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65)
2023(13704)
2022(11858)
2021(10938)
2020(9048)
2019(20662)
2018(20601)
2017(39643)
2016(21882)
2015(24468)
2014(24620)
2013(24217)
2012(22158)
2011(19970)
2010(19849)
2009(18089)
2008(17517)
2007(15325)
2006(13433)
2005(12078)
作者
(62702)
(52070)
(51749)
(49393)
(33137)
(24965)
(23526)
(20428)
(19842)
(18499)
(17895)
(17557)
(16554)
(16430)
(16072)
(16025)
(15505)
(15476)
(14874)
(14818)
(12960)
(12766)
(12404)
(11805)
(11618)
(11535)
(11509)
(11482)
(10394)
(10221)
学科
(87798)
经济(87675)
管理(69360)
(60154)
(51552)
企业(51552)
方法(37648)
数学(32388)
数学方法(32039)
(23412)
中国(21859)
(21596)
(20664)
业经(19744)
地方(19619)
(19391)
环境(18241)
(15171)
(14683)
财务(14616)
财务管理(14587)
(14422)
理论(14289)
农业(14280)
(13955)
贸易(13948)
企业财务(13854)
(13610)
银行(13566)
(13517)
机构
大学(310178)
学院(308068)
管理(122888)
(120902)
经济(118172)
理学(106695)
理学院(105474)
管理学(103752)
管理学院(103188)
研究(102947)
中国(75614)
(65956)
科学(64433)
(57232)
(51137)
(46908)
研究所(46633)
中心(46111)
业大(45672)
财经(45597)
(44674)
北京(41464)
(41334)
(41045)
师范(40662)
(37952)
农业(36559)
经济学(36257)
(36008)
财经大学(33959)
基金
项目(215501)
科学(170117)
研究(158498)
基金(156739)
(136313)
国家(135232)
科学基金(116516)
社会(99966)
社会科(94659)
社会科学(94637)
(84248)
基金项目(83886)
自然(75797)
自然科(73943)
自然科学(73926)
自然科学基金(72562)
教育(72091)
(71132)
编号(64655)
资助(63519)
成果(52327)
重点(48393)
(47369)
(46134)
(44861)
课题(44468)
(42050)
创新(41936)
科研(41053)
国家社会(40892)
期刊
(132610)
经济(132610)
研究(91335)
中国(57632)
学报(48724)
科学(45307)
管理(45277)
(43537)
(42225)
大学(36975)
学学(34815)
教育(34709)
农业(29277)
技术(25849)
(25605)
金融(25605)
财经(22038)
业经(21296)
经济研究(20592)
(18696)
问题(16977)
图书(15587)
理论(15579)
科技(15543)
(14429)
实践(14272)
(14272)
技术经济(14161)
(14156)
资源(14122)
共检索到445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梁中  昂昊  胡登峰  
从微观动力机制层面来看,"区域碳解锁"本质上是一个多方演化博弈的过程,其系统均衡点的达成,最终归集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共识与行动逻辑。但在解锁实践中,基于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差异特性和复杂博弈关系,"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鸿沟亟待弥合。为此,考虑到中国新时期区域碳解锁的现实情景,将其微观动力结构分解为基础动力、发展动力和调节动力三个子系统,并对系统内各微观主体的行为策略展开博弈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治理利益均衡机制、企业之间"竞绿"机制和公众亲环境行动机制三个维度,尝试构建指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区域碳解锁一体化微观驱动框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海生  庄贵阳  
碳锁定效应是经济被锁定在以碳基技术为主体的技术体系之中,它会造成发展的不可持续,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技术、组织、社会制度等。文章分析了碳锁定效应的作用机制,从技术层面、技术制度综合作用、正向反馈机制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碳解锁的路径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通过成本收益核算,以经济的方式解锁;第二,根据其形成原因,从技术制度角度解锁;第三,从受众角度,通过利益主体广泛、深入参与的方式解锁;第四,通过突发性事件刺激的方式解锁。研究对中国的启示在于:一是区分好的锁定与坏的锁定,把握"锁定红利";二是碳锁定是"技术—制度—偏好"共同作用造成的,其解锁过程需要全部主体共同参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少林  
全国大范围城市频繁持续遭遇雾霾天气日益引发社会对碳锁定的广泛关注,识别碳锁定风险并提出有效的碳解锁路径,对于提升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碳锁定诱发机制的基础上,首先对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碳锁定的风险进行量化,其次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和Bootstrap-DEA方法纠偏测算碳排放约束下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最后采取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城市碳锁定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且有效化解了碳锁定风险,市场化改革降低碳锁定风险的贡献小于生产技术进步,人口密度和第二产业比重对碳锁定风险无显著影响,城镇化率显著加剧了碳锁定风险。提高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深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和保持合理的城镇化速度,均有利于实现城镇化的低碳解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少林  
全国大范围城市频繁持续遭遇雾霾天气日益引发社会对碳锁定的广泛关注,识别碳锁定风险并提出有效的碳解锁路径,对于提升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碳锁定诱发机制的基础上,首先对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碳锁定的风险进行量化,其次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和Bootstrap-DEA方法纠偏测算碳排放约束下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最后采取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城市碳锁定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且有效化解了碳锁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宏伟  
本文在对Unruh"碳锁定"研究评述的基础上,从碳基技术体制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碳锁定",并且指出了"碳锁定"与碳基技术体制演化之间的关系。经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碳基技术体制逐渐形成,并相继形成技术锁定、制度锁定、系统锁定和社会锁定,最终导致"碳锁定"的出现。只有通过社会技术景观、关联体制和缝隙创新等外部力量与碳基技术体制的内在动力机制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碳解锁",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战略管理体系对"碳解锁"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管理。"碳解锁"战略管理体系是由战略层、计划层和操作层等三个层次的管理活动构成的循环系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友娣  章庆  严霜  
