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1)
- 2023(9634)
- 2022(8663)
- 2021(8141)
- 2020(6862)
- 2019(15927)
- 2018(16011)
- 2017(31315)
- 2016(17160)
- 2015(19184)
- 2014(19031)
- 2013(18906)
- 2012(17228)
- 2011(15453)
- 2010(14998)
- 2009(13471)
- 2008(12808)
- 2007(10905)
- 2006(9483)
- 2005(7906)
- 学科
- 济(67173)
- 经济(67098)
- 管理(50564)
- 业(46634)
- 企(39788)
- 企业(39788)
- 方法(34240)
- 数学(29970)
- 数学方法(29644)
- 财(18356)
- 农(16534)
- 中国(16053)
- 学(14780)
- 业经(14504)
- 地方(13542)
- 环境(11541)
- 务(11498)
- 财务(11439)
- 财务管理(11422)
- 和(11307)
- 理论(11207)
- 农业(11085)
- 技术(11065)
- 企业财务(10869)
- 贸(10786)
- 贸易(10782)
- 易(10447)
- 制(10439)
- 划(9893)
- 教育(8962)
- 机构
- 大学(237091)
- 学院(234737)
- 管理(99450)
- 济(92042)
- 经济(90077)
- 理学(87430)
- 理学院(86535)
- 管理学(85122)
- 管理学院(84724)
- 研究(75441)
- 中国(53951)
- 京(50071)
- 科学(48229)
- 财(40332)
- 所(36901)
- 业大(36526)
- 农(35857)
- 研究所(34069)
- 中心(33861)
- 财经(33385)
- 江(31752)
- 北京(31454)
- 范(30541)
- 经(30441)
- 师范(30275)
- 农业(28232)
- 院(27719)
- 经济学(26721)
- 州(26296)
- 商学(25299)
- 基金
- 项目(170084)
- 科学(133651)
- 研究(124033)
- 基金(123665)
- 家(107327)
- 国家(106458)
- 科学基金(92100)
- 社会(77304)
- 社会科(73276)
- 社会科学(73255)
- 基金项目(66932)
- 省(66394)
- 自然(61019)
- 自然科(59594)
- 自然科学(59581)
- 自然科学基金(58488)
- 教育(56286)
- 划(55816)
- 资助(50877)
- 编号(50765)
- 成果(40023)
- 重点(37376)
- 部(37328)
- 发(35599)
- 创(35452)
- 课题(34075)
- 创新(33021)
- 科研(32717)
- 教育部(32038)
- 大学(31673)
共检索到324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苗壮 周鹏 周德群 李向民
截至"十一五"期末,我国各省区基本完成能源强度下降20%的政府分配目标,而实际上,各省区能源强度的下降幅度实际对应的技术效率相差甚远。本文在提出基于"零和收益"思想的环境生产技术(ZSG环境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非径向分配方式将"十一五"期间各省区的能源强度约束指标按照整体效率最大化思路进行分配,并与能源强度的实际下降幅度进行比较。实证分析表明:对能源强度约束指标的分配结果,各省同时处于全部省区的共同ZSG-DEA前沿面上,可以实现各省能源节约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整体帕累托最优;中央政府提出的省级行政分配机制更注重的是"公平"导向,而本文提出的ZSG环境生产技术分配机制更强调的是"效率"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苗壮 周鹏 李向民
我国政府已明确"截止2015年末,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碳强度)要比2010年下降17%"的减排目标,而目前学术界缺乏将国家制定的碳强度约束指标进行省级分解的系统考量。因此,制定科学的碳强度约束指标分配体系是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零和收益"思想的环境生产技术(ZSG环境生产技术)的碳排放分配模型,将"十二·五"时期省级碳强度约束指标进行效率分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ZSG环境生产技术模型对碳排放进行效率分配后,各省区的投入—产出指标同时处于ZSG前沿面上,实现经济指标、能源指标和环境指标的整体帕累托最优;"十二·五"时期各省区的碳强度约束指标大相径庭,部分省区未来需要下降...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刘小敏
在中国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均被当作是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两者在约束要求上具有一定近似性,如在规划中同时起作用的话,可能会使国家相应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出现冲突而增加操作难度。本文采用情景分析法,就能源强度目标与碳排放强度目标作如下分析:首先以"十一五"期间的实际能源消费数据来估算这两个指标变化差别,并探索成因。然后,在设计国家"十二五"产业发展情景的基础上,构造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途径,并结合国家的能源发展规划要求,分析两个目标内在要求的不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目标在执行时可
关键词:
能源强度 碳排放强度 能源结构 情景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谭克虎 吴昊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十一五”时期重点产业选择不仅关系到太原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而且关系到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大局。因此,科学分析太原市重点产业选择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重点产业选择与确立的约束条件,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建坤 张希良
本文对我国到2010年如何实现GDP能源强度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进行了定量化的系统分析,提出大体上1/3可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和轻重工业结构调整,1/3可依靠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1/3可依靠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增加值率的提高以及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正确引导来实现的分析结论。同时还对未来不同GDP增长速度对实现目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GDP增长速度越快,越有利于GDP能源强度下降目标的实现,但期末能源总消费量的增长也会越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兴艳 佘元冠 邵剑华
