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5)
- 2023(13603)
- 2022(11666)
- 2021(11084)
- 2020(9292)
- 2019(21933)
- 2018(21782)
- 2017(41288)
- 2016(22607)
- 2015(25873)
- 2014(25827)
- 2013(25165)
- 2012(23457)
- 2011(20906)
- 2010(21076)
- 2009(19075)
- 2008(18769)
- 2007(16487)
- 2006(13926)
- 2005(12164)
- 学科
- 济(89683)
- 经济(89581)
- 管理(63244)
- 业(62172)
- 企(49146)
- 企业(49146)
- 方法(46479)
- 数学(41527)
- 数学方法(40870)
- 农(24334)
- 财(23358)
- 中国(22785)
- 地方(18993)
- 业经(18475)
- 学(18006)
- 制(17566)
- 贸(16853)
- 贸易(16841)
- 理论(16791)
- 易(16353)
- 农业(16270)
- 务(15042)
- 财务(14988)
- 财务管理(14954)
- 企业财务(14192)
- 和(13583)
- 技术(13408)
- 融(13035)
- 金融(13032)
- 银(13000)
- 机构
- 大学(314893)
- 学院(314103)
- 济(124288)
- 管理(123903)
- 经济(121356)
- 理学(107383)
- 理学院(106206)
- 管理学(104000)
- 管理学院(103400)
- 研究(101264)
- 中国(76008)
- 京(65531)
- 科学(62900)
- 财(56396)
- 农(52954)
- 所(50350)
- 中心(49415)
- 江(47988)
- 业大(47853)
- 研究所(45837)
- 财经(45345)
- 范(41895)
- 师范(41423)
- 农业(41325)
- 经(41284)
- 北京(40788)
- 州(38215)
- 经济学(37705)
- 院(36917)
- 技术(35278)
- 基金
- 项目(218307)
- 科学(171526)
- 研究(159039)
- 基金(157734)
- 家(137692)
- 国家(136515)
- 科学基金(117739)
- 社会(99056)
- 社会科(93684)
- 社会科学(93657)
- 省(85887)
- 基金项目(83190)
- 自然(77468)
- 教育(76450)
- 自然科(75684)
- 自然科学(75663)
- 自然科学基金(74297)
- 划(72688)
- 编号(65843)
- 资助(65384)
- 成果(53289)
- 重点(49528)
- 部(48606)
- 发(45860)
- 创(45804)
- 课题(45389)
- 创新(42625)
- 科研(42235)
- 教育部(41903)
- 大学(41654)
- 期刊
- 济(129294)
- 经济(129294)
- 研究(86009)
- 中国(63732)
- 学报(49362)
- 农(46120)
- 财(44705)
- 科学(44549)
- 管理(43758)
- 教育(40292)
- 大学(37771)
- 学学(35178)
- 技术(31237)
- 农业(31039)
- 融(26618)
- 金融(26618)
- 财经(21927)
- 业经(20737)
- 经济研究(20629)
- 图书(19514)
- 经(18870)
- 业(17644)
- 统计(17172)
- 问题(17137)
- 策(15424)
- 版(15346)
- 技术经济(15258)
- 理论(14399)
- 决策(13978)
- 科技(13730)
共检索到457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翠迎 鲁於
医养结合服务是养老服务模式的一大创新,然"医疗嵌入型"服务的行为逻辑如何尚未得到深入研究。通过嵌入理论的视角,阐释医疗服务嵌入养老机构的知识获取效应、治理效应和共享效应。同时,基于上海市六个区的多方调查,考察"医疗嵌入型"医养结合服务的典型模式和实践经验,总结出当前医养结合服务尚存在内源型服务模式难以奏效、外源型服务模式流于形式、人才紧缺成为发展瓶颈、条块分割造成效率损失和政策衔接缺失诱发隐患等问题。为此,要优化服务模式的选择机制、建立医护人才培育的长效机制、制定适宜的养老服务行业标准与规范、建设省级统一的信息共享系统、出台配套的政策衔接办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嘉蕾 高传胜
文章从行动主义路径出发,构建“动因-资源”分析框架,基于N市案例探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与实践。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既面对社会、政治、横向比较三种压力,也拥有政治、公共价值追求两种动力,并重点以试点、示范、表彰等途径向上获取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养老服务机构拥有政策鼓励和转型生存双重动因,主要以参与政府购买的方式获得配置性资源并增强实用、规范和认知合法性。二者互动中的动因契合与资源赋能构成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逻辑。然而,这一模式在实践中还存在主体参与协调薄弱、原生动力不足导致的公共性目标偏离以及资源依赖的隐忧,应当从搭建共识、协同参与和资源拓展等方面改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孙劢 蒋远胜
中国目前的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需求日益凸显。本文以雅安市医养结合机构为例,通过对201 3年305位入住老人的医养成本作统计分析,发现护理费用高昂、医保种类不同自付比例差距大,老人医养成本负担重等问题。笔者建议规范发展和重点扶持医养结合型机构以解决失能老人的养老困难;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缓解护理费用压力;实行医疗制度并轨,实现异地报销;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
关键词:
失能老人 医养结合 医养成本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凯俊 王雪辉 彭希哲 卢敏
城市嵌入式养老和乡村互助养老并非割裂,准嵌入性组织是在乡土困境下适宜提供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载体。本文首先对比了浙江省N市B区三个街道的养老模式,将乡村嵌入式养老整合为三个阶段:第一,人口密度较低时通过公共组织提供互助养老是乡村嵌入的初级阶段;第二,人口密度较低时通过准嵌入性组织提供专业服务是乡村嵌入的中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是基于政府和组织的模糊关系及组织的孱弱;第三,人口密度较高时通过非公共组织提供多元服务是乡村嵌入借鉴城市经验的终极阶段,这一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是基于政府和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及组织的专业性。其次基于关系合同理论,认为准嵌入性组织的相对优势在于嵌入了多元制度关系,从而为乡村多方合作提供正当性。政治制度逻辑源于组织的公益使命高度契合政府兜底职能,减少了组织乡村行动的争议。商业制度逻辑源于组织能够围绕最初的公益使命,灵活切换公益方式和商业工具,相应的价值回报成为乡贤治村的长效机制。社会制度逻辑源于乡贤和准嵌入性组织联动,填补了中国乡村治理模式“身-群”薄弱的环节,形成了“身-家-群-国”贯通的乡村老龄社会治理逻辑。综合上述结论,本文力图介绍地方经验,即政府引导乡贤创办准嵌入性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和合理引导民间面子竞争开展微慈善的方式支持组织发展,实现地方经验转化为中国智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凯俊 王雪辉 彭希哲 卢敏
