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3)
- 2023(12641)
- 2022(10696)
- 2021(9863)
- 2020(8292)
- 2019(19247)
- 2018(18763)
- 2017(35549)
- 2016(19234)
- 2015(21965)
- 2014(21832)
- 2013(22148)
- 2012(21290)
- 2011(19637)
- 2010(19642)
- 2009(18583)
- 2008(18230)
- 2007(16505)
- 2006(14740)
- 2005(13676)
- 学科
- 济(102811)
- 经济(102728)
- 管理(49231)
- 业(46384)
- 方法(40100)
- 数学(35698)
- 数学方法(35437)
- 企(35313)
- 企业(35313)
- 中国(27088)
- 农(24169)
- 地方(22322)
- 学(21218)
- 财(20260)
- 贸(19020)
- 贸易(19007)
- 业经(18697)
- 易(18471)
- 制(16600)
- 农业(16287)
- 地方经济(14334)
- 融(13920)
- 金融(13918)
- 银(13849)
- 环境(13811)
- 银行(13804)
- 和(13659)
- 行(13301)
- 体(12029)
- 发(11819)
- 机构
- 大学(292839)
- 学院(289610)
- 济(135029)
- 经济(132580)
- 研究(112384)
- 管理(103324)
- 理学(87830)
- 理学院(86719)
- 中国(85303)
- 管理学(85290)
- 管理学院(84748)
- 科学(67348)
- 京(63540)
- 所(59033)
- 财(58677)
- 研究所(53615)
- 农(53576)
- 中心(49052)
- 财经(46442)
- 经济学(44004)
- 江(43900)
- 业大(43043)
- 农业(42367)
- 经(42229)
- 北京(41073)
- 院(39949)
- 经济学院(39507)
- 范(37762)
- 师范(37332)
- 科学院(34843)
- 基金
- 项目(186073)
- 科学(145206)
- 基金(136234)
- 研究(132662)
- 家(120982)
- 国家(120047)
- 科学基金(99972)
- 社会(86207)
- 社会科(81738)
- 社会科学(81715)
- 基金项目(70620)
- 省(69824)
- 自然(63282)
- 自然科(61789)
- 自然科学(61762)
- 自然科学基金(60709)
- 划(60130)
- 教育(59874)
- 资助(57250)
- 编号(51094)
- 重点(43158)
- 部(42421)
- 成果(42415)
- 发(42261)
- 创(37488)
- 国家社会(37052)
- 课题(36572)
- 科研(36001)
- 教育部(35931)
- 中国(35834)
- 期刊
- 济(154806)
- 经济(154806)
- 研究(92534)
- 中国(58767)
- 学报(49682)
- 农(48773)
- 财(44997)
- 科学(44953)
- 管理(38899)
- 大学(36846)
- 学学(34840)
- 农业(33124)
- 融(27416)
- 金融(27416)
- 经济研究(26858)
- 教育(25846)
- 财经(24509)
- 技术(23780)
- 业经(21535)
- 经(21357)
- 问题(20587)
- 贸(18983)
- 业(18874)
- 国际(17122)
- 世界(17111)
- 技术经济(16192)
- 统计(15128)
- 版(13804)
- 策(12852)
- 经济问题(12818)
共检索到451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稻葵 石锦建 金星晔
本文主要分析"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和前景。根据国际比较和历史经验,我们分析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三大条件:稳定而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对发达经济体开放,进而中国在未来10-15年仍将具备7%或以上中高速增长的潜力。释放潜力需做好三个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大国经济发展优势,中国经济的地区收敛效应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带来年均1%的GDP增长潜力。第二,通过改革充分发掘我们定义的有效劳动供给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有效劳动供给的增长将在"十三五"期间带来年均0.3%-0.7%的GDP增长潜力。第三,合理应对TPP等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的挑战。从"十三五"前期经济增长前...
