
2008(7566)
2007(7043)
2006(6493)
2005(5896)
作者
(24005)
(19953)
(19643)
(19266)
(12765)
(9314)
(9151)
(7665)
(7618)
(7446)
(6754)
(6491)
(6467)
(6451)
(6434)
(6307)
(6095)
(5807)
(5787)
(5661)
(5194)
(4925)
(4895)
(4600)
(4548)
(4520)
(4371)
(4354)
(3992)
(3954)
学科
(39764)
经济(39738)
(26400)
管理(25217)
(21301)
企业(21301)
方法(13647)
(12521)
数学(11882)
数学方法(11724)
中国(10975)
地方(10322)
(10291)
业经(9853)
产业(9083)
(9002)
(8299)
农业(7843)
(7526)
贸易(7522)
(7307)
结构(6872)
技术(6699)
(6448)
(6398)
银行(6392)
(6342)
(6177)
及其(6025)
地方经济(5954)
机构
学院(124422)
大学(121134)
(58730)
经济(57619)
管理(49112)
研究(44442)
理学(41753)
理学院(41332)
管理学(40815)
管理学院(40563)
中国(33968)
(27233)
(25126)
科学(24323)
(21812)
财经(20621)
(20255)
中心(19870)
研究所(19426)
(18588)
(18085)
经济学(17953)
(16359)
经济学院(16126)
(16061)
北京(16046)
师范(15931)
(15644)
业大(15478)
财经大学(15016)
基金
项目(78281)
科学(62934)
研究(60856)
基金(56592)
(47801)
国家(47405)
科学基金(41160)
社会(39426)
社会科(37650)
社会科学(37645)
(31100)
基金项目(29026)
教育(27263)
(25613)
编号(24840)
自然(24780)
自然科(24156)
自然科学(24151)
资助(23819)
自然科学基金(23767)
成果(20735)
(19131)
课题(17896)
(17771)
重点(17643)
(16503)
发展(16279)
(16024)
国家社会(16022)
(15876)
期刊
(69579)
经济(69579)
研究(41449)
中国(24526)
(19720)
管理(19625)
(17021)
科学(15242)
(14803)
金融(14803)
学报(13986)
教育(12697)
业经(12316)
经济研究(11660)
农业(11449)
大学(11371)
技术(11130)
学学(10709)
财经(10332)
问题(9154)
(9133)
(7714)
技术经济(6852)
国际(6637)
现代(6506)
商业(6446)
世界(6016)
经济问题(5954)
统计(5943)
(5872)
共检索到194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文宗瑜  谭静  宋韶君  
本文以世界消费模式转变与新一轮世界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为切入点,着眼第一产业结构性供给不足及受到落后的农业生产关系束缚、第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及国际国内新需求新消费的无法满足、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大但受到服务水平低服务质量差的拖累,提出"十三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新产业组织形态。与新产业组织形态相适应,在产业升级路径设计上,以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作为产业升级的载体、以第二产业支持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并打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连接的通道、以技术创新加快与吸收新一轮世界工业革命成果而助推产业升级、以"一带一路"投资战略与加大对欧美经济发达体投资力度支撑产业升级。"十三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除了进行产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小鲁  
当前我国经济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表现在资本生产率急剧下降,产能严重过剩。原因在于储蓄率和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政府过度热衷于投资,刺激政策过度鼓励投资,收入分配失衡等。十三五时期应以结构调整为主,需要调整宏观政策,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使经济走上结构平衡、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孙宇晖  孙兆慧  
我国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面对的是经济严重失衡的基础和结构:第一产业发展的滞后,使我国经济迟迟不能进入成熟阶段,长期拖着“四化”的后腿,制约了综合国力的提高。为此,“十五”期间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重点及政策措施选择都必须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德旭  姚战琪  
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伴随着就业结构的变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对结构变动的贡献度增大,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高。本文从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就业结构转换效应、第三产业发展的结构升级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重点探讨如何保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各种效应的协调互动,剖析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外因素,提出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和方向。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阶段、资源和环境约束条件、社会发展程度,结合21世纪前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认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益琳  张新  李玲玲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如何驱动产业结构调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亟待探究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系统要素及其因果关系出发,阐释"两化"深度融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并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动态仿真和政策干预分析。研究表明:"两化"深度融合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实施产业、科技和财政政策有助于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及产业结构发展,但盲目提升政策强度会导致其边际效益减弱;不同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差异,科技政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最为明显。"两化"深度融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效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应根据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形成适度、持续和异质性的政策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益琳  张新  李玲玲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如何驱动产业结构调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亟待探究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系统要素及其因果关系出发,阐释"两化"深度融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并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动态仿真和政策干预分析。研究表明:"两化"深度融合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实施产业、科技和财政政策有助于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及产业结构发展,但盲目提升政策强度会导致其边际效益减弱;不同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差异,科技政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最为明显。"两化"深度融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效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应根据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形成适度、持续和异质性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傅道庆  