城市嵌入式养老和乡村互助养老并非割裂,准嵌入性组织是在乡土困境下适宜提供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载体。本文首先对比了浙江省N市B区三个街道的养老模式,将乡村嵌入式养老整合为三个阶段:第一,人口密度较低时通过公共组织提供互助养老是乡村嵌入的初级阶段;第二,人口密度较低时通过准嵌入性组织提供专业服务是乡村嵌入的中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是基于政府和组织的模糊关系及组织的孱弱;第三,人口密度较高时通过非公共组织提供多元服务是乡村嵌入借鉴城市经验的终极阶段,这一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是基于政府和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及组织的专业性。其次基于关系合同理论,认为准嵌入性组织的相对优势在于嵌入了多元制度关系,从而为乡村多方合作提供正当性。政治制度逻辑源于组织的公益使命高度契合政府兜底职能,减少了组织乡村行动的争议。商业制度逻辑源于组织能够围绕最初的公益使命,灵活切换公益方式和商业工具,相应的价值回报成为乡贤治村的长效机制。社会制度逻辑源于乡贤和准嵌入性组织联动,填补了中国乡村治理模式“身-群”薄弱的环节,形成了“身-家-群-国”贯通的乡村老龄社会治理逻辑。综合上述结论,本文力图介绍地方经验,即政府引导乡贤创办准嵌入性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和合理引导民间面子竞争开展微慈善的方式支持组织发展,实现地方经验转化为中国智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郑吉友
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农村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经历了从供给不足到供需相对均衡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相协调的高质量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满足公众需求、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增进老年福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其在政策目标、政策内容、价值取向等方面的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由点到面逐步拓展,二者由彼此独立走向有机融合,其结合、融合与整合的体制机制逐渐成熟,二者相结合由逐步成熟向深度融合阶段迈进。为了促进医养结合政策的有效衔接,我国应加快推进农村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县域医共体为核心发展农村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探究不同类型政策工具之间的合理匹配,全方位提高农村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老年人健康保障水平。
关键词:
农村社区 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 政策网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志建 马进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市居民基层医疗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居民的整体满意度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满意度在4个维度中的结果并不均衡,居民对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较高,对药物制度和医疗保险的满意度较低。本文对调查数据进行有序probit回归,结果显示:性别、籍贯、就业状况、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平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结论将为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
满意度 抽样调查 基层医疗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鹏
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化推进模式及多样化地域类型,使得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实践和制度改革呈现动态性、渐进性等特征,同时,农村集体产权的嵌入属性及其不同价值取向导致农村集体产权实现方式和治理机制兼具复杂性、整体性。完成身份界定、权能设置、组织"翻牌"后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如何通过产权治理过程中的主体重塑、目标融合、规则转型和机制健全,真正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归属清晰、权能完善、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基本目标,就成为农村集体产权所有制变迁和治理体系重构的关键。本研究在产权的"嵌入性假说"及农村集体产权的嵌入性理论视角基础上,进一步从权能结构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构建农村集体产权治理的类型化分析框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不同资源类型及其多元产权功能属性及权能价值取向的差异化治理机制进行系统的对比阐述。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应从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治理能力提升、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以及政府监管体系优化等方面入手,有效规避改革风险,合理分担改革成本,共同分享改革红利,并通过重塑农村集体产权治理主体及其社会行动体系,切实保障改革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 嵌入 治理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田鹏
土地是搬迁群众最放心不下的重要资源,也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如何维护搬迁群众土地权益,利用好“三权分置”改革成效以及相关后续扶持政策,是过渡期后续帮扶的重要议题。借鉴新经济社会学嵌入性理论,阐释易地搬迁人地关系嵌入性理论意涵,在人地关系演化与治理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将土地权利保障和可持续生计重建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为科学实施后续帮扶提供借鉴。易地搬迁人地关系实践是多元产权主体、多样要素禀赋和多重治理机制动态演化与辨证互构的过程,其理论意涵及其实践要义是构建有利于可持续生计能力及其权利保障的政策体系,巩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提升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效能。易地搬迁人地关系实践应当激活可持续生计主体内生动力,完善保障生计合法权利、提升生计经营能力;同时,人地关系实践还必须利用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生计能力和权益保障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不同制度改革有效衔接起来;以多元化人地关系和多样性要素禀赋及其差异化实现路径为纽带,健全以生计能力和权利保障为导向的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搬迁群众深度参与人地关系实践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