关键词:
“十三五”时期 中国经济 增长潜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解三明
在进行模型预测时,要根据我国实际来确定今后20~30年的改革因素、后发优势、投资率变化和外资流入的规模及大小。同时考虑环境治理所占用GDP的份额,以及资本设备利用率和劳动力参与率,综合对未来20~30年的GDP进行预测。在今后13年中,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仍可保持8.0%左右。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预测 经济对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刘云中 何建武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现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首先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特点,清楚地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要或可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并明确确保良好前景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以规避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增长潜力 前景分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何建武
本文对"十三五"及203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将下降至6%~7%,2020~2030年期间进一步下降至5%左右;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将由过去"出口导向、工业优先、投资驱动"向"更多依靠消费、更多依靠服务业、更多依靠技术进步"转变;十三五将成为中国迈向高收入社会的关键冲刺阶段,预期中国将在2021前后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关键词:
十三五 经济增长 高收入国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彭新永 张卫华
"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通过数学模型测算出,广西"十三五"潜在经济增长在8.5%左右,适度区间为7.5%~9.5%,应从深化改革、城镇化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升经济增长动力。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广西区“十三五”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游士兵 段晓璞
本文旨在探讨"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年均增速的稳健性,看其能否守住底线6.5%。首先采用潜在产出法对中国1979—2015年的经济增长进行核算,将经济增长分解为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率、能力实现率改善四个方面,利用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存量、劳动力在1978—2015年的相应数据,使用隐性变量法和HP滤波方法分别测算出1979—2015年技术进步与能力实现的增长率。然后结合使用时间序列预测法和情景分析法,预测出各动力因素未来五年在不同情形下的年均增长率,进而预测出"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年均增速。预测结果表明,只有在乐观情形下中国在"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年均增速才能守住底线6.5%。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关键词:
十三五 经济增速 底线6.5%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游士兵 段晓璞
本文旨在探讨"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年均增速的稳健性,看其能否守住底线6.5%。首先采用潜在产出法对中国1979—2015年的经济增长进行核算,将经济增长分解为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率、能力实现率改善四个方面,利用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存量、劳动力在1978—2015年的相应数据,使用隐性变量法和HP滤波方法分别测算出1979—2015年技术进步与能力实现的增长率。然后结合使用时间序列预测法和情景分析法,预测出各动力因素未来五年在不同情形下的年均增长率,进而预测出"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年均增速。预测结果表明,只有
关键词:
十三五 经济增速 底线6.5%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京平 刘爱华 郑泽香
中国经济已经步入"十三五"这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研究未来5年中国经济的前景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我们描绘的发展蓝图,全面分析了"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如何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贯彻落实好"十三五"规划建议,打好"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攻坚战,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十三五 中高速 中高端 中高收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树成
本文回顾了2007年至今经济运行的阶段性变化,并对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整体走势可能出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预测:由于今年运行起点较高,整体经济将保持在适度增长区间(8%~10%),继续加速上升空间不大。在宏观政策层面,国家将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手段以稳定物价并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在"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人均收入的增长、城镇化的推进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等因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国培 王伟斌 张习宁
本文详细测算了我国的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函数法,综合考虑了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得到要素投入的动态产出弹性,以对我国1978-2012年的潜在产出进行测算。进而,立足于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对影响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变量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潜力进行预测。根据测算,在基准情景下,2016-2020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约7%。未来几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减弱,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负面影响,应极大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金融危机时期农民工就业的调整过程和结果,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即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并显示出与这个新阶段相联系的劳动力市场特征,揭示出经济可持续增长面临的挑战。文章首先论证了农业不再是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因而农民进城打工已具有不可逆转性。文章还指出,剩余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迫切需要发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即以农民工市民化为内涵的深度城市化。通过国际比较,文章论证了城市化作为新增长点的意义,对未来城市化的速度进行了判断,并澄清了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扩张和人口增加的关系,进而论述了推进深度城市化战略的要点——新老居民获得均等的公共服务。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农民工 城市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唐旭
去年11月去瑞士巴塞尔参加BIS主办的央行研究工作会。会上,一位研究主管问我:你说中国经济增长还能保持多久?我说,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增长二十多年,还有巨大的潜力增长下去。中国的人均GDP才1200美元左右,比起发达国家的至少1万美元的人均GDP,还差得很远。即使在经济普查后,人均GDP也只是增至1500美元左右,差距还很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
过去 2 0年 ,资本的快速积累和生产率的提高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长期内 ,由于供给和需求方面的重大潜力 ,中国经济仍可以保持快速增长 ,但其速度会低于过去 2 0年的平均水平 ,其中“十五”时期经济增长必须有一个较高的速度。为此 ,应消除抑制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 ,加强风险防范
关键词:
中长期 经济增长 潜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江勇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已经持续高速增长了25年。从现在到2020年的十几年中,中国经济仍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还将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结构转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延群 娄峰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Solow增长模型实证分析1970~2007年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对未来影响经济增长各个因素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段预测和情景分析。按照我们的判断,在未来直到2020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会明显低于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会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在比较乐观的假设基础上,2008~202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在较差的情况下,只能达到5%~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