在“西部大开发”和已加入WTO的现实条件下 ,西部经济要实现快速发展 ,必须深入研究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 ,解决西部目前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的问题 ,加快实现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岳平  
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制定,要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结构性缺陷,适应未来需求和国内外条件变化。但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目标并不是唯一的,既要处理好静态资源配置优化与长期动态演化的关系,也要统筹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岳平  
本文顺次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十三五"时期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作用面临的挑战,基于上述分析,文章认为"十三五"时期,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方向,就是以追求更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由价格竞争向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竞争提升,由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型,推动我国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跃升,实现创新发展、高效发展、绿色发展。最后,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与完善市场并重;(2)创新政策模式,由结构性政策为主向功能性政策为主转变;(3)完善政策和体制创新,促进创新驱动和效率驱动;(4)放宽行业准入,扫清服务业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王岳平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既顺应需求变化支撑了经济高速增长,但所形成和积累的矛盾也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集中表现为过度集中于生产和加工制造环节的中低端,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营销、品牌等关键环节滞后或缺失,由此带来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能源、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贸易条件恶化、国民收入增长缓慢、服务业难以快速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国摆脱国际金融危机走向新繁荣的时期,也是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实施"突破关键环节、提升价值链"的战略,产业政策重心也应由过去倾斜式的结构政策为主,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饶中心支行课题组  方培林  
政策性金融支持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一个战略问题。第一,由于结构调整兼备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地方微观经济增长的双重性质,因而政策导向与市场导向是调整结构的两种必需手段。第二,由于农业本身是低收益率、高风险产业,其社会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经济收益,故市场失灵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关注的,政策导向应优先于市场导向。第三,由于商业性金融的趋利性与农村产业的弱质性、风险性存在矛盾,在金融领域的政策导向直接体现为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文章认为,作为以弥补市场缺陷、体现政府意图不以追求自身利润为主要目标来配置金融资源的政策性金融,在当前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及优化升级意义重大。对此,本文重点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曦  卞靖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市场需求放缓、资源环境要素约束增强等各种因素的挑战,进行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外贸结构调整应以营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相协调和提升价值链为战略重点。在政策上,应实施积极的进口战略,促进贸易平衡;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外贸商品结构;推动贸易伙伴多元化,优化外贸区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外贸方式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宏鸣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多极化发展,使各国的产业部门不得不重新构架其全球运行体系,欧洲联盟的崛起,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集团的土崩瓦解,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这对日本产业的重新选择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由于其发展较少依赖资源等条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例如“诺基亚”在芬兰横空出世,知识经济的飞速成长又使各国产业的消长变化更富戏剧性,更加难以预测。 主导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框架结构支点,没有支点,就难以形成结构。但下一代日本的主导产业尚处在形成之中,科技的革命性突破是重构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力量,科技发展的速度正在逐步加快,科技的突破是不可避免和可以期待的,整个世界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中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线。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强法治为保障。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蓝图,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滚动的总体谋划,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2020年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辉关  郭晓晶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本文考察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和变动趋势,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策略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