易地搬迁 嵌入性 结构功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鹏 杨翠迎
智慧养老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而智慧养老的精准化供给对于提升智慧养老服务质量、丰富智慧养老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在智慧养老服务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通过明确发展目标、完善政策体系、构建信息化智慧养老平台等手段,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的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并通过拓宽服务运用场景、丰富使用范围、构建智慧养老服务精准化治理逻辑等方式明确了智慧养老的精准化供给路径。据此,我国在今后的智慧养老中应贯彻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从提升老年人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提高智慧养老服务解决现实痛点问题的能力入手,实现智慧养老服务的精准化供给,提升智慧养老的服务可及性,并在智慧养老的人文关怀以及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等方面取得突破。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程晓明,姜传富,蔡爽,周海洋,叶世雄,王卫东
通过对上海市个体帮工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的抽样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个体帮工的健康状况较好,以自费医疗为主。医疗服务的需求与利用水平都很低,两周患病率、住院率、慢性病患病率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住院率达到50.0%,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提高个体帮工对医疗保险的认识,建立、发展和完善一个覆盖全市城镇职工包括个体工商户主和帮工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是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
个体帮工 医疗服务需求 社会医疗保险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美凤 王海银 王力男 徐嘉婕 金春林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2014—2017年几轮上海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实施后公立医院医疗收支结构转变情况,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成效评价提供参考,也为今后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调整完善提供依据。方法:横向与纵向统计性描述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上海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已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医务性收入结构总体趋好,但尚存在药占比仍未达标、卫生材料费与检查收入过高等问题。为此,建议应提升产业集中度,加强医院成本管控,并逐步建立新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鹏 范君晖
"强基层"是新医改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分析对比了上海市"强基层"战略的实施程度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并从提升"强基层"战略的实施力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切实降低医疗费用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强基层"战略的实施能够减缓上海地区个人医疗费用支出的增长比率,但难以控制人均卫生费用的大幅上涨。建议从构造上海地区新型就诊秩序入手,实现行政区域基层医疗机构对普通诊疗的"全兜底"模式,借助医保杠杆作用,实现"患者—医院"的双约束,采用行政区域基层医疗服务的"差异互补化"模式等手段,切实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支出。
关键词:
“强基层” 医疗费用 影响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丁玲玲 王力男 李芬 贺志敏 桑培敏 王乐三
目的:探讨上海市近年来的医疗收入结构变动趋势及特征,为找到影响医疗收入结构变动的主要项目、优化医疗收入结构、找出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原因及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收集上海市2012—2015年的医疗收入数据,运用结构变动值、结构变动度和结构贡献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5年的门诊收入结构变动度为7.88%,西药收入、中成药收入、中草药收入、化验收入和治疗收入等是引起门诊收入结构变动的主要项目;2012—2015年的住院收入结构变动度为13.64%,卫生材料收入、西药收入、中成药
关键词:
医疗收入 费用控制 结构变动度 上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贯磊
郊区农业规模化的治理方式呈现出对社会治理的高度依附性,是上海市郊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在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郊区农业的都市化定位、农业规模化治理的政策导向以及治理风险的规避,导致郊区农业规模化的治理形成了对社会治理体系的依附。政府的行政干预取代了市场的自发逻辑,在短期内实现了政府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种植面积的控制等治理目标。然而,农业的规模化治理所呈现出的依附性,也带来了农业经营主体名实分离,以及土地流转市场中多级交易市场泛滥与成本转嫁的意外性后果。
关键词:
规模化经营 农业治理 依附性 土地流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就业扶贫的现实基础、理论逻辑与实践经验
医养结合与社区养老的互构机制及其运作逻辑——以S市“长护险”项目的社区实践为例
税务绩效管理:实践经验、理论逻辑与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安治理的实践逻辑及风险因应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农村贫困治理的优化与升级——基于嵌入式农村扶贫实践经验及嵌入行为治理的思考
农村集体收益分配中的行政嵌入及其实践逻辑——基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报酬管理的考察
嵌入、吸纳与协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理论框架与实践逻辑——基于苏A县案例的考察
尺度协同中的超大特大城市新城政区治理逻辑——以上海市为例
“第二个结合”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价值、逻辑与实践空间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资源互嵌、域外经验和中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