能源是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做好能源需求预测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能源需求进行预测,为我国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提供了定量依据。
关键词:
能源 能源需求 需求预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宜勇 顾严 李宏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包彤
在我国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的背景下,环境目标约束对引导制造业减排增效与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将2006年“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环保目标责任制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十一五”期间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数据构造了“年份-城市-二位数制造业”三维面板集,使用三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环保目标责任制对重污染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目标责任制显著促进了重污染制造业升级,这一效应并非短期存在,并且在市场化程度越不完善、污染治理能力越低的地区,该效应越明显;机制分析表明,环保目标责任制一方面通过城市间、城市内行业间和行业内企业间的资源再配置效应推动了重污染制造业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污染企业创新数量、强化污染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实现重污染制造业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环保目标责任制借助重污染制造业升级效应提高了行业能源效率和清洁程度,实现了节能减排,推动了重污染制造业绿色转型。因此,应设立具体并滚动调整的减排目标,打破市场分割,引导各地区依照比较优势打造产品,提高政府对高质量创新的评估准确性与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环保目标责任制对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的赋能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建
文章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动态相关系数、小样本因果关系检验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十一五”能源利用效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统计分析,并对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了系统论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立群
我国投资率高、消费率低的特点,既有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方面的原因,也有短期经济波动和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还有统计口径方面的原因,总体看比较复杂。不能以简单的国别比较加以确定,更不能以发达国家的比例作为调整的方向。
关键词:
“十一五” 投资与消费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康 郭定文 杨升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亚东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明显受到国际减排压力。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的发展阶段,高能耗、高排放、粗放式经济增长等都是现阶段经济发展基本特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能源消耗强度、缓解当前和今后能源供求结构矛盾、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目前研究国内能源效率的文献大多没有考虑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压力。而我国2009年发布的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硬约束,显然可能对各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产生影响。由此,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我国主要能耗行业在碳减排约束下的能源利用效率,发现碳减排约束下能源效率低于无约束下的能源效率。
关键词:
能源利用效率 碳减排 超效率DEA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潘雄锋 潘仙友 李昌昱
本文从低碳约束与能源强度这一基本关系出发,理论上阐释了碳生产率对能源强度产生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生产率约束对能源强度的直接影响轨迹呈"U"型曲线,就中国目前实际情况而言,碳生产率将有效遏制能源强度的攀升。但随着节能成本的递增,碳生产率约束所带来的"节能"边际效应正逐步削弱。此外,碳生产率的约束将有效促使产业结构高级化,扭转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能源强度的作用效果;其次,碳生产率引致的技术创新对能源强度存在反弹效应;最后,外商直接投资作为降低能源强度的有效措施之一,低碳约束对FDI的技术外溢及资本积累具有加速效应。
关键词:
碳生产率 能源强度 倒逼机制 双重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果庆
本文以我国1953—2005年 GDP 与 TEC(总值能源消耗)数据建立 GDP 与 TEC 非线性动力系统(GDP—TECNLDS)模型,其显示 GDP 与 TEC 之间存在相互加速关系,而 GDP 与 TEC 的耦合对 TEC 增长起抑制作用。实验表明,我国若采取最优控制改变 GDP—TECNLDS 运行轨道,就可以更好地实现"十一五"TEC/GDP 下降20%的目标,为此,我国还必须保持 GDP 较高但不过度的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