文章基于STIRPAT模型和岭估计法,分析安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能源消费结构、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从业人数对碳排放存在正向作用,弹性系数分别为0.255、0.235和0.222;技术因素呈负向作用,弹性系数为-0.175。并且,安徽制造业碳排放集中于4个细分行业,总体上处于总量上升、强度下降的"相对解锁"状态,迫切需要提升能源利用率,调整细分行业结构,培育低碳制造园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宏伟  
"碳锁定"是碳基技术体制通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形成的,由技术锁定、系统锁定、制度锁定和社会锁定相互强化的超稳定结构,所以实现"碳解锁"需要社会技术景观对碳基技术体制产生冲击。在对社会技术景观的内涵和五种变化类型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划分了碳基技术体制演化的四种理想模式,并通过热电涡轮机和氯氟烃技术两个案例,论证了强化"碳锁定"的体制再生产模式,以及体制转向、体制演替和体制替代三种"碳解锁"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宏伟  
"碳锁定"是碳基技术体制通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形成的,由技术锁定、系统锁定、制度锁定和社会锁定相互强化的超稳定结构,所以实现"碳解锁"需要社会技术景观对碳基技术体制产生冲击。在对社会技术景观的内涵和五种变化类型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划分了碳基技术体制演化的四种理想模式,并通过热电涡轮机和氯氟烃技术两个案例,论证了强化"碳锁定"的体制再生产模式,以及体制转向、体制演替和体制替代三种"碳解锁"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观海   吴彬   张文主   陆汝成   王培琼   廖文惠   冯晓玲  
科学识别不同发展梯度下国土空间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空间差异规律对于实现区域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均衡发展至关重要。以中国45个边境地区为例,运用国土空间动态度、国土空间转移矩阵和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探究边境地区“生产—生活—开放—生态”空间的演进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20年国土空间的变化趋势为生产、生活和开放空间增加,而生态空间减少,整体呈现出“一带三区多点”的分布格局。(2)边境地区国土空间冲突主要表现在城镇化与对外开放进程中,人口和产业集聚促进了不同空间之间互竞和融合的关系,国土空间转换类型以生产空间、开放空间与生态空间互转为主,区域差异日益显著。(3)影响不同国土空间变化的驱动因子在作用效果上存在差异,经济动力和对外开放是边境地区国土空间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边境地区应全面考虑不同区域的特点,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分区调控策略,以促进国土空间的高效利用和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朋林  刘晓宁  
现有的研究大多是探讨物流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联系,然而对于非期望产出对我国物流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可持续性的研究仍欠缺。因此,本文采用super-SBM-DEA模型评估我国物流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可持续性,研究了我国物流效率的时空变化及外生因素对于其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的物流业整体效率偏低,但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表明我国物流业效率在不断提升与改进。在空间上,物流业效率的排序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从外在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物流资源利用率和区位优势对物流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丰富了物流效率评估的理论框架,进而从物流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物流区位等方面对物流业效率提升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洪彬  吕杰  
对耕地土壤质量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是破解耕地质量变化规律及其效应的关键。利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238个耕地地块的土壤采样数据和对应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农户土地利用方式、程度和投入强度对耕地土壤质量的作用方向、影响程度和显著水平都不同。其中近郊区的农户"以兼业为主,以农为辅",其行为突出表现为劳动力投入的"非农化"趋势,对耕地的粗放利用和掠夺式经营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影响因素土地利用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耕地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平均下降11.496、44.078和15.469 mg/kg;研究区域中部农户"...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梓雄  
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变革下的国家战略。在市场经济中,创新的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如何驱动企业创新活动是当下我们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驱动创新的机制包括宏观、市场和微观三个层次。文章聚焦于微观机制,从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薪酬设计三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驱动企业创新的前沿文献,为企业创新的微观机制提供了一个综述性的讨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大勇  
利用1992~2003年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等相关数据,就国际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提升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林朝颖  黄志刚  何乐融  吴施娟  
宏观货币政策选择须建立在微观企业行为的正确理解之上。本文从风险维度研究货币政策对不同区域企业传导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经济区域、不同省份的风险传导效应均存在差异;利率对不同经济区域以及不同省份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存款准备金率。本研究结论在宏观层面可为央行制定区域货币政策提供思路,在微观层面可为企业选择投资区域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韩蓓  
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制约了统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信用传导机制是中国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微观主体行为的地区差异是信用传导机制区域效应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介绍了狭义信用传导机制、广义信用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以及成立的前提条件;并从微观经济主体角度分析影响信用传导机制的因素;最后,从微观主体的地区差异分析中国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区域效应产生的微观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