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9)
- 2023(8960)
- 2022(7771)
- 2021(7236)
- 2020(6369)
- 2019(14633)
- 2018(14453)
- 2017(29014)
- 2016(16139)
- 2015(17920)
- 2014(18135)
- 2013(18457)
- 2012(17602)
- 2011(16061)
- 2010(16222)
- 2009(15175)
- 2008(15161)
- 2007(14153)
- 2006(12489)
- 2005(11021)
- 学科
- 济(76675)
- 经济(76616)
- 业(50612)
- 农(46687)
- 管理(37146)
- 方法(31247)
- 农业(30792)
- 企(29404)
- 企业(29404)
- 数学(27961)
- 数学方法(27724)
- 业经(20163)
- 中国(18268)
- 地方(18154)
- 财(15926)
- 制(14686)
- 学(14429)
- 贸(13283)
- 贸易(13279)
- 易(12887)
- 发(11173)
- 产业(10828)
- 技术(10700)
- 体(10569)
- 农业经济(10437)
- 银(10334)
- 银行(10301)
- 策(9937)
- 行(9845)
- 融(9756)
- 机构
- 学院(236245)
- 大学(231294)
- 济(104224)
- 经济(102247)
- 管理(89736)
- 研究(82422)
- 理学(77501)
- 理学院(76664)
- 管理学(75411)
- 管理学院(74983)
- 中国(62907)
- 农(61451)
- 科学(50970)
- 京(48327)
- 农业(47504)
- 财(43290)
- 所(43034)
- 业大(42499)
- 研究所(39062)
- 中心(38920)
- 江(37318)
- 财经(34297)
- 经济学(31731)
- 经(31016)
- 范(30209)
- 师范(29901)
- 北京(29867)
- 农业大学(29048)
- 经济学院(28914)
- 州(28861)
- 基金
- 项目(154921)
- 科学(121048)
- 研究(113988)
- 基金(110940)
- 家(96464)
- 国家(95597)
- 科学基金(80743)
- 社会(72546)
- 社会科(68482)
- 社会科学(68459)
- 省(63063)
- 基金项目(59618)
- 划(51374)
- 自然(50600)
- 教育(50331)
- 自然科(49348)
- 自然科学(49332)
- 自然科学基金(48467)
- 编号(47689)
- 资助(44719)
- 成果(37679)
- 发(36453)
- 重点(35001)
- 部(34767)
- 农(34581)
- 创(32209)
- 课题(32076)
- 创新(30140)
- 发展(29718)
- 国家社会(29659)
- 期刊
- 济(120858)
- 经济(120858)
- 研究(66361)
- 农(64325)
- 中国(46636)
- 农业(43513)
- 学报(38667)
- 科学(35874)
- 财(32328)
- 大学(29344)
- 学学(28146)
- 管理(27845)
- 业经(26325)
- 融(23543)
- 金融(23543)
- 业(21460)
- 技术(20243)
- 教育(19308)
- 问题(17919)
- 经济研究(17489)
- 财经(16677)
- 经(14483)
- 农村(14384)
- 村(14384)
- 农业经济(14268)
- 版(13664)
- 世界(13296)
- 技术经济(13139)
- 经济问题(12824)
- 资源(11592)
共检索到351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红梅 叶维佳 徐嘉忆
"十一五"期间农垦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也带来了农垦产业结构的转变,完成了从一次产业为主向二次产业为主的转变,第二产业成为拉动农垦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分垦区情况来看,虽然在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第二产业发展表现出较快速度,而第三产业发展则相对较为平缓,农垦第二、三产业发展不同程度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傅强 彭选华
本文利用“九五”、“十五”期间我国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历史数据,结合我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及要求,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利用外资的总量进行了预测。根据利用外资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目标,本文还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实验,获得了相关仿真数据。
关键词:
“十一五” 外资总量 宏观经济 预测研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岳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丽峰
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地得到调整,同时也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对历年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建立了河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ARMA模型,对河北省"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就业人数进行了预测,分析了河北省"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特点,进而提出产业就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辉关 郭晓晶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本文考察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和变动趋势,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策略选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信凯 李萌 王丹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十一五”期间我国棉花供给与需求进行预测分析 ,探寻可能发生的棉花供需缺口 ,并推导出保持我国“十一五”期间棉花供需均衡的政策性建议。同时 ,还为灰色系统理论在农产品供需预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范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白汉刚 苏敏 周凤华
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具有人民性、职业性和社会性,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科技进步中,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和增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曾海鹰 何计文
区域差距是我国发展的现实,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将促进区域差距的改变。本文主要用单一指标和系统指标法考察全国31个省市区在2006~2010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差距,通过聚类分析法找到欠发达地区的集合,并进一步分析欠发达地区与我国发展水平产生的差异的主要方面,为下一步制定欠发达地区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
区域发展水平 区域差距 欠发达地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白汉刚
"十一五"期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规模呈现快速增长,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但师资队伍建设缓慢,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发展规模 师资队伍 办学条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立峰 王子文
本文从宏观调控政策、融资方式变化、同业竞争几个方面分析了其对贷款投资增长的影响,并就当前的热点问题——贷款增长对房地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思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伟 朱传书
构建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深入认识中高职间的差距。对重庆样本的动态统计分析发现,中职在办学水平、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等方面显著落后于高职,两者差距明显。但进一步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中高职教育差距并非呈单向逐年增加趋势,而是先为负差距,后为正差距;从综合得分的变化量来看,中高职差距趋于收敛。应加快实施"中职学校达标建设工程"和"中高职学校帮扶工程",稳步推进区域中职教育资源倾斜战略和中高职分类指导战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旭
"十一五"是我国教育改革迈向深入的新阶段,也是教育全球化进一步推进的重要机遇期,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在此期间既取得了丰硕成果,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以国内三份核心期刊为依据,可以发现五年来我国比较教育在研究主题和研究对象国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趋势。研究方向的这些变化也揭示出当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多样化、应时性的特点和欠均衡、欠独立、欠连贯等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蒋萍 杨仲山 黄雪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我国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指引了方向。本文系统分析了"十一五"期间统计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立项到完成的情况,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该学科项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十一五”期间 统计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谭光荣 王存芝 陈月昆
合理的宏观税负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第二、三产业及其内部行业2007~2011年的小口径宏观税负进行了考察,分析了与税负相关的经济数据,结果表明:我国宏观税负逐年增加但总体税负水平不高,税收弹性维持在1.05~1.33之间;第二、三产业及内部行业发展不均衡,第二产业的税负高于全国税负水平,是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第三产业税负高于全国税负水平,但与第二产业同期相比税负略低。
关键词:
产业宏观税负 税收弹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刊社 刘大为 洪建昌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也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以及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西藏解放以来,第二、三产业从无到有得到飞速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近几年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不断提高,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产业结构和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藏医药、矿泉水等优势产业伴随发展的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本文重点分析西藏不同时期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占地区GDP的结构比例等,探讨了西藏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比例结构,并提出以后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